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表明室內乾燥病毒更易擴散,誰能解開這個謎底?

2020-12-18 藍科技網

撰文/藍科技

近日,在央視播出的《第一時間》節目中,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表示,病毒在乾燥的室內更容易擴散。

日本權威機構的重磅發布,無疑給疫情下的消費者進行了及時的科普。舒適健康的室內不僅限於基礎的溫度需求,「溼度」與「潔淨度」的更為重要。

我們知道空調能調節溫度、加溼器能提高溼度、淨化器對汙染有用。過去,消費者如果想解決上述問題,需要購買的不止一臺設備,這對消費者來說是財力、物力、空氣和能源上的極大浪費。

到底誰能解決開這個謎底?海信給出了答案。

首先,海信新風增氧空調可進行空氣管理,是疫情下家庭擁有健康空氣最好的選擇。

海信推出新風增氧空調X800,擁有新風、淨化、溼度調節、滅菌、殺毒等功能。對消費者而言,一臺新風增氧空調,可滿足上述全部需求。

秋冬換季期氣溫不穩定,這個時期,北方城市陸續供暖,南方城市抵禦寒冷的方式要麼是靠一身正氣,要麼是開空調製熱。但維持室內溫度就必須關門關窗,長時間不通風的封閉室內環境不僅細菌滋生很快,而且黴氣味也會很重,加上人體產生的各種廢氣和二氧化碳,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風險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日常。如果長期待在這樣的環境裡,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

海信新風增氧空調X800延續了「開機3分鐘滿屋是新風」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這款空調具有超強空氣管理能力。針對普通新風機在冬季使用時因注入大量室外空氣引發的室內溫度波動過大的問題,海信雙驅動自適應新風設計將空調與傳統新風完美結合,在引入室外新鮮空氣的同時,當海信新風空調監測到環境溫度波動較大,空調自動啟動製冷/制熱模式,維持室內溫度衡定,並可以獨立開啟新風功能,大大改善了用戶使用時的舒適性體驗。

其次,海信新風增氧空調可對病毒有效殺滅,實時監測空氣溼度。

在健康功能方面,海信新風空調在自潔淨、空間淨化、能效和交互方面也都做到了行業領先並獲得權威認證,搭載全新「Hi-nano離子除菌」技術的海信新風空調,開啟後可將高濃度的負離子迅速擴散到房間的每一個角落,能夠去除H1N1甲流病毒、EV71手足口病病毒、白葡萄球菌等多類空氣汙染物,增加新風、負離子等空氣健康因子,帶給用戶更加清新、潔淨、溼潤的健康空氣。

對溼度進行控制,也是抑制部分病菌傳播和滋生的一種有效方式。海信新風增氧空調X8掛機除有新風功能和高溫自清潔外,還是一款可以調節溼度的空調,這其實也是產品功能集成的一種,將空調與加溼器類產品的能力進行聚合,空調實時監測空氣溼度,將數據實時反饋並智能調節室內溼度。

值得關注的是,海信作為新風空調的「造風者」,通過了日本權威機威日本質量保證協會(JQA)的檢測。JQA作為日本的國家認證機構NCB加入IECEE,並可頒發家用電器、信息技術、電子娛樂設備、照明電器、安全變壓器以及電磁兼容(EMC)的CB測試證書。

而在國內,海信新風增氧空調的技術能力,已經得到了國家級權威評測機構的高度認可,在實際評測後,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設計研究與評測中心部長宋力強曾表示,在開啟海信新風增氧空調後的3分鐘內,新風可被送達房間各處;開啟新風及送風功能後,可有效提升房間內的氧氣濃度。

第三,海信新風增氧空調可自動匹配溼度。

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一般在40%~60%之間。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溼的環境,人體都會不太適應。據了解,海信新風空調的溫溼聯動功能可以根據不同溫度,在40%-60%這一區間內自動匹配溼度,當室內空氣過於乾燥需要加溼時,掛機空調就會智慧感知調節,聯動納米溼度調節器,讓空調在調節溫度的同時合理調節溼度,潤養美顏,讓你在家就可以做個SPA。

為了讓空調吹出的風更加舒適且適合不同的人群,海信新風空調搭載了擬態冷暖體感風,讓空調氣流更加聽話。讓製冷時有著淋浴式的冷風,制熱時有著地暖式的熱風。如冬季使用新風空調的送風垂直於地面90°,讓熱量從室內下方向室內上方自然升騰,避免直吹,讓空調製熱量主要傳導至人的身上。

海信空調引領了空調行業的「技術派」,憑藉「新風增氧」、「除病毒除菌」等硬核技術,努力讓更多的消費者信任和認可,以健康作為核心產品力迎來新的增長契機。

根據中怡康公布的W44-W47周監測數據顯示,初冬季近四周來,海信新風空調的零售額佔比達到30.10%,繼續在新風領域市場份額佔據TOP2,海信空調高端新風產品開始展現統治力。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表明室乾燥病毒更易擴散 新風空調成解決方案
    日前,央視報導稱,日本專業機構研究表明:在乾燥的室內病毒更容易擴散。這也引起了人們對冬季室內空氣健康的關注。而海信新風空調為代表的空調新物種在空氣換新同時保持空氣溼度,有效降低病毒擴散。數據顯示,具有新風功能的空調產品的銷售疫情期間迎銷量增長超80倍,引領健康家電迎來爆發。
  • 日本超級計算機預測:空氣乾燥讓新冠病毒更易傳播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前,日本研究團隊利用最新超級計算機「富嶽」
  • 屋裡太乾燥,呼吸道病毒傳得快!世衛組織給「健康溼度」劃了標準
    春季氣溫多變,風多且空氣乾燥,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除了及時添加衣物、外出戴口罩之外,還需要多關注家裡的相對溼度。近日一項新研究提出,室內乾燥容易加速呼吸道病毒傳播。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室內溼度和呼吸道疾病的關係,並教你一套「乾濕調節法」給身體最舒適的環境。
  •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在康復者體內存留數周 但傳染力變弱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1日報導,中國的一項小規模研究表明,在病症消失後,新冠病毒能夠在人體內持續存留至少兩周。專家說,這種存留現象在病毒中並非沒有先例,所幸患者在症狀消失後很可能不會具有很強的傳染力。2月2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周刊上的這項新研究跟蹤了四名年齡在30至36歲的感染了新冠肺炎的醫務人員,他們於1月1日至2月15日在中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治療。這些人全部康復了,只有一人曾在患病期間住院。這些患者服用了奧司他韋(達菲),這是一種抗病毒藥。
  • 《聖墟》:只要解開這3個謎底,石昊葉凡楚風,都會皆大歡喜
    他們認為最起碼在這部書結束的時候,要解開三個謎底。第一個謎底,就是九龍拉棺的秘密,九龍拉棺到底源自何處?最後去了何方?它是誰安排的呢?在無數萬年以前,藍色的地球上有一個小夥子叫葉凡,有一天他登上了泰山,突然坐上了一個九龍拉棺,消失在宇宙虛空之中。
  • 研究表明薑黃素可以防止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可以殺死病毒顆粒
    發表在普通病毒學雜誌證明薑黃素能防止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一種感染豬的α-群冠狀病毒--感染細胞。在更高的劑量下,這種化合物也能殺死病毒顆粒。 感染TGEV可引起仔豬傳染性胃腸炎,其特點是腹瀉、嚴重脫水和死亡。TGEV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在兩周以內的仔豬中總是致命的,因此對全球養豬業構成了重大威脅。
  • 食品行業|研究表明木託盤比塑料託盤更抗菌
    大家通常會下意識感覺塑料託盤比木託盤更衛生,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近期,國外一項研究表明: 對於反覆使用的託盤,木質比塑料材質更抗菌!可以說,食品行業適合使用木託盤。
  • 最新研究表明:貓可以無症狀傳染新冠病毒
    最新研究表明:貓可以無症狀傳染新冠病毒 2020-05-14 14:53:36  來源:封面新聞
  • 屋裡太乾燥,呼吸道病毒傳得快!世衛組織給健康溼度劃了標準
    春季氣溫多變,風多且空氣乾燥,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除了及時添加衣物、外出戴口罩之外,你還需要關注家裡的相對溼度。近日一項新研究提出,室內乾燥容易加速呼吸道病毒傳播。
  • 更貼近現實環境的「乾燥測試法」
    然而,不幸的是,即使佩戴口罩並且維持了社交距離,這種病毒仍然極易傳播。儘管人傳人是這種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均有警告稱,接觸帶有病毒活體的表面也可能造成傳播。1研究表明,取決於所接觸的表面的不同構成成分,冠狀病毒SARS-CoV-2可以在桌面、門把手等表面上存活數小時至數天。
  • 歐洲新研究:用紙巾擦手比烘手器更能有效清除冠狀病毒,使用硬幣比...
    但是,堅持勤洗手並正確洗手並非一件易事,而且洗完手後是選擇用紙巾擦乾手還是用烘手器烘乾對於病毒的傳播也會帶來顯著差異。最近,利茲大學的科學家們調查了人們在公共廁所裡擦手的方式是否會影響COVID-19的傳播。結果發現,用紙巾擦乾雙手比用烘手器更能有效地清除冠狀病毒等病原體,並且對於那些上完廁所後不洗手的人來說,紙巾尤其能有效地去除細菌。
  • 研究稱K值評估新冠「超級傳播」更靠譜:小於1,意味著呈簇狀傳播
    研究稱K值評估新冠「超級傳播」更靠譜:小於1,意味著呈簇狀傳播  Evelyn Zhang • 2020-10-15 14
  • 帶孩子要注意,北方冬季乾燥,開啟加溼器謹防鼻出血突襲
    據相關研究表明,乾燥炎熱容易導致鼻出血,而北方冬季室內有暖氣,更會加重空氣乾燥,鼻黏膜也容易乾燥結痂,導致出血。這時候可以選擇使用加溼器,讓室內空氣變得溼潤,鼻腔和咽喉也會感到舒服很多。
  • 深度解析為何新型冠狀病毒更易於在人間傳播擴散 病毒S蛋白與宿主...
    新型冠狀病毒能利用一種緊密糖基化的、同源三聚體I類融合凸起蛋白(S蛋白)來進入宿主細胞中,S蛋白能以一種相對穩定的融合前構象存在,並經歷劇烈的結構重排來促進病毒膜結構與宿主細胞膜進行融合,這一過程是由病毒S1亞單位與宿主受體的結合所誘發,其能破壞融合前三聚體的穩定性,從而導致S1亞單位脫落,並促使S2亞單位轉變為高度穩定的融合後構象。
  • 新冠病毒在日本變異是否應該擔心?
    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日本3月的疫情主要是由歐洲相關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導致,但這波疫情已在5月下旬暫時平息。6月中旬起,以東京為中心點,出現了大量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變異病毒,而且迅速向日本各地擴散。6月以後染病的患者,大多感染的是這種變異後的新冠病毒。
  • 最新研究成果!動物實驗表明新冠病毒不會導致二次感染
    2019年3月1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課題組等人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題為Reinfection could not occur in SARS-CoV-2 infected rhesus macaques研究性文章,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過的恆河猴不會發生再次感染。
  • 日本專家稱多曬太陽能防病毒,因為紫外線能幫身體產生維D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的健康專家們近日表示,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在日本做日光浴可能聽起來有點極端,但是每天多花些時間在戶外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僅僅是在暴露在紫外線下的皮膚上散步就能帶來巨大的健康益處,因為身體在紫外線的幫助下自然產生的維生素D可以改善人的免疫系統。
  • 新冠病毒有「性別歧視」?為什麼男性似乎比女性更易「中招」?
    為什麼男性更容易「招惹」這種病毒?專家推測,或許與生理差異、生活方式有關,但相關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冠狀病毒更「愛」男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發表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引發全球關注。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能引起ADE
    本文轉自【第一財經】;近日有學者研究稱:感染新冠病毒能引起ADE(抗體依賴增強效應),並且比例不低,相關研究成果正在等待發布。這一消息,使得公眾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控及疫苗研發陡增擔憂。新冠病毒ADE暫不確定事實上,新冠病毒的ADE目前尚未明確。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感染了病毒之後,只要最終痊癒,人體免疫系統就會產生這個病毒的抗體。這樣以後再感染病毒,人體內的抗體就可以阻抑病毒的感染,從而實現免疫。
  • 20多年,終於解開了海底「神秘圓圈」的謎底,原來是種魚的傑作!
    20多年,終於解開了海底「神秘圓圈」的謎底,原來是種魚的傑作!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存在著無數的神秘現象,1995年在日本附近的海域一位潛水愛好者在海底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圓圈。直到20年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答。而製作這些神秘圓圈的幕後黑手並不是什麼外星人或者海底人,而是河豚,那麼海豚為什麼要製造這些圓圈呢?其實它們是為了求偶,河豚會與圓圈的中心為目標,用自己的鰭飛速的拍打攪動河底的沉積物,來創造這些圓圈吸引異性,而且為了增加吸引異性的成功率,還會用各種貝殼來進行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