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商業洞察
與您一起把脈商業未來趨勢,洞見企業未來成功之道
企業付出的成本本身,應是一種有價值的犧牲。
——陳春花
文 / 白夫
一家公司可以「摳門」到何種程度?
該話題一上線某社交網站,大家的吐槽能量就被激發了。
最出挑的大概是「人有三急」的廁紙問題,可謂一片哭號,列幾個看看:
1. 我們公司一個月發一卷(廁紙),如果當月多要了一卷,第二個月就不發了。
2. 衛生間門口才有大卷自取,上面貼著:「請大家自覺些!不要用紙巾擦手,謝謝配合!」
3. 公司的雲盤密碼就叫作jieyueyongzhi。
4. 沒有廁紙……
除廁紙外,還有奇葩到拆了臺式機(內含數據)去出差的……(網友吶喊:筆記本電腦真不貴啊)
確實,在這個注重人才、講求員工福利的環境下,摳門的企業似乎越來越不討人喜歡。
但問題來了,只要不是過分到超越了常識範圍的那種,一家企業注重節約真的有錯嗎?
那我們先來說個不節約的。
矽谷公司的福利競賽
傳統公司,也有不少提供食堂飯菜,從午餐到晚餐。
但矽谷的科技公司不一樣,人家是全天候無限量供應食物,而且允許員工帶親朋好友來「蹭飯」。
於是,在矽谷工作的人,比如Google,日常對話大概如下:
「今天我們去哪家吃?」
聊天背景:早在2005年,Google就擁有10家員工食堂,廚師多達150人。
或是抱怨「我司真摳,看看昨天朋友圈裡人家Facebook的」。
確實,自2013年Facebook上市,打造了千億的市值傳奇後,投資環境極好,矽谷科技公司的福利競賽也由此展開。
愛彼迎(Airbnb)食堂的「酒龍頭」
最誇張的是2012年的印象筆記(Evernote),不僅提供造價昂貴的跑步工作桌,每天還有不同餐廳的廚師「上門服務」,比Google和Facebook都奢侈。
跑步工作桌
總而言之,免費食物供應、免費班車甚至免費提供家庭保潔,以及各種各樣奢華的團建活動,成了矽谷科技公司的標配。
不過,這種「福利文化」,總要有人來埋單。
行情好的時候,這些費用對公司而言不值一提,但對比到中小初創型企業產生的利潤,那就很可怕了。
曾有投資人評價說:「太多公司,花三五億元換來三五千萬的年收入,增長也很慢。」
三五千萬收入什麼概念呢?
比如,美國最大的網盤公司Dropbox給每個員工提供工資之外的福利價值2.5萬美元/年,公司將近1600名員工一年起碼要燒掉3800多萬美元。
比一比才發現,一年利潤和夥食費竟然相當!
再趕上像今年這樣,美國科技股暴跌的日子,笑容完全消失。
今年10月成為美國科技股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月。科技股扎堆的納斯達克跌去9.2%,為2008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那個往死裡福利的印象筆記,2015年被評為十大最差創業公司,要知道它曾經可是極少數能在中國成功的矽谷科技公司,現在連上市都遙遙無期。
人們不由質問: 「說好的來改變世界,怎麼開始糾結吃的呢?」
企業成本應該是一種有價值的犧牲
也有注重節約的,比如亞馬遜。
NO免費餐食,NO免費班車,員工無論資歷或水平,一律經濟艙……亞馬遜從不把錢花在對公司尤其是客戶無用的領域。
2015年後,谷歌的新財務長到任,也開始縮減福利開支。花3000萬美元夥食費的網盤公司,高管郵件直接稱「要省錢」。
有些小創業公司,則依靠「節約」生存了下來。
例如,提供聯合辦公空間的公司WeWork,公司的經營策略沒毛病,但2016年利潤卻大幅下滑,投資人以及媒體質疑不斷,公司下一步發展岌岌可危。
問題或許就出在「每周一早上,公司會提供價值350美元的三文魚和百吉餅早餐」。
這已經不單是企業關懷了,而是過分關懷了。
2016年後,公司取消了早餐供應,要求公司員工節約用電,由此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利潤提升, 2017年它完成了G輪7.6億美元融資,成功活下來。
從矽谷這些最領先企業的經驗中發現,企業的成本管理,哪怕只是員工福利的管理,真的很重要。
過去,我們談及企業,往往大談其如何研發產品、如何對外擴張等,以進攻為主,充滿了英雄主義的色彩。
但說到企業內部管理,小到企業如何採購辦公用品、如何發放員工福利,都因多了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煙火氣,而少有人問津。
或許只有那些極致摳門或極盡浮誇的案例,才會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但企業剛成立時,初次面對的,除了市場,就是成本問題。
那麼企業在節約成本上有哪些問題呢?
首先就得說說為企業採購日常用品的部門或人員的問題。
根據京東企業購的數據分析,除了生產性物資採購,企業最主要發生的三大採購場景為固定資產、辦公用品以及我們前文提到的員工福利。
這些採購佔據企業成本的近七成左右,所以要省,就得從這三樣省起。
但採購部門的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是採購部門的專業能力。
中國的企業,除了大中型企業具備3~8人的獨立採購部門,小微企業壓根沒有採購部門,大部分由行政人員兼職,有些微型企業甚至靠老闆。而且在財務方面,小微企業的單數分散,光報銷這部分,就對採購人員的基礎財務知識帶來了挑戰,變相提高了勞動成本。
其次,是採購預算方案。
這個方案就是提前為企業做好成本管理用的,但還是兩極分化,大中型企業的80%有預算,對採購商品的品牌意識也很強。而到了小企業,做採購預算的企業數量降至六成,微型企業多半是沒有預算制度。
最後,是採購流程。
越是大型企業,採購流程越嚴格,小微企業則比較靈活,但隨意性也很大,這裡經常就成了浪費的溫床。
此外,採購部門還要儘可能保證採購不能造成太大的現金壓力,這對靈活的金融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經濟下行,企業如何節流
2018年,中國經濟處於下行周期,企業尤其小微企業融資難,在開源有限的情況下,節流的任務相對就更重了。
一方面,要做到真正的節流,採購的商品要保證高質量的同時,儘可能降低成本,同時越節省勞動成本,即越方便也越好,也不能讓企業短期現金流負擔太重。
另一方面,節流不能以犧牲公司正常運作或員工福利為代價,畢竟人才也是重要的生產力。
所以,就今年雙十一的京東企業購提供的服務清單來看,抓住小微企業採購痛點,服務企業的節約生意,就成了一門好生意。具體的服務清單如下:
1. 先採購後付款,提供50萬免息貸款採購;
2. 開票靈活,小訂單可組合開票;
3. 企業專享價;
4. 網站上完成一站式購齊,採購要求複雜時還可以有專享客服進行服務。
第一點,就起到了緩解企業短期資金壓力的作用。
第二點,對小額採購的可太友好了。
第三點,屬於平臺能力,可以通過規模優勢,同供貨企業達成協議,提供專屬的「優惠價」,降低企業成本。
第四點,注重個性化要素,很好地平衡了節約與福利之間的關係。
總而言之,對於急需實行成本管理的企業而言,在樹立了節約的意識後,也需要找到合適的省錢方法。
比如點擊海報參與此次京東11.11大促,企業專享不止五折,想要的員工福利都在這裡。
掃下方二維碼,領取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