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恢復授銜後,一共有17位將軍獲得晉升,或直接被授為上將軍銜,但在這17人中卻有一位將軍非常特殊,他是此次授銜中唯一的一位少數民族上將,但在授銜前一年,卻被幾名退休老幹部突然舉報,說他有可能是敵軍的特務和臥底,不同意,也不能授給他上將軍銜。
趙南起,祖籍吉林永吉,但並不是中國人,他生於朝鮮忠清北道的清源郡,只是後來日本佔領朝鮮,13歲的趙南起只能舉家南下,在中國的東北吉林定居。
趙南起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趙南起的爺爺老了,也思念故土,就問孫子想不想回去,但趙南起卻對中國有了特殊的感情:「我雖然不在中國出生,但卻在中國長大,這裡就是我的祖國,這裡有我的家,我是不會回去的。」
爺爺百般苦勸無果後,就帶著趙南起的弟弟趙南元回到了朝鮮,從此以後趙南起和弟弟趙南元一別34年,雙方杳無音訊。
解放戰爭時期,趙南起主動參加解放軍同盟和吉林命運隊,積極發動人民群眾主動支援前線,為我軍建立起了一條秘密,但又關係龐大的聯絡網絡。
1947年,趙南起因政治立場堅定,被上級推薦加入我黨,從1948年起,趙南起歷任總務副科長,地委秘書和吉林省委辦公室秘書等職,在基層隊伍的鬥爭中迅速積累經驗,短短兩年時間,已經成為我黨一名優秀的年輕幹部。
趙南起
1950年,趙南起出任情報作戰參謀,跟隨首批志願軍入朝參戰,因精通韓語,所以經常承擔為我軍首長翻譯資料和審訊俘虜等重要工作。
1952年,五次戰役結束後,趙南起供職志願軍司令部的參謀處當作戰參謀,同時負擔交通運輸和計劃科科長等職務,擔負汽車運輸計劃和總調度工作。
在血與火的戰場考驗中,趙南起臨危受命、認真負責、勇挑重擔,為我軍突破絞殺戰,保證前線作戰將士的後勤物資供應居功至偉,發揮出重大作用。
1958年,趙南起完美完成抗美援朝作戰任務,跟隨最後一批志願軍部隊撤退回國,光榮受到偉人的親切接見,於次年正式出任吉林延邊軍分區的政治主任,注重軍隊的特點規律和樹立模範帶頭典型,以點帶面,很快就將工作做到了吉林和瀋陽同軍區的典型。
1977年起,趙南起正式出任吉林省軍區政委、副省長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書記等職,卻在1979年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香港的秘密信件,那個時候的海外來信非常敏感,所幸趙南起本人問心無愧,政治覺悟很高,並沒有擅作主張自己處理,而是將公安部長和安全保衛部門的同志叫來,當著眾人的面打開了這封海外來信。
趙南起
來信是韓國一個記者寫的,說漢城有一個名叫趙南元的讀者,可能是將軍的親生弟弟,希望將軍看到後可以儘快聯繫,他會盡力促成兄弟倆團聚。
但趙南起身為國家高級幹部,不方便回信,就只能將信件上交給省委領導,並專門針對該事情匯報,讓公安局備案,將34年的兄弟思念之情長埋心底。
1987年春節,趙南齊深入民間,給群眾拜年,一位老大娘還專門找到他說:「她家裡有個收音機能收到外國的頻道,韓國有個小夥子叫趙南元,發了個尋人啟事,在找哥哥,聽他的描述和你長得很像。」
所以在1988年授銜開始前,吉林省幾位離休幹部就聯名向國家遞交了一份舉報信,檢舉趙南起有弟弟在韓國,曾利用廣播找人,企圖對國家進行秘密活動,有臥底和特務的嫌疑,不同意授給他上將軍銜,不同意他上任全軍總後勤部長職務。
但趙南起是飽經革命考驗,對黨絕對忠誠的幹部,就專門找到上級領導溝通,並將人證物證一一羅列,也表示可以無條件接受組織的審查,職務是升是降,軍銜授與不授,他都可以坦然處置,他是對國家絕對忠誠的黨員,無論在何時何地、任何崗位上,都願意心甘情願地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盡忠。
趙南起
因為時隔不遠,證據清晰,所以國家很快就還了趙南起一個清白,並在1987年正式任命他為全軍總後勤部長的職務,於1988年國家恢復授銜後,授予他上將軍銜。
2000年,趙南起時隔60年重回故鄉,韓國民眾邀請他落葉歸根,但卻被趙南起義正言辭的拒絕:「中國養育我,黨培養我成才,我一輩子都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