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搜索現場,一人能搬50公斤

2021-01-14 澎湃新聞
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搜索現場,一人能搬50公斤

2020-12-24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 航天科工供圖 攝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單人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此外,搬運外骨骼還協助搜索回收分隊在返回器周邊快速搭建應急通訊、照明及電力保障體系,確保搜索回收任務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時值寒冬,返回器著陸點位於四子王旗的野外,氣溫逼近零下30度,著陸點覆蓋著10多釐米厚的積雪,而凌晨時分的漆黑夜色也為搜索作業也帶來了諸多不便。直升機到達著陸點附近後,搜索回收人員攜帶搜索、通訊等設備快速機動至指定地點,部分人員攜帶的設備重達40公斤,需兩人協作搬運完成,而在零下30度的雪夜荒原,低溫嚴寒與極限負重對搜索人員的體力消耗帶來挑戰,此刻,搬運外骨骼派上了用場。

本次參加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的兩套搬運外骨骼包含上肢助力模塊和下肢助力模塊。通過電動直驅助力模塊及智能步態分析算法,配合人體上下肢關節發力,降低人體能耗,為穿戴者提供上肢臂力、腰肌及臀大肌助力,幫助穿戴者承擔更大載荷,有效降低了手臂、腰臀等部位的疲勞感,適用於複雜地形下的重物握持及搬運。

據悉,搬運外骨骼負載能力達50公斤,在負重搬運機動時可省力約60%,節約人體能耗約30%,動作識別準確率大於99.9%,可在零下40攝氏度至70攝氏度間正常工作,耐受溼度最大為98%,標配的可更換電池在綜合工況下可持續工作約4小時,為在惡劣自然環境中執行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提供極強的產品適應性和可靠性。此外,搬運外骨骼可智能感知穿戴者肢體行為,並自適應實時調節輸出助力的大小、快慢,其結構輕巧,穿脫方便,人機互動順暢友好,穿戴者的複雜運動行為不受限,其模塊化的設計構造,便於在應急狀態下快速維護。

專家表示,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中,搬運外骨骼驚豔亮相,以卓越的整體性能開創了外骨骼產品首次參加航天任務的重大創舉。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現場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單人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中國「鋼鐵俠」接「嫦娥」回家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 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 。
  • 中國「鋼鐵俠」 接「嫦娥」回家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
  • 航天版「鋼鐵俠」接「嫦娥」回家
    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成功著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搜索設備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單人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抱起「嫦娥」的是中國「鋼鐵俠」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擔任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中國「鋼鐵俠」接「嫦娥」回家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和數據,會跟美國NASA分享嗎?
    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渾身上下被貼滿暖寶寶的返回器地面回收人員給返回器最外層還套上迷彩外罩同時,一張嫦娥五號的照片也引發熱議。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一張嫦娥五號「出差」前後對比圖,圖上嫦娥五號肉眼的變黑了。有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從月球取「快遞」不容易,出趟差把小臉兒整挺黑,像極了軍訓歸來的自己。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圖為搜索回收人員穿戴搬運外骨骼成功完成搜索回收任務。搜索回收分隊供圖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25所自主研製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是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月壤轉移的關鍵設備,用於嫦娥五號軌道器和上升器之間相對位置與相對姿態的精確測量,同時實現雙向空空通信,就像互相能看見的銳利「眼睛」,引導兩個太空飛行器最終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保證月壤採樣安全轉移。
  • 嫦娥五號模型亮相國新辦發布會現場
    嫦娥五號模型亮相國新辦發布會現場 12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現場展示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模型。
  • 嫦娥歸家一幕:第一個到現場的非搜尋人員,這是把月兔帶回來了?
    (嫦娥五號返回艙回收現場) 在今日凌晨的時候,「嫦娥五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經過地面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之下成功搜索到「嫦娥五號」返回艙。(嫦娥五號返回艙回收現場) 不僅如此,「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帶回的兩公斤樣本遠超於之前美國和蘇聯的樣本採集量。
  • 改裝車燈、人工外骨骼、跟圖系統...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針對這次搜索回收返回器的任務特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新改造了十餘套設備。目前,著陸場系統已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總臺央視記者 常豔玲:一般情況下,普通車輛照明能看清前方30米的物體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我們地面搜救車輛有100多米,從畫面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視線沒有任何問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針對嫦娥五號返回器夜間搜索特點,地面分隊升級改造了多項照明系統。
  • 中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美國:我當年吹的那些牛,你怎麼當真了?
    根據資料顯示,該外骨骼系統總重小於五公斤,穿戴後人體最大承重可達70公斤,行走時可為肩部減重30%,站立時肩部減重50%,快速穿戴時間小於兩分鐘,快速解脫小於30秒。根據穿戴裝備的戰士反饋,在背上20公斤的物資後,重量全部由外骨骼承擔,不會下到身體上。
  • 嫦娥五號最多能帶10公斤月壤,為什麼卻只帶回來2公斤回來?
    嫦娥五號按計劃今日返回地球,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攜帶的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目前有能力採取月球土壤樣本的國家從原有蘇聯和美國又增加了中國。蘇聯在50年前進行了三次無人登月,共計帶回301克月球土壤樣本,而我國的嫦娥五號一次性可以帶回2公斤土壤樣本,這樣看來我們已經進步很多。但要是知道美國在1969到1972年這四年間一共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共計帶回月球土壤300多公斤,其中阿波羅17號一次性帶回月球土壤110公斤,況且這還是載人登月。
  • 國產機械外骨骼批量裝備,探月工程也用到
    文/行人我國的探月工程收官之戰即將迎來最後一項任務,那就是對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回收工作,與往常一樣,這一次也將降落在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四子王旗著陸場,目前著陸場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大家都懷著期待的心情,期望「嫦娥」順利回家
  • 中國新一代機械外骨骼:1人搬80公斤重物無壓力,戰力超乎想像
    外骨骼,指的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骨骼,比如說蝦、蟹體表那層堅硬的殼,它能對蝦、蟹起到保護和支撐作用。至於外骨骼裝備,指的就是一種可以穿戴在人身上、能對人類起到一定輔助作用的特殊裝甲。在民用研究上,外骨骼裝備能幫助行動不便的人更輕鬆的走路,而軍用外骨骼,它則可以提高戰士的負重能力以及靈活性。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圖為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
  • 「腦機外骨骼機器人」助力人輕鬆搬起50公斤的重物——穿上「盔甲...
    戴上科技感十足的「頭盔」後,筆者視野裡便出現詳細的操作界面,不用說話,只需用目光選擇「搬運」功能後,中央處理終端便迅速捕獲筆者意圖,「腦機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筆者輕而易舉地搬起50公斤的重物。   項目負責人張利劍副總設計師對筆者說,「腦機外骨骼機器人」能夠識別視覺皮層產生的腦電信號,從而實現「意念控制」。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為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平安回家,帶回的2公斤月球土壤怎麼分配?會給美國嗎?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在內蒙古成功著陸,平安回家,並圓滿完成了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這次嫦娥五號帶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土壤,那麼這些寶貴的月壤會怎麼分配呢?此外我也要說一句,當年美國是人工採樣,如今嫦娥五號是無人採樣,是人類有史以來難度最大的無人採樣項目,需要嚴謹、再嚴謹。
  • 嫦娥五號回家現場小動物意外搶鏡,網友熱議:那個小動物是不是月兔...
    虎撲12月17日訊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精彩瞬間回顧,小動物意外搶鏡。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嫦娥五號回家現場小動物意外搶鏡#【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精彩瞬間回顧,小動物意外搶鏡】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搜索回收分隊趕到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區域,展開後續工作。現場雪地中,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直播中,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旁擦肩而過意外搶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