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一看到血管狹窄就給我們放支架!支架就是害人的!過度醫療!
這是很多人對於支架反感或牴觸或謾罵的原因,認為不該放支架醫生給放了!
其實血管狹窄小於50%都不能診斷冠心病,當然不用放支架;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堵死100%,不放支架就會有生命危險。
一般冠脈造影后,對於狹窄程度比較明顯的病變,比如說大於75%,會建議血運重建治療。也就是支架或者搭橋,具體選擇哪一種需要根據病變具體情況定。
對於需要放支架的病變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閉塞的病變,或者馬上就要閉塞的病變。這種病變肯定是要放支架的,因為不放就會有生命危險。
所以大家的爭議不特別狹窄特別輕或特別重。而在於臨界病變,也就是說狹窄75%左右,有人說可以放,有人說可以不放,這時候就存在爭議!
比如狹窄程度75%左右,而這種狹窄程度大部分是臨床介入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冠脈造影多角度造影判斷出來的。
理論上會有一定的誤差,尤其對於臨界病變,我說70%,你說80%,都有可能。也可以放,也可以不放。
主觀判斷
我們需要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在藥物控制基礎上,如果仍然發作心絞痛,那我們建議放支架。因為不放,會發作心絞痛,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如果藥物控制比較理想,不犯心絞痛,那麼就可以暫時不放,繼續吃藥觀察。
客觀判斷
但這都是主觀判斷,有沒有一種客觀檢查,可以給出定性分析。
答案是有,血管內超聲及FFR即血流儲備分數檢查,就是一種更為客觀的檢查。這種檢查就是超聲鑽進血管內部更加準確的判斷血管是否缺血。
這種檢查能夠測出狹窄血管到底有沒有缺血,而不僅僅是介入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血管內超聲可以測量狹窄更準確的比例;FFR>80%則說明沒有心肌缺血,不用放支架;FFR<75%則說明有心肌缺血,需要放支架。
所以放不放支架,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及冠脈造影,如果仍不能肯定病變是否有缺血,那麼建議血管內超聲及FFR檢查,給出一個更為客觀的證據。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