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這麼多次的饅頭和麵包,
我總是用機器去和面,
所謂解放雙手。
於我,做點饅頭,
真是很輕鬆的事,
做饅頭就和燒米飯差不多容易,
駕輕就熟吧。
也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
我們要離開父母這麼遠。
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
陪伴,都是稍瞬即逝。
每次吃媽媽親手做的饅頭,
總有種說不出的美味和感動。
為什麼自己做的饅頭的味道,
總是和媽媽做的不一樣呢?
有一個區別,
媽媽都是手工和面的。
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
在家裡,還可以有機器和面。
她也沒有電子秤,
不知道具體多少麵粉,
多少水和酵母。
可是,
就是很容易就揉出很好麵團。
這是生活的經驗。
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很多。
想媽媽了,我也來手工和面。
其實手工去和也可以很省力輕鬆,
不會弄得滿手都黏黏的,
如果用上技巧和好心情。
囉嗦了這麼多,上教程。
手工和面真的只需五分鐘,
如果你覺得不錯,
可以試試,
味道和機器揉出來的,
會不一樣。
饅頭的原材料:
(必須原材料)麵粉、水、乾酵母。
(可選原材料)白砂糖或紅糖、牛奶、奶粉、油、鹽等。
必須原材料比例說明:
麵粉和水的比例大約是2:1(重量比),麵粉不同,吸水率會不一樣。
乾酵母大約是麵粉的1%,也就是每100克的麵粉用1克的乾酵母。
可選原材料說明:
糖最好不要超過麵粉重量的10%;
牛奶可以替代水,重量要稍多一點;
奶粉加水相當於牛奶;
油會讓成品口感更好,不會發乾,用量是麵粉的1%到5%左右,油加多了會使熱量大大增加;
鹽會使口感更有嚼勁,也有助於發酵,用量是麵粉的0.5%到2%。
以全麥紅糖饅頭的和面過程為例
(技巧和注意事項已用紅字標出)
具體步驟:(以250克的麵粉為例)
水120克加乾酵母2.5克,用筷子稍微攪拌下。夏天用涼水,冬天用溫水,但不要超過45攝氏度,會把酵母燙死的。(你做的饅頭如果不加糖,就用125克的水加250克的麵粉)
再往裡面加中筋麵粉和全麥麵粉,總共250克,(中筋麵粉180克:全麥麵粉70克)紅糖40克,食鹽1克,植物油5克。
技巧來了,不要用手直接去操作,會讓你手上都是水和麵粉,而且很難洗。現在要用筷子去攪拌。開始攪拌的時候,麵團會很乾。但不要覺得幹就加水,到後面你會發現,麵團剛剛好。
攪到沒有水的絮狀後,可以用刮片,緊挨著碗的邊緣把麵團往中間壓。沒有刮片也可以直接用手,這時候手已不會粘著麵粉和水了。
壓成如圖5的樣子,不要開始用手揉。再靜置十分鐘到十五分鐘!這個暫停的時間很關鍵,可以讓澱粉粒充分吸水膨脹,更容易揉面。
十分鐘後,開始揉面,我差不多揉了兩分鐘,麵粉和紅糖還有水都已經混合均勻了。這時候,手光面光盆光,所謂的「三光」。
在盤上附上保鮮膜,用牙籤戳幾個小孔,開始發酵。夏天室溫需要1小時,冬天則需要3到4小時。
發酵到原麵團體積兩倍的大小。
用手指蘸點麵粉,戳一個洞,麵團不回縮,不塌陷,就說明發酵好了。
排氣,使勁揉麵團,把麵團發酵的孔排空。如果覺得粘手,可以再加一點點乾粉。我揉了大約三分鐘。如果想蒸出來的饅頭表面光滑,可以多揉會兒。
然後你就可以整饅頭坯了。
總結下秘訣的兩處關鍵,
一個是開始時用筷子,
一個是和面前先靜置十多分鐘。
記住啦!
整個過程,
用手去和面揉面加起來就五分鐘,
不會像很多人說的,
手工揉面揉得累死了。
而且最後出來的饅頭,
口感很好。
波波說這次的饅頭特別好吃。
我想原因就是,
這次是手工和的啊。
機器是冰冷的,
而人是有情感的。
如果你想繼續看紅糖饅頭的具體做法,請關注「小木起健康烘焙」微信公眾號,發送:「紅糖饅頭」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