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會覺得,屁大點事,有什麼好說的?今天家醫君還真就得好好講講…
無屁可放很危險無屁比多屁可能更危險。無屁而又腹脹,多因腸道某處「封鎖」不通,多見於腸梗阻、腸扭轉,或因腸麻痺而不能驅動氣體「出境」。
腹部外科醫生特別關注腹部手術後病人的放屁信息,就是祈盼「一聲響屁報平安」——這意味著腸子已通暢了。
話說,屁從哪來?一是外在的空氣進入體內。當你滔滔不絕地說話、嚼口香糖或囫圇吞棗地咽下食物時,不少空氣也隨之下肚。
二是大腸內細菌分解食物過程產生的氣體。吃的食物進入消化系統,約90%在小腸被吸收。其他進入大腸,會被大腸內的細菌分解利用,產生氣體。
一天放多少個屁算正常一天不排氣,肚子可能要脹得慌了!
肚子裡的氣分兩種方式排出來:由口衝出為噯氣,由肛門排出而為屁。
正常人每天平均放屁14次,排出的氣體約有600毫升。(哪有那麼多屁放,其實是你根本沒留意)
屁在排放時的溫度為37攝氏度,速度為3.05米/秒。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若進食含澱粉類食物(如紅薯),食物在被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量較多,於是「不同凡響」,氣味卻不是很臭。
進食肉、蛋、乳類等含蛋白質、脂肪豐富的食物,就易產生硫化氫、糞臭素、揮發性脂肪酸等,氣量較少,聲音不高甚至為「啞屁」,但奇臭難聞。
所以民間傳言的「響屁不臭悶屁臭」,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有屁不放,憋壞五臟?俗話說,「管天管地,管不著人拉屎放屁」。話雖如此,但很多時候,人們常常在一些場合不得不憋屁。
那些到肛門溜達一圈後,卻被無情駁回的屁,往往會被逆向送迴腸道,腸道因此被迫擴張形成「鼓腸狀態」。繼而部分屁的成分可能會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
可見,人們常說的「有屁不放,憋壞五臟」不是憑空而談的。事實上,憋屁雖不至於引發心臟病等嚴重情況,但長期憋屁,對身體還是有損傷的。
屁是易燃氣體前段時間,一條「有氣味」的新聞廣為流傳:
某醫院的一位患者,在接受手術過程中不慎放了個屁,結果這個屁被意外點燃,引發手術室起火,該患者也被嚴重燒傷。
還真的是一屁成名吶~
屁裡面的一些成分,包括甲烷、氫氣、硫化氫等,都屬於易燃的氣體。當這些氣體達到一定濃度時,遇火會燃燒,甚至引起爆炸。
但日常生活中,是不用擔心屁會爆炸這件事的哦,平常放的屁裡,本身可燃氣體的含量就不多。
何況屁放出來以後,瞬間就擴散到空氣中,氣體濃度馬上就被稀釋了,是很難被點燃的。所以屁還是可以安心放的!
多屁有害,「治屁」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