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國家正式宣布推行延遲退休,男性推遲到65歲,女性推遲到55歲,今天咱不談工作到這個年紀,身體狀況咋樣,就談談在現在的社會職場上,被年齡歧視困住的大批中年人,工作到五六十歲現不現實。
目前,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人口平均年齡越來越趨於40歲,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可是事實是,中年人在職場上卻受到年齡限制。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超過35歲,職場進入瓶頸期,到40歲,職場進入轉型期,這話還真不是白講,目前,職場上,35歲就是招聘的「隱形門檻」,超過35歲轉業、再就業都非常困難,這樣的年齡門檻幾乎佔據了各行各業。
除了教師、律師、醫生等職位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吃香外,大多行業的中年人都在受到年齡歧視,就連買菜擺攤有年齡限制,近日,武漢一菜市場的《入駐須知》裡就規定菜市場內的女攤販不能超過45歲。
根據商業保險公司Hiscox度不同行業40歲以上職場人群調研的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21%的人親身經歷過年齡歧視,44%的人自己或認識的人曾在工作場所經歷過年齡歧視,36%的人認為因為年齡歧視,40歲以後找工作被限制,26%的人可能會因為年齡而失去目前的工作。
根據數據可以看出,年齡歧視在中年群體中非常普遍,35歲以上的中年人越來越不受企業待見,為什麼?當你到了35歲還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了40歲還沒有往上升,那麼你就成為了公司辭退人員中的首要對象,要麼勸退要麼辭退,20多歲的年輕「後浪」源源不斷,工資要的比你低,身體素質還比你棒,資本家不選都說不過去。
在企業招聘中,也常能在招聘要求中看到對年齡的限制,除了高管,沒有這麼低的年齡限制外,基本都要求在35歲以下,那麼中年人的出路何在?做個體戶還是進工廠?
在網約車司機群體中,中年人為主要群體,有輛車,辦執照就能營業,對於在職場上沒有競爭力又找不到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是條好出路,但是隨著各大網約車平臺的湧現,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大。
現在進工廠都有限制了,要求年齡在45歲以下,工廠方認為中年人速度比不上年輕人,學習能力也不如年輕人,身體方面也吃不消,不願意選擇中年人。一方面年輕人不願意進廠,一方面中年人進不了廠,導致了工廠的「用工荒」。
無論是做個體戶還是進廠打工都不算最好的出路,但對於大批被年齡困住的中年人來說,又是不得不選擇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