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將取代俄羅斯國歌在奧運會上播放?!不愧是你,喀秋莎

2021-02-07 俄語邦

喂喂喂,此喀秋莎非彼喀秋莎,這可不是那個威力極大的「喀秋莎火箭炮」,小夥伴們別搞錯啊。

(搞錯了,重來)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啦啦啦……咳咳,此處為喀秋莎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對這個旋律一定不會陌生,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在中國,這首歌都可謂是傳唱度極高的熱門歌曲。仿佛只要一聽到這個旋律,就能聯想到俄羅斯,嗯~有內味兒了。

什麼?還有小夥伴不知道這首歌的?小編我不允許在座的各位還有沒聽過這首歌的!(霸道小編又又又出現了)那我就給大家來普及一下「熱知識」吧~


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蘇聯歌曲。此曲於1938年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由知名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Лидия Русланова)首次演唱。

(就是這個美麗的女孩子沒錯了)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繫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臥在寒冷的戰壕裡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戰後,蘇聯當局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應該是首例。(資料源自百度百科)

(預備齊~大家跟我一起唱)


好了,帶領大家欣賞完高雅藝術以後(高貴),就要給大家說說今天的正事兒了,最近,喀秋莎在俄羅斯又雙叒叕掀起了一陣浪潮,大家都知道,在各種國際賽事上,比如,奧運會,各個國家都是會播放自己的國歌的,但是最近在俄羅斯,他們偏不走尋常路:據說,他們將在奧運會等比賽上播放《喀秋莎》而不是他們的國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康康吧~

以下源自俄媒報導,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Катюша» может заменить гимн России на чемпионатах мира и Олимпиадах

喀秋莎或將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取代俄羅斯國歌

Популярная мелодия «Катюша» может заменить гимн России на чемпионатах мира и Олимпиадах, который не может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следствие решения CAS по спору ВАДА и РУСАДА.

國際體育仲裁院(CAS)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與俄國家反興奮劑機構的爭端作出判決:流行旋律《喀秋莎》或將在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取代俄羅斯國歌,而俄羅斯國歌將被禁止使用。

Сегодня, 14 января, состоялось заседание комиссии спортсменов Олимпийского комитета России (ОКР). В числе прочих вопросов участники заседания обсудили, какая мелодия может заменить гимн России на крупнейших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оревнованиях. «Катюша» вынесена на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в качестве возможного музыкального сопровождения.

今天,1月14日,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召開。除其他問題外,與會者還討論了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用哪種旋律可以代替俄羅斯國歌。 《喀秋莎》作為一種備選旋律被提出來以供考慮。

«Что касается музыкального сопровождения, путём большинства голосов мы остановились на «Катюше». Её любят дети. Мы предложили её исполкому ОКР на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關於音樂伴奏,經過大多數人的投票,我們確定了《喀秋莎》。這首歌很受孩子們的喜愛。我們已經向執行委員會提出了這一建議,供其參考。」

Были и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варианты, но, повторюсь, решили остановиться на «Катюше», — передаёт слова председателя комиссии спортсменов ОКР Софьи Великой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Чемпионата「 Павел Левкович.

《冠軍》的記者帕維爾·列夫科維齊報導了俄羅斯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索菲亞·韋力卡亞的話:也有一些當代歌曲的選擇,但是,我們還是決定用《喀秋莎》。

Напомним, 17 декабря CAS принял решение отстранить российских спортсменов от участия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оревнованиях под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м флагом до 16 декабря 2022 года. Сегодня, 14 январ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народовала полный текст решения по спору Всемирного антидопингов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ВАДА) и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антидопингов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РУСАДА).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7日,國際體育仲裁院通過了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在參加國際比賽時懸掛本國國旗的決議,該決議將生效至2022年12月16日。該組織公布了關於處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與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之間爭議糾紛的解決方案全文。

看到這裡,原來《喀秋莎》只是無奈之下不得已做出的選擇罷了。興奮劑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體育業的一大汙點,真所謂是比賽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啊,希望俄羅斯早日擺脫興奮劑醜聞,在比賽上播放國歌!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對了,各位小夥們別忘記疫情防控,戴好口罩哦~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時間:2015-05-08 23:18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1、中文歌詞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每當《喀秋莎》的旋律再次響起,不只是俄羅斯人,就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會為之精神一振,不自覺地哼唱起來。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再唱喀秋莎,致敬老大哥
    彩排結束後,我軍隊員還在紅場演唱了「喀秋莎」等,在俄羅斯膾炙人口的著名歌曲。目前俄羅斯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位居世界第三、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北約軍演不斷,因此今年的紅場閱兵的意義與過往相比顯得更加意義非凡。部分俄羅斯媒體甚至認為這次紅場閱兵的意義,堪比1941年的實彈閱兵。
  • 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高歌的《喀秋莎》你了解多少?
    前兩天你是否被「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昂首闊步,高唱曲調悠揚的《喀秋莎》畫面震驚到了,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歌聲嘹亮,英姿颯爽,簡直帥到爆。但是你們對他們所唱的《喀秋莎》了解多少呢?《喀秋莎》這首歌是在俄羅斯的地位非常高,這首創作於1938年戰火紛飛年代的歌曲,當時鼓舞了無數俄羅斯士兵上陣殺敵保衛祖國,保衛家園,保衛心愛的姑娘。所以這首歌在二戰後受到了蘇聯當局表彰,並且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都是首例。
  • 中國軍人俄羅斯紅場高唱《喀秋莎》,將參加俄勝利日閱兵
    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原計劃在5月9日舉行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閱兵式,推遲到了6月24日舉行。據報導,俄羅斯將在28個城市舉行閱兵活動。目前,已有12個國家的部隊代表參加勝利日閱兵彩排。
  • 偉大的衛國戰爭:你不知道的喀秋莎
    熟悉前蘇聯衛國戰爭的朋友對喀秋莎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喀秋莎」,在俄語裡是俄羅斯女人常用的名字葉卡捷琳娜的愛稱。這本是個很普通的名字,但由於一首《喀秋莎》歌曲和「喀秋莎」火箭炮,這個名字響遍了全世界,備受人們喜愛。歌曲《喀秋莎》是蘇聯著名作曲家瑪·布朗介爾和詩人伊薩柯夫斯基於938年合作完成的。
  • 《喀秋莎》是誰創作的,名字是什麼意思,為何現在的版本眾多?
    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喀秋莎》的旋律是少不了的一環。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至少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在戰爭之後的漫漫歲月之中,有無數個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對它進行不斷的翻唱改編。
  • 解放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前幾日,有一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彩排時,現場齊聲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的視頻刷屏網絡。一時間,評論區都被「帥帥帥!點擊播放 GIF 7.0M據悉,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推遲到了
  • 俄羅斯,喀秋莎站在銀色的海灘上!
    旅遊的魅力之一,就是時不時會給你一個喜出望外—天喲,怎麼也沒有想到我們的芽莊之行居然是花一國錢走兩國—越南和俄羅斯。導遊和我們一見面就開宗明義地說,芽莊有三國人,越南人、俄羅斯人,然後是中國人。後面二見聞印證了導遊的話。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長腿天團」再搶鏡,《喀秋莎》又唱響
    就在6月13日的時候,應俄羅斯方面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將出席紅場的閱兵活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之後,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作為曾經的軍人,我為中國的三軍儀仗隊而驕傲!
  • 美軍事基地被炸,確認兇器為喀秋莎火箭炮,暗中將矛頭指向俄羅斯
    伊朗這次又是損失慘重,不過美國在拉出隱藏在身後的伊朗之後,並沒有就此罷休,在這件事上想牽扯出更多的國家。在美軍基地接連被炸之後,將目標再次放到了這一次發動襲擊的武器上面,並且確認兇器為喀秋莎火箭炮,暗中將矛頭指向俄羅斯。據當地媒體報導,美國塔基軍營的發言人對外界宣稱,此次什葉派武裝使用的飛彈是名為「107毫米喀秋莎」的火箭炮。
  • 「喀秋莎」到底是誰
    【源流考證】要回答《喀秋莎》是首什麼歌,八股是必需的,因為它在正史和課堂上份量不輕。從這個角度說:它是一首蘇聯愛國主義民歌,在「偉大衛國戰爭」中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不過,現在的小學生也未必滿意這個答案吧。這就對了,因為這首歌值得深入賞析。喀秋莎(Katyusha)是俄羅斯一個常見女性愛稱,它有多俄羅斯呢?
  • 世界火箭炮的鼻祖—少女「喀秋莎」
    在1941年,當德軍沉浸在利用繳獲的蘇聯寬軌列車為後方補給物資的喜悅中時,一陣突如其來的咆哮嚇住了正在忙碌的德軍,不到10秒的時間內,天崩地坼一樣的密集炮火把車站附近的德軍和他們的物資列車全部都炸上了天,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突然而來又突然離去,一切陷於死寂,倖存的德軍仿佛從地獄走了一遭。是什麼火炮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傾瀉如此多的彈藥?
  • 俄羅斯紅場閱兵看點:三軍儀仗隊齊唱的《喀秋莎》靈感來自中國
    在今年的俄羅斯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紅場。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驚豔了俄羅斯街頭,被中國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喀秋莎」在中國——九旬俄羅斯老人的傳奇人生
    91歲,來華84年,劉墨蘭或許是在中國生活時間最長的俄羅斯人。她生於俄羅斯北部城市沃洛格達,有著藍綠色的眼睛,斯拉夫人的面孔;如今卻生活在山東淄博的農村,儼然已成一位親切的中國大娘。   生於1926年的劉墨蘭俄文名叫尼娜。從戰爭的硝煙中一路走來,她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和風風雨雨。
  • 喀秋莎火箭炮:女神的怒火有多強?將敵人直接送去地獄
    ,己方的炮兵陣營幾乎全軍覆沒,由此可見,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鮮戰場上發揮著不小的威力。 說到喀秋莎,大多數國人都會想起那首叫做《喀秋莎》的俄羅斯民謠,其實喀秋莎也是蘇聯女性用得最普遍的一個名字,據說在這款自走火箭炮剛投入戰場時,蘇聯紅軍看到火箭炮上寫有一個字母K
  • 「現代喀秋莎」回來了!俄羅斯吸取亞阿戰爭教訓,曝光新武器計劃
    原本所有人都認為一旦亞美尼亞動用這種大殺器,亞塞拜然前線部隊將遭到毀滅打擊,一舉扭轉雙方戰局,然而事實讓人非常失望。該事件發生不到半個月,俄羅斯國防部炮兵部隊中將米哈伊爾馬特維耶夫斯基突然宣布重要消息:俄羅斯自用的"伊斯坎德爾-M"型飛彈將會被新的武器取代,但新武器計劃不能透露,只能對外界說已經打好了基礎。預計"伊斯坎德爾-M"在2030年以前還是炮兵部隊主力,畢竟它還有潛力沒被開發出來。除此之外,新計劃顯示俄軍最近在大量接收升級版的"當代喀秋莎"——龍捲風型多管火箭炮。
  • 美女的名字,惡魔的威力,喀秋莎到底有多強?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喀秋莎是一個俄羅斯比較常見的女孩名字,而著名的俄語歌曲《喀秋莎》也正是因為這個名字的普遍性而成為了即將上戰場的蘇聯紅軍官兵們對妻子女友的思念,但真正讓喀秋莎這個名字響徹世界的還是蘇聯研製的火箭炮
  • 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誕生地探究
    據伊薩科夫斯基和他的朋友雷日科夫的回憶:1938年初,伊薩科夫斯基回故鄉採風,一氣呵成完成了四句歌詞:「正當蘋果花和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這四句歌詞伊薩科夫斯基非常喜歡,它們就是後來《喀秋莎》歌詞的第一部分。但伊薩科夫斯基寫到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唱歌時,就寫不下去了,不知道該讓喀秋莎繼續幹什麼。
  • 伴著《喀秋莎》 「中國第一男團」昨驚豔莫斯科紅場
    臨時變更步數  步伐更富韻律  細心的觀眾發現,中國方陣在隊形編排、步態步速上與俄羅斯受閱方陣和其他受邀外國方陣皆有不同。  在俄帶隊的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記者,正式參加受閱的102名官兵中,3名旗組成員護衛五星紅旗,3名指揮分隊長成一列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