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特導讀】2020年,多家磁性元器件企業的發展如同過山車式。在2021年鐘聲即將敲響之際,《磁性元件與電源》一同回顧今年磁性元器件行業在自動化升級方面的推進情況,以及對接下來2021年的重要工作安排。
2020年步入尾聲,2021年新年鐘聲即將敲響!
回首過去的一年,貫穿整個2020的新冠疫情無異是今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一連串的反應影響著各行各業的前行,在舉國民眾聚力抗疫的凝聚力下,全國生產生活秩序逐步好轉,經濟運行穩步恢復,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12月26日,「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在《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中指出,中國經濟在2020年初出現斷崖式下滑,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回暖,投資增速穩步回升,進出口增速持續攀升,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預計全年GDP增速2.1%,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這種產業發展環境,反應在磁性元器件行業,同樣如此,2020年,多家磁性元器件企業的發展如同過山車式,經歷了年初人員匱乏,訂單擱置、下滑,年中在新基建的帶動下,訂單快速上漲,之後又經歷一段疲軟期,年中後段之後訂單又快速上升,甚至有些磁性元器件企業年底仍在趕製訂單,有些訂單排單至明年一季度。
總體而言,在疫情的衝擊下,2020年,磁性元器件產業鏈仍呈現了產銷兩旺的局面。「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誠然產銷兩旺,但行業發展朝不慮夕,無一敢懈怠。
本期《磁性元件與電源》雜誌市場解讀欄目,通過採訪業界處於不同發展層次的磁性元器件企業及其相關配套企業,深入了解他們2020年在自動化升級方面的推進情況,以及對接下來2021年的重要工作安排。
磁性元器件企業堅定自動化升級決心
近年來,傳統製造業的生產面貌發生極大變革,智能製造的生產方式助推了許多傳統製造型企業實現轉型升級,製造業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智能製造,讓網際網路思維、數位化思維、智能化概念注入各個製造型企業的發展理念之中,實現了產品高質量、高效率生產。
智能製造同樣是電子變壓器、電感器等磁性元器件企業轉移升級的必經之路。
德瓏磁電董事長汪民認為,磁性元器件企業自動化升級工作必須持續做下去,這對企業未來發展很重要。
超越電子董事長林新傳的看法則是:「磁性元器件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幾年行業都在加大自動化設備投入,降低人工依賴,不然照著未來人工成本上漲的趨勢,企業很難存活下去。」
據悉,超越電子在普工招聘方面,主要是以本地員工為主,幾乎沒有外地人,有外地人的基本都是一些管理幹部,這也是很多在內地辦廠的磁性元器件廠商的員工來源構成特點。
超越電子雖然人工數量眾多,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對於自動化改造的決心。林新傳告訴記者,他們在自動化方面,還專門在其東莞分公司沛波電子,成立了一個自動化公司,並開闢專門的研發區域,由超越電子員工自主研發製造自動化設備。「我們研發生產的自動化設備全部為自己生產車間使用。去年我們研製的自動化設備投產之後,為我們節省了120個人力成本。我們明年也會繼續加大在自主研發自動化設備這方面的投入。」
利通電子生產部部長楊永輝說,迫於磁性元器件行業用工形勢,同時提高產品品質,利通電子今年投入了近1000萬的自動化設備。
「我們現在訂單生產,從前端繞線、到中段組裝,到後段浸錫,都是全自動化,一條線從前到後出成品,電感器、電子變壓器生產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原來要可能要用20個人,現在僅用4-5個人走動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在此基礎上,利通電子計劃電子變壓器營業額由此前的1.5億左右,在未來1-2年翻一番。
隨著全行業生產技術的革新,雲創電子也與時俱進,及時投入全自動化生產線。「我們始終控制我們的人數不超過300人,未來想繼續通過自動化設備升級提高產能」,董玉崗說,未來希望可以更高程度的自動化,最終實現「無人工廠」可能,基於這種目標,今年已經開闢了示範生產線,全流程僅需1人便可管控十幾臺生產設備。
柯愛亞早早意識到智能製造對於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柯愛亞東莞清溪廠區,他們投入2億資金對企業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進世界一流的全自動化和高精度的生產與檢測設備,進口各類日本、中國臺灣設備300餘臺套,新廠房建設和布局更具現代感、科技感,現已成為國內貼片功率電感和磁性元器件領域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的示範性廠家。
柯愛亞電子總經理刁廣明表示,目前柯愛亞的智能化生產水平、產品精度、人均產值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這也是柯愛亞近年取得快速穩定發展的根基。
銘普光磁近2年在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方面也做了大規模投入。總經理李競舟說,「因為我們的產品門類線很多,各類自動化生產設備,檢測設備等在這個戰略下均有較大的前瞻性投入。」
他認為,雖然銘普光磁近年在員工福利、設備投入、研發投入方面巨大,甚至短期犧牲了一定的利潤。但他們認為這也是為將來打基礎,對於短期內的成本上升,不會影響銘普光磁對未來的產業規劃和布局,以及進一步取得業績增長的潛力。
銘普光磁今年也新增了很多訂單,李競舟說,「從復產到後面市場的需求量增加的時候,很多客戶願意把訂單交給我們,因為我們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品質更加有保障;同事,由於我們的規範化管理,使很多的員工在疫情之後也更願意來到銘普來工作。」
安可遠目前也正在更新粉末熔煉設備、提升產能,也正著手準備進一步加強自動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減輕人工工作強度。
強化智能程度控品質 再造產品溯源系統
據文成波透露,自動化設備改造是他們目前應對人員匱乏、人工成本上漲的重要方式,海光電子每年在自動化設備方面的投入都達到一兩千萬。「對於目前已導入的自動化設備,尤其是在生產方面,我們相對還是比較滿意的。我們正在朝著產品0缺陷的目標去做,每個產線我們都有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以後做光伏、車載等方面市場的產品,我們都將導入MES系統,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嚴控產品品質。」
12月19日,記者在蘇州宇盛電子看到,這種「在線監測系統」,已經走進絕緣線材料企業車間。陳紅星說,後續他們將在在線監測系統的基礎上,導入MES系統。「希望未來,我們把工廠變成一個智能化的車間。」
導入EMS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產品品質。而如何有效管控產品質量,在出現問題時,如何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向客戶提供有效有力的證明。在採訪中,東莞市博展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祖得告訴記者,他們已有了成熟的解決方案——「掃二位碼數據採集MES系統架構」。
他說,電子變壓器供應到客戶之後,他們在生產製作過程中如果發現任何異常問題,可以直接掃碼了解電子變壓器情況,追溯到該電子變壓器在生產過程的所有數據,包括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測試參數、參數測試範圍、夾具使用情況,以及生產該產品時設備有無異常停機等等。
這種產品溯源模式,在一家磁芯產商開始有所展現。近兩年,江西耀潤著手加強了企業智能製造水平,以應對當前行業發展趨勢。他們引進了行業領先智能生產管理系統,採用數據中心指揮、終端數據掃描採集等先進管理技術,用於生產流程管理,可實現一鍵查看並指揮管理著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用湯小明的話陳述便是:「這個系統綜合了ERP跟SPC的數據統計,從原料投料一直到出貨都是唯一的條碼,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
通過這一系列規範化流程作業,江西耀潤一改以往的粗獷式手工作業模式,減少了錯誤損失,提高了工作效率與品質,管理效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設備企業:磁性元器件企業需求在提升
今年隨著客戶設備需求量的提升,東莞市高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應對需求,相應的也增加了人員數量。而對比他們的客戶,在高東電子自動化設備的助力下,他們的人員需求則相應減少了。
高東電子總經理張江波認為,國情是企業決定自動化升級的重要原因,「現在年輕人沒有幾個願意在一線的,人們學歷普遍高了,也不願意做簡單的流水線工作,他們更願意轉做技術型的工作。」
而疫情讓磁性元器件企業更加堅定了加大自動化投入的決心。在磁性元器件市場,高東電子主要提供一體成型電感、功率電感等自動化生產設備。「一體電感從低端往高端在進步,從消費類的應用到更高要求的車載、軍工,我們的客戶群體相應的也是從生產電感的中層企業,向更高端的企業延伸,如一些央企、有國資委背景的企業、大型上市公司等企業,也開始與我們合作採購設備、接洽合作。」
「從數據來說,我認為明年高東電子增長40-50%應該不成問題,這也是依託於整個行業較為樂觀的發展前景,以及基於我們企業自身情況而做出的預判。」
磁環繞線是電感器企業必備工序,長期以來,無線大小磁環,國內繞線基本都是靠人工繞制。近年來,自動化設備繞制磁環越來越多走進更多電感器廠商。泰元達總經理饒煥說,目前很多電感器企業的痛點:首要是招工難,特別繞線工人;其次,人工繞制的產品一致性並不是太好。
泰元達是一家研產銷全自動磁環電感繞線機及非晶磁環繞線機的企業,近年來他們就是致力於讓更多電感器廠商擺脫手工生產帶來的種種困擾。饒煥告訴記者,今年他們的繞線機進入多家行業知名的磁性元器件廠家,開始協助企業實現量產。
中山市科彼特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全自動化設備公司,他們在磁環繞線設備在磁性元器件市場上的需求逐年遞增,截止2020年年底,他們的生產設備已經突破1000臺,2019年產值超1億元,預計2020年將實現營收1.3億元。
本文為大比特資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