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幾又邁科中心旗艦店設計靈感來自於大明宮宮殿,是池貝知子在中國的處女作(圖片來自言幾又官網)
但就在前不久,邁科中心貼出告示,表示言幾又店將進行閉店升級,這引發了公眾關於其前景的猜測。上周,邁科中心官宣蔦屋書店入駐。值得注意的是,蔦屋書店所在的位置正是言幾又旗艦店的原址,這也意味著言幾又邁科旗艦店將正式與我們道別。言幾又邁科旗艦店的關閉讓很多粉絲對它在西安的發展感到擔憂,但其實,在今年2月,言幾又已經在大唐不夜城布局了西安首家言幾又·Artmix,將為西安民眾帶來全新的文化體驗。根據言幾又創辦人但捷的介紹,言幾又·Artmix曲江店規劃面積達到3.6萬平米,計劃投資3億元左右,將呈現出以書籍為核心元素、商業為吸引載體,以文創、藝術為基本主題的「文化藝術MALL」,預計將於今年年底開業。據悉,言幾又·Artmix曲江店在保留與不夜城統一的建築風貌的同時,以竹林、竹簡、竹節為元素,對外立面的幕牆進行了重新設計。而在內容上,除了言幾又原有的文化體驗外,還會招攬更多的品牌,融入適合的商業元素,打造成為契合區域定位的文化綜合體。即將入駐邁科的蔦屋書店來頭可不小,它曾被評為「全球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來自日本的它有超過1200家分店、近7000萬的會員,幾乎一半的日本人都在這裡看過書。蔦屋書店的成功,源自於創始人增田宗昭對行業的前瞻性思考。上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年輕一代陷入迷茫之中,急需精神層面的填補。於是,增田宗昭成立了主打圖書、影音產品租賃的CCC公司,很快就火遍日本,高峰期一年的DVD租借數量就達到7億張。世紀之交,網際網路技術日益崛起,嗅覺靈敏的增田宗昭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獲客,形成了從線上到線下的引流閉環,積累了龐大的會員群體,為日後蔦屋書店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到了2011年,電商和網際網路對實體書店的衝擊越來越大,增田宗昭考慮將文化體驗更好的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第一家完全意義上的蔦屋書店由此應運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蔦屋書店的設計者正是言幾又邁科旗艦店的設計師池貝知子,這或許也是蔦屋書店選擇在言幾又原有空間上直接進行升級的原因。簡約大氣的風格和設計精巧的採光,讓文化氣息自然流露。椅子、沙發、書櫥,任何地方都可以供你閱讀。在蔦屋書店得到公眾認可之後,他們繼續探索,開設了森林書店、公寓式書店等新興的主題書店,還將蔦屋家電、蔦屋酒店、百貨等業態植入到場景中。如此一來,蔦屋書店已經不再是一家書店,而是一個文化生活體驗站。除了閱讀,你還可以在這裡聽歌、觀影、喝咖啡、欣賞綠植,還能買到各種百貨產品,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書店,不管你是不是文藝青年。據邁科中心官方消息,蔦屋書店將在2021年春季開業,相信它會成為西安的又一處文化地標。近幾年,西安提出打造「書香之城」的目標,眾多知名書店紛紛入駐,不同風格的「網紅書店」在古都遍地開花。但與此同時,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上年減少0.48本。疫情期間,許多實體書店打響「保衛戰」,通過直播,變賣周邊、福袋等手段謀求生存,雖然反響不錯,但收益仍是杯水車薪。疫情結束後,包括烏託邦書店在內的多家「參戰」書店難以為繼,宣布倒閉。今年5月,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閉店;6月,誠品生活確認將於年底退出深圳。這些事件的背後是必須注意的兩大趨勢: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正在生根、單一模式的實體書店將被逐漸淘汰。一方面,我們知道書店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場所,希望它能長久存在;但另一方面,面對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影響,去書店安安靜靜看書的人越來越少,更別說買書了。在西安,只要是顏值出色的書店,都會被冠以「網紅」的頭銜,環境似乎成了大家關注的第一要素,甚至出現了去書店拍照還要排隊的情況。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業態的單一的書店想要靠售書與增值服務繼續經營已經很難,注重文化體驗,打造多業態匯集的綜合體正在成為實體書店的發展方向。實際上,除了蔦屋書店,誠品書店、言幾又等多個品牌都選擇了這一模式。誠品書店依託書店的影響力,升級拓展出誠品生活,而在誠品生活的財報裡,通路發展已經成為第一大業務。而對言幾又來說,它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是一家簡單的書店,向來注重線下體驗的它,在西安開設Artmix,一方面是原有基礎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推動西安的文化發展,填補不夜城的業態空缺。👉言幾又·Artmix效果圖(圖片來自@頭條號-但捷)琳琅滿目的大牌書店匯聚西安,希望大家有空都可以去坐坐,看看書、聽聽講座,別浪費了這些優質的文化資源。今晚19:00
兩位小姐姐帶你打卡
鮑師傅
還有新品免費抽
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