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精神世界的富足,女性群體更加追求「美」。
不但要有一個凹凸有致的好身材還要完美比例的臉蛋。甚至,在近幾年媒體及明星由上至下刻意宣傳下,許多女性正追求「逆時間」的顏值,也就是「凍齡」,不願意接受容貌在時光加持下的變化,刻意甚至偏執地想要永遠保持最青春的狀態。
小紅書中也不例外,軟體中大肆宣揚「變美」的「種草秘籍」,各類「美麗秘訣」也層出不窮。
看著小紅書中一個個美麗的臉龐,你有沒有過外貌焦慮呢?你有沒有「剁手」小紅書中的「變美」產品呢?
本篇文章特別採訪身邊10名介於22-30歲的女性,並且附有小紅書某10w閱覽量美妝博主的訪談記錄,揭露小紅書中販賣外貌焦慮盈利的驚天秘密。
作為一款年輕女性分享美麗心得的軟體,小紅書的內容大多都與「審美」及「如何體現審美」有關。
但是這種「審美」卻是單一化的,並且無限趨近於完美的女性外貌,「白幼瘦」、「年輕美貌」、擁有完美的三庭五眼比例、高鼻梁、大眼睛是小紅書中的大多數女性的追求。
小紅書甚至將個人的生活品質與好的外貌與身材聯繫起來。
也就是說,一個成功並讓人羨慕的女性需要擁有完美的五官,對身材近乎苛刻的管理,精緻優雅的生活等。
這完全違背了健康而多元的審美,導致許多擁有好的外表,身材正常的女性對自己的身體與外貌產生焦慮,形成一個消極的身體意象。
很多網民對明星及媒體的女性形象進行內化甚至崇拜,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影響,不惜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去購買大量的化妝品、使用小紅書中提倡的變美小妙招,甚至通過整容等手段「改善」自己原本端正的五官(此處指對於自己的容貌極其不自信而導致的過度整容)。
只要你打開軟體,不論什麼區域,哪怕是旅遊甚至Vlog分類中都會隱藏對於女性美的定義。
比如旅遊區,本來我們想去種草旅行秘籍,但是往往博主們分享的旅行內容卻更多凸顯自身的美貌,還會通過調節濾鏡、ps照片等方法更加放大自己的外貌優點,讓自己的容貌作為比旅行內容更為突出的存在。
比如擁有近60萬粉絲的Steph在旅遊時發布的照片,就將鏡頭的中心固定於自己美麗的容貌上,並調節濾鏡讓整體的氛圍更加夢幻,而忽略了本來應該作為主體的旅遊內容。
你可能會想,那我點開Vlog區域,總不可能會外貌焦慮了吧?❌ !
這種單一的提倡「白皮膚、年輕的外貌、纖細的身材」的意識形態也會無孔不入地入侵內容的分享,直觀地影響你對於美的觀感。
如圖,不同的Vlog博主都凸顯了自己的身材或者容貌,甚至預覽圖和題目都要爭相體現出優越的經濟條件。比如Rierart日耳的文章,月入4w的標題、溫暖舒適又寬敞的背景、以及纖細身影,已經傳遞出成功女人應該擁有金錢和良好外貌的價值觀。
筆者訪問的10名女性中,無論是家境殷實的美妝博主還是年輕貌美的女大學生,皆因為小紅書中所傳達的「美」的描繪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況。
她們均認為小紅書中有關於容貌、身材甚至生活方式與自己的現實有較大的差距,為了緩解這種焦慮,她們會購買相同的護膚產品或者刻意模仿博主提到的生活方式。
錢花了不少,卻並沒有達到小紅書上宣傳的效果,只會讓我們陷入更消極的情緒中,甚至自我懷疑。
我自己也曾陷入對於自身的容貌懷疑中,看著小紅書中的女孩子一個個皮膚光滑細膩,年紀小的女生也就罷了,甚至孕育幾個孩子的中年母親的皮膚狀態都比我年輕。
妝容精緻的她們刺痛了我的自尊心。我開始模仿她們的生活方式,甚至花費數千元購買同款護膚品,到頭來,皮膚沒有改善,卻慘遭爛臉,去醫院醫治整整兩個月才恢復從前的皮膚狀態。
偶然間,一位朋友——小紅書某擁有10萬粉絲的美妝區博主告知我小紅書盈利的秘密,我這才徹底放下對於「小紅書宣揚的美貌」執著:原來這一切都不過是假的,是為了盈利而虛構出的「財富密碼」罷了。
這位博主朋友化名為Amy。Amy稱,如果想要在小紅書中獲得更高的關注,噱頭是必不可少的。而至今為止,最大的噱頭就是利用女性愛美的心理,製造外貌焦慮。
用影視及媒體中宣傳的刻板女性形象去影響受眾,讓女性認可這種單一的審美,對於自身形象進行嚴苛的審視,從而誘導女性付費花錢。
在焦慮瀰漫的環境裡,女性對於美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只要開始,就像打開潘多拉的盒子般,難以回頭。
Amy還偷偷地透露了自己的漲粉秘訣:用誇張的標題和擁有強烈視覺效果的的前後對比圖來吸引點擊率。
一般這種產品推廣都是收了廣告費用的,她會故意將自己的素顏妝點上許多瑕疵,將臉洗乾淨後利用光線和P圖手段讓皮膚看起來沒有毛孔且水嫩光滑,營造出一種產品立竿見影的效果。
觀看者往往會因為急切的變美需求而短暫地喪失理智,以「眼見為實」為安慰自己,輕易地信任博主對於產品的宣傳,從而拿出一把又一把的金錢為焦慮買單。
小紅書上對於美的極致且單一化的追求像病毒一樣傳播,強化整個社會對於「女性美」的認知,讓消費者陷入單一的審美惡性循環。
甚至,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社會與文化趨勢而默認這種單一的美是政治正確的,從而使更多達不到這種極致「美」的女性產生焦慮。
從古至今,對於女性美麗的意識形態就一直存在著,比如形容女性與男性般配會說「郎才女貌」,深層的含義是,對於女性而言,擁有一副足夠美麗的容顏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女性「美」的標準越來越單一化。近幾年,不論是綜藝節目還是社會風尚都崇尚年輕、白皮膚、歐洲人般的面孔。
比如今年的火爆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即使52歲的伊能靜,都保持著年輕人的體態和肌膚狀態,所有的女明星都費盡全力與時間做對抗,留住自己的美貌。
過往研究證明,觀看過瘦身材的照片,往往會使觀看者產生消極的身體意象或是身體不滿(Altabe& Thompson, 1993; Dittmar & Howard, 2004; Tiggemann, & Slater, 2004);人們長期接觸時尚雜誌、網絡媒體圖片等,也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消極的評價。
理論上來說,這種「理想瘦」現象的產生是因為個體內化了那些重要的人或者喜愛的人所認可的態度,該過程被稱為社會強化。
比如社會媒體會對體重問題進行批評或嘲笑,鼓勵節食,讚頌過於苗條的模特等,周圍的親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交媒體對這種非現實標準的鼓吹更是推動了女性對這種身體理想標準的認可。
社會對於美的定義是畸形的。美好像只有一種姿態,豐滿、單眼皮、黑皮膚是不被人們承認的。
而在這個風尚越來越流行的今天,社會標榜「女人必須要美」、」女人不可以變老」,這就使沒有達到這種苛刻美的要求的女性更加焦慮,而她們也會病態地迷戀媒體上刻畫的女性形象,一次又一次地跳進小紅書的「變美陷阱」。
你有因為外貌焦慮而在小紅書上剁手那些所謂的「變美產品「嗎?不妨在留言區討論一下吧~
參考資料
1.俸華:大眾媒體對女性身體意象的影響:社會比較動力的作用,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2.陳洋:大眾媒體對女大學生身體意象的影響,2017年,頁4。
3.曹佃省、魯媛等:青少年的外貌關注、外貌評價、肥胖焦慮,體質量自評與瘦身要求,中國心理衛生雜誌,卷28,第5期,頁356。
4.陳紅,黃希庭,郭成:中學生身體自我滿意度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2004年,27( 4) : 817 – 820。
5.康玉琦,錢明:某醫科大學女生瘦身傾向和不滿體形的影響因素,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3年,21( 1) : 126 - 128.
6.李韶華:媒體理想身體形象內化與女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關係,2017年,頁5。
7.Thompson J K, Heinberg L J, Altabe M, et al. Sociocultural theory: The media and society.[J]. 1999:85-124.
8.Kandel D B. Drug and Drinking Behavior Among Youth[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0, 6(6):235-285.
9.Hohlstein L A, Smith G T, Atlas J G. An application of expectancy theory to eating disorder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easures of eating and dieting expectancies.[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998, 10(1):49-58.
10.Altabe, M., & Thompson, J. K. (1993). Body image changes during early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13(3), 323-328.
11.Dittmar, H., & Howard, S. (2004). Thin-ideal internalizat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 tendency as moderators of media models』 impact on women’s body-focused anxie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3(6), 768-791.
Tiggemann, M., & Slater, A. (2004). Thin ideals in music television: A source of social comparison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Tnternational Journal ofEating Disorders, 35, 48-5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