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最後一公裡」致富產業路|都勻市公路建設有限...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是王凱,都勻市公路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總經理)。  2017年8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了《貴州省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具體實施方案》,在我省農村修建」最後一公裡」通組水泥路。都勻市公路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是都勻市通組公路項目建設的業主。  身為公司負責人的我在此次工作中,有著與以往不一樣的感受,過去在農村修路,資金大部分都要村裡或者村民出,所以「扯皮」的事情多,但是這次通組路工程,村裡只要出讓土地,因此村民很熱情,都比較配合。

通組水泥路工程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省級貸款、市級配套兜底。政府兜底修路暖了村民的心,也給了村民致富的底氣。  「雜草叢生的泥路變成了乾淨整潔的水泥路,汽車可以直接開到農產品基地來了,今年一定能賣上好價錢!」我高興地向村民說。看到修好的水泥路,村民致富的底氣也變得很足,平浪鎮各個村民組打算抓住這個契機,充分利用天然資源,打造鄉村旅遊度假基地,發展鄉村旅遊,帶領鄉親們富起來。同時,很多在外務工的村民都準備回到自己家鄉發展,回村投資農產品,發展種養殖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從覆蓋的範圍來看,通組水泥路比過去的農村道路建設更廣更深。根據《貴州省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2017-2019)大決戰實施方案 》,其建設目標是讓自然村實現「組組通」省政府工作任務之一。  都勻市歸蘭鄉聯盟村四組坐落於山衝裡,村民出行靠的是一條坑坑窪窪的泥巴路,遇到稍微大一點的貨車就無法通行。2018年,通組水泥路覆蓋聯盟村,山衝裡建好了水泥路,組裡各家各戶也準備買材料翻新舊房,從原來的木板房改建成磚房。  平浪鎮凱口村高山組坐落於山上,交通同樣不便利。2018年,「組組通」為村子修了2公裡多的水泥路,解決了村裡數百人的出行難題。凱口村村民羅登山住在山腳,但是自家的農田卻位於山腰,以前每次上山幹農活他最怕下雨天,因為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連人帶車翻跟頭,現在道路硬化後,他無論何時騎摩託上山都安心了。凱口村羅登山說,不少海花草植大戶都打算明年擴大種植面積。有兩名在外務工的村民也準備回村發展種養殖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羅登山感慨,「以前做夢也想不到,我們這個山上還能通水泥路,而且,村民們一分錢都沒出。國家對農村的政策真的是越來越好了,怪不得現在好多村民都準備回鄉投資農產品。」

每次帶領工作人員下鄉實地勘察,我都會使用奧維互動地圖,將自己所到之處都拍照逐一記錄下來,生成路線軌跡圖,這是我檢驗自然村通組水泥路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翻閱手機裡的照片,就會看到了全市村組的出行道路在一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爛泥巴路現在成了乾淨平坦的水泥路,對促進農村農業發展作用很大。  今後,我將會及時總結建設經驗,不斷提升建設水平,將通組水泥路項目執行得更好,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建設,高質量推進「組組通」公路建設,將國家的扶貧政策落到實處,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胡銳編審 楊儀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與福莊共享幸福|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福莊村駐村工作...
    我是譚啟剛,2019年8月,都勻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增派我為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福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自此,我開始了在福莊村的新生活。  福莊村分布在一個V字形的山谷裡,村民居住在V字形山谷的兩個斜坡上,山谷底是一條小溪。多山地坡地,農田佔比很少,只在小溪邊上有部分梯田,村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
  • 「我的扶貧故事」百畝荷花打造鄉村振興新名片|都勻市墨衝鎮沙寨村...
    這是我駐村以來最真切的感受。我叫羅強,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8年3月到墨衝鎮沙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沙寨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初到沙寨村,我就被一堆繁瑣零碎的事務包圍了,為儘快理清駐村工作頭緒,解決問題,我組織召開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會議,集思廣益、合理分工,駐村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 「我的扶貧故事」我開展駐村工作有一本「武功秘籍」|都勻市平浪鎮...
    羅旭鴻(右一)在了解產業發展情況駐村2個多月,我走遍12個組27個自然寨,並在筆記本標註村寨示意圖。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條建議,後經我們報告幫扶單位市紀委多方協調交通部門列入組組通項目支持修通雞籠山4.5米進寨路,又修通了串戶路。龍河組能與火壩組的連同路、塘廣進寨路、串戶路,也這樣一一得到了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扶貧路 點滴見真情丨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第一...
    思路決定出路,駐村第一天,我在思考如何「下手」抓工作,深感責任重大,憑著過去曾在基層工作多年的經驗,明確了「五個什麼」的工作構想,即:我為什麼駐村?貓寨村的群眾需要做什麼?能為貓寨的群眾做什麼?產業鏈延伸為什麼?全村今後可持續發展的路是什麼?
  • 安溪:700公裡農村公路提級改造 織就暢通脫貧路
    近年來,秉承「大交通」引領「大扶貧」的理念,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前瞻謀劃,帶領縣裡四套班子領導,在全省縣級城市中率先規劃建設城區「大三環」,著力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為脫貧攻堅鋪就「快車道」,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龍頭,以國、省道為骨架,以通鄉鎮縣道為支線,以通建制村公路為輔助,以通自然村公路為延伸的「安溪大交通」公路網絡。
  • 會昌:「四個三」建設「四好農村公路」助力脫貧攻堅
    一是建立考核辦法。為了更好地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該縣「督導、考核、獎懲」三措並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印發了《會昌縣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將年終考核結果作為養護資金撥付的主要依據。
  • 雲端公路拓開連片山區致富大門
    10年投入2400餘億元修路雲端公路拓開連片山區致富大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徐春曉交通建設,脫貧先行官。脫貧奔小康,路得先通暢。按《湖北省「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到今年,我省實現貧困地區所有縣(市)通高速公路,所有建制鄉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及20戶以上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車通保率達100%的目標任務。眼下,脫貧攻堅戰進入收官階段。
  • 「東西部扶貧協作」白果樹村,產業路上「黃金果」
    2016年,白果樹村春風如雨,建始工商銀行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恰逢此時,東西部扶貧協作,濱江區浦沿街道東冠社區結對白果樹村幫扶,濱江幫扶社區領導每年都到白果樹村考察,檢驗扶貧成效,探討產業發展,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結合村情,圍繞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將產業路列為幫扶內容,投入9萬元,用於整修二組至三組產業路。
  • 鐵路扶貧讓山區人民致富之路不再遙遠
    「我當時想,把路修好,對老鄉們來說太重要了……」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鐵路扶貧幹部和典型代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雲桂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軍偉向記者講述鐵路扶貧故事。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建設是致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 建設四好公路 暢通脫貧致富快車道
    一條條道路貫穿城鄉、直抵門口,實現了通村到戶,成為村民的「脫貧路」,鄉村振興的「致富路」;一條條硬化路依著山谷,穿過松林,盤旋曲折,像一條白色的遊龍,纏繞著連綿起伏的山巒……從高空俯瞰,總面積2011平方公裡的武山大地被一條條平坦大道串連起來,星羅棋布,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 贛州鋪好「產業路」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十三五」期間,贛州建成了以G105龍南、G236尋烏、G238安遠、G319瑞金、G535全南、S548、S547上猶環湖等為代表的示範路17條604公裡;實施公路升級改造項目54個,建設裡程1070公裡,完成投資287億元,贛州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88.1%,比「十二五」末提高了14.1%。
  • 打通電商扶貧「最後一公裡」
    「電商+扶貧」看似只建個電商平臺,其實「+」號背後關聯諸多環節,任何環節出現「堵塞」,都會導致電商扶貧「最後一公裡」受阻。一些貧困村,尤其是邊遠村,長期發展不起來,很大程度上受限於交通設施不足。以筆者駐點的毛感鄉南春村為例,該村資源很好,唯一不足之處,就是交通極為不便。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從「爭當貧困戶」轉變為「我已脫貧」|貴定縣...
    擺耳村,一個面積只有16平方公裡、地域狹窄、山高坡陡林密、田少土少;農作物種植單一且產量少;入村的道路順著山溝蜿蜒五公裡之長,收入大多靠外出務工或周圍零星務工,發展產業基礎薄弱,前幾年人均年收入僅2000多元。
  •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2020年03月24日 16:35   來源:潮州日報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情 一生懂朋人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懂朋...
    正在工作中的莫朝俊我叫莫朝俊,2017年9月被組織選派到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懂朋村任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這一幹就是3年多。  要想致富,必先修路  懂朋村是荔波縣黎明關鄉的深度貧困村之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和長期的交通閉塞是該村發展的最大瓶頸,2017年該村仍然有5個自然寨未通公路,老百姓趕集做買賣極不方便,甚至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出過山,和外面的世界接觸少,群眾的觀念很保守,很少有外面的姑娘嫁進去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擔使命 摘掉窮帽拔窮根丨播州區三合鎮...
    2019年,全村通村通組路實現全面油化、硬化貫通達到了90多公裡,交通網絡基本完善,切實解決了偏遠村寨群眾出行難問題,改變了群眾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境況。  推動產業扶貧,促增收鞏固脫貧成效   由於長豐村的貧困戶較多,我們在發展時不光要考慮到貧困群眾的脫貧增收問題,還得幫助他們發展致富,給群眾開闢發展致富的新路子。
  • 鋪就鄉村致富路 織密龍江幸福網 「十三五」我省「四好農村路...
    平坦的農村公路讓蔬菜運輸更暢通。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網助力鄉村路邊經濟。城鄉物流體系打通農村配送「最後一公裡」。農村公交站點。「四好農村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添動力。尚志市烏吉密鄉鄉長王仕成介紹,近年來,尚志市交通運輸部門對烏吉密鄉西環路等8條共計108公裡鄉村公路路面及路域環境改造升級,實現了所有自然村和產業基地順暢聯通。沿線鄉村成為全域旅遊的好去處,吸引大量遊客雲集「中國雪都」。農村公路不僅帶動了旅遊,還推動了尚志市「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特色產業繁榮發展。
  • 「我的脫貧故事」三年扶貧情 一生都勻人|都勻市委常委、副市長...
    三年來,我去過都勻市最偏僻最貧困的胡廣村、翁奇村、大定村、擺桑村等,踏遍了30個貧困村,走遍了都勻的山山水水,品嘗多彩都勻的風土人情,三年都勻行,感悟各不同,這裡我簡要總結是:2017年底我把都勻稱之為:沒來不敢來,來了不想走,走了再想來,再來不回去。第二年總結為:一往黔(前)行,終身南(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無怨無悔丨桐梓縣松坎鎮巖椅村支部書記...
    我叫李小力,現任桐梓縣松坎鎮巖椅村支部書記。2014年我放棄創業機會,回到我的家鄉巖椅村,開始在村裡工作,從小生長在這片土地,一直以來,我都希望我們家鄉可以越來越好,我立志帶領巖椅村群眾摘掉貧困「帽子」。
  • 「我的扶貧故事」重返第二故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丨綏陽縣坪樂鎮...
    坪樂鎮可以說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自我再次踏上坪樂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帶領全鎮群眾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坪樂鎮位於綏陽縣東北部,距縣城54公裡,全鎮總面積102平方公裡,西與溫泉毗鄰,東北面與正安相連,東南與湄潭接壤。轄大埡、和平、解放、聯民、順河5個行政村,142個村民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