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非同一家書店?

2021-02-08 新商網

今年四月上海的一個發布會上,蔦屋書店方面透露,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而在「朝聖者」們的期待中,蔦屋書店中國大陸首店終於在10月18日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掀開了面紗。

 

延續了品牌一貫的高顏值和格調趣味,蔦屋書店天目裡店以藝術為中心,融入了書籍、咖啡、雜貨、文創、影音等線下體驗空間,打造呈現了一個多功能、多元化的複合式空間,為到店的每一位顧客提供日式美學享受和生活方式提案。

 

門店一經亮相,就獲得了各方讚譽。而在杭州首店開業不久之後的10月22日,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總代表野村拓也在一場公開演講中透露了蔦屋中國的最新拓展計劃。

 

除了已開業的杭州天目裡店,品牌還將在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北京、天津、鄭州、南昌、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拓展門店。其中,將於今年12月開業的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門店,將是品牌在中國大陸開出的第二家店。

 

如今12月已過一周,在等待蔦屋書店上海門店開業消息的同時,我們也來聊一聊中國的蔦屋書店。

眾所周知,在日本市場上,除了以代官山蔦屋書店為代表的「TSUTAYA」之外,還有一類作為影音租賃連鎖店的「ツタヤ(日文發音:tsutaya,或直接寫成TSUTAYA)」。兩者的母公司是CCC株式會社(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Company, Limited)。

 

但值得一提的是,前者的日文寫法應用了漢字、念tsutaya,這是在消費者心中比較新的形象,目前在日本有16家。而後者則才是那個遍布日本的「蔦屋書店」(註:在日本全國有約1400家,但大部分屬於加盟連鎖,不是CCC直營),以租賃CD、DVD之外、購買書和雜誌等為主營方向。

 

據企查查顯示,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是在「株式會社蔦屋書店」旗下,而非直接隸屬於「CCC株式會社」

 

不僅如此,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的蔦屋書店並不是CCC自己開的,而且不是同一家。各地的蔦屋書店都是獨立的,是各地的地產公司引入蔦屋品牌和指導。蔦屋書店在上海成立中國分公司對各地店面進行品牌管理和指導,跟中信成立合資公司負責給各地蔦屋書店配送中外版圖書,但是日本蔦屋書店不負責各地店面的盈虧,他們只是入駐指導。

 

具體如何暫且不論,但沒有了擁有近40年歷史、遍布全日本的TSUTAYA作為背書,蔦屋書店(中國)想要成就日本蔦屋書店的輝煌,並不容易。

 

在大阪的第一家TSUTAYA

 

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曾多次強調:CCC是「策劃公司」。他的企業願景是「打造提供全新生活的基礎設施及平臺」。

 

早在沒有網際網路工具和大數據技術的年代裡,CCC公司通過發行「T-CARD」,主攻線下,做跨商家和跨行業的會員卡平臺。從無到有,CCC積累了10多年的基礎用戶數據,成為了日本積分行業的兩大巨頭之一,實現了品牌與用戶的「連接」

 

而隨著網際網路大潮的到來,CCC公司充分考慮網際網路和數字工具的使用,2003年,推出跨業種通用積分服務——「T-POINT」。

 

截至目前,T-Card發卡的張數已經超過1.8億張,超過日本人口6000萬左右的數量(日本1.2億人口)。在東京,有55.3%的人擁有這張T-Card,持卡人數最多的衝繩縣,持卡率已經達到了58.8%。T-Card可以在全日本168家公司、64萬家店鋪進行消費,追蹤了1/3以上日本人的消費行為

 

日本的蔦屋書店站在了TSUTAYA多年的信息和經驗的累積之上,它的顧客們也是和TSUTAYA一起成長起來的。1400多家TSUTAYA店鋪覆蓋了全日本,大多數日本人都在此進行過文化領域的消費。這些用戶的面貌如何?他們的消費行為有怎樣的特徵?這些數據的收集,對蔦屋書店在日本的發展起到了秘密武器的作用。



而在中國市場,蔦屋書店之所以希望布局1100家門店大概也是這個想法。因為唯有數據,才能更精準的判斷消費的趨勢。

 

但無論是通過空間合理布局、專業產品組合、低廉運營成本、以高坪效實現門店盈利的西西弗,還是倡導書與非書組合、整合各類品牌和產品,打造出既有文化調性又有周邊配套的綜合文化空間的誠品,亦或者其他各有特色的鍾書閣、言幾又、Page One、幾何書店等品牌,中國書店在不斷學習日本蔦屋書店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符合自身資源稟賦的經營特色或者商業模式

 

在這一大背景下,即便選擇合作開店的模式,蔦屋書店(中國)想要在網際網路體系搭建更完善的中國,再完成一次如此體量的大數據收集,難度可想而知。

相關焦點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現在CCC在日本運營五家T-SITE,代官山是最早的一家,還有湘南(神奈川縣)、枚方(大阪府)、柏之葉(千葉縣)以及廣島(廣島縣),每一所T-SITE都有蔦屋書店,按當地顧客的需求各家風格都有變化。另,蔦屋書店目前在日本有16家。
  • 1100家!蔦屋書店的中國新戰略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蔦屋書店,來中國大規模開店了!
    被譽為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蔦屋書店,終於要來中國開店了。10月,蔦屋書店將進駐中國市場的首店設址杭州。12月,第二家蔦屋書店在上海高調亮相。儘管疫情肆虐,實體書店業績斷崖式下跌……惡劣的外部環境,似乎並未影響這個亞洲最大連鎖書店進駐中國市場的節奏和決心。全球最火書店靠的不僅僅是顏值經濟帶動,更是一家依靠大數據算法來開書店的公司。
  • 日本蔦屋書店印象
    日本蔦屋書店於1983年在大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有1500多家分店。現在,日本的實體書店85%面臨經營困境甚至倒閉危機,但蔦屋書店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營業額連年攀升。蔦屋書店是日本最大連鎖書店和人氣最旺書店。坐落在東京的蔦屋書店代官山店日均客流量已突破萬人次,周末甚至能達到3萬人次。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2012年,是實體書店「出版蕭條」、「脫離書本」的年代。增田宗昭一意孤行,在日本中產聚居的代官山,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蔦屋書店。   這家名為代官山T-SITE的店,沒有重蹈「第二家店必敗」的覆轍,用日均客流破萬證明了增田宗昭「書+X」賺錢直覺的靠譜。   八年後,疫情突襲。剛過上幾年好日子的實體書店們,瞬間急凍。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書店究竟是名副其實的「主力店」,還是曇花一現的「工具店」,對於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且實體書店等公共文化場所發展不斷向好的上海來說,仍是一個需要居安思危的思考題。只拍照不消費?人造景觀有保質期杭州天目裡,作為建築大師倫佐 · 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首個項目,在去年10月日本品牌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在此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傳統書店經營整體衰退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中順利突圍並逆勢增長,已經擁有超過1450多家書店,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與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營業額的總和相當。在過去數年間,蔦屋書店作為「新零售」的典型樣本,被國人爭相學習和借鑑。
  • 代官山|蔦屋書店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設計出自英國設計事務所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蔦屋書店 作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代官山的蔦屋的確名副其實。3月份的東京之行我和Jennifer特意花了一天時間去感受;其選址、設計,裝飾陳設分類等均體現了蔦屋的關懷與用心。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從《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的數據來看,目前中國大概有7萬多家實體書店,2019年當年就關閉了500多家。而線上網店的圖書銷售規模同比則增長了24.9%,總規模達到了715.1億元。在網際網路衝擊之下,不少實體書店也開始走上了轉型的道路。
  • 臺北蔦屋 日本蔦屋書店首家海外分店:憑什麼比誠品還火
    1 月 24 日,日本知名連鎖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 )在臺北開了海外第一家分店,地點就選在臺北市百貨商場密度最高的信義區裡一家百貨商場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新零售有一句戲稱:「盒馬鮮生是拿著超市的租金做餐飲,而新書店則是拿著書店的租金做零售。」
  • 大阪是網紅蔦屋書店的發源地?T-SITE是升級版蔦屋書店?
    代官山蔦屋書店江別蔦屋書店雖然東京的蔦屋書店最出名,但蔦屋書店其實是一家誕生於大阪的公司,於1983年創立於大阪府枚方市。日本全國各地的蔦屋書店和T-SITE既然大阪是誕生地,那麼蔦屋書店在大阪肯定也有高大上的旗艦店吧?嘿嘿,還真有一家——枚方T-SITE。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人造景觀有保質期 杭州天目裡,作為建築大師倫佐 · 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首個項目,在去年10月日本品牌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在此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記者前不久去「打卡」,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主力店」,蔦屋書店並不位於天目裡的核心位置。
  • 日本最大連鎖書店 全球最美書店 蔦屋書店宣布即將進入中國市場
    從 2000 年開始到 2017 年,日本書店從 21495 家銳減至 12621 家,每一年的關店數都大於開店數,最嚴重的時候這一比例達到 6:1。是大家不再需要書店了嗎?蔦屋書店曾在日本作過一個問卷調查,「在您居住的城市中,最希望有什麼設施?」結果令人吃驚,排名第一的是咖啡館,第二名就是書店。後面依次還包括餐廳、便利店、寵物店、玩具店等等。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一樓主題為「磨練知性」,以人文社科、文學和生活方式類書籍、雜誌、文具雜貨為主,在內部陳設上完整展現了原有建築的特色部分,保留了上世紀的舊壁爐、柯林斯柱,壁爐前還擺放著日本知名藝術家名和晃平的雕塑作品「Throne(王座)」——「Throne」也曾在羅浮宮金字塔處展出。漫步一樓,能夠感受到書與建築美學交相輝映,在同一空間中和諧融合。
  • 在中國加速布局 蔦屋書店的1100家店能否衝破實體書店困局
    圖為日本東京一家蔦屋書店。中國商報記者 張濤/攝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有「最美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將在中國加速布局。在4月10日舉行的上海《本市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若干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作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公布了該品牌在中國的拓展規劃。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上海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今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探秘日本「最美」書店—蔦屋書店
    它就是蔦屋書店,一家足以讓中國人跨國去打卡的書店。蔦屋書店,日本中產階級為何都愛來這裡?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又有新動作,而負一層是和蔦屋書店合作的小酒館,五層的空間能看出蔦屋書店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因為我曾經去過日本本土的蔦屋書店,也看過臺灣地區的TSUTAYA BOOKSTORE,這是已經建立起來的品牌印象。但對於一些日本的零售品牌,比如優衣庫或無印良品,我們對這些品牌的印象是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去到日本時反而沒有強烈要去的概念了,除非某些產品特別便宜、特別值得買(300785,股吧)才會順便看看。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 礪石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新零售有一句戲稱:「盒馬鮮生是拿著超市的租金做餐飲,而新書店則是拿著書店的租金做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