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不會做生意?單向空間與西西弗、蔦屋書店差在哪?

2020-12-21 贏商網

  最近兩年,以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春風習習為代表的新型書店風靡街頭,成為年輕白領和中產階級繼星巴克之後「第三空間」的另一選擇。

  然而,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這些重線下體驗的第三空間亦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重創。

  今日,單向空間書店在官方微信號發起「續命」眾籌,懇請粉絲們通過提前購買儲值卡的方式給單向空間「續命」。

  單向空間在眾籌信中表示,其他的辦法都想過了,但收效甚微。

  作為單向空間的創始人,感性的許知遠還發了一段語音:「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街時,就希望它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種精神與生活方式。」

  單向空間這個時候站出來呼救,是疫情所致,還是書店舊疾早發?

  

  01

  單向空間求眾籌續命

  疫情爆發已經一個多月,在餐飲、酒店、KTV紛紛叫苦喊痛之後,新型書店也撐不住了。

  今日,許知遠創辦的單向空間在官方微信號發布眾籌,希望能夠續命。其實,早在一周前,24H的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也曾在公眾號發起過同樣的呼籲。

  已經成立15周年的單向空間目前擁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四家實體書店。

  受疫情影響,單向空間目前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其餘三家門店全部閉店。而目前開業的大悅城店每天的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單向空間預計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以上。

  單向空間也採取了多項自救措施,但收效甚微。

  比如,單向空間試圖通過各種線上平臺進行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但是每次推廣僅能帶來幾百元的收入,連值班店員一天的工資都不夠。

  而另外一家明星書店「西西弗書店」,在疫情期間,也加大了線上業務,比如推出了微店賣書,旗下的矢量咖啡也在部分城市上線美團做外賣配送。

  根據單向空間自己的分析,最要命的是,即便疫情好轉之後,籤售會、讀書會等商務合作也無法正常開展,而這塊業務才是單向空間真正的「現金牛」業務。

  在「求救」視頻中,單向空間自稱現金流還能撐3個月,三個月的現金流對於小微企業來講,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某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單向空間)帳上有三個月的現金流現在看應該還是能撐下去的,許知遠站出來呼籲實際上也是為了引起關注吧,估計大悅城那邊也會給他一些政策支持,應該還是能活下去。」

  那麼,單向空間遇到的現金流問題是個性問題還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優鋪裡鄰總經理、《城市更新網》主編高文利告訴PropTech研習社,不同的書店面對經濟危機就跟面對感冒一樣,就看誰體格壯,體格壯能撐下來,體格弱的就挺不下去。

  「不同的書店之間,也跟老闆的氣質有關係。西西弗、言幾又等書店商業模式比較市場化。單向空間可能跟老闆的氣質有關係,許知遠比較知性,所以在商業上可能準備的並不是很充分,應對措施可能也不是很多,所以導致他們家最先出現問題。」 高文利稱。

  那麼,在業內人士看來,單向空間在商業模式上存在哪些問題?單向空間現今出現的問題是否要「歸功於」文人氣質?

  

  02

  單向空間面面觀:盈利模式單一是硬傷

  從門店選址來看,單向空間選址並無規律可言。眾所周知,選址問題是線下實體商業最重要的一步,所以選址問題是單向空間第一道硬傷嗎?

  目前,單向空間的四家門店有兩家位於綜合商業體(北京朝陽大悅城店、杭州樂堤港店),一家位於文創園(北京東風店),還有一家位於旅遊景區(秦皇島阿那亞店)。

  此前,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作為一家定位小眾的文藝書店,單向空間為何非要選址高大上的商業體?要知道,單向空間最初的門店是開在花家地社科院。和綜合商業體相比,花家地社科院在租金上無疑會便宜許多。

  據了解,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業時間為2016年,杭州樂堤港店開業時間為2018年底。

  得益於單向空間的品牌知名度,單向空間目前的租金形式是銷售額保底+抽成。那單向空間後來選擇入駐大悅城等租金比較貴的綜合商業體是正確的決定嗎?

  高文利告訴PropTech研習社,單向空間選擇入駐朝陽大悅城的決定是正確的。書店雖然是文化產業,但實際上也是一種實體商業。而實體商業的經營邏輯無非是客流量x購物比例x客單價。大悅城的客流量比較大,此外大悅城的客群比較年輕,客群的精準度會更高,這部分人去單向空間購物的比例會更高。

  而從合作的角度來講,單向空間跟大悅城很大程度是相互借力。大悅城希望通過單向空間來引流,尤其是吸引文藝青年過來,而單向空間希望藉助大悅城的強大客流。

  「單向書店如果出現經營問題,我覺得可能在於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剛才說那個公式(營業額=客流量x購物比例x客單價),它的客單價可能比較低,一本書可能掙不了多少錢;第二點是它可供消費的產品選擇比較少,現在國內經營的比較好的書店其實都是在跟誠品書店學,而誠品是跟日本的蔦屋書店學。」 高文利稱。

  那國內的其他玩家如西西弗們也存在這類問題嗎?日本的蔦屋書店究竟好在哪?背後本質區別是什麼?

  

  03

  蔦屋書店:圖書只是引流,賣的是生活方式

  高文利表示,在蔦屋書店的模式裡,書只是一種象徵,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書來引流。蔦屋書店通過不同品類的書,比如旅遊、餐飲書籍,然後再引向行業更多消費的可能。比方說餐飲這塊,蔦屋書店可能就有餐飲的培訓、廚具銷售,旅遊這塊可能除了買書之外,還會組織旅行社,告訴你去怎麼去旅行。蔦屋書店實際上最後販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此一來,它銷售的機率增加,產生收入的來源也就增加。

  所以書店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實際上就在於要權衡商業與理想之間的這種平衡,如果太理想化肯定是直接經營不下去的。許知遠他們都是知識分子,可能在商業方面考慮的不是很充分、很徹底。現在像西西弗書店等其他幾家新型書店,目前經營的都還不錯。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其實大悅城對於書店這種業態已經給予了一些政策的傾斜,比方說相對較低的租金或者相對比較靈活的收租方式,比如使用流水抽成這種模式。但是核心問題還是在於首先書店這種業態他的收入比較低,另外就是可能跟不同老闆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有關係。

  

  對於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方向,高文利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種模式是向蔦屋書店學習,實際上國內好多書店都在學蔦屋,但大多書店只學到了皮毛,想要學到蔦屋書店的精髓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種模式,對於單品書店來說,還是有很多賺錢的品類,比如說教輔類書籍還是賺錢的;

  第三種模式,對於偏文藝的書店,實際上可以採用會員制,這種模式有點類似於半公益的性質,通過這種供養、捐贈、半公益的方式來維持書店的生存。

  某位大消費賽道的投資人跟PropTech研習社透露,自己並不看好單向空間這類偏小眾的書店,因為這類書店很難規模化,書店創始人比較有情懷。作為投資人,自己還是比較看好西西弗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書店。

  此外,該投資人還透露在全國開了300家門店的西西弗書店並沒有拿過投資機構的融資。

  西西弗是如何做到的?

  該投資人表示主要有四點原因,首先圖書生意上一定規模以後現金流會比較好,也有一定環境紅利;第二,商業地產都給予西西弗一定的免租期;第三,上遊出版社可以給西西弗書店挺長的帳期;第四,政府也給予了西西弗書店一定的稅收減免。

  上述投資人還跟PropTech研習社透露,西西弗書店此前不缺錢,但今年可能心態就變了,說不定有投資機會。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文人不是不會做生意,只是書店本質販賣的是生活方式。

  通過今天刷屏的朋友圈轉發來看,這種生活方式深得用戶,但作為商人,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

本文轉載來自:投中網 PropTech研習社 Ellie,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許知遠不會做生意?單向跟西西弗、蔦屋書店差在哪?
    而另外一家明星書店「西西弗書店」,在疫情期間,也加大了線上業務,比如推出了微店賣書,旗下的矢量咖啡也在部分城市上線美團做外賣配送。根據單向空間自己的分析,最要命的是,即便疫情好轉之後,籤售會、讀書會等商務合作也無法正常開展,而這塊業務才是單向空間真正的 「現金牛」業務。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01.單向空間眾籌救命,其他的實體書店呢?有不少網友疑惑單向空間背靠許知遠文化大V的IP,怎麼淪落到如此下場?如果單向空間都如此,那豈不是全國眾多默默無聞的小書店情況更糟?單向空間淪落如此境地,固然有疫情短期影響和書店業長期受電商衝擊的大背景;但之於單向空間這個個體來說,可能更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許知遠個人。許知遠作為一個知名的文化大V,因為對前東家的失望,便聯合了幾個媒體朋友開始走上了「文化人」從商的道路。
  • 同樣是線下文化空間,為何蔦屋、西西弗比方所更「免疫」?
    那麼,同樣是線下文化空間,為何蔦屋、西西弗比方所更能抵禦外部環境的衝擊?誠然,決定一家店或一家企業經營成敗的因素有很多,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答案。在此,筆者試著從文旅從業者的角度進行剖析。2西西弗:做「隨機型閱讀者」的生意方所最大的競爭對手莫過於西西弗書店。西西弗書店的名稱源於《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SiSYPHE),於1993年8月8日誕生於遵義,後來將總部遷到重慶。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在十餘年的積累後,這張大數據網變成了蔦屋書店甚至CCC最有力的「競爭武器」。許多人好奇蔦屋書店這樣的實體書店到底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增田宗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盈利中只有20%來自於圖書音像製品銷售,其餘80%則來自於T-Card特許經營業務。增田宗昭想做的並不是怎樣把書賣出去,而是一家策劃公司——只要讓用戶開心,怎麼做都可以。而T-Card帶來的全面數據網正是蔦屋書店提供精準服務的核心所在。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 礪石
    在十餘年的積累後,這張大數據網變成了蔦屋書店甚至CCC最有力的「競爭武器」。許多人好奇蔦屋書店這樣的實體書店到底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增田宗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盈利中只有20%來自於圖書音像製品銷售,其餘80%則來自於T-Card特許經營業務。增田宗昭想做的並不是怎樣把書賣出去,而是一家策劃公司——只要讓用戶開心,怎麼做都可以。而T-Card帶來的全面數據網正是蔦屋書店提供精準服務的核心所在。
  • 早在疫情之前,那些獨立書店就撐不住了
    來源: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保衛獨立書店!許知遠聯合薇婭,已經發起了5場直播。最近一次,直播觀看量最高峰達到14.5萬。參與書店不只有許知遠的單向空間,還包括聯合先鋒書店、1200bookshop、精典書店、曉風書屋、烏託邦書店等。他們主要向消費者推銷一個99元的盲袋,所得利潤將用於幫助更多的獨立書店。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傳統書店經營整體衰退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中順利突圍並逆勢增長,已經擁有超過1450多家書店,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與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營業額的總和相當。在過去數年間,蔦屋書店作為「新零售」的典型樣本,被國人爭相學習和借鑑。
  • 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非同一家書店?
    今年四月上海的一個發布會上,蔦屋書店方面透露,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而在「朝聖者」們的期待中,蔦屋書店中國大陸首店終於在10月18日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掀開了面紗。 延續了品牌一貫的高顏值和格調趣味,蔦屋書店天目裡店以藝術為中心,融入了書籍、咖啡、雜貨、文創、影音等線下體驗空間,打造呈現了一個多功能、多元化的複合式空間,為到店的每一位顧客提供日式美學享受和生活方式提案。 門店一經亮相,就獲得了各方讚譽。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2020年,實體書店在上海算得上是「開一家、火一家」。從3月幸福集薈黑石公寓店開業,到12月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蔦屋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多抓魚循環商店輪番登場,「老百姓對書店目前是強需求,不只是看看熱鬧。」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評價。與此同時,「拍照打卡發朋友圈」的「一條龍」操作,無一例外地伴隨著這些新開業的書店,一如當年鍾書閣、西西弗書店開業時的情景。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2005年,許知遠、於威、張帆等幾個年輕媒體人在圓明園的一座院落裡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一直不盈利。而後改名「單向空間」,到伴隨著「許知遠」個人IP影響力,單向空間旗下出版、沙龍、咖啡和新媒體以及文創全方位發展,為一代年輕人提供了文化和精神空間,也提供了書店商業化探索的典型案例。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從3月幸福集薈黑石公寓店開業,到12月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蔦屋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多抓魚循環商店輪番登場,「老百姓對書店目前是強需求,不只是看看熱鬧。」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評價。與此同時,「拍照打卡發朋友圈」的「一條龍」操作,無一例外地伴隨著這些新開業的書店,一如當年鍾書閣、西西弗書店開業時的情景。
  • 在中國加速布局 蔦屋書店的1100家店能否衝破實體書店困局
    圖為日本東京一家蔦屋書店。中國商報記者 張濤/攝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有「最美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將在中國加速布局。在4月10日舉行的上海《本市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若干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作為外企代表之一的日本蔦屋書店公布了該品牌在中國的拓展規劃。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上海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今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單向街書店營業額下滑80%,九成線下書店面臨求生大考...優等生已交...
    線下書店行業面臨生存大考2月24日,在「單向街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上,單向空間創辦人之一許知遠向大家發出了一封眾籌求助信,表示因疫情影響,單向街書店危機四起,希望得到讀者們的幫助。根據單向空間的估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多,希望得到讀者們的幫助。
  • 中國商機無限 日本《蔦屋書店》進駐 目標開1000間分店?
    一邊廂說實體店在消亡,但另一邊廂,著名的實體書店又在中國城市「遍地開花」,儼如一個城市空間新潮正蓬勃進行。早在去年,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和合作方已宣告將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地區,目標甚至是開設超過1,000間分店!消息引來轟動或質疑。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杭州蔦屋書店位於天目裡上海蔦屋的位置同樣可達性差(周邊雖有延安西路、交通大學、江蘇路三個地鐵站點,但到每個站點都有一公裡以上的距離),但是好在其所處的上生·新所本身就是上海的網紅打卡點,尤其是主體建築更有吸引力,擁有著百年歷史
  • 盤點杭州的那些「最美書店」
    05單向空間bookstore地址:杭州市拱墅區遠洋樂堤港二期B201單向空間是由學者許知遠和幾位朋友共同在北京圓明園一座院落裡創立的書店,原來的名字叫單向街書店。近段時間,單向空間很出名。疫情之下,實體書店步履維艱,單向空間發出書店經營困局的吶喊。實體書店的困難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再疫情的放大鏡下加速了。現在,單向空間杭州店也已經恢復開業,閒暇時間可以去逛逛。畢竟,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書店。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天目裡蔦屋的空間呈現是非常得體和有品質的。從現場看,蔦屋並沒有把太多的資源投入到空間的表達和呈現上去,日本零售商業的習慣做法大也多如此,這與中國大陸的相關書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知道是不是應了這麼一句話,「內容不夠、形式來湊」。書店地面和頂面的材質都很普通,書區的頂面裸露、局部格柵或白色石膏板封閉。
  • 蔦屋書店,來中國大規模開店了!
    被譽為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蔦屋書店,終於要來中國開店了。10月,蔦屋書店將進駐中國市場的首店設址杭州。12月,第二家蔦屋書店在上海高調亮相。蔦屋書店之所以將首店選址於的杭州,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自2018年杭州新增實體書店319家,全市實體書店總數多達3000多家,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等知名書店品牌均先後在杭州開店,堪稱是書店聚集地。
  • 蔦屋書店大陸首店落戶杭州,合作夥伴竟是江南布衣!
    年蔦屋書店中國大陸首店將在杭州天目裡開業。近年來,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單向空間等知名書店品牌先後落戶杭州。杭州正在迅速成為全國知名書店的集聚地。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忠義告訴筆者:「杭州是讀書人的天堂,隨著杭州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2016年杭州G20峰會後,到2022年亞運會舉行期間,從其他地區流入杭州的人越來越多。」實際上,蔦屋書店與杭州是一次雙向選擇。
  •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將落戶成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別琹婧、賈宜超):日前,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與日本蔦(niǎo)屋書店在疫情期間完成「雲籤約」,未來成都的蔦屋書店,不僅給成都再添一個「網紅」打卡地,也將是新的商業中心和生活中心。在成都地鐵沿線的綜合體大樓裡,有一間意識超前的綜合體書店,書店有大面的落地窗,寬敞而明亮。在這裡,你可以選擇買本書度過一個下午;也可以坐著喝咖啡;或者什麼都不做,聽聽歌看看雜誌……這樣一幅畫面,將隨著「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落戶成都,而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