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的《心靈管理》,決定人一生的結果

2021-01-16 無戒學堂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40年間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2010年2月1日,78歲高齡的稻盛先生在退休13年後東山再起,應日本政府邀請,出任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在萬眾矚目之下,僅僅10個月,就大幅度扭虧為盈,創造了日航歷史上空前的1580億日元的利潤。

而這一切都源於稻盛哲學,稻盛先生早在50多年前就開始思考經營和哲學的關係,每一天都在不斷提升理念。為了淨化自己的心靈,在精神世界上追求更高的境界,65歲的稻盛先生,曾一度投入佛門,認真修行。

稻盛先生將佛教的精髓"六波羅蜜",結合自己的實踐,貫穿企業經營中。《心靈管理》這本書,通過稻盛先生樸素的經歷,講述了什麼是心靈管理,以及心靈管理在商業和企業裡的應用。

我看完這本書感觸挺多,尤其是心靈管理在企業中形成"磁場"時,這種能量是巨大的,一個強大的團隊的發展更離不開這種"磁場"。接下來,我將從心靈管理的重要意義、個人、企業三個部分來分享心得感悟。

一、心靈管理,人生必修的一堂課

每個人都想賺更多的錢,讓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好健康管理、財務規劃,不過多數人都忽略了對自我心性的提升。稻盛和夫的哲學裡面,就把心性的提高和拓展經營完美地結合起來。

稻盛先生認為,人生在世需要三個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心靈管理。人的心靈猶如庭園,如果不加耕耘、任其荒蕪,不去播種美麗的花朵,就會雜草叢生。因此,要想開出美麗的花朵,就要對心靈管理。

人的心靈中心同時居住著"真我"和"自我",這兩者在爭鬥。"真我"是指充滿愛、真誠與和諧,可以用真善美這個詞來描述。"自我"是指對自己有利就好。比如嫉妒、貪婪、虛榮、猜忌。

我們常說的做人要有利他之心,這指的就是"真我",而自私自利之心就是"自我"。而"自我"一旦放任不管就會膨脹,將"真我"逼到角落,這時做任何事情就會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別人。

一個人如果太自私自利,不管是在團隊中還是企業中,是沒人願意與他合作的。我認為,在生活工作中,"自我"和"真我"之間需要有個平衡,既能照顧到對方的利益,也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書中提出,讓善的真我充當主角,讓那惡的自我當配角,按照這樣的原則,在人生的舞臺上演出自己的劇目。我想,這也是對心靈管理的重要意義所在,也是我們每個人需要修煉的。這就跟人的欲望一樣,我們不是被欲望牽著走,而是讓欲望成為走向成功的動力。

對心靈進行管理,即使面臨困境和挫折,也會有一種迎難而上的勇氣,不斷促使自己向上生長。因此,心靈管理不僅是對靈魂的一種磨練,更是每個人一生的一堂必修課。

二、心靈管理,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稻盛先生兄弟姐妹七個,在家排行老二,上小學時因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不好,沒考上初中。後來在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說服下,父母才同意申請上中學。經過複習考試,最終考上了一家私立中學。

因為稻盛先生家庭生活非常貧窮,條件不允許接著升學,於是再一次說服了父親上新制高中。上高中時,稻盛先生加倍刻苦學習,成績一直排在班級最前面,還是因為家裡太窮,沒條件上大學。

班主任老師就說服稻盛先生的父親,允許他考大學。但是家裡拿不出一分錢交學費,稻盛先生只能靠獎學金、夜裡給百貨店當保安、做點家教掙錢交學費。稻盛先生學習非常拼命,雖然成績優秀,畢業後那些好企業沒有一個單位願意錄用他。還是一位任課老師看他可憐,找親戚幫忙讓他進了一家陶瓷工廠。

可是這家公司十年連續虧本,第一次發工資就要延遲1—2周,同期畢業的5名大學生都先後辭職了,最後只剩稻盛先生一個人。在這種沒得選的條件下,稻盛先生沉下心鑽研陶瓷,為了節約時間,他甚至把鍋灶也搬進研究室,乾脆吃睡都在研究室裡。

在稻盛先生全心的投入下,一年後有了成果,公司也有了起色。稻盛先生沒日沒夜的拼命工作,並沒有感到累,而是感受到工作帶來的快樂、興奮和激情。其實,拼命工作就是磨練心志,淨化靈魂。這也是"六波羅蜜"六項中的"精進"。

生活中有些人在工作上一遇到困難就抱怨,這種人只能享福不能吃苦。這就需要突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性,正如稻盛先生所說,當你一心一意為員工而努力奮鬥,結果也就成全了自己。

稻盛先生在經營公司時,並不懂得怎麼去經營,就以父母教導的,我們作為人"什麼樣的好事應該做,什麼樣的壞事不應該做",按照這個準則來經營公司,很樸實。這也是釋迦牟尼講的"持戒"。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忘記這一條,覺得學歷高、懂得多、見識廣,總想快速賺錢,但是做的事情卻是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這種賺錢方式根本不長久,承載不了財富,財富早晚會失去的。

稻盛先生建立京東陶瓷的第一年發年終獎時,就鼓勵員工從自己的獎金中拿出一小部分,同時公司也拿出一些錢來幫助社會上的窮人。後來公司設立稻盛財團,為世人盡力,為社會盡責,這種為他人效力的行為就是"布施"。

"六波羅蜜"中的六項修煉分別是:精進、持戒、布施、忍辱、禪定、智慧。

"忍辱"就是忍住苦難,不被苦難所壓倒。在稻盛先生創立京瓷和KDDI,這一路發展確實遇到很多困難,尤其公司剛創立時,為了讓公司不破產,不讓員工流落街頭,稻盛先生只有拼命的工作,他所忍受的苦,就是做到了"忍辱"。

還有一個"禪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憤怒、悲傷、焦慮等情緒,讓自己心先靜下來,然後再去處理事情,用釋迦牟尼講的就是坐禪。稻盛先生踐行的禪定就是,每天思考當天發生的事情,對自己發問:"你參與這件事真的是動機至善、私心全無嗎?"

我認為,日常中經常冥想也可以達到禪定的境界,冥想不僅可以讓自己靜下來,還會帶來很多靈感,你做任何事情會是跟著自己的內心指引去做,不是被欲望牽著走,更不會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之上。

最後一個"智慧",就是支配宇宙的原理原則。我認為,一個人內心的寧靜與祥和,所做之事符合天道,便能輕鬆自如。把這六項修煉作為日常修行方法,必能完善人性、提升人格、淨化心靈、磨練心志。

因此,對心靈管理,不僅能度過美好的一生,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3、 心靈管理,決定一個企業的經營

稻盛先生說"生命中的貴人決定你的人生。"而他這一生中遇到的四位貴人,給了他極大的幫助。

第一位貴人是土井老師。在稻盛先生剛進入高等小學時,正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又患了感冒,長期高燒咳嗽,被確診為肺結核。當時的班主任土井老師不僅對他特別關照,還勸父母讓他申請升學。

第二位貴人是辛島老師。稻盛先生因家裡實在太貧窮了,沒錢交學費,高中班主任老師兩次專程家訪,說服父母讓他上大學,甚至提建議只要在大學繼續拿獎學金、打零工,總能熬過去,稻盛先生這才決定考大學。

第三位貴人是內野老師,他不僅在研究工作方面給稻盛先生很多建議,在人生導師的各個方面也給予很多指導。第四位貴人是西岐先生,稻盛先生在京瓷創業初遇見恩師西岐先生,當時西岐先生用自己的住宅作為抵押,提供了1000萬日元的開業資金。

稻盛先生因為貴人的相助,再加上接連不斷的逆境和挫折,不斷的磨練心性,才有了今天的成功,稻盛先生非常感恩,在創建京瓷公司時,就立誓"為社會為世人為人民"盡力,此後公司的員工也形成了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氛圍。

對於公司的運營,稻盛先生統一全體員工的思維方式,他還把每天工作中領到的思想,記錄在實驗室筆記本上。他讓員工始終以這些為基礎,按照這樣的人生觀、思維方式來行事,公司形成了稻盛哲學。

稻盛企業哲學,大家的力量是統一在相同的方向上,齊心協力,努力工作,這種強大的力量,就如"磁場"一般,只要在這個"磁場"就能發揮出巨大的力量,離開這個"磁場"就失去力量,成為平庸的人。

這個"磁場"是有生命力的,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同頻共振,能量上的相互吸引,一群人相互成就,一起揚升的能量場。這股能量足夠強大時,就形成了能量漩渦中心,會有更多的同頻人被吸引來。不管是企業還是團隊,形成這種"磁場"時,就會發揮出巨大的力量。

稻盛哲學有兩條:一條是在人生中相會的人,通過相會成為自己的導師,另一條是把自己學到的哲學植入自己的團隊,在團隊中形成"磁場"。京瓷公司就靠這兩條,讓經營和人生變得更加充實和豐富。

公司的員工都有一種信念,在稻盛哲學的"磁場"裡,只要不斷的鑽研,就一定會度過精彩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經營更成功。這也是對心靈管理,在團隊中形成"磁場"的巨大威力。

結語:

稻盛哲學立足宇宙的本源和人心的本源,當每個人能帶著"愛、真誠與和諧"之心去生活、去工作時,發心自然是利益眾生的,這個時候我們所做之事自然也是符合天道的。

心中有道,你面對外在所有的發生,處變而不驚,不恐亦不憂。因此,只有心靈純淨,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事。不斷地提高心性,耕耘心靈的花園,最終會綻放出璀璨的生命之花,成就卓越。

作者:劉宦言

無戒學堂學員,靈性財富讀書會負責人,陪你一起成、一起財富自由。

相關焦點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保持心靈純粹與美好,成就幸福人
    稻盛和夫先生的一生是磨礪內心,修行內心的一生。讀稻盛和夫的書,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老先生用一生的閱歷總結了人生的哲理。利他之心是他的企業成功的秘訣。真正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為數不多。所以真正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也是少之又少的。
  • 《心》: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
    《心》這本書同樣凝聚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內容更為簡潔精煉,這本書結合先生的過往經歷將其人生哲學一一展現。他用一生的經歷總結出「心」性哲學。很多人都夢想擁有稻盛和夫先生般的榮譽、地位與智慧,行好一生,那麼一定不要錯過讀《心》,了解「心」性哲學的內在邏輯。
  • 《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從「心」開始,踏上幸福之路
    一次,在公司質量管理會議上,董事長講到了六項精進,那一次我知道了稻盛和夫。於是,我買了《活法》這本書,因此也成為了稻盛和夫的書粉。最近,他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上市,我第一時間買來看。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在87歲高齡時,繼《活法》、《幹法》、《心法》之後的又一力作。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京都陶瓷」的商品,我家的廚房裡就躺著這麼一把風靡一時的陶瓷刀。
  • 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稻盛和夫用一生時間給出三點意見
    在他88歲時,出版了自己的收山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對於如何度過一生,稻盛和夫給出了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極為單純的問題。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靈吸引過來、塑造出來的。正因如此,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抱什麼想法、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將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
  • 稻盛和夫:越是失敗的人,越容易產生2種「有毒思維」,儘量遠離
    稻盛和夫:越是失敗的人,越容易產生2種「有毒思維」,儘量遠離稻盛和夫在晚年的時候,回憶自己的一生:自己並不是生來幸運。「小升初兩次都沒考上,少年時期患上肺結核差點死掉,高考失利,大學畢業後的工作也不理想。」
  • 稻盛和夫療愈心靈的秘訣,我一口氣讀完了,幸福人生就這麼簡單
    文 | 糖果果在醫院候診的時候,心情有些焦慮和煩躁,想起出門的時候隨手拿了稻盛和夫的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便拿出來看。結果沒想到看入迷了,連叫號我都沒聽到。從醫院回到家裡,又迫不及待地拿出來,一口氣把這本書看完了。
  • 稻盛和夫:人活著的意義,就是在於磨鍊靈魂
    敬天愛人,是稻盛和夫的座右銘。開悟之後,稻盛和夫更加堅定了「敬天愛人」的人生信念,立志幫助更多的人。為了幫助更多中小企業走出困境,稻盛和夫開始全力推行他積多年的修行和企業管理經驗創造了「阿米巴模式經營法」。
  •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一生也未知,稻盛和夫用8個字就道破
    很多人就是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一輩子過得稀裡糊塗。別人上學他上學,別人結婚他結婚,每一步都按照固定的路線走,卻失去了自己生命獨特的意義。在日本有位88歲的老人,他是世界著名的經營之聖,是很多人稱讚的,集企業家哲學家於一身的人。他就是稻盛和夫。
  • 稻盛和夫: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磨鍊靈魂,使之得以更加純粹通透
    在對待精神財富的看法上,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真正的富足,一定是來自於精神的覺醒。對60多歲的稻盛和夫來說,人生的靈魂淨化,準備迎接死亡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在他的心中,只有這樣,才能在在80歲迎來肉體的死亡之際,開啟新的心靈旅程——靈魂、意識體的旅程。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有人說做一個自律的人,就要過苦行僧般的日子。我可以變得不那麼美,不那麼聰明,不那麼有錢,頂多心中有些失落怨念。你錯了努力不是為了自虐,是為了讓我們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開始願望可能是會為了誰,但最終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成功的終極秘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企業和個人如何穿越迷霧,獲得良性且持久的發展,是大家共同面對的難題。那麼在無常之下,企業以及個人如何駕馭人生的輕舟,在浪湧中駛向幸福的彼岸呢?曾將日本航空公司扭虧為盈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他的新書《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給出了答案。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靈魂的磨鍊
    有一次,稻盛和夫家裡的親人生病了,稻盛和夫怕被傳染,每次經過那個房間都捂著鼻子經過,反觀他的父親母親則為病人端茶倒水,親密伺候他。結果呢,他父母一點事沒有,而怕被傳染的稻盛和夫反而被傳染了。那一刻,稻盛和夫悟懂了一個真理:「心不喚物,則物不至。」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一旦你內心不斷強烈呼喚,它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
    這些商業奇蹟層出不窮,都是以「稻盛和夫」的名義聚集起來的,這也印證了「不問英雄本源」的說法。早期稻盛和夫的生活是悲慘的,兒時的病痛差點夭折,學習也不順利。即使是他畢業後努力尋找的公司,也是一家即將倒閉的公司。稻盛和夫的前半生真的很坎坷,但他為什麼在後半生開始走上正軌?
  • 稻盛和夫:你內心的藍圖,就是你的人生
    當我們還流連在稻盛和夫《活法》、《幹法》所呈現的心靈世界,為其書寫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嘆時,他卻又一次華麗亮相,奉獻出了自己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2020年的特殊境遇讓國家和人民舉步維艱,作為曾經歷多次經濟危機和幫助企業走出經營困境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將自己一生所悟都寫進了這本書裡,滿滿的善意和真誠,仿佛寒冬中的一抹暖陽,照亮我們的心房。事實上,作者並不是天生的經營之聖,他的出身和成長曆程充滿了艱辛。
  • 稻盛和夫一生偶像是王陽明,中國人對他的哲學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稻盛和夫做的是精密陶瓷,不是你生活中看到的普通陶瓷,而是電子陶瓷等功能陶瓷。稻盛和夫的京瓷引領了新材料革命,極大地推動了通信產業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完善,他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我們只有追隨的份。華為擁有世界級的數學家,以及世界級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我們跟不上他。稻盛和夫對任正非評價很高,並曾委託一位特約客戶給任正非送書。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多來看看
    說起稻盛和夫,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日本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因為他在日本有一個稱號叫做「經營之聖」,而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不僅僅稻盛和夫有一個商業頭腦,而且對於教育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他的一部作品——《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讀到一本好書,的確是人生之幸這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可以說是書中的佼佼者,你細讀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這書中有很多的話語都會打動你,甚至會讓你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事業高度的不只是能力,而是這兩點
    有堅定信念感的人,不會輕易的在挫敗中放棄,樂觀的人往往是能取得成功的。喬丹曾經說過:我起碼有過9000多次投球不中,我輸過不下300場比賽,我一生中失敗一個接著一個,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堅信能夠成功。對未來有信心,才會對當下有耐心。稻盛和夫堅信,內心中不渴望的東西,它一定不會靠近自己,只有全心全意渴望成功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借到利他之心,朝著幸福和成功前進
    001「利他之心」,成就一生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波瀾壯闊的,風平浪靜的;平步青雲的,跌入谷底的,但是無論我們身處人生的哪個階段,稻盛和夫先生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人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
  • 作為人,何謂正確?啥是人生的目的?稻盛和夫:這是我最好的答案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是日本管理學大師稻盛和夫先生說的。可能大家還會對這句話覺得比較懵。但是當時的稻盛在經營企業方面並沒有足夠的經驗,所以,最後他乾脆想出了這麼一句話:作為人,何謂正確?以這句話來作為判斷的標準。
  • 稻盛和夫:年輕人不必擔心結果,因為因果必報
    三家世界500強,這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在這裡就可以看出稻盛和夫的能力是有多強了。任正非說過自己不如他,我們都趕不上他。馬雲心生佩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和觀點我特別讚賞。」孫正義說:「沒有稻盛先生的教導,就沒有我孫正義的今天」,沒有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方法,就沒有今天的「軟銀」。稻盛和夫曾經說過:「凡事不必擔心結果,因為因果必報。」意思就是,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特意的去追求結果。因為如果你是行的是善事,那麼自然會得到善果,做惡事自然得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