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川秋林鎮到吉縣克難城 山西一代梟雄閻錫山的迷信人生

2020-12-26 阿杜的旅行世界
壺口瀑布河水奔湧

黃河在過寧夏、內蒙到達陝晉交界後,因為崖壁峭立、河道蜿蜒以及支流匯入,水勢也變得愈發洶湧澎湃。一座七郎窩大橋橫跨黃河,從延安宜川壺口鄉延伸至臨汾吉縣壺口鎮,將兩個省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而在七郎窩大橋上遊不遠,就是赫赫有名的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為陝西、山西共有,千百年來,奔騰的黃河水串聯起兩岸百姓的集體記憶。而在這些集體記憶之中,閻錫山的名字,以及他曾領導的第二戰區司令部,一定有一席之地。

秋林鎮第二戰區司令部舊址的窯洞

我在北京有一摯友,他就是延安宜川人。早年間,他從宜川縣乘坐汽車經雲巖鎮去延安,就要路過秋林鎮。稍一抬頭,便能瞧見山頂密密疊疊的窯洞,這一度讓他心生疑竇。後來查詢資料才得知,那就是當年閻錫山第二戰區司令部官民居所的所在地。

閻錫山其人

了解近現代史的人,對閻錫山其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閻錫山,山西五臺縣出生,山西太原中榜並赴日留學,山西太原響應同盟會發動起義,爾後,又接連以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的身份,執掌山西政權、軍權長達38年之久。

閻錫山其人

閻錫山的出身不算差,父親名叫閻書堂,清末時期,在五臺縣開辦錢莊,全家的生活很是殷實。小時候的閻錫山,也不叫閻錫山,而叫閻萬喜,小名「萬喜子」。九歲那年,他被父親送進私塾,讀的是《三字經》,念的是《四書五經》。14歲時,他從私塾輟學到錢莊給父親幫手,算是走上經商道路。不過,好景不長。1900年,閻書堂在一次金融投機中慘敗,父子倆被迫出逃到太原躲債。

那一年,閻萬喜18歲。

生意沒法做了,閻書堂全部的心思和期待都放在這個長子身上。又過了兩載,時間來到1902年,山西巡撫衙門前貼出文告,要創立武備學堂並招收武備學員,家道敗落的閻書堂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不過,想要一擊即中,談何容易?

閻萬喜雖然自小進私塾讀書,但念的是舊學,武備學堂的考試考的卻是新學,閻書堂拿不定主意,便領著兒子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據說,閻書堂把兒子的生辰八字剛報上沒多一會兒,算命先生就笑容滿面地祝賀他,「一定高中,一定高中」。接著,算命先生又施展一招先揚後抑的忽悠技法,他對閻書堂坦言,「貴子五行缺金,名字需要改改」。遂取「喜」的諧音「錫」,錫山一座,缺金的問題自然解決了。

閻錫山同孫中山合影

這次算命行為雖然略顯迷信,但結果卻歪打正著,沒過多久,武備學堂就出了公示,閻錫山如願中榜。1904年,閻錫山又被武備學堂保送到日本士官學校深造。在日本,他認識了孫中山,加入了同盟會,待到辛亥革命爆發,他積極響應同盟會發動太原起義,並一舉被新軍推選為山西都督,一段傳奇的政治生涯也由此開篇。

宜川秋林鎮 閻錫山寄人籬下兩載有餘

秋林鎮在宜川縣東北方向十餘公裡處,309國道從鎮子中間橫亙而過,將整個秋林鎮一分為二。據當地老鄉講,整個秋林鎮人口近2萬,下轄幾十個村子,算是宜川縣非常重要的行政單位。

秋林鎮309國道

如果你駕車走309國道,路邊的第二戰區司令部舊址會非常惹眼,青石灰牆,頗有一派敦厚持重的氣勢。當年的舊址如今依舊非常完整,只是稍稍染上一些歲月的痕跡。往司令部舊址兩側的山上看,一孔孔窯洞排列整齊,雖多有破壞、傾頹,亦讓人心生敬畏之感。

當年殘留的窯洞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加緊對中原地區的掃蕩,當年9月至11月,閻錫山部和日軍在太原激戰兩月,最終兵敗出逃,太原正式宣告陷落。拿下太原後,日軍士氣大振,至次年2月,山西臨汾也陷於敵手。作為山西軍政最高長官的閻錫山,在困難時局下,且戰且退。無奈之下,只能率領他的第二戰區司令部西渡黃河,進入陝西。

最開始,閻錫山領導的第二戰區司令部,一口氣開到了陝晉邊界150公裡外的洛川,但閻錫山遺傳了他父親迷信的基因。在他看來,洛川,「落」川,自己的字號就是伯川,在這麼個地方,自己斷難翻身。因而,他率第二戰區司令部的官兵,又東移百餘公裡來到宜川縣,宜川,寓意適宜伯川,可謂大吉之兆。這一次他勒馬懸停,且改秋林為興集,取興旺之意。

第二戰區司令部秋林舊址

清末,秋林鎮屢遭兵燹,人口稀少,當時已近荒廢。但有說,當年晉文公在諸國流落19年,最後於秦國的避難之所就是秋林鎮。也許,在閻錫山眼裡,他也希望自己能同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一樣,在秋林鎮臥薪嘗膽,有朝一日重新殺回山西。

第二戰區司令部秋林舊址內外景

從1938年2月到達秋林鎮,到1940年5月離開,閻錫山及第二戰區司令部在這裡待了2年有餘。這2年多時間,他在這裡整飭軍隊、休養生息,抗戰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南村坡成了克難坡 閻錫山重回故地

從秋林鎮離開,閻錫山將第二戰區司令部轉移至山西吉縣的南村坡。當時,延安宜川雖屬白區,但畢竟是胡宗南的地盤,自己短暫落腳沒問題,時間一長,難免會有寄人籬下的落寞和辛酸。

克難城入口 當年關卡重重

南村坡村,原是黃土梁上的一個小村子,距離壺口瀑布僅十公裡有餘。如今從山底去梁上,走新修的管文線極其方便,但在當時,這裡山陡林深,卻有天險。閻錫山正是看中這點,才決定在山梁上駐軍。不過,南村坡,「南村」二字同「難存」諧音,閻錫山迷信的毛病再次作祟,他索性將「南村坡」改成了「克難城」,寄寓內心深處無限的嚮往和期待。

閻錫山在克難城的舊居

從1940年5月到1945年國民黨兵敗撤離,閻錫山部在克難城待了五年時間,相比於在秋林鎮,在自己的地盤上,他顯然幹勁更足。

克難城閻公館舊址

這五年裡,東西長約一公裡、南北長數百米的梁上,先後建起了楊經略祠、實幹堂、克難室、進步室、忠烈祠、競賽室以及閻公館等首腦機關、生活場所,兩萬士兵住宿的窯洞,也規模甚大。此外,閻錫山還監工在山梁上修築碉堡,在山腰挖掘逃生秘道,其意義顯然超越了一般的軍事要塞。

克難城周邊地貌

閻錫山本人所作的《克難破感懷》一詩,很好地表明了他當時的心志:一角山城萬裡心,朝宗九曲孟門深。俯仰天地無終極,願把烘爐鑄古今。

克難城小徑 天色已經暗沉

我抵達克難城時已過傍晚六點,景區裡除了兩三個管理人員,在房間裡吃飯,顯得一派寂靜。偶有一兩隻兔子從草叢中穿梭而過,也快的無法定格。距離閻錫山部從這裡撤退已經過去70餘年,但當年所建的辦公和生活建築,依舊兀然挺立。仔細聽,山下的黃河水驚濤拍岸,更添幾分氣勢。

到村民家做客 後面紅色光點就是南村坡

意欲離開時,遇到一個當地的村民,巧的是,他的家就在南村坡。他告訴我,南村坡村原本只是一個村子,但近些年,克難城景區升級,徵用了一些村民的窯洞。在拿到補貼後,這些村民便外遷出來蓋了新房,成立了新村。新村總計有十餘戶人家,但留守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南村坡村新村

平時靠什麼為生?有地可耕嗎?答曰:不耕地了,在景區裡打掃打掃衛生,拿個固定工資。孩子呢?再答:從部隊退伍後,如今在吉縣上班、生活。七十年時間,克難城還是那個克難城,克難城又不是那個克難城,我幾乎能夠想像大叔的孩子,小時候在碉堡、秘道以及窯洞裡躲藏、玩耍的少年歲月,而這,是否對他後來選擇從軍,產生了某種根本性的影響?

克難城夜涼如水 山下的河水聲清晰可辨

夜深了,我開著車從南村坡村一路下梁奔向宜川縣,沿途常常能看到山石滾落,讓人心驚膽戰。好一座天險呵!好一段迷信的軍旅人生。

相關焦點

  • NO.28|山西臨汾市吉縣景點、美食
    吉縣地圖吉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西南邊隅,地處黃河中遊東岸、呂梁山南端。據嘉慶《一統志》,吉州以「城有青山」得名 吉縣位於黃河中遊東岸,山西省西南部,東接臨汾、蒲縣,西頻黃河與陝西省相望,南與鄉寧縣相連,北與大寧縣毗鄰。 吉縣三面環山,東高西低,海拔從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黃河畔,高差大。
  • 山西吉縣,沉醉不知歸途路,家鄉的故事!
    吉縣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西南角,東與石山、金崗嶺、婆婆以山為界,與蒲縣、堯都區、鄉寧縣交界,西臨黃河,與陝西宜川縣相望,原來有「秦晉通衡」這個詞。歷代「吉縣誌」的記載是吉縣的標籤「野山鄉土質淺,民眾飽嘗辛酸」,也是吉縣大山子民的記憶,為了改變這座城堡,這幾年來發展迅速,努力擺脫貧困。在吉縣的民俗中,服飾的鞋帽刺繡總是富於一定意義的內涵,寄託了家人美好的祝福和理想,無論孩子去千裡還是新婚結婚,它都包含著獨特的感情含義。
  • 山西吉縣:從工業貧瘠地邁向產業新高地
    在項目規劃上,吉縣縣委、縣政府集思廣益,最終確定了「山西吉美」這一區域公共品牌,旨在通過公共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落地企業的競爭力,助力企業抱團發展。家政式服務營造親商安商好環境在吉縣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內,機聲隆隆、車輛穿梭,山西吉美本草生物醫藥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
  • 閻老西兒的功與過:為什麼很多山西人懷念閻錫山?
    作為民國一方軍閥的頭頭兒,閻錫山得到的世人評價褒貶不一,但在山西人的口中,閻錫山的總體形象還是比較高大的,筆者從一個山西人的角度,藉此文簡要分析一下閻錫山至今仍被很多山西人懷念的原因。宣統三年(1911年),閻錫山被舉為山西都督,民國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長。
  • 閻錫山照片:納小14歲妾,掌控山西38年,圖7炫耀自殺用的毒藥
    閻錫山,生於1883年,近代大軍閥,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因盤踞在山西,所以人稱閻老西。清朝時步兵科舉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 閻錫山。閻錫山14歲輟學,隨父到五臺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等,所以閻錫山養成了精打細算、利益最大化的性格。
  • 張仲民︱模範省與「紙面政治」——閻錫山如何統治山西?
    自然,閻錫山這個大頭照事件說不上多惡劣,《晶報》這裡或有些小題大做,但管中窺豹,我們由此不難發現當時閻錫山在山西的權力之大,和他受到的輿論關注熱度。而總部設在上海的中華教育改進社之所以不遠千裡到太原召開年會,這自然是同閻錫山推行的模範自治,特別是所執行的義務教育政策有關。
  • 【黃陵百姓事】初冬時節走山西
    初冬時節走山西 圖.文/劉萬裡 想去山西的願望很久了,魅力大同、人文古交、英雄呂梁、崔巍太行,這裡有清徐的醋、杏花村的酒,有億萬華夏兒女的尋根之地—山西洪洞的老槐樹,有象徵晉商能聚財的「喬家大院」,有保存最完整的縣衙—平遙古城
  • 閻錫山在山西的時候,他用兩招,保住了督軍之位
    閻錫山被稱為是民國官場的第一精明人,這個絕對是名至實歸的。閻錫山留下的《老狐狸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得非常生動:禍到臨頭要豁得出,險到臨崖要轉得快。這句老狐狸真經提到了兩個關鍵詞,分別是「禍到」和「險到」,該如何應付「禍和險」的問題,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借鑑閻錫山《老狐狸經》中「有益」的辦法。袁項城當上了北洋的大總統後,閻錫山的禍事和險情很快就來了。
  • 觀一座閻府院,讀半部民國史,山西閻錫山及其故居的是是非非
    閻錫山就當上了山西的大哥大。參加辛亥革命是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頁。主管山西辛亥革命成功後,「南北議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逼迫孫中山交出了臨時大總統的寶座,自己當上了中華民國第一大總統。閻錫山又榜上了袁大總統,袁大總統就任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這樣一來,大哥大的位置就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 山西第一美女的悲愴人生:一訣永別,來生再見
    幾乎每一個軍閥都不缺少女色故事,山西王閻錫山,雖然一度在山西的口碑不錯,但也有著與山西第一美女閻慧卿的"緋聞"傳說。可問題是,這位第一美女是閻錫山的妹妹,而外界傳聞又是他的"女兒",這身份是不是有些錯綜複雜?閻錫山與閻慧卿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五妹子閻慧卿,到底與閻錫山是什麼關係?
  • 閻錫山的首席謀士,名叫趙戴文,他對山西的貢獻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閻錫山有一個《老狐狸經》,裡面曾有這樣一句話:在錯路上邁步愈大,吃虧愈大,故人做事第一當審其事為對為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如果通俗一下就是,如果做正確的事,每日只要做一點,終於有一天會贏得勝利,可是做錯誤的事,你越努力,錯誤越大,失敗越大。
  • 山西省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抽檢1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樣品1批次,具體為吉縣萬興隆酒樓銷售的豆芽中檢出4-氯苯氧乙酸鈉,檢驗機構為山西中譜安信質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吉縣瀑布商品服務店山西黃瓜/>NCP201410281648301433//吉縣瀑布商品服務店山西
  • 「山西王」閻錫山死前留下7句話,聲稱自己不後悔,令人回味
    「山西王」閻錫山死前留下7句話,聲稱自己不後悔,令人回味。 閻錫山是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他是在日本陸軍史官學校畢業的,還領導了太原的辛亥起義。可以說是從辛亥革命一直統治山西30幾年,當然也是做了38年的山西王,還推動了山西近代化的發展。
  • 臺灣閻錫山故居,按山西窯洞風格建造,墓碑朝向回不去的大陸老家
    閻錫山,統治山西38年的「土皇帝」,1949年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同年12月8日,從成都飛往臺灣,從此再也沒能踏回山西一步。 為了防止房屋再次遭到颱風和地震的破壞,閻錫山找來工人,從山上找來石頭,按照山西老家窯洞的樣子,重新砌了5間房,他將這座住宅命名為「種能洞」。
  • 臺灣閻錫山故居:仿照山西窯洞的風格修建,侍衛自願守墓59年至今
    【晚年閻錫山】1949年12月7日,閻錫山逃往臺灣,至死未再踏上大陸一步。閻錫山來到臺灣時的身份是國民黨「行政院長」,但是沒有多久他就很識趣地辭職了。離開官場後,閻錫山似乎明白平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搬到了遠離鬧市的郊區居住。
  • 宜起創——春光無限好 用創城點亮普陀大美宜川
    據普陀區消息:4月22日上午7時,宜川路街道領導集中整隊,圍繞文明創城,向街道管理辦、城管中隊、房辦和綠化市容所、服務隊發起動員。宜川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王遠華強調:一要做到眼裡有活,手中有工具,嘴要勤、手要勤、腳要勤;二要對標對表,做好道路的日常文明秩序管理;三要進行每日講評,高標準嚴要求提高管理質量。
  • 「遊在山西」徐向前、閻錫山故居遊記
    這兩個人就是閻錫山和徐向前。若論家庭,一個出生在地主兼高利貸者的家庭裡;一個出生於晚清秀才兼教書先生家中。青少年時期,兩個人都曾勤學苦讀,都曾考取學校,接受革命的薰陶。若論志向,一個是棄商報考武備學堂,並被選派留學日本,出入頭地,踏上宦途;一個是考取埔軍校,投筆從戎,以身許國,並立志「不求升官發財,只為救國救民」。
  • 15歲追隨閻錫山,守墓58年,88歲的他:閻部長在哪,我就在哪
    「士為知己者死」,張日明雖然是一個粗人,但對於閻錫山的領導始終心存敬畏,在他葬禮結束後,部下紛紛各奔東西,只有張日明選擇了留下。 張日明出生於山西朔縣的一個貧苦人家,是很典型的北方人,自小由於幹農活而長得身強體壯,但有用大多數淳樸的農民一樣,老實敦厚,不善言辭。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民國時代中國湧現出了很多軍閥,比如說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閻錫山在武昌起義後成為山西總督,從此開始了自己統治山西的歲月,他一直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儘量不和軍閥混戰。經過他30多年的苦心經營,山西的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了「模範省」。閻錫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得益於他善於用人,他麾下有「五虎將」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