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照片可以定格美好,見證時代的變遷。彭濤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派駐涼山州美姑縣合姑洛鄉沙洛村的幫扶幹部。2020年彝族年前夕,彭濤照例帶著相機走村串戶,為彝族村民拍攝全家福,這也是他拍攝全家福的第3個年頭。
談到為什麼要為村民拍攝全家福,彭濤說是受一則新聞的影響,新聞中的主人翁是一名大學生,他的奶奶去世後,他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一張與奶奶的合影,這讓他非常遺憾。
後來這名大學生到大涼山支教,為許多村民拍攝了第一張全家福。從此以後,他每年都會堅持來這裡為村民拍全家福,同時也見證了當地的發展。彭濤也希望用影像記錄時代的變遷,給這些家庭留住更多美好的回憶。
「從一個家庭的變化,包括他們的居住條件,生活環境的變化,可以反映出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彭濤說。
2018年,惹幾達夫及家人
彭濤回憶,2018年,他在給70多歲的惹幾達石老人拍攝時,老人特地拿出了裝有毛主席照片的相框。「老人見證了共產黨帶領老百姓翻身做主人,也見證了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現在日子越來越好,因此他想跟毛主席像合影,表達他對共產黨的感激。」彭濤說。
2019年,惹幾達夫及家人
在彭濤的鏡頭下,三年以來,彝族村民惹幾達夫一家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前髒亂差的居住條件、不好的生活習慣有了很大改善,今年一家人還搬進了敞亮的新家。
2020年,惹幾達夫及家人
「今年彝族年的時候,他們家殺了兩頭過年豬,家裡面收拾得非常整潔,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新房子裡我為他們拍了一張全家福,由衷地為他們全家高興。」彭濤說。
從2018年7月被選派到涼山幫扶以來,彭濤所在的駐沙洛村工作隊,通過深入開展易地搬遷、產業發展、控輟保學、移風易俗等工作,成功幫助該村脫貧摘帽。
在3年的幫扶工作中,彭濤累計為村民拍攝照片3000多張。彭濤說,如果條件允許,他會堅持為村民拍攝全家福,繼續用影像記錄和見證時代的變遷和村民脫貧奔康的幸福生活。
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
記者:汪俐君
責編:牟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