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油鍋炸煎堆 期望新一年有「油水」

2021-02-27 綠韻南山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不少街坊在新年到來之前選好日子,開油鍋炸煎堆、角仔、蛋散等,希望新一年有「油水」。而在南山六和,「煎堆」又叫做「油餈」,一起看看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天一早,南山六和豆地腳村的黎玉芬就準備好材料做油餈。首先開始的是熬糖水,再將糖水倒進糯米粉裡攪和,等到麵粉有足夠的粘性,可以成型,便開始捏麵團,這個步驟也最考功夫的。只見芬姐拿起一小塊麵團捏成半圓碗形,用右手慢慢捏薄,左手的虎口逐漸地將麵團開口縮小,保留中間空隙,快速捏緊收口。這樣,一個油餈的半成品就出來了。

如果你捏得太大力,就會很薄,很薄就不行,一定要整個油餈均勻。

接著要做的就是下油鍋,等油滾起之後,就可以把粉團放下鍋。期間,要不斷用篩子在煎堆上輕壓、打圈,讓其均勻受熱。白花花的麵團慢慢膨脹變圓,越「碌」越大,顏色也逐漸變成金黃。

現成的賀年食品現在隨處都可以買到,方便了很多。但還有許多街坊仍然堅持自己製作煎堆、角仔。傳統習俗的延續,也令本土傳統文化得到傳承。每年做油餈的時候,芬姐還喜歡叫上一班親友,讓春節過得更有溫度。

意頭,一年到晚都要起起油鍋,香香屋子,油餈個個都鍾意越大隻越好,煮得越圓就越好,團團圓圓。


▪ 「廣東的香格裡拉」——康城南山,以全域文旅特色亮相佛山首屆創博會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牽著你的手,去四季如春的南丹山山間肆意慢活

▪ 拼顏值!拼創意!拼科技!直擊佛山市農科所裡的奇花異果

▪ 翻開南山富硒特色藍圖,終於知道以後要去哪裡玩了!

▪ 三水南山召開政校企合作對接交流會招才引智

相關焦點

  •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所以,廣東有句俗語「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意思是吃了煎堆,能給人帶來財富,煎堆表皮脆香,內裡柔軟煙韌(軟糯),代表甜甜蜜蜜;煎堆的圓和漲滿之形,也代表人事兩團圓的意思。按舊俗,廣州人以前家家戶戶都會在小年過後開油鍋炸煎堆,炸油角,以期望新的一年有「油水」,廣州有句歇後語「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可見煎堆是家家戶戶春節必備的傳統小吃。
  • 煎堆香,年味濃!旺足百年的九江煎堆原來有這麼多美味「密碼」……
    相信老一輩的九江人對「年廿四,開油鍋」這句話肯定不陌生。金黃的煎堆象徵喜慶和財富,是其中一種過年不可或缺的食品。作為省級非遺項目的九江煎堆自然是多個煎堆流派中的佼佼者。它的外形別樹一格,唯一以「扁狀」獨闖江湖,內裡餡料豐富,甘香酥化。
  • 開油鍋炸油角,給順德人滿滿的年味兒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前,媽媽都會選個好日子,開油鍋,炸煎堆油角。那熱得起泡的油,那金黃金黃的煎堆油角,無一不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但只要你心中有年味,哪會淡?開油鍋,買年花,大掃除,貼揮春……每一個動作,都有著濃濃的儀式感。
  • 起油鑊,過新年!這些煎堆做法,拿走不謝!
    年晚炸煎堆,是很多西樵職工童年的美好回憶,以前在年廿四,很多主婦就會開油鑊、炸煎堆。
  • 【美食】過年煎堆、油角吃不少,當中的傳說知多少?
    人們見女媧這樣苦、累,不去驚動女媧,又不會鍊石,只好家家戶戶用粉做煎堆,繫上紅線,放在屋頂上,以補天穿。其實,正月十九日前後是雨水節令,大多年份都會下雨。春天下雨,人們又凍又餓,最簡便的是做煎堆,補肚又暖身,於是形成習俗。關於煎堆的由來還有一說。很久以前,有一年卅晚,龍江鄉突然狂風驟起,冒出一頭吃人怪獸,弄得屍橫遍野,只有少數躲藏在屋裡的人才倖存下來。這頭怪獸人們叫它作「年」。
  • 開油鑊啦!你們家炸年貨了嗎?
    編輯:哥斯拉開油鑊啦!你們家炸年貨了嗎?
  • 煎堆,客家人舌尖上的親情
    作者:巫煥祥煎堆,又名「油果」,是一種用糯米粉做原料,做成桌球大小的粉團,下油鍋炸至金黃就可以撈起直接食用的食品,因用油炸,色澤金黃,外形渾圓,形似金黃果子,得名「油果」。 煎堆是我們客家人過年時傳統的、不可或缺的自製年貨。
  • 年廿四開油鑊
    以前,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油鑊——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甜的,有鹹的,還有菜的。佛山人多數喜歡吃甜的。以下是甜油角的製作方法。做法           雖然叫油角,但是做法好似炸餃子。
  • 原來南海的煎堆分那麼多種!你吃過哪些?附做法!
    年晚炸煎堆,是很多南海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以前在年廿四,很多主婦就會開油鑊、炸煎堆。南海煎堆中,一般常見的是裹滿芝麻,裡面是爆谷的爆谷煎堆,但在丹灶羅行,一種空心球形煎堆同樣聞名,而到了九江,煎堆竟然變成了圓圓扁扁的形狀,究竟誰才是正宗?南海煎堆為什麼有圓有扁呢?
  • 年味丨巧做香脆可口的年貨小煎堆!
    它們外皮金黃、薄脆香甜,堆在一起就好像金山,有來年財源滾滾的好寓意,還寄託著興旺富裕、團圓甜蜜的願望。點子王就請來滕大廚教你輕鬆做出香脆可口的煎堆!自製煎堆,我們需要準備:糯米粉、澄粉、小蘇粉、白糖、水、白芝麻和豆沙餡。▽
  • 30天菜鳥變大廚丨巧做表皮香脆可口小煎堆!
    自製煎堆,我們需要準備:糯米粉、澄粉、小蘇粉、白糖、水、白芝麻和豆沙餡。▽鍋內倒油,燒到150℃。我們可以把一個小麵團放入油鍋裡,麵團開始起小泡泡時,油溫就合適了。▽把煎堆下鍋,注意不要一次放太多,每個之間要留有一定空隙。▽
  • 煎堆碌碌,黃金滿屋!樂從街坊齊齊「開油鑊」,迎新春!
    煎堆碌碌,黃金滿屋 新歲將至,年味漸濃 又到一年煎堆飄香時 1月19日上午,「煎堆碌碌,金銀滿屋」迎金鼠年味圩活動在樂從鎮文化融合創新中心中庭舉行
  • 龍江煎堆製作方法
    龍江煎堆是廣東地區漢族年宵食品,始制於明代廣東順德龍江鎮。龍江煎堆與九江這二個地域相連的地方,卻產出二種不同的同名產品,並且叮噹碼頭,各有「尋芳客」,內裡相信還有不少故事待人們發掘。二種煎堆並稱二大流派,際遇也幾乎一樣。「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廣東人喜歡做煎堆食煎堆,除了其香口好食之外,而且其外形圓碌碌,有團圓、「碌得起」的吉祥之意,也是春節送禮佳品。 煎堆的品種很多,如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其中以龍江煎堆為上品。龍江煎堆是一種年宵食品,始制於明代。
  • 現炸油角、煎堆...廣州人都認證的年宵老字號,第①家已經堅持手作37年!
    每逢佳節、新春,英記都會開油鍋炸油角、旦散,像蘿蔔糕、馬蹄糕之類的廣式傳統糕點,也能在這看到。從製作油角皮,包餡料到炸油角,整個過程都是純手工製作。先用擀麵杖慢慢擀開油角皮,再用模具壓出大小統一的餅皮,看似簡單卻很費神。
  • 開油鑊啦!8種過年必吃小吃,佛山街坊你都吃過嗎?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堂姐的外婆,都會擇好吉日,叫上她的姐妹好友一起,開油鑊炸「角仔」。小小的油角,不僅工序繁複,還需要製作者大量的心血。每一步,都馬虎不得~ 通常婆婆都會先將豆放在鍋裡煮軟,而後放到攪拌機裡炸成豆沙。
  • 開油鑊啦!8種過年必吃小吃,順德街坊你都吃過嗎?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堂姐的外婆,都會擇好吉日,叫上她的姐妹好友一起,開油鑊炸「角仔」
  • 食個鹹水角,新年「有油水」!廣東人過年講「鑊氣」!
    ▲新年食魚翅撈飯抑或粉絲撈飯就靠呢個「鑊氣」啦! 網絡圖片▷▷▷提起鹹水角,就會想起和家人朋友喝早茶的一個老幼皆愛的食物:表皮炸得脆脆、脹鼓鼓,吃起來外脆裡糯,餡料香香的味道令人一試難忘。網絡圖片鹹水角是廣東名小吃之一,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漢族名點,其餡料有豬肉碎、韭菜、蝦米、冬菇、沙葛等等。
  • 這些食物放入油鍋裡炸一炸,好吃極了!
    4.一隻手上稍微沾有一點點水。兩手搓成球,南瓜球稍微有一丁點溼度正好。5.多放點芝麻在袋子裡。南瓜球放進芝麻袋裡,動作要快,防止小球變幹沾不上芝麻。用手來回揉捏一下,將芝麻貼附在麵團上。6.用小鍋或鬥笠鍋,多倒油,油溫5成熱下麻球(一定不能溫度過高下麻薯,據說也會蹦),用筷子攪拌一下,防止黏連,小火和中火切換炸。炸至金黃即可。
  • 龍江有一球型特產——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龍江煎堆呈球形,寓團圓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蘊。圖為目前市場上出品的大型煎堆,純手工製作。就在廠裡,掛著一塊牌匾,寫有「合制而成」,外表看已有很長的年份了,據他介紹也有近百年了,也意味著他繼承了祖輩做煎堆的傳統。每年農曆10月開始製作,農曆12月初完成,第二年10月才開始進行新一年的煎堆製作。
  •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吃學英文
    這不,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咱家老媽子也要開始做煎堆迎新年咯。在廣東,煎堆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過年食品,它是油炸麵食的一種,流行於廣東地區。煎堆之於廣東人就像餃子之於北方人。別人年前包餃子,我們年前「煮」煎堆(sesame ball)。方言裡說是「煮」,其實是「炸」(deep f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