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6:3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家維 王哲能
雅白長桌、輝煌燈火、精緻佳餚以及身著學士袍、舉止優雅的參宴者…沒錯,這是12月2日晚,在浙大國際校區舉辦的第五屆高桌晚宴。
一個星期前,報姐收到了主辦方的邀請,激動了好久的報姐,當晚迫不及待前去赴宴了啦。
12月2日晚,在浙大國際校區多功能廳,200多名學生和52名導師共赴第五屆高桌晚宴。
晚上6點45分,高桌晚宴正式開始,伴隨著優雅的樂曲和同學們的注目禮,嘉賓們步入會場。
學生們披著紅袍,老師們披著黑袍,同坐一席,笑語盈盈。
近年來,高桌晚宴在浙大海寧國際校區漸成風潮已連續舉辦5屆,這次是今年疫情以來第一次舉辦,所以同學們都已經期待很久了~
高桌晚宴是從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傳統的學堂晚餐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西方既是學生舍堂舉行的一種學術活動,也是確立師生關係、尊重學術的一種禮儀活動。
以往,浙大國際校區書院會邀請在各領域有卓越成就的榮譽嘉賓,在高桌晚宴上進行演講,鼓勵學生與嘉賓積極交流,在聆聽名家演講中開闊視野,用超越現狀的眼光進行思考,以更寬廣的視角面對未來世界的需要。
為了讓同學們更加自信從容地參宴,每年在高桌晚宴舉辦前,書院都會對同學們進行社交禮儀、形象管理、西餐禮儀等禮儀素養培訓。
在最開始,浙江大學副校長、國際聯合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何蓮珍教授致辭▼
國際校區書院院長徐立之院士因無法出席高桌晚宴,給同學們發來視頻問候▼
當晚的重頭戲是西交利物浦大學智能技術學院教授、智能機電系主任、榮譽嘉賓王新珩教授帶來的演講。▼
王新珩,西安交通大學學士、碩士,英國布魯奈爾大學博士。攻讀博士期間,作為留學生代表獲得了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主持了歐盟、英國、中國以及企業界科研項目近30項,多項研究成果位於世界前列。共發表文章近170多篇,其中SCI檢索文章超過50篇。
他是IET Fellow、IEEE高級會員、歐盟項目評審和監控專家、英國EPSRC項目評審專家、英國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端項目專家以及江蘇省 「創新創業團隊」 領軍人才,同時也是12個期刊的特邀編輯。
▲何蓮珍院長給王新珩教授發放感謝信
在演講前,他直言,自己有點緊張,但非常高興。
「我有許多老朋友在這裡,我和國際校區的很多教授合作過、同事過,能夠再次見到他們我很高興,」王新珩直言,西交利物浦大學和浙大國際校區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有一個美麗的校園。」
王新珩還分享了女兒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時,自己和妻子作為學生家屬參加的高桌晚宴。他鼓勵同學們從身邊厲害的人身上學習,這是成功最簡單的秘訣。
報姐觀察到,一桌能容納10個人有不同專業的學生、康奈爾大學或UIUC交換生、學院導師、書院導師,還有外籍學生等等。
在就餐環節,大家一邊享受美味的餐點,一邊相談甚歡,話題從學術、生活到留學、工作,天南地北,無一不談。長桌上還有人專門擔當桌長一職,專門負責引導話題、活躍氣氛。
在眾多參宴者中,報姐發現一個拄著拐杖的身影,他叫鄭李壯,是ZJUI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大一新生。一個月前他韌帶拉傷,但還是很想來參加高桌晚宴,於是毅然報了名。「我想和師長們聊聊,開拓下視野。」當晚在長桌上,他和一位在UIUC讀研的學長聊了很多,這個年輕的小夥直言「收穫很大。」
▲鄭李壯
書院的老師告訴報姐,這次高桌晚宴大家報名的熱情太高了,名額提前大半個月開放,基本靠搶,手慢無~「總共256個名額,基本上一放出來就被搶光。」
大家看中高桌晚宴的原因,不僅是晚宴拓展的交際圈,還有美食、氛圍、長見識等等因素。
和報姐同桌就餐的有ZJE學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專業的博士生袁代林。今年9月剛來海寧讀書,這是她第一次感受高桌晚宴「平時這個點我都在實驗室裡做實驗,今天難得出來體驗一把校園生活,感覺很不錯。」
▲袁代林
160707070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