奶茶,即牛奶與茶的混合飲品。可加以調理飲用,兼具牛奶與茶的雙重營養。
奶茶原為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日常飲品自元朝開始興起,傳遍世界各地。目前在各國都有不同種類的奶茶流行,有冰奶茶、熱奶茶、甜奶茶等等。
蒙古高原是遊牧民族的故鄉,也是奶茶的起源地,最初的奶茶就是蒙古奶茶,傳說第一個把奶和茶混合在一起的是唐朝的文成公主。《中國茶經》中裡記載了一則小故事:文成公主初到西藏時,生活飲食極不習慣,有一天早晨,當仕女再次端出牛羊肉時,她緊縮眉頭,不吃不行,吃了胃又不舒服,於是她想出一個辦法,先喝了半杯奶,再喝了半杯茶,感覺到這樣的食用方式既舒服又好喝,後來就直接把奶和茶混合在了一起,加入酥油、鹽和松子,及酥油茶的前身。牧民的主食就是牛、羊以及奶製品,磚茶是牧民的日常飲品。喝磚茶製成的鹹奶茶是蒙古族人的傳統習俗,他們習慣於「一日三餐茶,一餐飯」,所以鹹奶茶更是一種補充體力的方式,每天早晨,主婦的第一件事就是煮一鍋鹹奶茶以便一天的飲用。
最早出現的奶茶品種是英式奶茶,然後是臺灣奶茶,港式奶茶。「奶茶」的概念最早形於17世紀,關於珍珠奶茶的誕生,臺灣有兩家店鋪宣稱是它的發明者,一個是臺中市的春水堂,一個是臺南市的翰林茶館。第一種說法是春水堂女職員林秀慧於1987年將粉圓與冰奶茶、檸檬紅茶做融合與調配,發明出第一杯珍珠奶茶。另一說是由翰林茶館塗宗和先生於1986年在鴨母寮市場看到白色粉圓得到靈感,將其和奶茶混合所發明,因白色粉圓晶瑩剔透如珍珠而命名,之後粉圓加上黑糖才改為黑色今貌;現在門市仍可買到黑、白珍珠兩種茶飲。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