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中如同流星雨一樣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2020-12-21 回憶的旋律音符

其實一看到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能猜到這是蘇聯的武器。這款武器是二戰時期蘇聯自己研製的一款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最高可同時16枚炮彈一起發射,所以大家才會看到3撥如流星雨一樣的炮彈。

這種炮彈生產廉價壓力小。缺點是精準性比較差。所以一般發射都是多批同時發射。爆炸覆蓋面積也廣。當時蘇聯生產出這種炮彈,為了保密所以沒有正式命名。就用女性的愛稱喀秋莎命名了,蘇聯部隊就一直流行起這個叫法。

我國在打抗美援朝戰爭是剛建國不久。國力都還沒有正式開始發展。朝鮮收到美國襲擊後向我國求援。我國還是義無反顧地給出了幫助。

當時我軍的裝備確實還是比較弱後。我國使用的大部分裝備還是戰鬥中繳獲的美制和蘇制裝備。所以像喀秋莎這種火箭炮還是給士兵們留下來非常深刻的印象。

喀秋莎的威力具體怎麼樣,具抗戰老兵說。經過喀秋莎的轟炸後,他們跑去美軍的陣地看。兩個營當場就死失去了戰鬥力。只有幾個美國兵能動。其餘的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暈。

當然一個喀秋莎不可能是一場戰爭的關鍵籌碼。我國志願軍能夠在裝備完全劣勢的情況下,贏得這場戰爭。完全是我們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和犧牲換來的。就跟金剛川上的那座橋一樣。美軍就是再擁有高端武器,也是摧毀不了的。

相關焦點

  •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威力巨大,堪稱「殺手鐧」
    《金剛川》的熱映,讓人們重溫那個背景時代裡的愛國情懷,張譯等人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熱血沸騰,尤其是摧毀敵軍大本營的時候,「萬箭齊發」的壯觀場面使得我們更加的記憶猶新。那麼,在影片《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呢?
  • 喀秋莎火炮,《金剛川》中我軍的殺手鐧,曾多次重創德軍和美軍
    在韓戰中的金剛川之戰中,我軍最有力的反擊武器就是喀秋莎火炮,如果看過電影《金剛川》,更是會感到有多振奮人心。 當時大橋屢屢被炸,敵方不但有轟炸機連番前來挑釁,更有遠程火炮支援,可以隨時讓我們折兵損將。金剛橋無法合攏,大決戰後勤物資就無法運送到前線。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鋒芒畢露,足以讓對手震顫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由於火箭炮這種新型武器當時嚴格保密,蘇聯紅軍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該武器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聯紅軍裡傳播開來。
  •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威力巨大,到底什麼來頭?
    相信看過《金剛川》這部電影的小夥伴,都十分佩服解放軍不屈的鬥志。這部電影,把解放軍不怕死、不怕累、為了祖國、為了榮譽不惜奉獻自己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感嘆當今和平的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影中的「喀秋莎」精確擊中,一舉殲滅美軍的陣地。
  • 《金剛川》致敬「最可愛的人」|漲知識!炮兵之王「喀秋莎」發射的...
    在《金剛川》電影中,數次出現了我軍「喀秋莎」火箭炮的攻擊場景,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煙花,直擊美軍的炮兵陣地。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 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佬什麼叫...
    金剛川 金剛川的背景,就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金城反擊戰。 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 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 金剛川河面最寬處六十米,水流湍急,而戰役就是圍繞著渡河展開的。 《金剛川》取景地在遼寧丹東,這個與朝鮮僅有一江之隔的東北小城,在地勢地貌上能非常好的還原歷史。
  • 喀秋莎火箭炮:女神的怒火有多強?將敵人直接送去地獄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管虎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加班加點趕製出了抗美援朝系列的首部電影——《金剛川》,影片一經上映,便在國內引起了極大反響。雖然導演的敘事手法飽受詬病,但這部影片展現出的部分情節,以及背後的真實事跡,依舊讓無數國人看得熱淚盈眶。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在負一層武器展廳裡,一輛綠色的吉斯151運載車靜靜矗立著,車頂架設的滑軌上掛載著數枚火箭彈。通過下面的說明牌可以得知,這就是曾經名揚天下的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火炮?它是怎麼出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當時它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它。
  • 喀秋莎是蘇聯民謠,也是蘇軍武器典型代表,更是士兵心中的信仰!
    「當那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1938年,一首由馬特維·波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著名歌手基雅·魯斯蘭諾娃演唱的蘇聯民謠《喀秋莎》迅速在蘇聯境內躥紅。
  • 《喀秋莎》是誰創作的,名字是什麼意思,為何現在的版本眾多?
    莫斯科紅場閱兵儀式,《喀秋莎》的旋律是少不了的一環。很少有一首歌像《喀秋莎》那樣有過無數個語言的版本,不但俄羅斯本國,甚至他們從前的敵人們也熱愛這首歌,至少有超過12個語言的版本。在戰爭之後的漫漫歲月之中,有無數個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對它進行不斷的翻唱改編。
  • 二戰時蘇聯的大範圍殺傷性武器,喀秋莎火箭炮讓人膽寒
    現在有這樣一種言論一直在流傳,說火箭炮是窮人的原子彈,這句話其實也不無道理,火箭炮這款武器在曾經原子彈這類核武器還沒出現的時候,它在戰場上的作用確實能夠相當於一顆小型原子彈,而今天,兵哥就要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蘇聯的一款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
  • 世界火箭炮的鼻祖—少女「喀秋莎」
    在1941年,當德軍沉浸在利用繳獲的蘇聯寬軌列車為後方補給物資的喜悅中時,一陣突如其來的咆哮嚇住了正在忙碌的德軍,不到10秒的時間內,天崩地坼一樣的密集炮火把車站附近的德軍和他們的物資列車全部都炸上了天,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突然而來又突然離去,一切陷於死寂,倖存的德軍仿佛從地獄走了一遭。是什麼火炮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傾瀉如此多的彈藥?
  •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
    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時間:2015-05-08 23:18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俄羅斯《喀秋莎》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歌詞是什麼?1939年諾門坎戰役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初夏季節,漫山遍野盛開著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圖們江如緞帶一般,飄落在一碧千裡的青山峽谷之中,順著江流不時從日本海吹來輕紗一樣的薄霧——蘇聯 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美妙的大自然畫卷中,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喀秋莎》:「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 《金剛川》張譯結局是什麼 被張譯演技深深折服
    《金剛川》張譯結局是什麼《金剛川》的故事非常簡單,我軍大部隊一個師要趕往參加金城戰役,趕上了就是美軍的地獄,趕不上我軍極有可能失利。可攔在我軍前面的是金剛川,那裡暗流湧動,不可能武裝泅渡。因此工兵連要先搭好橋,大部隊才能通過。
  • 蘇聯紅軍的「風暴女神」,喀秋莎火箭炮的戰爭傳奇
    雖然這種武器最終因為蘇軍高層的分歧沒能正式服役,但它的身影在二戰之中無處不在。因為其成本低且易於生產的特點,「喀秋莎」成為了蘇軍在二戰中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火箭炮,而以卡車為裝載平臺也為這種武器帶來了機動性方面的優勢——在進行一輪火力覆蓋後可以在敵方反攻之前迅速撤離。
  • 喀秋莎的射程就是和平的距離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而近日《金剛川》的上映,也讓我們有機會去重溫歷史,走近那場殘酷的戰爭,感受將士們的悲壯與溫情。《金剛川》以三個段落、三種視角聚焦了抗美援朝的一場戰鬥。「這就是我們的喀秋莎嗎?」當漫天的火箭炮射向美軍炮兵陣地時,興奮的志願軍戰士情不自禁地喊出來,這是《金剛川》裡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之一,然而,很多「十七八歲的孩子」卻沒能親眼見到勝利的一刻,而是化成一座雕塑,守望在異鄉的河邊。
  • 「喀秋莎」給侵略者帶來滅頂之災!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喀秋莎」的怒吼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們來看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了哪些主要武器裝備。本集介紹志願軍使用的主要重武器,包括各種火炮、坦克、飛機。
  • 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裝備?能令美軍德軍聞之色變?
    前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武器?能令美軍膽寒,讓德軍聞之色變?喀秋莎是前蘇聯在1939年定型成功生產的一種多軌自行火箭炮,但喀秋莎並不是它的正式名稱,當時這款新式武器在蘇聯是屬於機密,大多數蘇軍也不知道這款武器的名稱。
  •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電影拍得太保守了,真實的威力更加可怕
    在電影《金剛川》裡面,有這麼一個橋段,美軍戰機在空中遙控指揮榴彈炮部隊對橋梁進行了兩波火炮覆蓋,第一波意外打到了志願軍的主力,第二波便順利將橋梁給打斷了,但是,到了晚上時,美軍向故技重施,打算再次對橋梁進行二次炮火襲擊,可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志願軍到了晚上,找到了榴彈炮陣地所在位置。
  •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7輛一輪齊射,德軍還以為在被一個師轟炸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如果要說電影中最震撼人心的畫面,莫過於志願軍復仇的那一段。美軍下午剛用榴彈炮襲擊大橋,志願軍晚上就開出了喀秋莎,一輪齊射,火箭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如流星一般刺破夜空,直接端了美軍的炮兵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