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閻錫山(左),參加辛亥革命是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頁。其實,縱觀閻錫山一生最光彩的階段在30歲前。
閻錫山,生於1883年,近代大軍閥,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因盤踞在山西,所以人稱閻老西。清朝時步兵科舉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歸附蔣介石後,最高軍銜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右)和結拜兄弟蔣介石。因民國十九年(1930年)與馮玉祥、李宗仁等倒蔣,後又附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軍政大權。這也為跟蔣介石的矛盾埋下伏筆,有道是破鏡難重圓。
閻錫山。閻錫山14歲輟學,隨父到五臺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等,所以閻錫山養成了精打細算、利益最大化的性格。抗戰時期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採取兩面政策,讓蔣介石深惡痛絕。
閻錫山在抗戰時,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弄了一套「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道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結果裡外不是人,都對他意見很大。
閻錫山和子女老婆。閻錫山對其老婆很實在,原配老婆不能生育,就納個小他14歲的小妾,生育的子女必須叫原配媽,叫親媽姨太太。
閻錫山炫耀他準備的一大堆毒藥「氰化鉀」。閻錫山在山西橫徵暴斂,抓丁為他充當炮灰。1948年7月,閻錫山準備了數百瓶氰化鉀,表示城破時與部下共同「成仁」,其實他已經秘密把黃金運到了上海。最後時刻坐飛機逃跑,結束掌控山西38年生涯。
到臺的閻錫山,他跟蔣介石的恩怨,決定他不可能被重用,餘年以養生陶冶性情為主。他有一套「中的哲學」,認為不偏不倚、情理兼顧、不過不及是為「中」,人事得中則成,失中則敗,達到適中,以求生存。1960年病逝,活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