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科大學校生殖醫學團隊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0-12-17 瀟湘晨報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據安徽醫科大學網站消息 12月3日,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松果體研究(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 = 14.528)上在線發表了題為《褪黑素通過抑制氧化應激和維持膜的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Melatonin improves the effe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 human oocytes by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maintain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oolemma)》的研究性論文。該研究探討了褪黑素對凍融後人卵母細胞發育潛能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為建立安全、高效的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體系提供了新的技術及理論基礎,並且促進了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的實際應用,具有重大社會意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徽醫科大學在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3日,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松果體研究》上,在線發表了題為《褪黑素通過抑制氧化應激和維持膜的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的研究性論文。
  • 安醫大科研團隊新發現!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獲突破
    日前,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了解到,該校教授曹雲霞領導的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取得新突破。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松果體研究》上。
  • 「中國科學報」褪黑素提高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效果
    安徽醫科大學教授曹雲霞領導的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保存技術取得新進展。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松果體研究》。
  • 復旦大學王磊/桑慶團隊發現人類卵子成熟障礙新致病基因並探索了...
    2016年,復旦大學王磊研究團隊在NEJM上首次發現人類卵子MI期成熟阻滯為新孟德爾顯性遺傳病、發現了第一個突變基因TUBB8並闡明了機制。雖然TUBB8突變能解釋30%左右的卵子MI期阻滯患者,但仍有大量患者原因不明,表明存在其他新致病基因。
  • 第四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 生殖醫學分論壇精彩紛呈
    本次東方婦產論壇的生殖分論壇上,安徽醫科大學校長、婦產科學系主任曹雲霞教授講授了他們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褪黑素在未成熟卵細胞培養中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褪黑激素可以通過保護線粒體功能來促進COH周期中人未成熟卵母細胞的發育,並最終實現健康後代的出生。這一技術體系的建立為COH周期中人未成熟卵母細胞再利用奠定了技術和理論基礎,是ART技術體系的一次重要突破。
  • 對話淄博市生殖醫學中心團隊:願成為高齡患者最後的希望之光
    然而,2004年,國家發了一系列紅頭文件,開始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市場,突如其來的政策調整,打了生殖醫學中心一個措手不及。「對我們地級市來講,意味著想搞試管嬰兒,門檻更高了,首先一個要求就是要有博士帶頭,國家才放心把這項技術放到這。」於是,考慮再三後,2005年,崔豔國坐上了南下的火車,來到南方醫科大學再次進修。
  • 鄭大三附院生殖醫學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成功阻斷...
    6月23日,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抱著剛剛出生僅5天的小孫子,王女士激動落淚。這個新生命的平安降生,標誌著我省應用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在阻斷、預防罕見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也為精準醫學發展、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作出了重要貢獻。
  • 膽管癌治療最新突破!安徽多家醫院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及轉化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 登上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值得關注的是,這項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於2019年6月正式在皖應用。目前,該技術針對各類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和轉化工作,正陸續在安徽省多家醫院展開。
  • 安徽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安徽醫科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安徽醫科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專業目錄 查看說明:1.推薦免試生歡迎所有獲得所在學校(含本校和外校)推薦免試資格且符合我校報考條件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安徽醫科大學。
  • 邀請函|邀您參加「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七次...
    近幾年,國內外生殖醫學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為解決人類生育健康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了新的選擇。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進步,實現研究成果的臨床轉化是促進生殖醫學領域發展的重要過程,也是更好服務於人類生殖健康得必經之路。 為加強並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的優勢,促進生殖醫學領域多學科間的合作交流。
  • 安徽醫科大學新添一所附屬醫院,這是安徽醫科大學第15所附屬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是安徽省辦學歷史最早的高等學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醫科院校。學校前身是1926年始創於上海的東南醫科大學,1949年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內地」的號召,內遷安徽懷遠。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醫學院。1985年更名安徽醫科大學。
  • 線上直播: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即將召開
    近幾年,國內外生殖醫學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為解決人類生育健康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了新的選擇。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進步,實現研究成果的臨床轉化是促進生殖醫學領域發展的重要過程,也是更好服務於人類生殖健康得必經之路。為加強並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的優勢,促進生殖醫學領域多學科間的合作交流。
  • 線上直播 |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即將...
    尊敬的各位同道: 近幾年,國內外生殖醫學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為解決人類生育健康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了新的選擇。
  • 研究發現弱畸精子症新致病基因
    CFAP58基因突變通過精子尾部軸絲組裝異常和線粒體鞘發育異常導致MMAF來自河南省的王先生是位嚴重的弱畸精子症患者,曾輾轉多家生殖醫學中心,堅持了2年多的藥物治療,始終無法改善精子質量。「一般來說,非遺傳因素導致的不育,可能通過藥物治療或手術等手段幹預。
  • 韓國大學團隊取得新突破:紅外線用到手機無線充電上
    據韓聯社報導,近日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據介紹,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韓國大學團隊取得新突破:紅外線用到手機無線充電上這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
  • 用皮膚細胞就能製造出精子卵子來生娃?細思極恐……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世紀壇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周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皮膚細胞不是生殖細胞,目前不能直接用於生育。」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弋進一步解釋,體細胞雖然攜帶了遺傳基因,但無法像生殖細胞那樣在成為受精卵時將染色體分開並配對。為什麼大家懷疑是克隆呢?
  • 青大附院舉行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暨不孕症規範化診療...
    感謝市衛生健康委、市南區政府等政府部門在生殖醫學中心遷址建設中給予的大力支持!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年以來,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依靠過硬的技術實力,為廣大不孕不育患者提供了最優質的診療技術,獲得了較高的社會滿意度。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建華教授來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舉辦學術...
    2020年11月14日,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王建華教授來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杏林講堂」,以《單細胞測序在腫瘤領域中應用》為題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科研管理辦公室主任陳謹、科研創新團隊成員、專業教師及2020級醫學檢驗技術本科班同學參加了本次講座。講座由醫學技術系副主任張發蘇主持。
  • 南京大學張永光教授團隊在全球變暖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12月11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我校張永光教授團隊聚焦於全球變暖的研究論文。>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氣溶膠間接氣候效應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以「Aerosol-driven droplet concentrations dominate coverage and water of oceanic low-level clouds」為題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