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偽娘」翻譯考

2021-02-08 翻吧

翻吧君之前也曾聊過有關女性和男性的詞。今天來聊聊另一個曾經不僅在網絡裡很紅,在現實社會裡也是熱烈討論的群體。這個群體就是「偽娘」。不過,本文的討論僅限於在大眾媒體上使用的」偽娘「一詞,對於二次元萌界中的」偽娘「角色及其進化角色,暫不涉及(這一類的內容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在劉金龍編著的《漢語報刊IN新詞英譯例話》中,作者對「偽娘」一詞做了一些考據工作。在劉老師看來,「偽娘」,「通常指的是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且變裝後常常帶有很強的萌屬性,有的可能更用過一般女角色。」他還引用了《偽娘白皮書》對於這個群體的定義:「天生擁有接近於(幾乎是)女性的、身材,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魅力(在女性眼中擁有男性魅力,在男性眼中擁有女性魅力,至少在ACG故事中是如此)的男性人物。」


在中文維基百科裡,「偽娘」的釋義如下:

偽娘是一個漢語ACG界的名詞,指的是有女性外觀特質,但生理上是男性的角色或人員,雖生理上為男性,容貌多天秤有女性化的美,微型也不會如一般男性壯大,從外觀上與女性相近甚至無異,甚至在非生理性別本位的場合以女士身份社交。


作者引用了一些外媒對」偽娘「現象的報導,將」偽娘「的譯成cross-dressing。例如,在2009年的湖南選秀簡短節目」快樂男生「裡,有一位話題選手——後來人稱」中國第一偽娘「的劉著,外媒就用了cross-dressing contestant來指代他:

The public is abuzz the recent cross-dressing contestant, Liu Zhu, on the Super Boy reality show. 

在2010年5月的一篇報導中,《中國日報》卻用了"pseudo-girl"(假女生)來指」偽娘「。如:

Liu Zhu, 19, from Sichuan province, who has been nick-named "pseudo-girl",by his fan, has rsen to stardom overngih with is cross-dressing performance in teh comepetition. 

在這一句中,將劉著的表演形式指作是cross-dressing performance (變裝表演)。 


在柯林斯英文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裡,cross-dressing的意思是:the wearing of clothe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opposite sex,更多地強調是」穿戴著異性服飾「。


在外媒和《中國日報》的報導中,cross-dressing更多地用做是形容詞,表示某一個場景中的行為,即cross-dressing contestant和cross-dressing performance。突出cross-dressing一詞的本意,弱化其與性別相關的文化涵意。



在英文維基百科裡,對於cross-dressing的定義則相對中庸,沒有過於強調其存在社會性別(gender)的暗示,不過,仍然突出了這個詞經常出現的語境。 cross-dressing的定義如下:

Cross-dressing is the act of wearing items of clothing and other accoutrement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opposite sex within a particular society. Cross-dressing has been used for purposes of disguise, comfort, and self-actualization in modern times and throughout history.


Almost every human society throughout history has had expected norms for each gender relating to style, color, or type of clothing they are expected to wear, and likewise most societies have had a set of guidelines, views or even laws defining what type of clothing is appropriate for each gender.


The term cross-dressing denotes an action or a behavior without attributing or implying any specific causes for that behavior.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the connotation i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behaviors of transgender identity or sexual,fetishist, and homosexual behavior, but the term itself does not imply any motives and is not synonymous to one's gender identity.


這個詞其實有點自相矛盾。在第二段當中,定義認為人類對於各個性別的穿著是有一定的規範的,如對於什麼性別的人穿著什麼樣式、顏色或是什麼材質的布,是有一定預期,甚至會有著裝指導、觀點,甚至法律等形式來規定。然而,在第三段中,定義的都是不認為這種換裝的行為有任何修辭或暗示性的原因。雖然這個詞經常與變性人或性行為、戀物癖以及同性戀行為有直接的關聯,但這個詞本身並沒有任何潛在的意圖,也並不等同於一個人的性別特徵。這兩段的內容相互矛盾,對這個詞的觀點角度也不一樣。


第三段的意思更多地是對cross-dressing傳統意思的」解構「,強化了一個人選擇著裝的自由權利,要求傳統的規範和觀念不能通過穿著來」設定「一個人的」性別特徵「。不過,這種先鋒性的觀點或許在英文文化中能獲得更高的接納度,但在另外一些國家,則非如此了。例如,泰國就曾發布過法令,對變性手術進行限制,並要求要變化的人異裝一年。外媒是這樣報導的:

Thailand has issued  rules making sex change surgery more difficult-- including a requirement that potential cndidiates cross-dress for a year-- over fears that some patients are rushing into the operation, a medical association said Thursday。 

另一則新聞報導中,cross-dressing出現在與性有關的案件中:

The situations may worsen if countries fail to reverse laws that criminalize sex between adult males and cross-dressing, and selectively prosecute gay and bisexual men using pblic order and prostitution offences, it added. 

由此可見,對於cross-dressing一詞,仍然更多地是將其視為一種性別心理的外化行為,是一種性別特徵,而並非只是簡單的對異性服裝的喜好。


對於做動詞的 cross-dress來說,其涵意就不只是一種換穿異性服裝的行為了,而是具有一種強烈的性愉悅,如柯林斯詞典的解釋:

If someone cross-dresses, they wear the clothes of the opposite sex, especially for sexual pleasure.

從這個角度來看,cross-dresser與」偽娘「在內涵上的差異是十萬八千裡了。


關於「偽娘」的英文翻譯,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日本文化裡「偽娘」,即「男の娘(おとこのこ)」的角度來看。根據這個日語詞原意,日本人將之翻譯譯成newhalf,指擁有女性美貌的男性。

The Japanese word "newhalf" is used to describe a man who has made the mental and/or physical transition to being a woman。

日語單詞newhalf指從心理上以及或者身體上轉變為女性的男人。在Urban Dictionary中,有這樣一個例句:

That newhalf is very attractive, but that bulge under her skit suggests that her oldhalf is still quite functional.


在吳光華主編的《漢英新詞新語詞典》和外文出版社編著的《最新詞彙漢英翻譯詞典》裡,」偽娘「的譯文除了用cross-dresser,還用了drag queen。 


Drag queen是一個俚語,出現於1960至1965年期間。這是一個西方性解放時期,出現這一類的詞就不足為奇了。在drag queen當中, drag 的意思是『wearing cloth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opposite sex(穿著有異性特徵的服飾),而 queen 的意思是flamboyantly effeminate male homosexual (打扮豔麗,性格陰柔的男同)。


兩個組合在一起,意思就成了 male transvestite, especially a performer who dresses as a woman to entertain the public.(一個異裝男性,特別指一個男演員,穿著女人的衣服)。 例如:

Some murderers are after me and I'm hiding out as a drag queen.

幾個兇手在追我,我不得不男扮女裝來掩飾自己。


維基百科對於drag queen的解釋是:

A drag queen is a person, usually male, who dresses in drag and often acts with exaggerated femininity and in feminine gender roles. Often they will exaggerat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ake- up and eyelashes for comic, dramatic or satirical effect. 

很明顯,drag queen更多地是指男同中的」受「。這個似乎與「偽娘」的說法風馬牛不相及了。在2010年第21屆中譯英研討會上,專家們還是將drag queen與」偽娘「等同了起來。


可是,在維基百科在drag queen之後,引申出了drag artist一詞:

there are drag artists of all sexualities and gender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rag artists and they vary greatly in dedication, from professionals who have starred in films to people who just try it once, or those who simply prefer clothing and makeup that is usually worn by the opposite sex in their culture. 

指的是有一些人,如在電影裡假扮女性的演員,或是想裝扮一次女性的人,也有只是單純地喜歡或打扮成女性。

Drag artist一詞的重點是男性更多地是想在外貌上裝扮成女性,而在心理或以性別層面仍然保持自己的男性特徵。



如果你想說女演員反串男演員,就可以用drag kings一詞,即women who performs in male roles and attire。


另外一組也可以用於指上述的兩種反串,即faux queensfaux kings. 前者是women who dress in an exaggerated style to emulate drag queens, 而後者men who dress to impersonate drag kings


反串這種表演形式,在中國的京劇中更是常見。比如,在翻吧之前的一篇有關京劇角色的文章《一代京劇名家梅葆玖過世,你卻不怎麼了解京劇藝術吧?》裡,青衣(Qingyi Role)就會是一種反串角色,由男子來表演女性的行為、動作和情感。也可以用drag queen或faux king來指代」青衣「。


對於一些反串演員來說,只是從服飾方面來模仿女性,但仍然展現自己的男性陽剛之氣。他們會叫做「skag drag」。

Going in drag while retaining clearly masculine features is referred to as skag drag.


在大眾文化中,「偽娘」一詞的出現與使用,有很多不同的場景。例如,在一些綜藝活動中,出現了男扮女裝的角色,可以用cross-dressing performance/artist,或是drag artist來指代 。如果說一個人在個人生活中是一種「偽娘」打扮,行為舉止很「娘」, 可以稱之為drag queen,或是newhalf。如果他是一個男同並有異裝癖好,可以cross-dresser。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偽娘「的語境中,這個詞並非是描述客觀事實的中性詞語。在主流價值觀中,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詞具有貶意,是對一個男子不具有通常對男性觀念中所具備的特徵,甚至是過於擁有女性特徵中的所謂」陰柔「部分的不滿以及斥責。與此同時,」偽娘「這個詞還帶有一些性別歧視,即排斥」女性特徵「在這一類男性身體上錯位出現,進而潛意識地反感這些男子身上的」女性特徵「。



註:除文中提到的參考來源,本文還參考了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天涯社區英語版、滬江英語等網站上的相關文章或帖子。







相關焦點

  • 劉亦菲那句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英文臺詞你會怎麼翻?
    不要懷疑,這是我見過對「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最直接最直白的翻譯了哈哈哈哈哈哈。這句《木蘭辭》裡的收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整個故事的總結比喻,當時木蘭替父從軍,戰勝歸來,回歸女裝,讓戰友大吃一驚,然後說了「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盤點3位經典的偽娘大佬,漂亮的永遠是靈魂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還記得小學時學過的這句詩嗎?說真的女扮男裝已經是一個老土的梗了,畢竟觀眾又不是傻子,這麼可愛的一定是女孩子啊!但是到了21世紀,這句話已經不通用了!現在可愛的都他媽是男孩子了!
  • 安能辨我是雄雌?——基於動物行為學、古典文學和扯淡學的兔子性別鑑定
    此時,兒子同班同學的家長也是我的同事@了我一下, 跟大家說這個人會識別兔子的性別,於是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認為理所應當的觀點,那就是生物老師就應該認識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按照這個邏輯,計算機老師應該會修所有電腦,英語老師就應該認識所有的英文單詞,語文老師就應該背得出所有的古詩文,地理老師永遠找得到北……然而現實是:我的語文老師同事們認識的植物比我多,辦公室裡最會養花養草的都是語文老師、英語老師等,生物老師並不擅長養
  • 在二次元世界中,當男孩子長得可愛,安能辨其是雄雌?
    而「偽娘」一詞也誕生於二次元,早期就是用來形容這些長相酷似女孩子的男性角色,比如2017年中fate系列的《fate/apocrypha》的阿福,更是超越白的形象,再加上女性聲優的配音,讓所有漫迷一開始認為阿福是個女孩子。
  • 中間劈開,半男半女,安能辨我是雄雌
    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間,有觀察團隊曾非常難得地對一隻半雌半雄的北美紅雀(Cardinalis cardinalis)觀測了40多天,記錄了它是如何與其他鳥兒互動,以及觀察它是如何回應聽到的叫聲。結果發現,它似乎沒有配偶,而且,觀察員也從未聽過它叫過。這隻特立獨行的鳥過得並不容易的樣子,不過,好在它似乎也沒有遭受其他鳥的挑釁和為難。
  • 她是「最猛金剛芭比」,脫掉上衣秀6塊腹肌,網友:安能辨我是雄雌?
    她是「最猛金剛芭比」,脫掉上衣秀6塊腹肌,網友:安能辨我是雄雌? 如今這個社會可以說是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很多人都會想盡辦法養生,對於年輕人來說,健身就是最好的養生方法了,不僅能夠減肥,而且還能增強自己的抵抗力。
  • 木蘭詩的古文翻譯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換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譯 :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對著門織布,不知怎的,聽不到織布機發出的聲音,只聽到木蘭嘆息的聲音。問木蘭想的是什麼,問她思念的是什麼。
  • 《花木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正片什麼時候上映,咱不知道,來把榮耀還是能說了算的(我要用花木蘭)·········沒錯你沒有聽錯是王者榮耀來先看看皮膚,小柒最喜歡的第七張,哪張是你最喜歡的呢!他踉踉蹌蹌撲了個空,差點絆倒在地。慘叫聲此起彼伏,想像中的武器始終沒有落到身上。他睜開眼睛,看到一地狼藉以及……轉身離去,持劍戰士的身影。還沒有死透的敵人從地上一躍而起。小心啊!年輕人想提醒他,可喉嚨發不出聲音。電光火石之間,劍刃擦過。
  • 雙「象」傍地走,安能辨雄雌?_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