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趙中川
你說,過一天算一天,是消極派還是積極派?
人們印象中,似乎是傳遞了消極無為的氣息,好象過哪算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挨日子,混時分,隨波逐流,比起寸陰如歲,一天要當三天過,象更凸現了空心無腦,浪費時光的頹廢!
不過有人不同意這種論斷,比起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壓抑鬱悶,過一天算一天,其實表達了主動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序漸進,計劃性強,以天為單位的核算疊加特徵,因而無疑是積極派,總不能天天「996」,日日「白加黑」才算積極?一直激進,精神亢奮,肉身也吃不消!
過一天算一天,到底是積極還是消極?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理念指導行為,有釐清的必要!
如果我們跳出積極與消極的二極思維,從時間維度的特性著眼,看看有什麼可探討的?
筆者以為:
一,過一天算一天是精準派
怎麼說?
從時間的標杆性說。
生命與人生什麼來衡量?
時間就是生命與人生的尺度與標誌。
以什麼時間單位核算為宜?
一周一月一年十年?
看你用於哪方面了。但是一天24小時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時間單位了,一天構成了上述時間段的核心要素,沒有一天,哪來年月周?要不,地球自轉的周期為什麼是24小時?要不,先輩為什麼要把地球24小時內二次照面太陽設定為一天?要不,人類各類考核,為什麼都以天為基準?
所以,過一天算一天,以天為基本單位核算,反映了地球自轉的節律,從時間的標誌性看,算得上是個精準派!
二,過一天算一天是當下派
怎麼說?
從時間的單向性說。
既然一天是是衡量生命與人生最基本核心單位標誌,那麼過一天算一天,算得上是立杆見影、馬上即刻的當下派。因為時間的直線單向,不可逆,一去不復返,世界過了今天,就永遠沒有第二個「今天」,今天只能是昨天,使再大的力氣也拉不回,過了今天,它就永遠消逝了,所以你還在等什麼?誰不重視過好每一天,也就是過一天算一天,那他是懷舊派,未來派,科幻派,或其它什麼派?但即使如他們,這想像力,邏輯推理,各種形式表達,也得在當下的每一天裡努力,才能演繹得惟妙惟肖,離開了當下,擺脫了單向,描繪的五維空間也變得虛無漂渺太抽象,沒了著力點!
三,過一天算一天是現實派
怎麼說?
從時間的效用性說。
一天24小時是既科學又有人性的,為人們運用一天時間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可能!八小時工作學習,八小時生活休閒,八小時睡眠。而日夜顛倒,白天瞌睡蟲,晚間亱貓子,多半不是過一天算一天的現實派,而是過了今天不管明天的混沌派,折騰的不僅是效用,而且是生命!要把可能轉化為現實效用,全靠個人對時間的核算把握!所以上佳的生命狀態,過一天算一天,算是一種!因為它符合人的生物節律,晝作夜伏按部就班的作息制度!
四,過一天算一天是計帳派
怎麼說?
從時間的疊加性說。
過去說,成為一門專家,至少要投入一萬小時,現在隨知識爆炸,競爭加劇,需要多專多能,恐怕要投入十萬小時,以致終身學習。時間的公平性和疊加性提供了條件,誰每天都是24小時,誰也不能一天就煉得爐火純青!我們都是學習派。問題是你得建立過一天算一天的心理帳戶,為自己學以致用,豐富精神世界做加法儲存,而非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有計劃地用時,有重點地學習,有針對地破題,就是過一天算一天計帳派的應有之義!
五,過一天算一天是反省派
怎麼說?
從時間的有序性說。
人生百年,粗分老中青三時段,細分嬰幼少,青壯中,盛熟老九時段,每一時段都反映了時間有序性的印記,過了前段才有下一段,不可能超越或顛倒!問題是當代數字信息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把有序性壓縮濃化了,導致老中青誰都缺乏經驗,試錯出錯的成本加大,風險接踵而至,古聖的每日三省,是減少錯誤累積的明智之舉,把漏洞堵在容易忽略之處,過一天算一天裡的算法,就包括了這個內容:算什麼?怎麼算?一天天過去,就區分了你是自強派還是自弱派,進步派還是衰退派?
從生命的意義上說,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最大的效益,是時間效益!
時間觀念的強弱,應用時間的當否,顯現出人生的千姿百態,和活出自我的質量高下!
人生百年,總共36500天,過一天少一天,所以珍惜每一天,管理好每一天,一天惜作二天用,無形中就放大了生命價值!
所以從這個維度看,過一天算一天,實在是明智的划算派!
算天效應就是:以時間為縱軸,生活為橫軸的人生座標繫上,用天做單位的時間核算,將過好當下每一天為空間尺度,年長日久,持之以恆,生命質量不斷提升,世界將為你打開,你會描慕出色彩斑斕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