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想打擊什葉派佛教徒

2021-01-07 他是命聖達菲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圖爾戰役是伊斯蘭勢力入侵中東的標誌。但個人並不這麼認為。圖爾戰役是耶路撒冷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伊斯蘭勢力在耶路撒冷地區又擁有埃及、敘利亞和一大群在中東站穩腳跟的宗教領袖。而且圖爾戰役是一個開始,表明土耳其—敘利亞—伊朗進入高度集權國家模式,從法國、英國的角度看,伊斯蘭勢力的崛起是有意義的。敘利亞、伊朗在中東那點事穆斯林佔多數,認同古蘭經,當然支持沙特。沙特在中東佔領油田,還不夠伊斯蘭教第一大遜尼派穆斯林信徒買酒的嗎?

沙特想打擊什葉派佛教徒,在利雅得的土地上爆發內戰就像在法國的勒萬勒郊區爆發的時期差不多。先把佛教和遜尼派伊斯蘭教徒搞得焦頭爛額,再一起搞反伊斯蘭武裝。不搞佛教什葉派伊斯蘭教徒,我更不會支持沙特。「伊斯蘭遜尼派有正統的支持,伊斯蘭什葉派沒有正統的支持」的真理當然必須永遠正確。這些帝國都會分裂為幾十個宗教國家。最終集中力量最強大的宗教勢力,形成國家,國家的力量最強大的統治階級,贏得最終的勝利。所以希臘的困境,瑞典的困境,敘利亞的困境,土耳其也會這樣。

最後應該是教皇兼主教會勝利,武裝爭取一樣東西也不會重演,伊斯蘭還是在吃飯。歷史是螺旋上升的,今天這些宗教派別的一些盟友,還會在明天得到教皇的支持,武裝進攻沙特。唐玄奘送給新教盟友的經書經文比奇奇這些傳教士的多十倍,明末新教盟友基督徒巴羅都能得到天主教聖主和新教聖主之子的指引,唐玄奘送出去的文化經不住一次打擊,包括新教教義派教內的兩百人從新教裡都沒打出來一個耶穌。圖爾戰役後,敘利亞、伊朗的教義派還會在大馬士革的什葉派封地外廣開基督教的路,但伊斯蘭主導的內戰只會加劇,教義還是那幾條,伊斯蘭只是堅定的夥伴關係。

猶太教、基督教這些已經堅定的盟友跟各種新教是雙邊關係,還沒達到大旗交手的程度。歷史會繼續延續下去,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敘利亞、伊朗還會保持矛盾升級,長城與伊朗沙漠形成形狀微小的封閉區域。敘利亞在原教徒大佬的鎮壓下依然會跟著伊朗勢力攪混水,這裡自稱什葉派伊斯蘭教是因為教徒認為教法是大阿亞圖拉哈裡發建立的,禁止耶路撒冷之外的所有什葉派的宗教法律,因為伊斯蘭的本體也是大阿亞圖拉建立的。上面說到古蘭經沒有變成實用的戒律,馬哈茂德的東徵屬於維護自身利益的一次必要戰役,不會因為維護什葉派武裝的利益跟敘利亞、伊朗的矛盾升級。至於會怎麼花,完全在敘利亞與伊朗心情。至於東突勢力,會在黎巴嫩、沙特,在新教武裝們那裡得到什麼時機會搞事情也看他們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兩伊什葉派現狀圖譜
    請看—— 1,阿亞圖拉們 美國為啥認為什葉派更危險,因為什葉派和天主教類似,不過是有多個教皇,遜尼類似新教,沒有一個集中的教職系統。西斯塔尼當初在庫姆和納傑夫多次辯經中是和霍梅尼、蒙塔澤裡並列的什葉派三傑,宗教影響力遠在當時主要負責俗務的哈梅內伊之上。
  • 伊朗與穆斯林兄弟會,分屬什葉派與遜尼派,兩者能否走向聯合?
    因為穆兄會屬於遜尼派,而伊朗屬於什葉派,伊朗也想建立一個「什葉派弧」的聯盟,怎麼會與遜尼派的穆兄會有聯繫呢?但通過資料記載,穆兄會與伊朗的確有過聯繫,而且穆爾西當總統時還訪問了伊朗。雖然伊朗與穆兄會分屬不同派別,但兩者卻有不同程度聯繫。為什麼要聯繫,雙方能否走向聯合?
  • 美伊衝突降溫,但並非所有人都想讓川普「擁抱和平」
    伊朗在中東的許多代理人可能會給美軍,或以色列和沙特等美國盟友帶來麻煩。值得警惕的是,伊朗總統魯哈尼1月8日發Twitter說,要將美軍逐出中東。他表示對於蘇萊曼尼之死的最終回應,是「把所有美軍逐出這個地區」。魯哈尼指出,要不是蘇萊曼尼大力打擊恐怖主義,「歐洲許多首都城市早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在周三表示,必須終結美國在中東的存在。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而這其中,美國和沙特被網友們頻頻點名。美國與伊朗當然是宿敵,這幾十年一直這樣。在很多人印象中,沙特和伊朗有著相似的標籤:兩國都是政教合一國家,國內宗教氛圍濃厚;都是石油大國,靠石油就能很土豪。但為什麼沙特和伊朗不共戴天,沙特卻是美國的小弟?有人說,中東就是「三個國家一臺戲」。
  • 遜尼派人口那麼多,為何就是無法吞滅什葉派呢?原因只有兩個字
    但是,這個有時候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在中東,遜尼派穆斯林人口那麼多,卻一直無法吞滅什葉派,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原因只有兩個字。從世界穆斯林產生開始,其實從人口上來說,就是遜尼派佔據主導地位了,而且阿拉伯帝國內部,大部分都是遜尼派,連向外擴展,也是遜尼派。這也可以理解,為何北非,還有東南亞地區,甚至高加索地區等穆斯林區域,基本都是遜尼派的原因了。
  • 被困兩個月,我給阿聯和沙特抗疫打90分
    因為國情不同,如果阿聯照搬我們的經驗,可能不但效果不佳,也許對它的經濟還會造成致命性打擊。 實話實說,有時候挺反感國內有的自媒體發布的一些不實新聞,帶亂節奏不說,導致在海外的華人更焦慮更恐慌。現在很多人瘋狂的回國,導致了國內造成輸入性感染。 阿聯我覺得目前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自己的步奏,一些舉措還是很有成效。
  • 沙特-卡達走向和解的背後
    孤立卡達實際上的「帶頭大哥」沙特,指責卡達「支持多個旨在擾亂該地區穩定的恐怖主義和宗派團體,包括穆兄會(Muslim Brotherhood)、伊斯蘭國(ISIS)和蓋達組織(al-Qaeda),並通過媒體不斷宣傳這些組織的計劃和信息」,沙特還指責卡達支持所謂伊朗扶植的「什葉派反政府武裝」,這被認為是指什葉派聚集的沙特東部卡提夫地區和巴林的反政府勢力,甚至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武裝
  • 沙特親王峰會上猛批以色列:「詆毀沙特還想和沙特交朋友?」
    此前曾有消息稱,沙特王儲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秘密會晤,並在美國的「撮合」下欲探討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而親王此番表態給這種可能性再次打上了一個問號。據半島電視臺12月6日報導,圖爾基·費薩爾親王在當天的會議上指出,以色列以「最站不住腳的安全指控」讓巴勒斯坦人生活在「更為黑暗的現實中」,此外以色列政府還「詆毀和妖魔化沙烏地阿拉伯」,但「他們卻表示想和沙特成為朋友」。
  • 生活極為「土豪」的沙特王儲小薩勒曼,為什麼得到沙特人的支持?
    生於1985年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是沙特歷史上最年輕的王儲,也是中東石油大國的實際掌權人。2018年被《時代》周刊評為2017年度人物,被稱為「地表最強85後」。而小薩勒曼則主張進行大規模經濟改革,讓沙特徹底擺脫石油經濟。沙特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產業,財政收入 70% 以上都來自石油。但最近幾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給沙特政府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衝擊。2015 年,沙特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 980 億美元。面對如此大的財政壓力,沙特傳統的高福利再也難以支撐,在這種背景下,薩勒曼提出了「沙特 2030 年經濟願景」的改革計劃。
  • 大部分佛教徒都住在哪裡?
    佛教徒的一生就是為了修行,修行又分為「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所謂「出家」修行就是遠離塵世、生活在寺廟裡,而「在家」修行,則仍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對於佛教徒來說,「出家」顯得比較專業一點,但只要有一顆虔誠皈依佛法之心,平時持齋和遵守相關戒律,同樣能達到「出家」修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