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房子,再也跳不回的童年

2021-02-24 非遺與傳播

山野稻田,蝌蚪遊魚,高粱幽月,我在鄉間度過了飽滿明麗的童年。

放學後路過河邊,有頭敦實的牛垂眼啃著淺草;搬開別人家蓋房子剩下的廢磚頭,能發現肚子圓鼓鼓的小蟲;坐在家門口讀語文書,犯困時把頭埋進書本睡到了傍晚。

記憶道來,童年似乎又顯悠長安靜。小時候我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捱過如今看來乏味的時光。那時不知道小孩子是能擁有很多玩具的人,只知道村子裡的小朋友能湊到一起,就叫做好玩。

發現一塊沒被佔領的空地是有些欣喜的,這塊空地成為鞏固友情的一個秘密。
一塊值得分享的泥巴地,不像走爛的山路那樣幹硬,也不像雨淋過那樣黏糊,是可以用樹枝畫出柔軟紋路的,踩著也是柔軟的。這樣一塊地,就用來跳房子吧。
村裡的小朋友都會畫房子,力求把線條畫得筆直清晰。如果沒畫好,雙腳一跺,把翹起來的泥土壓實下去,再補好。就像漢字寫錯了偏旁,用橡皮擦掉後再把它寫對。

畫在泥巴地上的房子 | 豆瓣小組 迷戀植物的人

跳房子前先扔石頭,這是個手眼並用的技術活,如果扔不好、扔出房間外,便會在遊戲還未正式開始前就失去遊戲資格。從第一個房間格子開始扔,扔進後按照既定跳法,單腳或雙腳,跳到最頂層格子,再往回跳。適時彎腰將石頭撿回手裡,最後跳回房子外,然後繼續扔第二個格子、第三個.至於扔幾次、怎麼扔,每個小團夥有自己的規矩與默契。順利跳完所有格子的人背對房子向後扔石頭,扔進哪個格子,這間「房」就寫上自己的大名,開始擁有「不動產」。有了第一處「房產」後,遊戲的意義似乎更大了。真正跳房子時,第一格是最簡單也是最緊張的,可不要一來就錯了,不然多沒勁。腳步按著格子的順序錯落有致,抬起放下,一氣呵成跳到最頂層,內心隨著輕盈的腳步雀躍起來。

每次跳到最頂格略為關鍵。旋轉、跳躍,身體旋轉換方向的時候最擔心自己踩線,踩線了就意味著出局,換別的小朋友來跳。此時,踩線者大抵會叫一聲「哎呀」,雖感到遺憾,但我們都不耍賴,誰都不願輸了自己遊戲時的「涵養」。於是踩線者也只得笑嘻嘻地走出小房子,看向下一個跳房子的人。天色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暗了下來。等天快黑到看不清楚格子的線時,我們嘴裡一邊念叨著「再跳最後一次,不然奶奶又要來催了」,一邊小心地在格子中跳著。小夥伴們在告別聲裡散去,身後的「房子」靜靜地躺在那裡,等著明天的露水和腳步將它浸潤與消磨

粉筆畫的房子 | 澎湃新聞

讀書的年級高一些,粉筆可以偷偷從教室裡帶兩截回來了,跳房子的陣地偶爾轉移到灰白水泥地上,摔一跤可就比泥巴地狠了。但小時候玩遊戲時,誰要是摔倒,往往只是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轉頭繼續融入遊戲的氛圍裡。所以夏天穿短褲的腿上,總有道記不清楚在哪裡、在什麼時候擦傷的印記

那時扎著羊角辮的我們一定想不到,跳房子是一種世界性的遊戲,最早起源於羅馬帝國時期,清代開始在中國開始出現。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跳房子相當流行,遊樂場、公園、操場等隨處可見。那些貧瘠的年代裡,只需要一根粉筆或樹枝,便可支撐起一片歡聲笑語

80年代孩子玩跳房子 | 遊名網

我不由想到七四年生的母親,或許她也玩過這個遊戲吧?帶著疑問,我向母親求證。

母親肯定地說,當然玩過了。

我問,現在想起跳房子是不是感覺好久遠了呀。

母親說,那時候很窮,物質條件不好。村裡幾個小夥伴,找塊泥巴地,畫一個簡陋的「房子」,熱熱鬧鬧很開心。

 

到現在,有的跳房子遊戲開始用海綿鋪墊成格;有的改變了房子的布局;有的更益智,演變為單詞與數字遊戲。不變的是,在跳房子的小孩,和七十年代的母親,九十年代的我,有著一樣純粹的快樂

圓形的跳房子遊戲 | 全景網

如今玩跳房子的孩子們 | 百度圖片

每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遊戲,也許隨著變遷,兒童遊戲的工具更精緻,玩法更別樣。但每一代小孩,在屬於自己的純真年代裡,都從遊戲中獲得足夠的快樂。這種快樂在特定的時空發生、凝固,成為不可重溫的寶貴

雨後的村子 | 搜狐 內審之友

回想起童年的雨後傍晚,茂林無聲,村子裡涼涼的,山巒將霧氣收攬,愈顯清麗。這樣的天氣我們不去跳房子,不去扔沙包,也不去山林間尋寶物。村子裡的小孩都呆在家裡,悄悄地長大。到了夜裡,我們枕著月亮入眠,任童年發酵著無憂的滋味歷史溯源:跳房子,有的地方也叫跳方陣、跳方格、跳格子,在香港被稱為「跳飛機」。起源於羅馬帝國時期,起初是用作羅馬步兵的軍事訓練。後來,羅馬的孩子們發現了這有趣的活動方式,便開始模仿起來,在他們自己的球場裡畫線扔石。隨後,跳房子遊戲蔓延至整個歐洲,並逐漸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兒童遊戲。還有一種有爭議的說法將跳房子的起源追溯到了1677年——在《窮羅賓列傳》書中這一年的記載中,出現了一個名為Scotch-hoppers的遊戲,據說這個遊戲便是跳房子。

源《中國體育報》

文章版權歸「非遺與傳播」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跳房子
    人到中年,變得喜歡回憶往事,尤其是童年遊戲的歡樂與無邪,雖遠久如陳舊泛黃的古書,反而愈加珍貴,印象深刻。在我看來,童年遊戲是有性別的。男生一般玩煙殼、銅皮片、火柴槍、滾鐵環等,女生則踢毽子、跳皮筋、抓石子兒等。不過有一樣遊戲,性別卻不是那麼清晰,那就是跳房子。
  • 跳房子、滾鐵環,成都首屆社區運動會喚起童年回憶
    除了三人籃球、羽毛球、桌上冰壺、太極拳、桌球等體育比賽項目以外,還有毽球挑戰傳球賽、「跳房子」、滾鐵環、抖空竹、柔力球等趣味體驗項目。跳房子:喚起童年記憶,益智也強身在和美社區廣場的一角,有九塊紅黃藍三色的組合起來的拼圖,再加上一個沙包,就是「跳房子」這項中國傳統體育遊戲。
  • 跳房子、滾鐵環…成都首屆社區運動節喚起童年回憶
    除了三人籃球、羽毛球、桌上冰壺、太極拳、桌球等體育比賽項目以外,還有毽球挑戰傳球賽、「跳房子」、滾鐵環、抖空竹、柔力球等趣味體驗項目。  跳房子:  喚起童年記憶,益智也強身  在和美社區廣場的一角,有九塊紅黃藍三色組合起來的拼圖,再加上一個沙包,就是「跳房子」這項中國傳統體育遊戲。
  • 跳房子遊戲:70~80年代生人磨滅不了的童年記憶
    那時的我們已懂得男女授受不親要分清界線,所以我們不跟男孩子玩,平時都是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說起這個跳房子遊戲,也是非常有趣的,就是看誰在遊戲中佔的房子多,多者為最終勝利者。跳房子遊戲最大的得益在於手、腦、腳的靈活運用和享受比賽的過程。小時候沒有粉筆,我們用樹枝或瓦片在地面畫上飛機形狀的房子。房子共分8格,房頂為半圓形,每格代表一間房子。
  • 重現消逝的遊戲——跳房子
    小瓦片,四方方,我和夥伴來跳房……」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年代,跳房子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遊戲之一。幾個小夥伴用粉筆或磚塊在地上畫出方格,用單腳、雙腳、反跳、交叉或扔沙包定位等方式去跳躍、去闖關。那種開心快樂,是現在的孩子體味不到的。跳房子,有的地方也叫跳方陣、跳方格、跳格子,在香港被稱為跳飛機。別小看這不起眼的遊戲,可有著悠久的歷史呢!
  • 三北記憶|跳房子,定格稚年的記憶
    「細數童年兩三事,不禁喜笑好幾時」。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跳房子
    能喚起我們童年時光記憶的一切,終將只存在於影像資料中。 人們總是感嘆道,這些已經消失的遊戲,專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只屬於我們的童年。 可是——為什麼在愛因斯坦的傳記中會看到關於和鄰居跳房子的描寫,甚至唐老鴨也會跳房子?
  • 踢毽子、跳房子等遊戲回歸合肥幼兒園
    踢毽子、跳房子、撿棋子、老鷹抓小雞……這些記憶中的體育遊戲陪伴著許多人的兒童時代,它在許多人的腦海中留下了屬於童年的美好回憶。今後,這些民間遊戲將重新被拾起,合肥市教育局鼓勵幼兒園開展幼兒趣味民間體育遊戲,通過集中展示讓社會理解並支持民間體育遊戲發展。
  • 從跳房子到原神,遊戲玩家的「共時性現象」
    許多中國成年人童年時期也玩過跳房子,顯而易見的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間裡,並沒有現在如此發達的網際網路交流環境,甚至連電視都沒有完全普及,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些外國人也會跳房子?跳房子簡單的九個格子,加上一個雙腿健全的普通人,就可以正常遊玩這個遊戲,但是相比於捉迷藏、過家家式的小遊戲,跳房子的玩法以及畫格子的方式很明顯經過設計,即使各地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但是核心玩法「單腿雙腿跳」是一樣的。
  • 小時候玩過的玩具:「跳房子」裡的「獨腳樂」(圖)
    「跳房子」,在年輕人眼中,是多麼簡單的遊戲,能夠完全掌握住平衡者,恐怕已經再也不會被這樣的單腳跳而難倒,可是對於小時候的我們來說,卻要「失敗」好幾次,把一次性「過關」當成是夢想一樣,努力完成,夾雜著汗水「拼搏」。
  • 跳房子、滾鐵環等傳統遊戲「重出江湖」
    跳房子記者昨從武昌區積玉橋學校獲悉,本周起,滾鐵環、跳房子、打陀螺、跳皮筋、丟沙包五項傳統遊戲將作為該校體育課教學內容,成為全校九個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生不知滾鐵環是何物昨日上午11時20分,積玉橋學校四(1)班和六(2)班正值體育課時間。和平時體育課不同,兩班老師拿出的教具是四個「鐵環」,上課地點位於一片畫滿「跳房子」遊戲格子的水泥地旁。
  • 80、90後的「童年」都在這些遊戲裡,跳房子丟沙包,你都玩過哪些
    都說人老了就喜歡懷念自己的童年,雖然我們80、90後也不算太老啊,但是大家對於自己的童年還是十分懷念的。那時候,雖然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也沒有現在這樣高大上的玩具,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過得十分精彩,有滋有味,小編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那是小編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一段回憶了!
  • 跳房子、躲貓貓、猜丁殼...9個經典童年小遊戲換成英文的玩法,原來更有趣!
    經典的遊戲是超越國界的,跳房子就是其中之一。只要孩子認識了26個英文字母,和1-20個數字的英文讀法,就可以輕鬆玩起來啦! 遊戲規則:在方格裡按順序寫上英文字母/數字。跳房子的難度也可以不斷進階哦,可以在每格中用單詞替代字母,比如孩子學到的sight words (高頻詞彙),甚至每周的跳房子也可以變換不同的主題,例如這周是星期幾的名稱,下周是動物名字,再下周是水果名字等等。
  • 情報站|套圈、跳房子、投沙包……這些老人重拾起童年俏時光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王雪飛童年,是想吃一支5分錢的冰棍兒童年,是在月下聽長輩講故事童年,是和小夥伴一起追逐肆意地尖叫>童年,是天黑了母親一聲聲的「回家吃飯啦」今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誰說兒童節只能是孩子們的專屬呢~這裡的老人們,重返兒時的美好時光,重拾兒時的快樂!
  • 小時候的遊戲「跳房子」
    從2跳到8後又返回來,到2時撿起1處的沙包跳出來,這算是完成了第一輪!以此類推,第二輪就是把沙包扔到2的方格,跳走和跳回來都不能踩2……,這樣一直到扔到茅坑(我這裡這麼稱呼!)就算遊戲結束了。小時候都是純粹的玩耍,只覺得好玩而已!現在想來,這還是一項鍛鍊平衡能力和精準度的好遊戲!玩的時候,若沒扔對,則為下一個人玩,跳的時候若沒站穩,也得等下一輪從頭開始!
  • 21世紀全新跳房子遊戲:學習鍛鍊兩不誤 兒童橫飛「跳房子」不能失傳
    跳房子遊戲是一種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兒童益智遊戲。相信大部分玩過這個遊戲的人所知的都是用粉筆在地上畫的方格。
  • 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推鐵環,丟手絹,打陀螺,是一代人的記憶
    我們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但是美好的記憶永遠都在!快來看看花花為你準備的回憶催淚彈!翻花繩養 花 大 全翻花繩只需要一根毛線,加上一雙靈巧的手。只要口袋裡裝著一根毛線,隨時隨地掏出來都能玩。兩個人一起玩,可以翻出好幾種不同的花樣,比如大橋、大碗、麵條、馬扎等等。如果誰學會了一種新的花樣,大家聞訊立刻把她圍城一團,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怎麼做。
  • 增強寶寶身體靈活性的遊戲:跳房子
    ●天氣晴朗、溫度適宜的戶外●開闊場地●寶寶想出去活動時●遊戲時間:10分鐘材料準備:粉筆遊戲步驟1、爸爸用粉筆在戶外水泥地上畫3個房子,一個是圓形,裡面寫「寶寶」,一個是正方形,裡面寫「媽媽」,一個是三角形,裡面寫「爸爸」。2、教寶寶認識形狀和字,爸爸給指令,寶寶往相應的形狀和房子裡跳。
  • 重溫童年時光,陪孩子在春節裡暢玩英語版的跳房子和躲貓貓
    Hopscotch經典的遊戲是超越國界的,跳房子就是其中之一。只要孩子認識了26個英文字母,和1-20個數字的英文讀法,就可以輕鬆玩起來啦!在方格裡按順序寫上英文字母/數字。讓孩子向方格內擲入塑料瓶蓋、小石頭或硬幣等小東西,按字母/數字順序跳到指定方格,撿起它,再按原路跳回。
  • 我們的童年、我們的遊戲(四)——跳繩(跳橡皮筋)
    童年是最美好的。天真的遊戲,是我們美好的童年盛開出來的一朵朵美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