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手塚治虫的作品,《七色鸚哥》中的第一個故事是第一話的《哈姆雷特》。某著名導演要排一部不同凡響的《哈姆雷特》,而在演出前夕主角不幸出了意外。情急之下經人介紹找來了七色鸚哥。
在這齣戲中,哈姆雷特的父親並不是被害者,他是一個腐化墮落兇殘的統治者,甚至可以說他死有餘辜。而且他其實並沒有死,他只是躲了起來,暗中掌握著一切。哈姆雷特清楚地知道真相,他非常痛苦,雖然他是個這樣可惡的人,但畢竟是他的父親,他的良心在不斷地啃噬著他。終於他鼓起勇氣面對一切,他要殺死這個男人,他的親生父親,這個世界上最殘暴的君王。
戲的最高潮是他站在臺上,指著臺下日本最有錢的企業家發布了他的宣戰通告。那個肥胖的男人汗流浹背,驚恐地望著他。而這個男人正是七色鸚鵡的父親,他染滿人血的父親,這不光是哈姆雷特對丹麥國王的宣戰通告,也是他對他父親下的戰書,那個毀了他一生的父親。作品從一開始就揭示了整個故事的主題,要說整部《七色鸚哥》其實就是一部新編版的《王子復仇記》也不為過。
對原作最大的顛覆就是惡勢力形象的顛覆,丹麥國王才是真正的罪人。這種處理十分大膽,雖然沒有脫離原作復仇的套路,但把矛盾的對象進行了革命性的轉化,遠勝過那部伊森.霍克主演的《哈姆雷特——後現代版》。由於萬惡之源變成了哈姆雷特的父親,這下矛盾尖銳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哈姆雷特本人也陷人了更為深重的痛苦當中。他只能在幫助邪惡的父親和除掉他之間進行選擇。
這不僅是對血緣的掙扎,還是一種對社會體制的掙扎,一種養育了自己卻犯下了不可饒恕錯誤的體制的掙扎。這種掙扎不是一種救世主的悲憫,而是一個沒有切實力量的小人物的痛苦掙扎,他深知自己的力量不能改變這體制一絲--毫,如果硬要去做只能落得個飛蛾撲火的下場,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良知,發出了戰鬥宣言。最後的結局正和《王子復仇記》一樣,是一個悲壯的結局。
另外一出非常出色的改編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這一次七色鸚哥代替不能上場的男主角和戲劇界最有名的女演員娜拉共演這齣名劇。演出很成功,到了後臺娜拉不斷數落原來演主角的丈夫,對七色鸚哥也是大加責難。他的丈夫終於受不了她的傲慢,表示要離開她。她毫不挽留地把丈夫送走,身為喜劇界女王的她根本不在乎這個不成名的小演員。
對於未成名前兩人的同甘共苦她早就忘得一乾二淨。她說,離開吧,都離開吧,憑著自己的才華和美貌有什麼辦不到的。於是腿說:「你一個人就夠了不需要我了。」手也說:「你一個人就夠了不需要我了。」連乳房也說:「你一個人就夠了不需要我了。」然後是眼睛
、鼻子、嘴巴、頭髮……
第二天清晨,傭人打開房門,只看到娜拉的一身衣服留在床上。後來就再也沒有人見過她了,人們都說她和她的丈夫一起離開了。
這齣改編真是讓人拍案叫絕。這和那出《哈姆雷特》一樣,同樣是把矛盾雙方的地位作了轉化。但這齣戲妙就妙在最後結局的超現實主義情節上。娜拉的極端自負造成了所有的喪失,甚至連她的身體也背叛了她。其中最妙的一段是乳房說要離開她時,她大叫著:「不行!只有你不能離開我!」手冢對一些所謂成功女人所用的手段進行了極為辛辣的諷刺,著實是一段妙筆。最後的結局也安排得很巧妙,這樣自私自利的女人最後的失蹤還被人們披上了一層浪漫色彩,好像她是一個為愛情而犧牲的高潔女子一般。
雖然整部作品不乏精彩之處,但同樣也有一些失敗的改編,尤以《等待戈多》
為甚。這齣劇目之所以說改編得不好,是因為把這齣戲表象化了。原作者塞繆爾.貝克特也說過他自己也不知道戈多是誰。而在手冢的改編中把戈多定義為一個機器人設計師,而等待者則是個破舊不堪的機器人,每天不停地說著「戈多……戈多……」,最後還是沒有等到戈多就被丟棄了。《等待戈多》這齣戲本來就很深,但手冢卻只用一個很淺的內容來詮釋,這和之前精妙絕倫的改編就有了很大差別。
總結:除了這部作品之外,手冢的其他--些作品也有差強人意之處。諸如《玻璃動物園》和《修禪寺物語》也改得不好,總體看來主要是沒怎麼創新,只是把舞臺搬到現代而已,內容和原作沒什麼差別,缺少讓人耳目一新之處。但是瑕不掩瑜,這始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