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不少街坊在新年到來之前選好日子,開油鍋炸煎堆、角仔、蛋散等,希望新一年有「油水」。而在南山六和,「煎堆」又叫做「油餈」,一起看看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天一早,南山六和豆地腳村的黎玉芬就準備好材料做油餈。首先開始的是熬糖水,再將糖水倒進糯米粉裡攪和,等到麵粉有足夠的粘性,可以成型,便開始捏麵團,這個步驟也最考功夫的。只見芬姐拿起一小塊麵團捏成半圓碗形,用右手慢慢捏薄,左手的虎口逐漸地將麵團開口縮小,保留中間空隙,快速捏緊收口。這樣,一個油餈的半成品就出來了。
如果你捏得太大力,就會很薄,很薄就不行,一定要整個油餈均勻。
接著要做的就是下油鍋,等油滾起之後,就可以把粉團放下鍋。期間,要不斷用篩子在煎堆上輕壓、打圈,讓其均勻受熱。白花花的麵團慢慢膨脹變圓,越「碌」越大,顏色也逐漸變成金黃。
現成的賀年食品現在隨處都可以買到,方便了很多。但還有許多街坊仍然堅持自己製作煎堆、角仔。傳統習俗的延續,也令本土傳統文化得到傳承。每年做油餈的時候,芬姐還喜歡叫上一班親友,讓春節過得更有溫度。
意頭,一年到晚都要起起油鍋,香香屋子,油餈個個都鍾意越大隻越好,煮得越圓就越好,團團圓圓。
▪ 「廣東的香格裡拉」——康城南山,以全域文旅特色亮相佛山首屆創博會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牽著你的手,去四季如春的南丹山山間肆意慢活
▪ 拼顏值!拼創意!拼科技!直擊佛山市農科所裡的奇花異果
▪ 翻開南山富硒特色藍圖,終於知道以後要去哪裡玩了!
▪ 三水南山召開政校企合作對接交流會招才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