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下年輕人越來越健忘,每天玩手機四五小時致「數碼痴呆」

2021-01-08 廣州日報

「剛說過的話轉個身就忘了,東西放哪了怎麼都想不起來,我是不是提前進入老年痴呆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抱怨自己的記憶力大不如從前,感慨自己越來越健忘。

針對老年人容易出現記憶障礙、痴呆等問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等不少大醫院近年來都開設了「記憶門診」。然而,記者在近日採訪中了解到,因總愛忘事、記憶力變差、反應慢等原因,到醫院「記憶門診」求診的4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了兩成。

43歲女高管愛忘事抑鬱症作祟

「醫生,我記憶力下降得厲害,該不會是『老年痴呆』吧?」半個月前,43歲的陳女士找到武漢市第一醫院「記憶門診」,一臉苦惱地向醫生求助。

陳女士告訴接診的李俐娟醫生,自己是一家經貿公司的高管,平時工作很忙。3年前開始,她發現自己記憶力開始下降,總是丟三落四:明明想好了有幾件事要辦,可轉個身就忘了;有時正開著會,腦子裡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來要講什麼;放在手邊的東西,眨個眼就不記得放哪裡了。

幾年下來,陳女士越來越害怕面對員工和客戶,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低落。經常是好不容易睡著了,天還沒亮就醒了,健忘症狀愈來愈嚴重。上網一查,她覺得自己很像是得了老年痴呆,嚇得趕緊來看醫生。一系列檢查和量表測定後,陳女士被診斷為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抑鬱症。李俐娟醫生告訴她,抑鬱症早期往往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的症狀。

類似的病人,李俐娟碰到過不止一例。有個35歲的軟體工程師,一向才思敏捷的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愛忘事,說話辦事總比別人「慢半拍」,碰到同事,有時愣是想不起對方的名字。以為自己腦子裡長了東西,結果一做檢查,也被確診為抑鬱症。

李俐娟透露,抑鬱症導致的「假痴呆」,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做事認真、性格內向、有事放在心裡不說、考慮事情較周全、對自己要求高的人更容易出現。她們曾對門診就診的疑似痴呆的病人做過統計,發現有超過三成人其實是抑鬱症患者。

每天用智慧型手機四五小時致「數碼痴呆」

最近2年,在通訊公司工作的李偉感覺記憶力大不如從前。「現在我只記得媽媽的手機號,因為她的號碼裡有4個一樣的數字。」李偉不好意思地說,就連給老婆打電話都要翻通訊錄。有時領導交待個事情,轉個身就忘了。

李偉找到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肖勁松副教授。詳細問診得知,35歲的李偉是個「手機控」,從20歲開始用智慧型手機,平時沒事就抱著手機刷微博、發微信、看視頻,一天要在上面耗四五個小時。

42歲的吳先生因業務較多,平時習慣由秘書提醒日程,重要的約會、號碼等則記錄在手機、電腦裡管理。他發現自己健忘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不久前,下班開車回家,突然大腦一片空白,不知不覺把車開到了以前的住址去了。

肖勁松解釋,目前,智慧型手機已成為年輕人娛樂、獲取資訊和社交溝通的主要途徑。隨著信息搜索比記憶佔據更重要的位置,負責記憶的大腦區域就會變得越來越懶,記憶力得不到充分鍛鍊和激活,會處於懈怠狀態,記憶力自然就會下降,出現精神難集中,記憶力衰退,丟三落四等情況,嚴重者可能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

年輕人記憶變差多與老年痴呆無關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記憶門診毛善平主任醫師介紹,該門診平均每年接診千餘例病人,其中40歲以下的就醫者佔了近兩成。他透露,這類人雖然看似有認知功能障礙如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等下降,但往往「稍微想一下」「提醒一下」就可以回想起來。經診斷,絕大多數是因為壓力、睡眠、心理等問題引起的。

「一般年輕人的健忘不大可能與老年痴呆有關。」李俐娟說,一是年齡。老年痴呆的發病年齡通常在65歲以上,雖然偶爾也有40多歲的患者,但他們通常有老年痴呆的家族史。二是症狀。痴呆症患者的健忘往往表現為情景記憶受限,就像喝醉酒後的「斷片」,往往對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毫無印象。

年輕人記憶差,大多與情緒有關。不少年輕人會有這種體驗:聊輕鬆的八卦的話題,能記得很清楚,但一旦涉及到工作學習中的內容、涉及到會帶來壓力的內容,腦子就會「生鏽」,突然想不起來了。李俐娟指出,長時間的緊張壓力狀態,會對大腦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影響「掌管」思維條理性的前額葉、負責把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貯存的海馬體等,這種記憶力減退叫「自我感覺記憶力減退」,通過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和休息是可以恢復的。

手機太「能幹」人腦就「偷懶」

肖勁松介紹,人對於事物的記憶,包括編碼、存儲、複習和提取四個步驟。最初的即時記憶只有幾秒鐘,通過複習成為臨時記憶,再複習成為長期記憶,然後存貯在大腦裡,供隨時提取。任何需要的信息都能依靠智能電子產品找到,過度依賴的結果就是大腦的記憶被替代,很多我們以為已經記住的事情其實只是即時記憶和臨時記憶,轉個身就忘記很正常。

在多媒體時代,每天都要接觸和處理海量信息,大量的「垃圾信息」湧入腦中,會對主要記憶造成幹擾,削弱大腦對有用信息的處理能力。肖勁松強調,大腦在單位時間內,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這種影響對於腦部處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影響最為嚴重。「經常不動腦,日後發生老年痴呆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他透露。

肖勁松指出,這種健忘並不是大腦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他解釋,很多年輕人習慣睡前玩手機,長期熬夜容易出現失眠、易怒、焦慮不安等症狀,同樣會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

壓力大也是導致健忘的因素,壓力過大過久,身體和心理處於應激狀態,易焦慮,這也會影響記憶力。

多記電話號碼養成手寫習慣

肖勁松透露,「數碼痴呆症」不同於「痴呆症」,它是一種依賴症,不需要特殊治療。除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單純」一點外,重要的是注意勞逸結合,並養成練習記憶力的習慣。

他建議市民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區分開,嘗試在工作之外,儘量少用甚至不用數碼產品。來自外界的幹擾少了,大腦就會騰出空間,去記憶更重要的信息。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如上了年紀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人受到的外界幹擾少。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李俐娟說,重要的電話、人名以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儘可能形成永久記憶,培養儘量手寫、親自計算等習慣。想到的事情,重要的事情,馬上用筆在本子上記下來。

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左腦分管數字、邏輯推理等理性思維,右腦分管畫畫、音樂等感性思維。經常進行一些數字、語言的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記憶力。平時除了主動記憶外,還可以玩玩麻將、紙牌,鍛鍊運算能力也可以提高記憶力。

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劉璇 見習記者蘇金妮 通訊員譙玲玲 陳菁

相關焦點

  • 新發現:原來老人健忘並不是痴呆!令人驚喜
    01原來記電話過目不忘現在恨不得把通訊錄翻遍48歲的穆女士說她原來記電話號碼過目不忘,但現在要想一個人的名字恨不得把通訊錄翻遍。兒子今年高考期間,婆婆摔傷住院;父親去世早,她每天下班還得先去探望獨居的母親。這半年穆女士經常忙得不是忘了給兒子列印資料,就是上班時動不動發呆。
  • 年輕人健忘是痴呆提前?其實與熬夜有關!
    很多年輕人總是丟三落四、記憶力越來越差,仿佛已經患上了健忘症,還有很多人擔心這種健忘是老年痴呆的徵兆。但其實年輕人出現健忘的原因,多數都是熬夜導致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熬夜的習慣,長期熬夜造成的睡眠不足會紊亂睡眠節律,繼而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症、易怒等情況,大腦得不到休息就會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脫髮、視力下降,以及健忘、神經衰弱等問題,嚴重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 老年人健忘和痴呆的區別
    健忘就是忘記事情,經過思索或者有線索就能想的起來。而痴呆是事情直接想不起來了,這就是健忘和痴呆的區別。其實父親的這種問題就屬於一種老年性退行性腦疾病,是大腦退化引起來的,有的是經常飲酒吸菸增加了腦部疾病的機率: 酒精能夠直接損傷大腦神經,造成中樞神經興奮後抑制的變化,導致腦神經加速衰竭。
  • 男子每天玩6小時手機,頸部長出「肉包」: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健康
    19歲的小孟是名大二的學生,平時特別喜歡用手機玩遊戲,每天投入在手機遊戲的時間都會超過六個小時。除了上課、吃飯和睡覺,剩下的時間幾乎全都在打遊戲上面,有時候為了打遊戲還會熬夜熬通宵。前段時間他在打遊戲的時候,突然摸到脖子後面鼓起了一個包塊。
  • 日本宅文化加劇:越來越多年輕人沉迷手機遊戲 戀愛都不願意談了
    現在的日本宅文化越來越嚴重,特別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加劇了這個情況。據日本媒體最新調查顯示,10~29歲的青少年男女中,可以被稱為嚴重遊戲沉迷的假日每天超過6小時者比例佔12%。結果顯示,85%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都玩過遊戲,其中高達八成比例的玩家主要使用手機,至於遊戲時間平時不到1小時的佔40.1%,假日佔25%總體比例最高,而被認為「遊戲沉迷」症患者標準的假日每天超過6小時者佔12%的比例。另外,還有日本媒體的調查顯示,疫情下越來越多日本人在家工作,這也讓他們的飲食變得愈發不規律。
  • 長時間玩手機,會導致記憶力衰退!
  • 【養生課堂】用腦過度常健忘,睡前喝碗「遠志湯」
    健忘的症狀主要是近半年出現的,去醫院檢查過,甚至還照過了頭顱MRI,沒有發現異常,醫生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讓他兒子注意休息,工作別太勞累,讓家人既不解又發愁。我讓他改天帶小胡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隔了段時間,父子倆一起來找我。
  • 每天玩手機超8小時,5歲男童用眼過度成「鬥雞眼」
    小李前段時間在疫情期間,在家裡玩手機比較多,電視也看得比較多,最近他發現,當他看凳子的時候,凳子變形了,然後看東西變小了。但過一會又會好一點,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他開始擔心了。他決定還是到醫院去看看。小李聽完醫生的話,很後怕,減少了看手機的時間,畢竟眼睛的損傷不可逆,一定要保護好才行。大人尚且都控制不住玩手機的時長,更何況孩子。廣東東莞一名5歲的小男孩因玩手機用眼過度,成了「鬥雞眼」。小男孩童童在疫情期間,每天在家玩手機長達8小時以上。
  • 《中醫內科學》心腦病證:痴呆
    神機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志疾病。據國外資料,在65歲以上老人中,明顯痴呆者約佔2%-5%,80歲以上者增加到15%—20%,如以輕中度痴呆合併估計,則要超過上述數字2-3倍之多。近年來我國人民平均壽命明顯延長,老年人在人口構成中所佔比例逐漸增高,今後本病的發生率必將增高。本病屬疑難病證,中醫藥治療具有一定療效,尤其是近幾年來,對本病開展了前瞻性多途徑臨床研究,療效有較大提高。
  • 換手機每次都是兩千以內,還能用兩三年的人,應有以下特徵
    現在生活水平不再像以前維持在溫飽階段,所以很多消費者都比較注重生活質量,每天都要玩的手機更是可以花上一兩個月的工資。但也有很多人每次換手機都是在兩千以內,甚至還能堅持用兩三年,仔細觀察你身邊這樣的朋友,他們必有以下特徵!
  • 換手機每次都是兩千以內,還能用兩三年的人,必有以下特徵
    現在生活水平不再像以前維持在溫飽階段,所以很多消費者都比較注重生活質量,每天都要玩的手機更是可以花上一兩個月的工資。但也有很多人每次換手機都是在兩千以內,甚至還能堅持用兩三年,仔細觀察你身邊這樣的朋友,他們必有以下特徵!
  • 熬夜玩手機,廣東31歲男子隔天差點「瞎了」!這習慣危害太大...
    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說「今晚一定要早睡」可到了晚上卻精神抖擻刷手機畢竟晚上的時間才真正屬於自己但你知道嗎?31歲男子熬夜打遊戲第二天左眼差點失明深圳31歲男子小陳(化名)就因為熬夜玩手機差點失明前不久,31歲的小陳(化名)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家吃完飯就打開了手機遊戲
  • 深夜玩手機學生腦萎縮 上床後儘量不要玩手機
    深夜時分,很多年輕人睡前都喜歡玩手機。廣州日報記者葛宇飛、盧政攝  20歲的年輕小夥子小梁(化名),竟然患上了老年人才有的腦萎縮疾病,而罪魁禍首居然是:兩年來,他幾乎每天晚上不睡覺,也要玩幾個小時的手機……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美好睡眠,放飛夢想」;記者從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睡眠障礙門診了解到,像小梁這樣,因為晚上過度玩手機而影響睡眠,甚至帶來疾病的病例屢見不鮮。
  • 熬夜玩手機,31歲男子隔天差點「瞎了」!這習慣危害太大,快改
    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說 「今晚一定要早睡」 可到了晚上卻精神抖擻刷手機 畢竟晚上的時間才真正屬於自己
  • 13歲孩子玩手機致癱瘓:請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一位13歲的孩子竟因過度玩手機導致癱瘓和智力衰退。他生病前特別喜歡玩手機,經常一玩就玩到深更半夜,作息紊亂,從而導致患上了免疫性腦炎。然而,因為不讓孩子玩手機,人間發生了太多悲劇。5月12日,南寧12歲孩子因家長沒收手機,不讓他玩,從樓頂一躍而下,不幸當場身亡。
  • 年輕人越來越「虛」?40年前的人能抗3百斤,為何現在年輕人不行
    前言: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不管幹什麼都非常都費勁,因為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特別懶,相比較上個世紀的人來說現在的年輕人多少能力差太多了。很多人也是通過這個問題想到了一個事情,人類不都是普遍在進化當中嗎?
  • 男子玩手機導致右眼「失明」!喜歡玩手機的要小心!
    小吳(化名)在一家IT公司上班,中午午休時,遊戲打得正起勁,突然眼前一花,右眼「失明」了!小吳內心慌亂,趕往醫院掛了一個急診。接診醫生經過會診制定詳細的溶栓方案,立即積極搶救,小吳在發病4小時後,視力終於恢復正常,並在留院觀察的3天後順利出院。晚上關燈玩手機眼睛傷害大!      年紀輕輕,視力也沒問題,怎麼就突然「瞎」了呢?在眼科醫院有不少候診的人,都有長時間看手機或電腦的經歷。
  • 「一天只能玩一個小時遊戲」,被日本高中生聯名反對
    在這個「遊戲成癮對策條例」的草案中,引起爭議最多的一條規定大致是這樣的:18歲以內的未成年人每天只能玩1個小時的智慧型手機和遊戲,假期間則延長為1個半小時;高中生晚十點後不許玩,初中及以下的學生晚九點後不許玩。
  • 張朝陽每天睡4小時?醫生:不提倡
    (健康時報記者 王真)在最新一期財新時間節目中,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表示,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中間醒1個小時。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他會榨蔬菜汁喝,或者幹別的事,這1個小時內「一定要讓自己徹底地甦醒」,之後再接著睡2個小時。
  • 2歲半寶寶近視900度:手機換來一時安靜,也帶給父母一生悔恨
    醫生建議:3歲以下兒童不要過早接觸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3-6歲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最好控制在15分鐘到20分鐘以內。家長應該主動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時間應在一小時以上,最好選擇球類運動。這個寶寶很可能患有先天性近視,而後天長時間玩手機導致視疲勞,讓病情提早顯現。無獨有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