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是門檻,被年齡歧視困住的大批中年人,能做啥?

2021-01-12 網易

2020-11-17 16:54:12 來源: 九個頭條

舉報

  前段時間,國家正式宣布推行延遲退休,男性推遲到65歲,女性推遲到55歲,今天咱不談工作到這個年紀,身體狀況咋樣,就談談在現在的社會職場上,被年齡歧視困住的大批中年人,工作到五六十歲現不現實。

  目前,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人口平均年齡越來越趨於40歲,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可是事實是,中年人在職場上卻受到年齡限制。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超過35歲,職場進入瓶頸期,到40歲,職場進入轉型期,這話還真不是白講,目前,職場上,35歲就是招聘的「隱形門檻」,超過35歲轉業、再就業都非常困難,這樣的年齡門檻幾乎佔據了各行各業。

  除了教師、律師、醫生等職位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吃香外,大多行業的中年人都在受到年齡歧視,就連買菜擺攤有年齡限制,近日,武漢一菜市場的《入駐須知》裡就規定菜市場內的女攤販不能超過45歲。

  

  根據商業保險公司Hiscox度不同行業40歲以上職場人群調研的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21%的人親身經歷過年齡歧視,44%的人自己或認識的人曾在工作場所經歷過年齡歧視,36%的人認為因為年齡歧視,40歲以後找工作被限制,26%的人可能會因為年齡而失去目前的工作。

  

  根據數據可以看出,年齡歧視在中年群體中非常普遍,35歲以上的中年人越來越不受企業待見,為什麼?當你到了35歲還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了40歲還沒有往上升,那麼你就成為了公司辭退人員中的首要對象,要麼勸退要麼辭退,20多歲的年輕「後浪」源源不斷,工資要的比你低,身體素質還比你棒,資本家不選都說不過去。

  在企業招聘中,也常能在招聘要求中看到對年齡的限制,除了高管,沒有這麼低的年齡限制外,基本都要求在35歲以下,那麼中年人的出路何在?做個體戶還是進工廠?

  在網約車司機群體中,中年人為主要群體,有輛車,辦執照就能營業,對於在職場上沒有競爭力又找不到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是條好出路,但是隨著各大網約車平臺的湧現,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大。

  現在進工廠都有限制了,要求年齡在45歲以下,工廠方認為中年人速度比不上年輕人,學習能力也不如年輕人,身體方面也吃不消,不願意選擇中年人。一方面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一方面中年人進不了廠,導致了工廠的「用工荒」。

  

  無論是做個體戶還是進廠打工都不算最好的出路,但對於大批被年齡困住的中年人來說,又是不得不選擇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公務員考試要求35歲以下?35歲以上被歧視了嗎?
    很多關注公務員考試的朋友都會發現,幾乎所有省份的省考和國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招考限制條件,那就是考生報考年齡要在35周歲以下。很多人對這樣一個條件感到奇怪,尤其是那些已經在35歲以上的人,更覺得這是被歧視了。難道說公務員的工作年紀大了就幹不好嗎?很多人表示不服氣。
  • 這屆35歲+的中年人為何紛紛念起了體制內的好?
    年齡到了35歲以上,尤其是過了40歲,的確很容易被辭退,而且一旦被辭退,就很難找到新工作,不管你此前是技術大牛,還是高級管理人員,到了這個歲數,都會被嫌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上,歷來都要求35歲以下,至於35歲以上的,不在招聘範圍內。
  • 職場「35歲門檻」,怎麼邁?
    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果經歷10多年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或者沒什麼提高,自然就可能面臨出局的情形。如何化解職場焦慮,順利邁過這道坎兒?
  • 35歲以上沒技術沒學歷的中年人,可做這3類工作,吃苦耐勞拿高薪
    35歲以上沒技術沒學歷的中年人,可做這3類工作,吃苦耐勞拿高薪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中年人的苦惱。都說三十而立,人一到這個年紀已經不再允許彷徨迷茫了。基本都有了家庭,肩膀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年輕的時候可以憑自己的喜好來做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這裡做的不開心,那就辭職,換個地方。但當你一旦進入到中年以後,想要繼續做出這樣的決定,恐怕就得慎重考慮了。那些有著高學歷,有著不錯履歷的人暫且不說,畢竟條件優秀,想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不是什麼難事。但那些35歲以上沒技術、又沒學歷的中年人,該怎麼辦呢?高不成低不就,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十分尷尬。
  • 36歲的博士程式設計師找不到工作?大廠的「年齡歧視」從來都不是秘密
    一名36歲的機器學習專業博士,能夠在矽谷找到工作嗎?Reddit上的一個提問又引發了大家對程式設計師「年齡危機」的討論。無論是矽谷還是國內BAT等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年齡歧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於那些大齡程式設計師而言,35歲真的就意味著他們要被市場淘汰了嗎?
  • 職場焦慮,如何邁過「35歲門檻」
    閱讀提示  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果經歷10多年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或者沒什麼提高,自然就可能面臨出局的情形。
  • 40歲中年人不想打工,又想賺錢怎麼辦?這3種小生意門檻低還賺錢
    40歲中年人不想打工,又想賺錢怎麼辦?這3種小生意門檻低還賺錢人到中年,你最愁的是什麼?很多人愁的終究還是錢。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沒有錢在社會上寸步難行。而中年人在職場,面對的就是失業危機,而失業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危機感,因為失業意味著自己賺不到錢了。
  • 困住一個女人的,從來不是年齡
    這幾天,王薇薇登上了熱搜,照片裡面,71歲的年齡,17歲的身材,十分吸晴。然而,她豐富的人生履歷,更是比Vera Wang婚紗更令人驚嘆。當我們磨磨蹭蹭不想上學的年紀,人家不用父母督促,每天凌晨4點起床做火車去練花滑,再趕回來上課。堅持了10多年,多次獲得青少年花式溜冰比賽冠軍。遺憾的是,19歲的她在參加全美花樣滑冰的總決賽中落敗,沒能入選國家隊。此路不成,那就另擇一路吧!她去了巴黎學習藝術史。
  • 悅讀 | 關於年齡歧視的猜想
    歧視,作為人類的一大殺器,如此花樣百出,如此漫天橫飛,如此被人憎恨又如此用著順手,肯定有原因,請容我稍後再做猜想,先收窄話題到年齡上來。說到年齡歧視這檔事,我的猜想是,每個年齡段都會閃現它的身影。從古典主義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到現代的「4050人員」,再到後現代的「中年大叔保溫杯」,它其實跟年齡段關係不大,可以隨時出沒,基本不受時空限制。
  • 35歲以上中年人健身,對於這幾件事情,務必要注意到
    當我們的年齡過了35歲之後,再健身的注意事項方面就會多很多,接下來就給大家著重說幾個。望在今後的健身歷程當中,能夠注意到這些。 1、恢復能力會比年輕人更差 那你來說,步入35歲之後,被稱為正值壯年的年紀,中年人的利息會比年輕人力氣更大一些,對抗力量也會更強一些。
  • 職場焦慮:「打工人」如何邁過「35歲門檻」
    閱讀提示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果經歷10多年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或者沒什麼提高,自然就可能面臨出局的情形。如何化解職場焦慮,順利邁過這道坎兒?
  • 35歲前當經理,35歲後開滴滴:35歲後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35歲之後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前段時間看到延遲退休的事情,內心早就預料到了,人口的老齡化,延遲退休是必然的事情。但是面臨比延遲退休更可怕的事情是沒有工作做。35歲被辭退,這是網際網路的正常操作,但是實際上除了網際網路之外,其他企業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人並不友好,門檻一個比一個高,大公司進不去,小公司覺得性價比不高,進退兩難,體力跟不上,外賣、滴滴甚至快遞,哪一個不是體力活?但是為了生活,都在降低物質欲活著,利弊並存。知乎上的熱搜35歲的人都去幹嘛了?
  • 你24歲畢業忙著找工作,我35歲拼命996害怕失業
    [關注作者,獲取最新資訊]每年的「金九銀十」就業季,都有大批從象牙塔出來的稚嫩臉龐。這些畢業生手捧簡歷,穿梭在各大招聘會現場,尋求一份可以實現職業夢想的好工作。大學的門檻放低、取消三本,更多的民營院校拔地而起,大學文憑的含金量已經大不如前。市場調查顯示,最緊缺的行業人才已經不是辦公樓裡喝咖啡的白領,而是頂著烈日和寒風的技術人才。通俗點說,就是某些工種的勞動力已經過剩了。
  • 2020年,35歲的「中年人」還好嗎?
    和許多人一樣,老孫的外表看不出年齡,說他30歲,不算牽強,但說他40歲,好像四捨五入一下也可以。其實他今年剛好35歲,和他的外表一樣,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年紀。前不久,老孫遭遇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大危機。他所在的網際網路大廠,宣布要認真勸退35歲以上的高齡員工。老孫不偏不倚,正在其列。
  • 35歲以後,做哪些工作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這三類不要錯過
    有個讀者在我的後臺給我留言:看了一些職場的文章特別有感觸,自己快35歲了,現在特別焦慮。所以想請教一下,對於像我們這樣的35歲以上的中年已婚女,做什麼工作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類似於這個讀者的問題,其實也是35歲這個年齡層普遍出現的狀況,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又害怕離開後找不到更好;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今天,我就跟大家針對讀者的這個問題分享一下那些35歲以後不會因年齡貶值反而增值的工作。
  • 前浪困境:招聘,限35歲以下
    美國平等就業委員會代理主席裡普尼克在評價IBM的做法時說道:年齡歧視和性騷擾一樣,一直是行業公開的秘密。數據公司Statista表示,2016年IBM的員工隊伍是科技行業中位數年齡最高的群體之一。美國調查機構PayScale數據顯示,在矽谷公司中,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和特斯拉是30歲,Facebook和Linkedln是29歲。
  • 軟體業年齡歧視:一個日本人的觀點
    :在矽谷,可能有年齡歧視,但這裡卻不是最糟的。等你看了什麼是真正的年齡歧視後,你才能對矽谷現在的形式有更深的認識。 我工作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是一個40多歲的日本程式設計師。下面的故事是跟我的一個在日本的夥伴多年的談話中獲得的。 在日本株式會社裡,程式設計師(坦白的說,基本上是男的)在30多歲的時候要面臨一個選擇:要麼追隨「電梯」制度——員工的頭銜每隔幾年會自動升級一 次,要麼繼續搞技術。
  • 如何邁過職場「35歲門檻」:回家考編成許多人的選擇
    職場焦慮,如何邁過「35歲門檻」閱讀提示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轉型的困惑「今年我35歲了,我很怕離開現在的公司和崗位,因為一旦離開,自己很難找到同等薪資的同類崗位。」
  • 35歲找工作難?職場上的那些歧視原來隨處可見?
    雖然此規定是針對網絡招聘服務的,但引起求職者熱議的卻是該規定是要求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不得存在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有歧視行為。職場實際上,這些歧視行為早在就我國勞動法中明確規定,但實施這麼多年來,成效並不大。在求職的路上,各種歧視比比皆是。例如大多數企業對女性存在明顯的歧視,不願意為女性生兒育女買單,這就是性別歧視。
  • 20歲找工作被說年齡小、沒經驗,30歲又嫌老,職業生涯就10年嗎?
    一、為何職場會嫌棄30歲以上的求職者以前我們總說,職場35歲以上的求職者會容易遭到嫌棄,實際上如今在部分行業,30歲以上去求職,也許就不太受到待見了!比如我認識一位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老闆,他自己也就90後的年紀,公司的業務都是創新型的產品,員工平均年齡也就27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