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開啟「箱體震蕩」模式,樓市2個現象「正發生」,買不買房已擺明
最近這一個月以來,樓市仿佛突然換了一副「面孔」。眾所周知,前三個月的房地產市場幾乎一直處於「冰封期」,不少熱點城市甚至還出現過「零成交」的情況。但是,從4月份開始,尤其是進入5月份以來,土地成交、樓市銷量等多項指標都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趨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邊是房地產市場回暖的消息鋪天蓋地捲來,另一邊則是權威會議、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多次重申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底線,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面對這種局面,不少觀望中的購房者開始有些「霧裡看花」了,那麼,房價漲幅露頭就被壓,是利還是弊?
首先。對於普通剛需來說確實是有利的及時雨。一方面目前我國房價已經是高位橫盤的狀態,除了中高階層外,一般人買房都是節衣縮食,拿出全家的6個錢包才勉強負擔首付,房價要是再上漲,這部分人將更買不起房。另一方面很多家庭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拿出錢買房的,房價繼續上漲,這部分人擔心房價以後更貴而買不起,可能會為了現在能買房而到處借錢湊首付。那麼之後要負擔的就是借款和房貸的雙重壓力,如果說房價不會繼續過快上漲,這部分人也就不用再著急賣房,能等到經濟實力允許後再按需購買。
其次。對於房企來說,原本疫情期間就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現在就想趁著全國剛解封,很多人有購房需求下能通過漲高房價儘快回籠資金,而在政策的控制下房估計也沒辦法自行調高價格銷售了。
最後。還想入市的炒房客如意算盤又要落空,雖然說曾經的炒房時代基本結束,但是仍有不少人想在房子上獲取高投資回報,會繼續跟風入市,盼著房價繼續上漲,能從中獲利,而現階段多城市控制房價的要求又再次給了這部分人一盆冷水。對於已經在房價上漲期間買了房的人,隨著漲高的房價重新回落下,可能就相當於要做高價接盤客了。
在這裡,筆者還是要提醒兩點:一是目前房企都有回籠資金的需求,打折促銷依然是房企的普遍選擇,所以如果買房,遇到高性價比房源的機會大大增加。二是閉眼買房階段遠去,不管是現在買房還是以後買房,都不要貪圖便宜,儘量選擇大型房企開發,同時佔據學校、公園、地鐵站等重要城市資源的房子。
寫在最後:
對於剛需買房我一直秉承的觀點都是:剛需力所能及,不管是為以後還是為家人都要儘早「上車」。對於房價的走勢,我也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隨著國家對金融信貸的持續收緊,中長期來看,房價逐漸回歸理性開啟下跌通道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要因城而已,畢竟當前調控是因此施策,各地方政府掌握著主動權,更不意味著房價會迎來剛需期待的大跌、暴跌,總體而言房價會呈現「穩中有降」的態勢。
那麼,今年你會考慮買房子嗎?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