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漲即是跌
魔幻的2020年就快剩一個季度了,疫情下的我們也算是各種見證歷史了,但下半年要數亮眼的還屬樓市。
關注樓市的你會發現,進入下半年,局勢突然嚴了起來,全國多地樓市調控不斷加碼升級,對房價的嚴打可謂不留餘地。
7月,從房價神話的深圳開始,迎來史上最嚴苛調控新政,其後沒幾天,隔壁小弟東莞也出臺調控政策,購房通道同樣被封鎖。
隨後8月、9月,杭州、寧波、南京、瀋陽、成都等地,均出臺了樓市新政,加碼限購,提高購房門檻。
現如今,只要有城市敢在房價上露頭,必遭約談或調控重擊。「打鼴鼠」式調控遠比2018和2019年嚴苛得多。
2020年將是樓市分化元年,調控背後,總有人歡喜有人憂,因為只要是資產,就有漲有跌,任何購房行為,既然享受了槓桿的漲幅,就要承受槓桿帶來的成本。
很多人漲時只顧買房,卻不知在樓市一旦進入房價走平的階段,你買的房實際就在虧錢。
大家喜歡用年化收益來考量投資的成敗,就來簡單算一下買房這筆帳。
以北京買房為例,買一套價值700萬,80平左右的房子。
北京二套房房貸利率是5.5%左右,扣除物業等支出,把房子租出去的收益率大概為1.5%(已經算不錯了)
那麼每年的虧損就是4%左右,也就是28萬。
以上是靜態算帳,背後起決定性的還有房價的漲跌。如果房價上漲能夠覆蓋成本,每年4%左右的現金流虧損算不上什麼。
但如今樓市打壓之下,樓市快速進入冷卻期,你的現金流就可能受到考驗。
雖然長線看,未來人口增量流入的區域房價還會漲,你最終一定能盈利、能保值,但關鍵你能否扛過未來一段時間,贏得最後的勝利。
這個冷卻「忍耐期」或許是1年,或許是3年甚至更長,沒有人能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