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是誰創作的,名字是什麼意思,為何現在的版本眾多?

2021-01-11 寒冰讀史

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喀秋莎》的旋律是少不了的一環。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至少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在戰爭之後的漫漫歲月之中,有無數個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對它進行不斷的翻唱改編。

  《喀秋莎》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一首俄羅斯傳統民謠,其實它是一首作曲家譜寫的政治宣傳歌曲。可是這些歌的意義在歷史的煙塵之中早已「偏離」了他原始的面目,生長出另一個全新的自我。對於中國人來說,這首歌變成了一個濃得化不開的時代情結:對於白樺林、手風琴那個純真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的追憶。

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坎發生了戰爭,蘇聯桂冠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寫了一首抒情詩《喀秋莎》。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后,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雖然在這場戰役中,蘇聯紅軍完勝日本關東軍,但《喀秋莎》當時並未因戰爭勝利而流行開來,而是在兩年之後的衛國戰爭中,這首歌才伴隨炮火硝煙傳遍了整個蘇聯。戰後,蘇聯政府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是首例。

  然而喀秋莎究竟是什麼呢?它既是俄羅斯常見的女性名字葉卡捷琳娜的愛稱,也是蘇聯衛國戰爭時候一種火箭炮的名字,這個火箭炮還有一個暱稱叫做「史達林的管風琴」。

  20世紀30年代末,年輕的蘇聯火炮設計師利昂契夫發明了一種新式火炮,取共產國際俄文第一個字母K命名並印在炮車上,並且成了德軍最恐懼的武器,也就是從那以後,「喀秋莎」成為了蘇聯炮兵的首選武器,只要在條件允許的地方都會大量使用,甚至「喀秋莎」也成為了蘇聯紅軍的代名詞。

  戰爭中愛情歌曲與愛情一樣總是彌足珍貴,隨著戰爭的深入,歌頌浪漫愛情的《喀秋莎》在世界各地傳唱。在義大利,《喀秋莎》變成了《風的嘶吼》,1943年義大利人用《喀秋莎》曲調重新填了歌詞,這首歌和《遊擊隊員之歌》一起,成為義大利二戰時期反法西斯最著名的歌曲,甚至比義大利的國歌更加深入人心。

  或許人們根本不會想到,作為二戰時的敵對方,日本《喀秋莎》的版本竟然是最多的,加藤登紀子的傳統民謠版本非常受歡迎,她出生在二戰舊時滿洲國哈爾濱。另外,中國人熟知的《四季歌》的演唱者日本著名老牌樂隊DARK DUCKS也創作了非常好聽的日語版《喀秋莎》。日本之前有一部動漫《少女與戰車》也把它選入主題曲。

相關焦點

  • 美女的名字,惡魔的威力,喀秋莎到底有多強?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喀秋莎是一個俄羅斯比較常見的女孩名字,而著名的俄語歌曲《喀秋莎》也正是因為這個名字的普遍性而成為了即將上戰場的蘇聯紅軍官兵們對妻子女友的思念,但真正讓喀秋莎這個名字響徹世界的還是蘇聯研製的火箭炮
  • 「喀秋莎」到底是誰
    [摘要]《喀秋莎》是首什麼歌?作者:吳戈,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軍事、國際時事評論員。 會唱《喀秋莎》的中國人起碼是70後,而且肯定是受其50後父母的影響,更年輕的中國人不知道這首歌很正常。【源流考證】要回答《喀秋莎》是首什麼歌,八股是必需的,因為它在正史和課堂上份量不輕。從這個角度說:它是一首蘇聯愛國主義民歌,在「偉大衛國戰爭」中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不過,現在的小學生也未必滿意這個答案吧。這就對了,因為這首歌值得深入賞析。喀秋莎(Katyusha)是俄羅斯一個常見女性愛稱,它有多俄羅斯呢?
  •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
    俄羅斯經典歌曲那麼多,為何中國人只認《喀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每當《喀秋莎》的旋律再次響起,不只是俄羅斯人,就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會為之精神一振,不自覺地哼唱起來。
  • 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誕生地探究
    在蘇聯最危難的時候,《喀秋莎》給了蘇聯前線戰士熱情和勇氣,激發了他們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給了他們戰勝法西斯德國的巨大動力。 《喀秋莎》雖然成名於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但它創作於1938年,也就是衛國戰爭爆發兩年前。關於《喀秋莎》的誕生地和創作依據,詞作者伊薩科夫斯基沒有詳細說明。早在蘇聯時期,關於《喀秋莎》歌詞的創作背景就流傳著多個版本。
  • 售價500美元的喀秋莎SQL掃描器好在哪裡?
    與現在的大部分掃描器不同,這款SQL漏洞掃描器的售價也高得驚人,達到了500美元,但是高昂的售價收到的卻是黑客們的好評如潮,到底這款掃描器好在什麼地方,能賣出這麼高的售價卻讓大家甘願掏出500美元呢?來自Recorded Future的研究人員發現這款SQL掃描器勝在它強大的功能、服務保障,還有方便的交互方式。
  •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時間:2015-05-08 23:18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 你聽過《喀秋莎》嗎?一首愛情歌曲卻能在戰爭中傳唱到現在
    《喀秋莎》是一首二戰時期的蘇聯歌曲,1938年,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蘇兩國之間圍繞著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軍事衝突)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
  • 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裝備?能令美軍德軍聞之色變?
    前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武器?能令美軍膽寒,讓德軍聞之色變?喀秋莎是前蘇聯在1939年定型成功生產的一種多軌自行火箭炮,但喀秋莎並不是它的正式名稱,當時這款新式武器在蘇聯是屬於機密,大多數蘇軍也不知道這款武器的名稱。
  • 喀秋莎火箭炮成為二戰德軍的噩夢,原因並不難理解
    喀秋莎火箭炮為何會成為二戰德軍的噩夢呢?我們先看看喀秋莎火箭炮的誕生背景。 蘇聯對火箭炮的研究早在1920年代就開啟了。隨著蘇聯對固體火箭燃料以及發動機日漸成熟和火箭彈的研製成功,為火箭炮的誕生打下有利基礎,在1938年,蘇聯開始嘗試研製使用車輛搭載的火箭炮。
  • 中國「最帥天團」在俄羅斯紅場高歌的《喀秋莎》你了解多少?
    《喀秋莎》這首歌是在俄羅斯的地位非常高,這首創作於1938年戰火紛飛年代的歌曲,當時鼓舞了無數俄羅斯士兵上陣殺敵保衛祖國,保衛家園,保衛心愛的姑娘。所以這首歌在二戰後受到了蘇聯當局表彰,並且專門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都是首例。
  •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威力巨大,堪稱「殺手鐧」
    那麼,在影片《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呢?威力巨大的它,是當時我方的「殺手鐧」嗎? 提到「喀秋莎」這個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蘇聯風情的熱情少女,其實它是一種蘇聯生產的新式火箭炮的名字。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為了迷惑敵人,特意取得這麼婉約的名字,沒想到後來深受士兵們的喜愛,是當時士兵們的「夢中情人」,後來在援朝作戰中大放異彩,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金剛川》是由不同角度對同一件事情的詮釋,也是娛樂圈中的一大突破。以參演者的視角去看待面前的事物,讓大家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代入感非常強,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 《金剛川》中如同流星雨一樣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其實一看到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能猜到這是蘇聯的武器。這款武器是二戰時期蘇聯自己研製的一款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最高可同時16枚炮彈一起發射,所以大家才會看到3撥如流星雨一樣的炮彈。這種炮彈生產廉價壓力小。缺點是精準性比較差。
  • 還記得「喀秋莎」嗎?曾是蘇軍利器,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在二戰中,戰爭帶給全人類慘烈的傷痛,為此世界各國現在都是和平的時期,大量的發展經濟和科技,以快速的休養生息。但是在二戰中,軍工技術就已經非常強大,誕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武器,其中一款更是強大到德軍都退避三舍,那是什麼呢?它的名字叫喀秋莎,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十分唯美的,其實它來源於俄羅斯,是一首軍歌的名字。喀秋莎之所以能夠如此厲害是有原因的。
  • 偉大的衛國戰爭:你不知道的喀秋莎
    熟悉前蘇聯衛國戰爭的朋友對喀秋莎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喀秋莎」,在俄語裡是俄羅斯女人常用的名字葉卡捷琳娜的愛稱。這本是個很普通的名字,但由於一首《喀秋莎》歌曲和「喀秋莎」火箭炮,這個名字響遍了全世界,備受人們喜愛。歌曲《喀秋莎》是蘇聯著名作曲家瑪·布朗介爾和詩人伊薩柯夫斯基於938年合作完成的。
  •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威力巨大,到底什麼來頭?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影中的「喀秋莎」精確擊中,一舉殲滅美軍的陣地。這個「喀秋莎『是怎麼精確打擊美軍?這個「喀秋莎」又是什麼來頭呢?其實,這個「喀秋莎」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這個火箭炮被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可以說,這個」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製造的,是蘇聯國家的,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抗美援朝所用的」喀秋莎「可能是引進蘇聯,或者購買蘇聯的。
  • ...喀秋莎「 但是你知道她的有來嗎?二戰蘇軍」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俄語:Катюша,俄文羅馬化為Katyusha),又譯卡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
  • 《喀秋莎》將取代俄羅斯國歌在奧運會上播放?!不愧是你,喀秋莎
    喂喂喂,此喀秋莎非彼喀秋莎,這可不是那個威力極大的「喀秋莎火箭炮」,小夥伴們別搞錯啊。(搞錯了,重來)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啦啦啦……咳咳,此處為喀秋莎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各位小夥伴們對這個旋律一定不會陌生,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在中國,這首歌都可謂是傳唱度極高的熱門歌曲。仿佛只要一聽到這個旋律,就能聯想到俄羅斯,嗯~有內味兒了。什麼?還有小夥伴不知道這首歌的?小編我不允許在座的各位還有沒聽過這首歌的!
  • 依然代表「完滿」的喀秋莎
    在《非常懸疑》中,這種藏在褶皺裡的東西就是喀秋莎。戲中導演不想討論這個角色,小說作者也不提及這個角色。喀秋莎成為一條暗線,一直缺席直到結局才藉助「小張」這個角色實現「在場」。在大眾文化印象中,喀秋莎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象徵著明媚的春光,寓意著某種美好事物。私以為,對小說作者來說,喀秋莎是不能與他共同見證美好的愛人;對戲中導演來說,喀秋莎像是已經失落的理想。
  • 蘇軍為何對喀秋莎火箭炮情有獨鍾?10秒鐘能拆掉一座大樓!
    蘇聯紅軍在炮兵部隊裝備了四大系列的火箭炮,他們分別是82毫米的BM-8系列小型火箭炮,132毫米的喀秋莎BM-13系列火箭炮,300毫米BM-30和310毫米BM-31系列重型火箭炮。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總共裝備了2400門BM-8火箭炮,6800門BM-13喀秋莎火箭炮,還有1800門BM-30/31重型火箭炮。
  • 世界火箭炮的鼻祖—少女「喀秋莎」
    是什麼火炮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傾瀉如此多的彈藥?這個困惑一直沒有得到解答,直到莫斯科會戰期間,德軍首次繳獲了一種架在卡車上的火箭發射器後,世人才首次了解到蘇聯有一種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說起喀秋莎,大家可能第一反應是俄羅斯的一首歌曲《喀秋莎》,不過同樣舉世有名的是叫做喀秋莎的火箭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