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俄羅斯,吃民俗餐,參觀紅場,聽俄羅斯大爺唱喀秋莎

2020-12-21 世界故事協會

紅色革命旅遊主題不僅在中國很火,在現在的俄羅斯依然很火。不久前,我隨紅色旅遊團遊覽了俄羅斯。我們這個大爺旅遊團,大都在中蘇友好的氛圍影響下長大,深受往昔紅色文化薰陶,對前蘇聯這個曾經的「老大哥」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感。去俄羅斯不僅僅是遊玩,更意味著了解為中國人民所熟知的前蘇聯,並追尋更多中蘇人民革命戰鬥中的歷史記憶。

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我們便被帶到了一個民俗餐廳。這個餐廳的裝修完全是蘇聯時代的風格,屋頂上有一顆大五角星,牆上有許多蘇聯時代的圖畫,連茶杯上也印著那個時代的印記。

老闆是一位會講中文又熱心腸的大鬍子俄羅斯大叔。他對我們興奮地說著天安門、毛主席、中蘇友好的話題,席間穿插的文藝節目裡,都是我們熟悉的前蘇聯那個年代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等,感覺非常親切。

俄羅斯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紅色旅遊景點包括: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伏龍芝軍事學院、紅場列寧墓、勝利廣場、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以及與列寧相關的景點。列寧山森林公園博物館珍藏著超過6000件與這位革命領袖歷史生平相關的重要藏品,還珍藏著列寧在克裡姆林宮時的辦公桌。

博物館是免費的,裡面的照片十分的豐富。莫斯科地鐵站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鐵站,有「地下的藝術殿堂」美譽。莫斯科地鐵保留了濃厚的史達林時代特色,從一些站名就可以看出,像是共青團、革命廣場、馬克思主義者,還有一些則是以民族特色、名人、歷史事件來命名的。

紅場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路面是石塊路,青光發亮,顯得整潔而古樸。列寧陵墓位於靠宮牆的中部。墓上為檢閱臺,兩旁為觀禮臺。紅場國際知名度很高,可是卻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大,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五分之一。導遊說:每年的5月9日是俄羅斯的勝利日。這一天在莫斯科紅場上要舉行盛大閱兵式。

節日的正式慶典結束後,俄羅斯人會向老戰士們獻上祝福和花朵,以感謝他們為祖國奪得勝利所作出的貢獻。莫斯科克裡姆林宮曾經是莫斯科河岸的軍事堡壘,圍繞這個堡壘城市緩慢地發展著,後來,它成為了俄國沙皇的官邸。

印象最深的是伏龍芝軍事學院,它是蘇聯培養諸兵種合成軍隊軍官的高等軍事學校,也是研究諸兵種合同戰鬥和集團軍戰役問題的科研中心。伏龍芝軍事學院創建於戰火紛飛的1918年,其原名是工農紅軍軍事學院。伏龍芝軍事學院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這是因為在它80年的校史中培養出了很多出類拔萃的軍事人才。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閱兵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再唱喀秋莎!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俄羅斯的紅場大閱兵改在6月24日舉行。除了俄羅斯的部隊接受檢閱之外,此次閱兵也邀請了許多其他國家的軍隊加入。中國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毫無意外在今年收到了紅場閱兵的邀請。而中國解放軍也派出了三軍儀仗隊前往莫斯科,經過彩排之後代表中國參加部隊檢閱。
  • 中國軍人俄羅斯紅場高唱《喀秋莎》,將參加俄勝利日閱兵
    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原計劃在5月9日舉行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閱兵式,推遲到了6月24日舉行。據報導,俄羅斯將在28個城市舉行閱兵活動。目前,已有12個國家的部隊代表參加勝利日閱兵彩排。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長腿天團」再搶鏡,《喀秋莎》又唱響
    就在6月13日的時候,應俄羅斯方面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將出席紅場的閱兵活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之後,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作為曾經的軍人,我為中國的三軍儀仗隊而驕傲!
  • 解放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前幾日,有一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彩排時,現場齊聲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的視頻刷屏網絡。一時間,評論區都被「帥帥帥!點擊播放 GIF 7.0M據悉,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推遲到了
  • 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高歌的《喀秋莎》你了解多少?
    前兩天你是否被「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昂首闊步,高唱曲調悠揚的《喀秋莎》畫面震驚到了,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歌聲嘹亮,英姿颯爽,簡直帥到爆。但是你們對他們所唱的《喀秋莎》了解多少呢?《喀秋莎》這首歌是在俄羅斯的地位非常高,這首創作於1938年戰火紛飛年代的歌曲,當時鼓舞了無數俄羅斯士兵上陣殺敵保衛祖國,保衛家園,保衛心愛的姑娘。所以這首歌在二戰後受到了蘇聯當局表彰,並且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都是首例。
  • 俄羅斯紅場閱兵看點:三軍儀仗隊齊唱的《喀秋莎》靈感來自中國
    在今年的俄羅斯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紅場。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驚豔了俄羅斯街頭,被中國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中國軍人紅場彩排再唱喀秋莎
    莫斯科時間6月17日晚11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時,再一次唱起了《喀秋莎》。這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這是我們的子弟兵!五年前的莫斯科紅場,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唱著《喀秋莎》走過街頭,網友們看了之後紛紛表示:「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中國第一男子天團!」《喀秋莎》是俄羅斯的名曲,它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選擇這首曲子,是為了表達對反法西斯老戰士的尊重和緬懷,也藉此向整個衛國戰爭的老戰士致以最高的敬意。閱兵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壓軸亮相。
  •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每當《喀秋莎》的旋律再次響起,不只是俄羅斯人,就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會為之精神一振,不自覺地哼唱起來。
  • 伴著《喀秋莎》 「中國第一男團」昨驚豔莫斯科紅場
    其餘96名官兵編成8乘12的「長條」隊列,陸海空各成4列,以適應紅場的狹長行進路線。中國儀仗隊的步伐每步75釐米,這和俄羅斯軍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釐米的大正步有所不同,卻顯得更為緊湊齊整,富有韻律。  在預演上,中國隊員高唱《喀秋莎》引起全場合唱。 「《喀秋莎》是俄羅斯的名曲,它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再唱喀秋莎,致敬老大哥
    彩排結束後,我軍隊員還在紅場演唱了「喀秋莎」等,在俄羅斯膾炙人口的著名歌曲。目前俄羅斯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位居世界第三、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北約軍演不斷,因此今年的紅場閱兵的意義與過往相比顯得更加意義非凡。部分俄羅斯媒體甚至認為這次紅場閱兵的意義,堪比1941年的實彈閱兵。
  • 俄羅斯,喀秋莎站在銀色的海灘上!
    但給我的感覺,卻有如莫斯科紅場—幾個小孩歡呼奔跑放風箏,一個小姑娘在踏滑板,兩個小女子在椰風吹拂的塔下拍照,有一家五六口老老少少在沙灘上野炊,一對情侶依偎在海水漣漪的海灘上,相擁夕陽中,也相吻夕陽中…哇,全都是俄羅斯人。俄羅斯妹妹們是沒法在俄羅斯穿「三點式」的。3年前的夏天,我曾去過俄羅斯,那裡有的是森林與平原,但卻沒有海灘。
  • 俄羅斯誠邀中國軍人參加紅場閱兵,俄羅斯人對中國人是什麼態度?
    俄羅斯人對中國人普遍是友好的態度。前不久,我國派遣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前往莫斯科參加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我國軍人受到俄羅斯民眾熱烈歡迎和喜愛。而我國對此次參與紅場閱兵也十分重視,憑藉著105人的高規格、高標準成為參閱方陣人數最多的國家,以此表達對俄羅斯的深厚友誼。閱兵式上,我國軍人還唱起了「喀秋莎」,引起俄羅斯軍人的廣泛共鳴。
  •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時間:2015-05-08 23:18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喀秋莎(俄語: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歌曲誕生地在中國吉林省延邊州琿春縣防川村。2015年5月,因為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經過莫斯科紅場時大聲高唱《喀秋莎》,此歌在中國的知名度更高了。
  • 徐焰:俄羅斯今年紅場閱兵的特殊意義
    「起來,巨大的國家,做決死鬥爭……」這首創作於衛國戰爭開始時的《神聖的戰爭》在1941年危急時刻的紅場閱兵中成為行進曲,隨後幾十年來每次勝利日閱兵時也都是開場曲,其雄渾的旋律激勵著一代代俄羅斯軍民。我到莫斯科參加紀念衛國戰爭活動時看到,身邊許多俄羅斯老軍人聽到這首歌奏響時都熱淚盈眶。許多中國聽眾也喜愛這首歌,前些年國內風靡的電視劇《潛伏》就是以它作為主題曲。英雄主義精神,是任何一個頑強和崛起的民族所必需的,閱兵活動又正是振奮民心士氣的重要形式。在今年疫情肆虐的特殊時刻,俄羅斯要在6月24日舉行紅場閱兵,更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中國軍人紅場高唱《喀秋莎》,運-20飛赴俄羅斯,再展國威軍威!
    在莫斯科當地時間2020年6月17日晚11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參加了衛國戰爭勝利閱兵式的夜間彩排,在紅場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等俄羅斯著名歌曲。這次閱兵,俄羅斯方面邀請了19個國家的方隊參加,其中包括中國軍人,冒著疫情的危險在紅場列隊走過的我們最可愛的子弟兵,瞬間驚豔俄羅斯民眾,他們是英俊瀟灑帥氣的中國三軍儀仗隊,被稱為「中國第一男團」!此次解放軍飛赴歐洲,去俄羅斯參加閱兵,運送「中國第一男團」的就是國產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這也是運-20運輸機服役以來首次抵達俄羅斯。
  • 解放軍再次高唱喀秋莎走過紅場,俄民眾紛紛圍觀拍照
    最近這兩天,軍迷圈子裡的熱點話題之一便是我們中國人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受俄羅斯方面的邀請奔赴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準備參加即將舉行的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閱兵式。新傳來的消息表明,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正在莫斯科進行閱兵前的最後演練,解放軍再次高唱喀秋莎走過紅場,俄民眾紛紛圍觀拍照。
  • 「喀秋莎」在中國——九旬俄羅斯老人的傳奇人生
    91歲,來華84年,劉墨蘭或許是在中國生活時間最長的俄羅斯人。她生於俄羅斯北部城市沃洛格達,有著藍綠色的眼睛,斯拉夫人的面孔;如今卻生活在山東淄博的農村,儼然已成一位親切的中國大娘。   生於1926年的劉墨蘭俄文名叫尼娜。從戰爭的硝煙中一路走來,她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和風風雨雨。
  • 《喀秋莎》將取代俄羅斯國歌在奧運會上播放?!不愧是你,喀秋莎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啦啦啦……咳咳,此處為喀秋莎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對這個旋律一定不會陌生,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在中國,這首歌都可謂是傳唱度極高的熱門歌曲。仿佛只要一聽到這個旋律,就能聯想到俄羅斯,嗯~有內味兒了。什麼?還有小夥伴不知道這首歌的?小編我不允許在座的各位還有沒聽過這首歌的!
  • 你聽過《喀秋莎》嗎?一首愛情歌曲卻能在戰爭中傳唱到現在
    《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期的蘇聯歌曲,1938年,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蘇兩國之間圍繞著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軍事衝突)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
  • 【獨家】除了《喀秋莎》,中國方隊還將帶來什麼驚喜?(圖)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深入到離紅場100多公裡的儀仗隊駐地,進行了獨家採訪,實現多重「揭秘」。不止一首歌,儀仗隊員有信心「藝傾紅場」粉絲們一定說,別賣關子了,先給我個「私信」吧。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獨家獲悉,中國方隊闊步走出紅場時,將再展歌喉,用俄語高唱寓意雙關的「勝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