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方志| 巧家:藥山守護珍稀動植物 石匠房棧道見證時代變遷!

2021-01-10 澎湃新聞

巧家篇 宣傳片

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金沙江和牛欄江奔騰交匯,將滇東北大地切割成絕壁縱橫的千裡峽谷。古稱「堂狼山」,也稱「堂琅山」的這座山脈,就位於這片區域。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向西南擴張版圖,「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這裡成為了雲南最早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的地區之一。「堂琅」一名,此後沿用近千年。

「巧家」是一位帶領族人在堂琅山中開疆闢壤的部落首領的名字,雖然有關這位勇士的史料語焉不詳,他的名字卻伴隨著這座小城流傳至今。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清政府在此設置巧家廳。

公元1913年,巧家廳改為巧家縣,沿用至今。

石匠房棧道見證時代變遷

位於巧家縣蒙姑鎮的石匠房棧道,修建於萬丈懸崖之間,被稱為雲南最古老的隧道。

它連接著巧家縣蒙姑鎮與會澤縣娜姑鎮,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肩負著連通巧家和外界的重要使命。

br/>石匠房棧道的開鑿工程極其艱苦,劉漢鼎帶領數百名石匠工攀爬於絕壁之上,依靠鐵錘、鏨子、撬杆等工具,在堅硬的巖石中開挖隧道,為自己的家鄉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茂租鎮鸚哥村位於雲南省和四川省交界處,金沙江東側的懸崖。對於這裡的村民們來說,出行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1999年,蔣世學聯合了十戶村民,湊錢修起了一座溜索,從此,他們出門採購物品可以當天來回了。

這條橫跨於金沙江上的溜索距離江面大概260米,長約470米,連接著鸚哥村和四川省布託縣的馮家坪村,是金沙江流域海拔最高的溜索。

為了改善峽谷群眾的交通條件,國家啟動了「索改橋」工程,鸚哥村的溜索也被列入其中。2018年7月10日,鸚哥村的金沙江大橋竣工通車,鸚哥村兩千多位村民的出行方式被徹底改變。隨著連接金沙江河谷兩岸的大橋的貫通,從村莊到巧家縣城的公路也得以連接,如今,村民們進城只需要一個半小時。

格巧高速起於昆明市東川區的拖布卡鎮,止於巧家縣白鶴灘鎮葫蘆口金沙江邊,是連接雲南與四川交通大動脈的關鍵路線。

2019年4月25日,格巧高速雙河特大橋的主塔成功封頂。它的低塔高170米,高塔高229米,建成之後將是雲南省最大的高低塔組合梁斜拉橋。

馬樹紅氈:顏色鮮豔 防寒保暖

在昭通市的東晉霍氏壁畫墓室中,有二十多位身披彩氈的武士。這些武士身上所穿的披氈正是巧家縣的特色服飾。

巨大的海拔落差讓巧家「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山民們用羊毛製成抗風、防潮、保暖的披氈和氈毯來抵禦惡劣天氣的突襲,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

家住馬樹鎮孔家營村的洪順章是毛氈製作技藝馬樹紅氈的省級非遺傳承人。

馬樹鎮所處的高原山地孕育出強壯耐寒的羊群,羊毛品質超群,加上堂狼山中的銅礦做成的紅色染料,一種獨特的禦寒用品——馬樹紅氈應運而生。

馬樹紅氈的圖案裡含有漢、苗、彝等多種民族藝術的元素,見證著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歷史。

這些色彩對比強烈,畫面拙樸而喜慶的紅氈,詮釋著山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幸福的祈求。

藥山守護珍稀動植物

1991年,有人在白鶴灘鎮和中寨鄉交界處發現了34株罕見的白皮松樹。經專家研究確定,這些松樹是全世界個體數量最少的樹種,而且僅在巧家有分布,固得名「巧家五針松」。

在巧家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巧家五針松在楊家灣地區進行了人工擴繁的試驗,2013年,除野生植株外,已在縣內外繁育保存了巧家五針松幼苗幼樹9000餘株。

2002年,巧家縣政府邀請了雲南大學的動植物專家和地質專家來到藥山,開始了全面的科學考察工作。

截至2010年,在藥山已發現巧家五針松等約10種特有物種,以及836多種珍貴野生藥材。

隨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良性發展,巧家的生態優勢很快凸顯,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來此棲息。每逢春夏之交,原本只在沿海地區生活的「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不遠千裡飛來築巢繁衍,婉轉的啼鳴聲時時掠過藥山的天空。每年來度夏的慄喉蜂虎達三萬餘只,巧家已經成為了它們在國內最大的繁殖棲息地。

到了冬季,世界上僅存一萬餘只的黑頸鶴也翩然而至,避寒越冬。

2005年7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建立,保護區面積達20141公頃。

清潔能源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牛欄江和金沙江交匯的地方,是整個巧家地勢最低之處,從海拔600米的江面到4041米的藥山之巔, 巨大落差造就的激流險灘,曾成為交通的屏障,卻也蘊含著巨大的水能資源。

白鶴灘水電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第二大水電站;由於攔截了大量流水,上遊泥沙得到一定程度的沉降。白鶴灘的溼地生態系統,將會因此受到更好的保護。

而金沙江乾熱河谷中的自然資源在今天也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巧家縣政府對河谷中的風能與光能進行了開發,將它們轉化成了清潔的能源,不但為經濟的發展輸入了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也合理地守護了深山峽谷中的天然生態。

中國影像方志《巧家篇》,播出時間:4月19日 15:38

今日推薦

來源/@央視科教

原標題:《中國影像方志| 巧家:藥山守護珍稀動植物 石匠房棧道見證時代變遷!》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影像】央視科教頻道今晚播出:中國影像方志 | 鄉城...
    CCTV-102020.6.23 23:0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鄉城篇鄉城篇 預告片 鄉城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側,青藏高原的東南緣。 縣城以東這座名為「那拉崗」的地方海拔3810米。這塊錦匾也成為鄉城民眾與紅軍血濃於水的見證。 1990年,鄉城人帶著這塊錦匾專程拜訪了蕭克。時隔半個多世紀再憶鄉城,老將軍驚喜不已,欣然題詞「紅軍長徵到鄉城,漢藏相處日相親」。 2013年,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建成開館,這塊錦匾被鄭重安放於此,成為「鎮館之寶」。
  • 《中國影像方志》 四川鄉城篇
    《中國影像方志》 四川鄉城篇 2020-07-03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中國影像方志》紀錄湖州這個地方的故事
    導讀 1月18日,CCTV-10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浙江卷長興篇。一起來看看視頻裡說了啥↓↓春秋時期,吳越爭霸,公元前514年到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在位期間,在今天的長興一帶築城。因為城郭狹長,命名為長城。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
  • 兩寺渡,見證時代的變遷
    用以記錄過去的農耕生活,也見證了兩寺渡從殷商時期到現在3000餘年的歷史發展變遷,以及中國農耕文化的發展與傳承。02「農耕文化」展室。在兩寺渡村資料室裡,保存著40年前至今的《陝西日報》《陝西農村報》等十幾種報刊樣報。「近年來,政府和村上一直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傳承。
  • 影像為媒 時代為卷 | 招商蛇口定格深圳40年時代肖像
    感謝有你那些關於時代、關於影像、關於美好記憶的每一個瞬間,變得更加雋永而深刻 新聞發布會×【時代肖像】深圳拍攝計劃啟幕捲起灣區影像藝術澎湃之潮城市、社會、人物,在時代的洪流中歷經變遷;影像藝術,也在歲月的更迭中歷經思考和沉澱,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 中國影像方志|上杭紅色篇:誕生於古老的廖氏祠堂裡的精神力量
    《中國影像方志》 福建卷 上杭紅色篇[' ']弘揚古田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1929年,一篇文字扭轉了中國革命的命運,樸實的言語至今還深刻警醒著無數為紅色夢想而奮鬥的人。古田會議召開後不久,毛澤東在上杭協成店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一萬五千多名投身革命的上杭子弟,其中九千多名優秀兒女浴血奮戰,為國捐軀。如今古田會議紀念館已成為全國眾多地區和單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理髮椅見證時代的變遷
    時代變遷,理髮行業從以往純碎的髮型與面部毛髮修整發展到現在髮型設計護理乃至美容範疇,這個日趨多元化的美發行業最講究的還是環境設施的檔次與服務就以星級為標準
  • 用鏡頭記錄時代變遷 綿陽幫扶幹部堅持3年為彝族村民拍全家福
    時光匆匆,照片可以定格美好,見證時代的變遷。彭濤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派駐涼山州美姑縣合姑洛鄉沙洛村的幫扶幹部。2020年彝族年前夕,彭濤照例帶著相機走村串戶,為彝族村民拍攝全家福,這也是他拍攝全家福的第3個年頭。
  • 珍稀的「中國的鬱金香樹」,已為瀕危物種,一起守護!
    有一植物,它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花朵神似鬱金香,人稱「中國的鬱金香樹」,它就是鵝掌楸。由於人類的砍伐,環境的破壞,鵝掌楸的數量逐漸減少,變為瀕危物種,現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掌楸,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
  • 影像記錄新時代 光影書寫新變遷——甘肅省攝協「決勝全面小康...
    原標題:影像記錄新時代 光影書寫新變遷——省攝協「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攝影採風活動作品展《收穫季節》 蘆軍《機聲隆隆》 吳開春《鄉村網紅》 張紅霞《美麗鄉村》 王金國《待嫁》 後俊《幸福家園》 魏文《金色「菌路」》 梁國安為生動記錄隴原大地上脫貧攻堅這一偉大歷史變革,用影像藝術展現隴原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走向小康的壯美場景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她·時代,毓婷見證女性二十年成長與變遷
    針對這一現狀,毓婷秉承著關愛女性健康的品牌理念,在每年的9月15日開拓性的設立了女性健康領域的專屬節日——「毓婷品牌日」今年,毓婷值此二十周年之際,特別舉辦了一場名為「她·時代——時代變遷下的女性成長暨毓婷上市20周年主題藝術展」。
  • 見證者王彥:與城市「合影」36年,見證時代變遷|致敬城市耕耘者
    【一張照片凝固著一段時光,承載著一份記憶,而一組「編年」照片,則承載著對時代的記錄,見證著人們生活的變遷。有一對父子,從1985年開始至今,每年國慶節期間,都要到瀋陽中山廣場去拍一張紀念照,36年過去,鏡頭留下了這對父子作為普通市民的生活印記,也串聯著時代的更迭,他們的變化,折射著城市的拓展和更新。
  • MINI國內首次「24小時攝影極限挑戰賽」霸主誕生,《影像時代》雜誌全程見證
    活動由熱情好客的MINI品牌體驗中心發起,以探險歸來的MINI達喀爾冠軍車、純手工精心打造的MINI SUPERLEGGERA™ VISION概念車,以及MINI品牌體驗中心為拍攝題材,吸引了40位攝影愛好者參與。
  • 迭部:臘子口戰役壯懷激烈軍民魚水情深 珍稀植物生態王國尕巴舞...
    CCTV-10 2020.1.12 15:38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甘肅卷 迭部篇 珍稀植物的生態王國 約瑟夫·洛克,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
  •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譜》第19期:禿頭和失眠,這些...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30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
  • 用影像為時代寫真(深觀察)
    本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以「戰疫脫貧潤初心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突出導向引領,匯聚攝影成果,用影像為時代寫真,為人民抒懷。定格抗擊疫情瞬間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是兩大關鍵詞。本屆攝影藝術節的兩大主題展包括「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和「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時代精神。白衣執甲的最美逆行者拿著手機,手機裡是他們救助患者的畫面,眼神堅毅而溫柔,與患者同框定格。這組「你是我最牽掛的人」專題照片曾在網上引發熱議,也出現在了「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現場。
  • 周大福守護一生LOVE影像故事為你打開愛的世界
    周大福守護一生LOVE影像故事展,用【愛的守護】、【愛的印記】、【愛的信物】、【愛的童話】、【愛的見證】,為大家展現各式各樣異彩紛呈的愛情故事,一同感受不同的浪漫愛情。人的一生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愛。人是愛而群居的動物,而關於 「愛」的討論也從未停止過,那麼「愛」到底是什麼?答案肯定是難以窮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