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國權路上的這家飯店,曾是復旦的「校外食堂」!名教授們都是...

2020-12-13 解放日報

好多年前,五角場地區偏僻、冷落,店鋪破舊、雜亂無章。飲食店倒是有不少,蜂攢蟻集,但名不見經傳者居多。婦孺皆知的只有少數幾家,其中有一家叫「來喜飯店」。

來喜開在國權路上,位於邯鄲路南、政肅路北,坐西朝東,離復旦老校門一箭之遙。它算不上什麼老字號名店,卻是20世紀60年代寶山縣五角場鎮的明星店鋪,登過報、當過先進。

1962年6月22日,《解放日報》以「來喜飯店重視消毒工作」為題,介紹了來喜做好夏令飲食衛生的經驗

1964年2月22日的《新民晚報》報導稱,嘉定縣飲食行業「學習了寶山縣來喜飯店的經驗」,使南翔鎮集美樓等飲食店「躍進到先進水平」……

在五角場一帶,當年來喜的名聲絕不亞於老正興或綠楊村。

被華中一校長稱為一片「桑田」的地方。來喜飯店原來坐落於此,現為工地。讀史老張攝

來喜歷史悠久。1946年,復旦由渝返滬後,原重慶北碚夏壩附近部分商販也隨遷江灣,在復旦周邊安營紮寨。來喜的老闆夫婦是福建人,老闆姓陳,有人說他們也是從北碚遷來的。雖是夫妻老婆店,店名卻傍了「大戶」——原來,「來喜飯店」是正宗老字號,原址在南京西路1267號。

張愛玲在小說《色·戒》結尾這樣描寫:易先生脫險後,易太太的牌友們對他喊道:「請客請客!請吃來喜飯店!」20世紀20年代,德國人塞茨在哈同花園旁創辦來喜飯店,因德式口味純正,風靡上海灘。曹聚仁先生在《上海春秋》中有過點評:「德國飯店。啤酒很好,凍豬腳也不錯。」這家名店曾經名流雲集、群星薈萃。1937年夏,流亡日本的郭沫若歸國抗戰,鬱達夫曾在此為他設宴洗塵;1946年7月,愛國僑領司徒美堂抵滬,中共代表陸定一和馬敘倫、黃炎培、郭沫若、沙千裡、梁漱溟等民主人士也在此舉辦過歡迎茶會……當年沒有商標保護吧,陰差陽錯,「來喜飯店」這塊金字招牌竟在國權路上招搖了幾十年。

正宗的來喜飯店位於今錦滄文華酒店北側。地圖選自《上海百業指南》

在國權路上,來喜門面小,並不顯山露水。店內設有火車席,桌椅為原木色、不上油漆,在「一張方桌、四條凳子」的小飯鋪格局中顯得卓爾不群。復旦子弟李北宏先生在《復旦校園孩子的回憶》一文中寫道,來喜比較乾淨衛生,「我上學時曾看見店員將餐桌搬到飯店外面,用板刷輔以鹼水刷餐桌臺面」。因環境整潔,加上飯菜可口、店員熱情,復旦師生常來光顧,來喜便有了復旦「校外食堂」的雅稱。

據我了解,20世紀50年代起進校的師生,有很多到來喜打過牙祭。不少名教授,如周谷城、周予同、趙景深和全增嘏等先生都是這裡的常客。「那些名教授,你在復旦食堂未必找得到他們,但在『來喜』,卻能經常遇見。」當年還是中文系學生的於成鯤先生說,「附近的小皮匠都願意到『來喜』門口做生意,因為教授們修鞋從不討價還價,他們收入高呀!」

那些年,青年教師們也喜歡到來喜用餐。老校長華中一先生曾深情回憶,1952年,他從上海交大調到復旦物理系任助教,進校第一天,就受到系主任王福山教授的熱情接待,「到了吃飯的時候,王先生還特地陪我出校門(就是現在的0號門),穿過一片葉子早已落盡的桑田,指給我看國權路上的一個小飯店(來喜飯店),說:『這裡的飯菜都還乾淨,價格也還公道,你可以試一下,合適的話可在這裡包飯。』」(華中一《我到復旦的第一天》)後來,華中一和同事徐積功等先生一起在來喜包飯。1952年,從海外歸國的青年講師謝希德先生也常到來喜吃飯,幾十年後,還有復旦子弟記得她穿著西服裙到來喜的樣子。

青年時期的華中一先生與家人合影。復旦檔案館藏

與老師們相比,當年的學生普遍窮,到來喜的次數不算多;但在來喜,師生關係融洽、諧謔。據1964年入讀中文系的許道明教授回憶,來喜是「教師的天下」,「教師遇上我們,裝不得糊塗,通常是躲,實在躲不了,就是由他掏錢買單,我觀察得很仔細,在班上說過,誰嘴裡淡出鳥來,可以去『來喜』碰碰運氣,或許口福正在朝你招手呢。」(許道明《輓歌的節拍》)

來喜有哪些拿手好菜?似乎沒留下資料。但從復旦人的回憶中,我找到了幾條線索。

歷史系劉其奎教授在《追憶我的老師蔡尚思先生》一文中提到,他1965年畢業留校後,生活清苦,平時來客相聚,只能到來喜等小飯館,「吃八分錢一碗的陽春麵、七角二分錢一斤的豬頭肉、五分錢一個紅燒雞頭、一角一分錢一兩的土燒酒」。

全增嘏教授的兒子胡慶沈先生回憶,那時來喜就有外賣,炒菜裝在上下三格的竹製提籃中,「我奶奶愛吃『四喜丸子』(獅子頭),所以父親每次叫菜都會點。丸子每盆四個,配有青菜,吃起來酥而不膩,非常入味。」

中文系吳歡章教授記得,他1952年入學後,一度生病,一位家境好的同學三天兩頭請他到來喜吃豬肝湯補充營養,「如此久了,以致同室的學友一聽到他在窗外喊我,就開玩笑說:豬肝湯來了。」(吳歡章《「三吳」軼事》)

去年在「大隱·五角場人文講壇」上,我還聽數學系李大潛院士親口講過:「有時夜自修結束後,我們幾個同學會去來喜,吃上一碗銀耳蓮子羹或紅棗赤豆湯。」

李北宏在電話裡告訴我:「當年媽媽帶我去登輝堂看電影,曾多次在來喜吃夜宵,有一次吃的是黃芽菜肉絲炒年糕,味道鮮美極了!」

上述記憶裡,陽春麵、豬頭肉、紅燒雞頭、土燒酒、四喜丸子、豬肝湯、銀耳蓮子羹、紅棗赤豆湯和黃芽菜肉絲炒年糕……拼在一起,大致可湊成一份來喜菜譜。

「文革」開始後,來喜店堂的氣氛凝重起來。除了周谷城先生心理強大、被批鬥後照樣端坐店內大快朵頤外,大部分教授用餐時都神情憂鬱、心事重重。有一次,一位學生在國權路小飯鋪發現,周予同先生一夜間顯得蒼老很多,他獨自坐在角落裡,正低頭喝著碗裡的殘汁,「我低聲問他:『您身體還好嗎?』他悽然地搖了搖頭。我又問了一句:『您吃得這樣差,現在每月給您的生活費是……』我的話還未說完,他便嘆了口氣說:『很少。』接著,又搖了搖頭,走了。」(王春瑜《向歷史鞠躬·憶周予同教授》)

那家小飯鋪會不會是來喜?作者沒有點明。但相似的一幕,確曾在來喜多次上演過。外文系副教授楊必先生是楊絳先生的妹妹,單身,矜持聰慧,翻譯過薩克雷小說《名利場》,錢鍾書先生稱她「西碧兒」(Sibyl,古代女預言家);賈植芳先生說她新潮、漂亮,「眼界很高」。

1968年,「清隊」時,楊必受到衝擊。有一天,她與外文系教授徐燕謀先生相遇,地點就在來喜。徐燕謀是陸谷孫先生的導師,與錢鍾書交契深厚。有人回憶,那天楊必對徐燕謀說:「你現在不要跟我多講話,昨天他們來過了。」原來,前一日楊必被抄家,衣物家當盡數被劫,她身上穿的還是從當鋪裡弄來的衣服。因為自己也受到衝擊,徐燕謀並沒把楊必的話太當真,隨口安慰了她幾句……誰想到,第二天,楊必竟撒手人寰!楊必去世後,徐燕謀非常痛心,寫悼詩四首,其中一首寫道:「估鋪狐裘穩稱身,心頭冷徹總難溫。何堪重遇邯鄲路,不待霜風已斷魂。」

復旦外文系副教授楊必

多少年來,來喜幾經變遷。1964年,南京西路上正宗的來喜飯店改名為「西海飯店」;而國權路上的來喜,有人說一直開到20世紀70年代,也有人說80年代初還在營業——不管怎樣,這傍名的「來喜」品牌和名號,竟比原版老字號多存續了若干年。不久前,我再到國權路來喜原址踏訪,但見那片被華中一稱為「桑田」的地方,已然成為工地,一幢現代化大樓即將拔地而起……

來喜的痕跡在國權路上消逝了,但它的故事卻不會風流雲散。這些故事,沉澱、發酵、提煉後,就是復旦校史的延伸。我想,這樣的「校史」,一定會像遍地開花的「校外食堂」一樣,口口相傳。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讀史老張

微信編輯:皮小姐

校對:松松

相關焦點

  • 「世界無肉日」:6位復旦素食主義者的故事
    「因為我真的不想給別人帶來麻煩,所以每次在這一點上我都很感激也很抱歉。」同時,鍾殷綺也發現很多素食餐廳走的是高級餐廳風格,價格不低,讓人望而卻步。她平時更習慣在學校食堂用餐,但與其他一些受訪者一樣,她也期待著學校食堂可以提供更多的素食選擇。鍾殷綺會「有意無意地」向身邊的人推廣素食,「不僅可以維持身體健康,也可以讓地球更加健康,何樂而不為?」
  • 這家土耳其餐廳卻成了蘇大學生的「校外食堂」
    雞塊很大個,選用的都是無骨雞腿肉,裹著厚厚的咖喱,每一塊雞肉都帶著濃鬱的香味。這家店的雞肉卷,擺盤超美的。雞肉卷和薯條一起搭配,可以作為正餐,也可以作為下午茶的一部分。這家店的老闆是土耳其人,老闆娘是蘇州人,後來去土耳其留學,就深深的愛上了那裡。於是,兩個人就把土耳其的美食帶來了蘇州。
  • 採訪了百名同學後,他們給復旦6大覓食點,亮出了評分和招牌菜!
    請收下這份復旦學長學姐傾囊相傳的復旦美食圖鑑,當我們生活在復旦,我們在吃什麼?不過疫情期間,尋找美食要以實地為準哦~謹記不要聚眾哦!PICK你最心動的美食,到現場為它打Call吧!①北區食堂復旦食堂中的C位擔當和顏值擔當。
  • 【海上記憶】毛主席來上海,住過茂名路上的這家飯店
    它曾是法國總會、市委招待所、錦江俱樂部……每一段歷史背後,都是上海發展的一個側影。其時,正是上海大興土木之際,許多施工隊在施工時掛出的告示上都有「本隊曾榮獲某獎」「承建過某賓館」之類的榮譽。但花園飯店工地一側的告示牌,卻寫著「本工程隊在此施工,給您增添了麻煩,希望能得到您的諒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在正式開業前的1987年,花園飯店登報對外招聘管理人員。
  • 給食堂師傅們的腦洞跪了!
    這道菜也是在復旦大學食堂菜中相當出名的。乍一看有點像老北京炸咯吱盒,還搭配了洋蔥一起炒,感覺還不錯!「雞蛋蒸番茄」: 據說這道菜裡的番茄是挖空了塞進了調味後的豬肉末和玉米粒,想想師傅您真是費心了!「爆炒妙脆角」:食堂師傅們發現很多同學喜歡吃妙脆角,就嘗試了將妙脆角作為食材做了這麼一道菜…
  • 中國最好吃大學食堂top20!
    農園是燕園校區裡最新的一所食堂,因其顏值高、空間大、菜品多、位置又便利的各方面優勢,成為北大人氣之最,但飯菜價格相對較高。燕南食堂則是曾經流傳出「北大學生站著吃飯」段子的地方,因其座位少,曾有學生直接站著端著飯吃,而被雞湯化來激勵了很多外校童鞋。
  • 清盤可領咖啡券,這家飯店新招亮了!(文末有粉絲福利送呦)
    清盤可領咖啡券,這家飯店新招亮了!「清盤送禮」活動,剛開業就受到了白領們的青睞!維京飯堂的店面裝修是中國風和江湖風相互交織,牌匾霓虹燈、筷子酒碗碟,處處都顯露著唐風飯館的小心機。紅色的封閉區域為取餐區和帳房看看這滿滿的上座率!想吃?還得排隊!究竟有哪些好吃的吸引白領們前來呢?讓小編一項項為你揭秘!
  • 這位大王,曾是許多集大學子的校外食堂
    每個人在讀書的時候總有那麼一兩家店,經常去光顧,甚至比自己的食堂還跑得勤快。
  • 涪陵顏值「最高」的食堂走紅網絡!好多人都曾在這裡上學
    自九月開學以後,一組「顏值逆天」的涪陵高校食堂照片走紅網絡。看到圖片小編也感到非常的驚訝! 怎麼會有這樣高顏值的食堂?據了解,為了迎接新學期的到來,長江師範學院在暑期對學校北苑食堂改裝後,於九月正式亮相,這讓很多同學和涪陵朋友們都驚呼此為「涪陵高校顏值最高的食堂」!不知道各位看客有沒有被驚豔到呢?
  • 大學的食堂為什麼那麼難吃???
    最近發現很多人在吐槽學校的食堂有多難吃,我不禁想起了曾經被學校食堂支配的恐懼。那真是餛飩裡面沒有肉,菜裡面也沒有肉啊!想想曾經風靡微博的清燉橘子,辣椒炒月餅,西瓜炒菜。真是一點胃口都沒有了……但是!有難吃的食堂就有好吃的食堂,別人家的食堂真的是從環境到餐食都令人留下羨慕的淚水……
  • 【海上記憶】銀行家為何曾扎堆這家飯店
    連在中國畫壇有「南吳(湖帆)北張(大千)」之譽的書畫名家吳湖帆,在都城飯店用餐後,都連連咂舌。在吳湖帆《醜簃日記》(收入梁穎編校《吳湖帆文稿》,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年9月)中,這位鑑定過無數名畫古董的大師特意為飯店之行記錄一筆:「蔣谷孫偕法國杜博思(即法國人杜伯秋,古董商人盧芹齋的女婿)來,是前日約觀餘藏畫也。
  • 西浦食堂及周邊飯店紅黑榜
    因為是大一快結束才通過室友了解到清水廚房,我一共在這家充過八百塊錢左右,每次都吃的無比開心,除了一次在焗飯的米飯裡吃到過一顆小石子,再沒有踩過雷。 此處給楊小姐比心。 南校區食堂(宏願)我diss自己學校的食堂是不是不太好……瀟琳琳在此先懺悔五秒鐘。
  • 大學食堂推出1毛錢米飯!在上海,到底哪個大學最好吃?
    說完了以美食聞名的同濟食堂,接下來就要說說一言難盡的復旦食堂了~如何判斷一名復旦學子,只需要對個暗號:「旦 苑 難 吃」。不過復旦大學也不全是「美食荒漠」,南食二樓和北區食堂,還是不少復旦學子心頭的白月光~早餐的蘿蔔絲包、小餛飩,午餐的蛋包飯、湖南米粉,還有清真食堂的各種拉麵……
  • 食堂的江湖
    畢竟,大多數流傳甚廣的XX市最好吃的大學食堂,不過是學生中間的一點慰籍而已。任誰都知道,食堂派和餐廳派,原本便屬於兩個江湖。食堂的江湖,看似沒有腥風血雨的廝殺,只是學生之間的口口相傳,卻能夠在年輕人中間成就一段段傳奇。但如果說到門派之間的交流,卻是少有的一件大事。所以,川大食堂一接到這個消息,掌門便立刻選定了王、倪兩位師兄。
  • 舌尖上的復旦
    第一集《旦苑人長久》孵蛋,這座橫亙在上外、同濟、財大的夾縫中,還不斷被西南某高校惦記的巍巍學府,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光陰似賤,日月如縮,兩甲子的韶華換了人間,卻難改每個孵蛋人內心對美食的暗湧。在這片神奇的熱土,一度食堂林立,而今唯剩三家。
  • 復旦教授李鬱芬逝世,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獎等;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1960年8月蘇聯撤走專家時曾揚言,他們走後,「中國核工業將成為一堆廢銅爛鐵,別說製造原子彈了」。就這樣,在有限的技術資料支持下,「58中隊」的成員邊幹邊學,不斷摸索前進。當時,無論是從研究本身還是從研究條件來說,這項工作都是無比艱苦的,有的工作甚至還相當危險。
  • 給食堂師傅們的腦洞跪了!!】
    這道菜也是在復旦大學食堂菜中相當出名的。乍一看有點像老北京炸咯吱盒,還搭配了洋蔥一起炒,感覺還不錯!「西瓜炒香蕉」:這道菜實在是賣相太差了,我中午都有點吃不下飯!不過這兩樣東西都沒炒爛,師傅手法還是不錯的!
  • 探店|從早晨開到深夜的點心食堂,老饕們都饞這裡的燒餅油條
    我以前一直以為,好吃的早餐店都集中在城南,皇城根腳下的老社區。沒想到,拱墅區也有一家特別不錯的早餐食堂。我也一直以為,似乎好吃的早餐,都不會出現在亮堂的商業空間,而是在犄角旮旯的地方。但沒想到這家食堂,既好看,又好吃,而且非常乾淨。那麼,就沒有理由不推薦了。地址:下城區潮王路177號醉羹的老闆是開化人,這裡打的是衢州好味道。
  • 讓更多優秀人才在復旦安居樂業!第一批灣谷社區居民入住啦!
    為了讓更多優秀人才在復旦安居樂業,增強人才吸引力和黏性,提升教師幸福感,復旦大學借鑑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先進城市行之有效的人才住房政策,主動謀劃,與上海城投集團攜手,探索人才長租房新模式,共同建設人才安居宜居的創新型社區。2020年8月8日,在復旦大學和上海城投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一周年之際,上海城投集團租賃住宅品牌「城投寬庭」灣谷社區入住儀式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