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寺渡,見證時代的變遷

2020-12-23 騰訊網

01

6月4日,炎熱高溫,鹹陽市秦都區渭濱街道兩寺渡村的地面被太陽炙烤得冒著熱氣,村裡街道兩邊依然擺滿了賣小吃、雜貨的各種攤點,遮陽傘下的攤主不時叫賣著,村巷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82歲的馮強仁正在介紹他製作的收麥農具。

而在兩寺渡村村民馮強仁的農耕文化展室裡,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向記者介紹他製作的縮小版的農具和生活用具。「這是犁、耙、磨、碾子、磨子、轆轤……遊人一看,就知道展示的是農耕文化,就能想像到以前的農耕發展。」馮強仁介紹道。

在耄耋老人馮強仁的農耕文化展室裡共展示著40件農業、生活及木工等用具的縮小模型,這都是幹了一輩子木匠的馮強仁自己製作的。用以記錄過去的農耕生活,也見證了兩寺渡從殷商時期到現在3000餘年的歷史發展變遷,以及中國農耕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02

「農耕文化」展室。在兩寺渡村資料室裡,保存著40年前至今的《陝西日報》《陝西農村報》等十幾種報刊樣報。

「近年來,政府和村上一直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傳承。因城鎮化發展,村子逐漸減少,為了發展傳承農耕文化,渭濱街道給每個村派一名聯絡員,收集轄區農耕器具、村莊名人、村史遺事、村文化書籍等,籌辦『鄉愁館』。」村委會主任馮強耘說。

03

據了解,兩寺渡村,被稱為「鹹陽古渡第一村」,發展於殷商年代,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全村村民95%姓馮。

據《兩寺渡村村史文稿》中記載:兩寺渡村建立於3000年前的殷商年代。周文王之父王季東擴移都郢,自此設渡口,周文王兩次娶親均從此渡口過渭河,因而此渡口被稱為「文王渡」。自周武王建鎬京後,「文王渡」為王者所有,從此興盛起來。

兩寺渡村自古崇文尚武,從周朝傳承至今,民風淳樸,村子名人輩出。自近代開始,文化活動昌盛,是新學建立最早的村子,戲劇、社火、書畫等民間藝術十分活躍,村民依靠渡口,成為渭河水運去各地的始點,所以人多村大。

改革開放以後,兩寺渡村迎來機遇,搞活經濟大發展。村子依靠地理優勢發展多種經營,村民除種地抓糧食生產外,多外出搞建築掙錢。兩寺渡村有名的小吃蕎面餄餎,由此銷往周邊,於是就有「家有餄餎擔,不靠天吃飯」的鄉間俗話。20世紀90年代,該村村辦建築企業成效顯著,養殖業繁榮發展。1995年底兩寺渡村被秦都區命名為「小康村」。2003年,全村小麥、玉米畝產普遍達千斤,夏收全部機械化。

「新時代的兩寺渡村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積極作為,除了部分自然村被徵地開發外,該村已形成了鹹陽市西郊有名的兩寺渡農貿市場,經濟繁榮;村民們都建起兩層以上的樓房,以出租住房為主要收入,全村沒有貧困戶。」村黨支部書記馮鋒說。

如今,兩寺渡的渡口已不復存在了,但渭水依舊從兩寺渡南岸流過,見證了名渡3000餘年的發展變遷。新時代,古村落兩寺渡的發展更是充滿憧憬。(程立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鹹陽兩寺渡東村為愛心人士頒發榮譽證書
    2020年3月15日上午,陝西鹹陽秦都區渭濱辦兩寺渡東村為在疫情當中愛心捐助人士頒發榮譽證書。 你們有著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年齡,但卻都是兩寺渡東村的熱心人。
  • 理髮椅見證時代的變遷
    時代變遷,理髮行業從以往純碎的髮型與面部毛髮修整發展到現在髮型設計護理乃至美容範疇,這個日趨多元化的美發行業最講究的還是環境設施的檔次與服務就以星級為標準
  • 她·時代,毓婷見證女性二十年成長與變遷
    針對這一現狀,毓婷秉承著關愛女性健康的品牌理念,在每年的9月15日開拓性的設立了女性健康領域的專屬節日——「毓婷品牌日」今年,毓婷值此二十周年之際,特別舉辦了一場名為「她·時代——時代變遷下的女性成長暨毓婷上市20周年主題藝術展」。
  • 見證者王彥:與城市「合影」36年,見證時代變遷|致敬城市耕耘者
    【一張照片凝固著一段時光,承載著一份記憶,而一組「編年」照片,則承載著對時代的記錄,見證著人們生活的變遷。有一對父子,從1985年開始至今,每年國慶節期間,都要到瀋陽中山廣場去拍一張紀念照,36年過去,鏡頭留下了這對父子作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印記,也串聯著時代的更迭,他們的變化,折射著城市的拓展和更新。
  • 中國影像方志| 巧家:藥山守護珍稀動植物 石匠房棧道見證時代變遷!
    石匠房棧道見證時代變遷位於巧家縣蒙姑鎮的石匠房棧道,修建於萬丈懸崖之間,被稱為雲南最古老的隧道。它連接著巧家縣蒙姑鎮與會澤縣娜姑鎮,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肩負著連通巧家和外界的重要使命。馬樹紅氈的圖案裡含有漢、苗、彝等多種民族藝術的元素,見證著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歷史。這些色彩對比強烈,畫面拙樸而喜慶的紅氈,詮釋著山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幸福的祈求。藥山守護珍稀動植物1991年,有人在白鶴灘鎮和中寨鄉交界處發現了34株罕見的白皮松樹。
  • 天梭"eady-to-Wear Time見證時代"女士鐘錶展
    2014年4月15日,北京,瑞士著名制表品牌天梭於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 「Ready-to-Wear Time見證時代」女士鐘錶展,暨天梭卉意系列女表全國首發活動,以一枚枚「創新源於傳統」的時計作品,敘寫女性與時代的故事變遷,展現天梭在女性鐘錶製造領域的悠久歷史。
  • 廣州時代變遷:從清一色麻花辮、小平頭到髮型「百花齊放」
    店內理髮椅 羅素玲 攝店內理髮椅 羅素玲 攝中新網廣州8月6日電 題:廣州時代變遷:從清一色麻花辮、小平頭到髮型「百花齊放」作者 蔡敏婕 陳治 駱怡時代的變遷,滲透到城鄉各個角落,「改頭換面」的不只是城市街道、鄉村、公園等,還有人們的衣著打扮、髮型。
  • 廣州時代變遷:從清一色麻花辮、小平頭到髮型「百花齊放」
    店內理髮椅 羅素玲 攝中新網廣州8月6日電 題:廣州時代變遷:從清一色麻花辮、小平頭到髮型「百花齊放」作者 蔡敏婕 陳治 駱怡時代的變遷,滲透到城鄉各個角落,「改頭換面髮型的更新換代和髮廊的變遷,見證小康生活下民眾的「發樣年華」。「操世上頭等大事,理人間萬縷青絲。雖只是毫末技藝,卻依然頂上功夫。」此句中所說的「頭等大事」,就是理髮。刮鬍須 羅素玲 攝在廣州市從化區街口街西寧中路的一個巷子裡,有一家理髮店,店的規模不大,生意卻格外好。
  • 用鏡頭記錄時代變遷 綿陽幫扶幹部堅持3年為彝族村民拍全家福
    時光匆匆,照片可以定格美好,見證時代的變遷。彭濤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派駐涼山州美姑縣合姑洛鄉沙洛村的幫扶幹部。2020年彝族年前夕,彭濤照例帶著相機走村串戶,為彝族村民拍攝全家福,這也是他拍攝全家福的第3個年頭。
  • 用鏡頭見證半世紀安康變遷文
    用鏡頭見證半世紀安康變遷文 2020-12-15 15: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傳承了千年的暖簾,見證了日本的歷史變遷!
    在平安時代末期的繪畫中,出現過平民家的暖簾,所以推測,暖簾至少在平安時代就出現了。當時的設計簡單,以沒有圖案的素色為主。人們可以通過顏色來判斷店鋪的營業內容。 而到了鎌倉時代,人們意識到暖簾也有信息媒介的功能。所以大家開始在暖簾上加入一些圖案。
  • 萊Nice大會: 時代的見證,引領行業發展
    (原標題:萊Nice大會: 時代的見證,引領行業發展)
  • 從列車廣播變化看時代變遷
    列車廣播作為面向廣大乘車旅客的特殊媒體,一直以來在輸送旅客的過程中都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列車廣播的設備和功能以及人員配備隨著車型的變化而悄然改變,列車廣播的變化從側面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讓我從親身經歷講起。
  • 大學新生入學「背包」折射時代變遷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新生金開誠帶著兩部手機來了學校。一部是姐姐用了兩年的舊手機,裡面存著不少課程和資料,另一部是爸爸送的華為新款手機,那是他的成人禮。蔡涵淇的媽媽特意為女兒選了一套彩妝和一雙高跟鞋。粉底、腮紅、眼影、口紅等等,不一而足。媽媽告訴她:「高中灰頭土臉了三年,上大學要學會打扮了。」這與十年前入學北大的文靜完全不同。
  • 萊Nice大會:時代的見證,引領行業發展
    越秀房產基金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林德良先生「我的REITs十五年—敢想、敢闖、敢幹」;光大安石營運長周頌明先生「心態和用人理念對職業發展的影響」;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先生「我的江湖人生—從社群運營說起」;凱德集團(中國)商用管理董事總經理袁嘉驊先生「最好的時代
  • 胡蝶結婚紀念銀杯裡的「白銀芳華」,銀器見證商貿變遷
    胡蝶結婚紀念銀杯裡的「白銀芳華」,銀器見證商貿變遷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12-16 07:58 來源:澎湃新聞
  • 黔東南州建州64周年,這組老照片見證了城市變遷的崢嶸歲月
    黔東南州建州64周年,這組老照片見證了城市變遷的崢嶸歲月 2020-07-2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葡萄牙500多歲的古塔,建築融合中國元素,是大航海時代的見證
    葡萄牙最著名的地標建築,像燈塔又像碉堡,是大航海時代的見證說起葡萄牙,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昔日航海時代的霸主、影響了澳門400多年的殖民者、發明了全球甜品葡撻的國家。在而後的500多年時間裡,貝倫塔的功能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曾被用作燈塔、電報站、海關、甚至監獄,如今已被改造為歷史博物館。這座精美絕倫的偉大建築,不僅是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經典地標建築,也是裡斯本城市的象徵。在葡萄牙歷史上佔據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方巾見證了時代,時代也見證了它!
    其中最「 著名 」的兩大幫派,Blood(血幫)和 Crips(瘸幫)就以紅藍兩種顏色的方巾作為自己的代表。這兩大幫派對美國說唱文化影響非常深遠,現在很多rapper都將印花方巾綁在頭上,彰顯自己的叛逆與不羈。
  • 溧陽撤縣設市之激蕩三十年|一條路見證一座城的變遷
    它曾經是溧陽商業中心的主街道,在30年的城市發展歷程中,它不斷向南延伸,接上燕山路、燕山中路,直至燕山南路,這條溧陽城區的大動脈見證了溧陽城市變遷的偉大曆程,承載了無數溧陽人的記憶。市住建局建築業管理科科長蔡煜曾參與溧陽城市總體規劃,身為老建築人的他一直關注著溧陽城市的變化。他說,西大街自建成以來就是溧陽城市的主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