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已低迷多年 疫情會成為壓垮行業的稻草嗎?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新媒體

原標題:KTV已低迷多年,疫情會成為壓垮行業的稻草嗎?

同樂迪量販KTV的老闆彭傑浩最近很發愁。他在遼寧有兩家店,近日終於營業,但營業額不足往常的一半,北京的五家門店則一直沒得到恢復營業的許可。

「還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兒,現在手底下還剩80多員工。」彭傑浩說,「有一些KTV已經堅持不住了,我們也在考慮,挺不住就不要了。」

AK銅鑼灣連鎖KTV的老闆胡曉偉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在江蘇有29家門店,停業已經三個多月,還不知道何時能開業。

據企查查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KTV娛樂企業註銷或吊銷246家。曾因「王思聰一晚消費250萬」的新聞爆紅的北京K歌之王,因財務壓力已與200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溫莎KTV的員工則通過去盒馬鮮生做臨時工渡過難關。許多KTV老闆表示,貸款、房租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KTV行業打工者的生活也面臨困難。

曾伴隨中國70、80後成長的量販式KTV已經低迷數年,疫情的到來讓整個行業的困境雪上加霜。

近年來,線上平臺給年輕人提供了越來越多創新的娛樂選擇,例如直播、短視頻、網絡K歌、網遊等,線下演唱會、酒吧、電影消費也佔據了消費者有限的娛樂時間,但KTV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近30年來沒有什麼變化,創新力嚴重不足。

據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數據,2015年中國KTV企業數量迎來12萬家的高峰後,2016年出現斷崖式下跌,數量大幅減少至5萬多家,2018年進一步減少至4.9萬家。與此同時,消費價格也從2014年的141元/小時下降至2018年的95元/小時。

疫情加劇了KTV行業的生存困境,也在推動業內人士反思,如何讓年輕人重新愛上K歌這項娛樂活動。或者說,新一代的年輕人一定會重新回到傳統的K歌場景中去嗎?

盼「五一」後復工

因防疫政策的限制,全國各地的KTV大多數自疫情之後就一直處於停業狀態,復工日期仍不確定。

「房租和人員工資是最大的壓力,每月需要大概三百萬左右的房租,很多房東不願意免租,有的房東表示最多承擔一半。」胡曉偉的29家門店共700多員工,他給員工發放了2000元/月的生活保障,但連續多月停業,他感覺很艱難。

房租、人工漲得太快,一旦沒有收入,很難撐下去。胡曉偉已經賣掉了一間經營了五年但業績不好的店。這家店此前的租金是10萬元/月,有40間包房,剛好到了要投資翻修的時間。

胡曉偉一直在為基層員工找兼職工作,「有的員工去洗車行,做快遞,有的去口罩工廠、工地做臨時工作。」

曾浩然表示,除了大型連鎖KTV,大多數KTV目前都給員工放假,不發工資了,大部分KTV也只有核心員工有社保,大多數員工沒有社保。「量販KTV的從業人員大多是社會弱勢群體,服務員、店長都是初高中畢業,以及來自外省、農村的小孩,收入普遍偏低,遲遲不能復工,低收入人群受到的影響很大。」

對於一些還可以拖著不交房租和人員工資的KTV,影響或許要到復業後才顯現。「復工之後,馬上會面臨開工不足、開比不開虧得還多的狀況,到時候可能會有更多人轉讓店面。」曾浩然說。

據他估計,目前全國有10%的KTV已正式復業,20%在地方政府的默許下開了,還有70%沒有開放。

根據規定,目前疫情低風險地區可以由經營者自主決定復工復市時間,對文化旅遊、餐飲及空間密閉且人員集中的場所,通過預約、分流限流等控制人員密度。4月16日,廈門政府率先發布KTV復工文件,4月18日,海口政府也發布了網吧、KTV等文娛場所可自主恢復營業的通知。近日宜春市也發布通知,表示5月1日起,全市KTV、演藝吧、電影院、網吧等娛樂場所有序復工復產。曾浩然認為,大部分地區的復業可能要在「五一」以後,前提是疫情沒有出現反覆。

K歌,過時了嗎?

KTV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唱歌」和「酒水」這麼簡單。這個行業因社交功能而火爆,也因社交功能被網際網路搶走而落寞。

1994年,來自中國臺灣的連鎖品牌錢櫃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一家店,迅速將量販式KTV帶火。以錢櫃為行業標準,全國各地出現了好樂迪、麥樂迪、夏綠地等KTV量販連鎖。

31歲的陳驪還記得,她第一次去KTV唱歌是2004年初三暑假,後來唱K成了每次考完試、同學聚餐之後必選娛樂項目。「同學都挺喜歡聽歌,爸媽也經常在家播放DVD,連著麥克風唱歌,當時就覺得KTV的氣氛、音效比家裡好,和同學們集體活動也更熱鬧。」她告訴《財經》記者。

同為80後的汪瑩朵記得第一次去KTV是為同學慶祝生日。「那時候很喜歡去KTV啊,畢竟我們經歷了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

高速增長的KTV消費在2012年迎來拐點。美亞歌KTV管理諮詢創始人曾浩然告訴《財經》記者,2012年國家限制三公消費,對KTV消費產生了比較大的衝擊。

胡曉偉表示,更大的衝擊來自娛樂方式的多元化、線上化。智慧型手機時代,衣、食、住、行、娛樂消費全方位地向線上轉移,個體力量提升,年輕人可以在手機上找到任何想要的娛樂方式,例如網遊、綜藝、購物、直播、線上聊天等,「網際網路滿足了很多人最細化的需求。」

2014年起,KTV行業內公司明顯感到經營狀況不如從前。2015年,錢櫃KTV大批關店,同年,萬達集團旗下80多家大歌星KTV關店謝幕,成為這個1200億元的行業走向落寞的代表性事件。

陳驪近幾年去KTV的次數也大大減少。上大學時,社團活動、宿舍活動、寒暑假老同學聚會,加起來一年會光顧KTV十幾次,上班以後則減少到一年最多三四次,「一般儘量選有優惠活動的時候去,比如銀行給的聯合優惠活動,或者京東Plus會員活動之類的。」一些年輕人也在網絡上吐槽,現在的KTV是中老年人的消費場所,店面風格、服務內容都不吸引人。

深圳市文化市場行業協會秘書長付自虎告訴《財經》記者,2000年起培養起來的70、80後消費者如今已經三四十歲,消費次數減少是正常的,90、00後應該成為KTV的主力消費人群,他們有更多的娛樂時間和社交需求,但很多90後都不覺得KTV好玩,這是KTV行業每況愈下的根本原因。

北京歌友會連鎖KTV投資人蔡建雄告訴《財經》記者,如今經營KTV,賺的是微利。「2008年投資一家店,一年就能回本,現在一個月一家店只賺20萬元,三、五年都無法回本。」

他舉例說,一家40個包房、1500平米的門店,月營收80-90萬元,其中月租金30多萬元(房租1.2萬元/天),20個-25個員工吃住、工資和其他花銷等月成本60多萬元,門店三四年還要重新投資,做點歌系統、音響、燈光、軟裝翻新。2012年至今房租漲了3、4倍,人員工資也從2000元漲到5000元-6000元,但每小時收費卻在降低。

服務缺乏創新

疫情下連續停業,很多KTV老闆們也在反思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不少KTV行業從業者表示,KTV所能提供的服務,以及企業自身的管理都在制約量販KTV的發展,KTV發展了近30年,所提供的產品變化不大,創新不多,年輕人難免覺得無聊,不少KTV至今還在寄希望於賣酒水賺錢。

同時,KTV行業從高增長發展到了平穩增長、競爭加劇的階段,但公司經營管理的狀態依然粗放,營銷方式跟不上,缺乏會員管理能力,公司內部的績效、目標管理也比較粗放。

曾浩然表示,很多KTV的主要工作還是排班、接待、處理投訴,只知道定目標,比如定一個年營收800萬的目標,卻不知道怎麼通過管理達成目標。KTV行業從業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一直以來也缺乏人才培養機制,這一點嚴重製約這個行業的發展。

娛樂業發達的日本是K歌文化發源地,日本有七八個有實力的KTV大品牌,包括第一興商、Round 1、Shidax等上市公司。對比日本,中國的KTV行業還沒進入管理的標準化時代,企業實力弱,加盟率非常低。

一個完善的加盟體系可以給企業帶來品牌力和客源,支撐起更有效的會員管理,但中國的KTV行業大多數是個人老闆投資,幾個人合夥開店,很多地方出現相同名字的店,實際上是「重名」,而非加盟輸出。有加盟能力的公司僅有幾家,包括唱吧麥頌、臺北純K、魅KTV、K歌之王、寶樂迪等。

「這次的疫情是KTV行業洗牌的提速器,疫情加速淘汰了舊產能,不重視管理、無法應對風險的KTV會被淘汰。」曾浩然說。他也認為,因為疫情的確非常嚴重,打擊面比較大,也「誤傷」一些本身管理水平不錯的店。「疫情變得常態化,這一年商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陳驪認為,KTV需要想想辦法,如何吸引更多學生和年輕白領。「我去KTV,唱的也是陳奕迅這些老歌手的歌。在校學生時間多,可以去唱通宵,我的90後同事會看很多綜藝節目,比如我是歌手、中國有嘻哈等等。他們追汪蘇瀧、許嵩、華晨宇、周深這些新一代明星的歌,還有各種抖音神曲。」

「K歌的固定人群還是存在的,疫情之前,店裡一到周末就爆滿,有時還要排隊一兩個小時,KTV是一個人們發洩情緒的好地方,要解決的是消費人群萎縮、消費頻次減少的問題。」蔡建雄說。

胡曉偉也認為,雖然人們的娛樂方式增多了,但KTV的存在還是有價值的,是人們娛樂休閒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唱歌,可以釋放壓力,得到自我滿足,人們還是需要以歌會友這種社交方式。

「音樂本身自帶獨特的屬性,它的節奏、律動、鼓點超越語言,給人們帶來本能的放鬆,聽到好聽的歌人們會感動。」

如何讓K歌再次變酷?

近兩年出現了一些新的歌唱娛樂方式,例如酷我、酷狗、唱吧、全民K歌等線上雲K歌App,以及商場裡的密噠、友唱等迷你歌詠亭,新模式也可以滿足部分消費者的K歌需求。

對於這些新的歌唱娛樂方式,曾浩然認為,此前個人及創投資本領投的項目風起雲湧,已經出現投資過剩的局面,最近半年投資已經降溫。

「歌詠亭利用的是人們候機、逛街時的碎片化時間,有需求,但需求沒有那麼大,這些形式不會奪去太多量販KTV的生意,而線上雲K歌和線下KTV的關係,與去酒吧還是在家喝酒是一個道理,在家喝啤酒只要幾塊錢,但年輕人還是願意去酒吧,一群人,在特定場合,才有感覺。」

付自虎認為,KTV實際上是一個以唱歌為載體的線下社交空間,如果僅僅想唱歌,用唱吧App,或者在歌詠亭都可以唱歌,但在線下KTV的特定場景下,可以實現實實在在的社交,朋友之間可以增進感情交流。

作為消費者,陳驪也覺得,去KTV唱歌的社交意義更多一點。「現在可能沒人為追求音效去KTV了,畢竟唱吧都出話筒了,『素人』都能直播了。」她認為,KTV最適合的消費場景是「熱鬧的消遣」。她記得上一次去KTV是和同事去排年會節目,「我們一群人在好樂迪跳《卡路裡》,循環播放這首歌,很解壓。」

為了吸引新消費人群,一些比較有實力的KTV連鎖近兩年在嘗試運營更多強化社交屬性的高端KTV。臺北純K推出子品牌K-party,溫莎推出子品牌W K-bar。這些新一代KTV做了更具新鮮感的嘗試,為消費者提供結合了唱歌、派對、酒吧的多元空間,包房內不再是一圈沙發圍著兩張桌子這樣的傳統格局,會在包房內分出不同的區域,讓來唱歌的年輕人可玩的東西更多,提供網遊、電競、桌球空間。派立方也主打派對,可以定製生日服務、管家服務,還可以請主持人來包房內主持活動。

這些高端KTV更捨得做硬體投入,利用多臺投影在包房裡營造海底、山間等不同的環境,做出玻璃透明包房等新的裝潢,它們的服務人員素質也相對更高,與普通KTV相比,服務更熱情、得體,臺北純K還請臺灣師傅來做正宗的臺灣美食。

另有一些KTV走低價路線,將成本降到最低,但也通過新技術提供新的產品服務。例如魅KTV可以讓唱歌的人實現跨地區陌生人之間的連麥合唱,用全息、AR等技術呈現出與明星同臺演唱的效果,還可以將消費者的照片、視頻顯示在屏幕上,烘託氛圍。這種控制成本、提供基本標準服務的方式,讓一些KTV更容易複製店面,例如魅KTV已經有100家店,唱吧麥頌有400家店。

曾浩然表示,這些定位清晰的連鎖店,近兩年會比較吸引年輕人,但很多其他KTV老闆的思路比較粗暴,還是低層面的競爭,會覺得「我裝修好,價格便宜,就能打敗對方」。「那些生意不好的、沒有個性的店,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付自虎表示,如今網紅直播帶貨是潮流,他所在的協會正在構思,如何培訓KTV人員,在直播平臺輸出一些好的內容,吸引年輕消費者來唱歌。他表示,一些KTV也開始有了「數據主權」的意識,例如廣東地區的皇室派對KTV就利用自己的App,為消費者提供訂包房服務,將會員運營、數據運營自主權從美團等大平臺手中奪回來。

曾浩然認為,疫情影響減退後,未來還是會有更多投資者對投資KTV行業感興趣。他表示,經營得當的KTV,投資回報不錯。「這個行業實際上是從賺取暴利,回歸到了賺取正常規模的營收,目前從2008-2013年的半年至一年半回本,到了兩、三年回本的水平。」

他說,一些「外行」新鮮血液也在進入KTV行業,的確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一些變化,例如魅KTV的許多員工來自酒店、網際網路、新零售等領域,給KTV行業帶來了不同的經營思路。

一個滯後保守、科技含量不高的行業,也意味著存在不少新投資機會。蔡建雄在經營三家歌友會KTV門店之餘,參與投資了為KTV行業提供數字服務、運營管理支持的K米公司,支持KTV手機在線點歌、K歌直播、包廂預訂等服務,這家公司也拿到了騰訊、美團的B輪融資。

彭傑浩現在在嘗試加大線上引流,增加與客人的互動。他覺得KTV行業還是有不少增長點,例如三四線城市、縣城這樣的「下沉」市場,「北京一個月幾十萬元的租金是三四線城市一年的租金數,三四線城市年輕人也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雖然經營KTV有種種困難,但經營了十幾年KTV的彭傑浩說,「我肯定還是喜歡這個行業的,這麼多年了,能堅持,肯定是繼續堅持。」

(應採訪對象要求,彭傑浩、陳驪、汪瑩朵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從創業明星到黯然關閉,疫情成為壓垮中東Net-a-Porter的最後稻草?
    4月2日, 中東適度時尚(modest fashion)先鋒,奢侈品零售電商 The Modist 在其 Instagram 帳號上宣布因為正在遭受的全球危機,平臺決定從當日起永久關閉,成為疫情期間倒下的中東地區第一家電商平臺
  • 壓垮你感情的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並被刪除無聲問題,隨機截圖隱士讓你的感情崩潰的是你的感情很脆弱,甚至對方也有一些冷暴力,其實,對方不是有意的,也不是不愛你,只是他覺得你不懂,不需要跟你談很多事情,尤其是如果你和對方在知識、學歷、專業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對方甚至會對你有一點不了解
  • 被疫情壓垮?美國又一百年奢侈品商店 Neiman Marcus申請破產,折扣...
    核心提示:早在新館疫情爆發之前,就有多家大名鼎鼎的百貨和品牌連鎖,譬如Lord & Taylor、Sears、Ralph Lauren、Bebe、Abercrombie & Fitch等關閉了其在五大道的旗艦店,甚至有些還是百年來紐約的地標性建築,著實讓人唏噓。
  • N刷《陳情令》才知道,壓垮魏無羨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師姐
    從去年的夏天開始,《陳情令》就成了經常翻看的電視劇,只是每次翻看都有新的感悟,而今天的感悟卻是師姐並不是壓垮魏無羨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垮魏無羨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人性的醜惡!只是他沒有想到,藍湛竟然會救他,竟然會挽留他,只是自己這樣一個「罪人」,要藍湛如何保住自己,自己又為何去連累藍湛呢?他不能讓姑蘇藍氏成為第二個雲夢江氏,只是臨死之前看到藍湛還願意關心他,他的心裡還是有些欣慰的吧!畢竟他拿藍湛當畢生知己。可他不能因為藍湛的挽留就活下來,而當江澄的劍刺到藍湛胳膊下那塊石頭的時候,魏無羨害怕了,怕藍湛再受傷,所以他微笑著離開了!
  • 航空公司Flybe破產,空中小姐失業,病毒是壓垮它的最後稻草
    「我以為我們會安全,但是這次不行。」當被問到下一步計劃做什麼時,她說,還不知道,得先想辦法把帳單還 了。編輯編輯編輯據凱薩琳證實,在昨晚上社交媒體傳出該公司倒閉的傳言後,Flybe航空公司的老闆馬克安德森向員工發送了郵件。
  • 疫情成壓垮Clarks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寧救了英國的「驕傲」
    疫情成壓垮Clarks的最後一根稻草據公開資料顯示,Clarks品牌創立於1825年,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是風靡英國的國民鞋履品牌。其最早雛形是一家賣綿羊皮地毯的門店,由Cyrus Clark和弟弟James Clark在英格蘭西南部的薩摩賽特郡創立。
  • 彪馬八成門店關閉 中國市場或將成為「救命稻草」
    核心提示:在疫情的籠罩下,德國運動品牌彪馬的業績持續處於低迷狀態。據悉,彪馬今年一季度八成門店關閉,淨利潤大跌62%,而第二季度業績預期將比第1季度更糟糕。 作為「體育大年」,今年被諸多運動品牌寄予厚望。
  • 服裝行業破產衝擊波來襲,下一個被「選中」的會是誰?
    根據公開資料,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已有數十家服裝企業宣告破產,有著200多年歷史,曾為40位美國總統製作服飾的Brooks Brothers亦在名單之列。雪上加霜的是,有觀點認為,全球範圍內該行業下半年破產潮或將進一步加速。
  • 調查: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隨著每年「雙11」營業額的節節攀升,快遞行業成為不少人眼中的「香餑餑」,成為加盟商的一員,意味著自己將成為四通八達的快遞網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實是,「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百世匯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的激烈競爭正成為壓垮不少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 線上K歌方式湧現 傳統的KTV行業「嗨」不起來了嗎?
    曾經備受追捧的KTV似乎越來越難以成為年輕人聚會的首選地點,而曾經對KTV抱有偏見的中老年人卻成為新的顧客群體。疫情和新興K歌方式的出現,更是讓KTV行業雪上加霜。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沒那麼大了  「我第一次去KTV是中考結束後的暑假。後來跟朋友們聚會經常去,有時候一周能去兩三次。
  • 影視股跨年連漲,行業頭部稻草熊上市「破冰」
    但外界了解較少的是,憑藉對行業大勢的前瞻性把握,稻草熊早已悄然躋身行業頭部隊列。成立六年來,稻草熊共播映了32部電視劇、網劇。其中《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最早開啟「先網後臺」模式。而被稻草熊視為重點業務模式的定製劇,如今已成為影視劇集行業主流業務模式之一。稻草熊與五大衛視、愛優騰三大網絡平臺均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
  • 網點不堪重負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經濟調查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眼下,劉喜祖面對近30萬元的罰款,被停工號的20名員工,以及車後箱還沒派送完的快遞無可奈何,「把你推到湖中間了,你還想回頭?」隨著每年「雙11」營業額的節節攀升,快遞行業成為不少人眼中的「香餑餑」,成為加盟商的一員,意味著自己將成為四通八達的快遞網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實是,「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百世匯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的激烈競爭正成為壓垮不少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 疫情下,流媒體成為三大唱片公司的「救命稻草」
    環球穩坐第一華納暫時落後,流媒體「疫」外成三大公司「救命稻草」根據美股研究社基於各公司財報整理的數據發現,近兩年來環球、索尼和華納三家唱片公司的流媒體收入在不斷增長,其中第三季度環球的錄製音樂流媒體收入最多達到了11.4億美元,其次是索尼有7.55億美元,華納最少只有6.39億美元。
  • 壓垮菲律賓的「致命稻草」出現,被美國拒絕後,發現中國才是救星
    引言壓垮菲律賓的「致命稻草」出現,在菲律賓被美國拒絕之後,發現中國才是救星。菲律賓疫情美國的情況美國作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在此次的衛生事件中也是沒引起美國的注重,所以美國直接在這場大自然的測驗中交了「白卷」,所以美國現在在衛生事件中還是一個超級大國
  • 疫情是壓倒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疫情衝擊:會是壓倒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已經為全球經濟增長蒙上了厚厚的陰霾。近日,OECD發布的最新中期報告《新冠病毒:全球經濟面臨威脅》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 維密英國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 性感天使也被疫情壓垮 中國市場成迷
    維密英國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 性感天使也被疫情壓垮 中國市場成迷 2020-06-12 20:05:55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  作者:佚名「這是對英國商業街的又一打擊,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零售行業帶來影響的又一案例。我們將與現有的管理團隊和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合作,評估公司未來所有可用的選擇。」審計公司德勤聯合主管 Rob Harding如是表示。當中年危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1977年,畢業於斯坦福經濟學院的羅伊·雷蒙德在舊金山開了第一家內衣店。
  • 疫情壓垮了老牌數字營銷公司好耶,曾被資本青睞幾度命運沉浮
    好耶(Allyes)集團人力資源部發布了「公司停工停產通知」,稱公司受疫情影響,業務萎縮經營困難,員工在家待崗。但在多方資本的運作之下,這家一度成為行業領頭羊的公司,遭遇了被不同資本方幾度轉手、創始團隊出走,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轉型緩慢,最終疫情成為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落得如今全面按下暫停鍵的命運。2000年初,好耶獲得了IDG資本的投資。在之後的5年時間裡,好耶保持了每年超過50%的高速增長。
  • 四年之後再上市,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稻草熊已華麗轉身
    時過境遷,暴風科技已於2020年11月正式退市,而稻草熊在2020年7月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申請,並於12月成功通過聆訊。那麼時隔五年,除了所謂的「明星光環」,稻草熊緣何重獲資本市場的青睞,影視行業未來資本化的發展前景又將如何呢?影視行業迎來復甦新拐點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影視行業的IPO之路走的都不順遂。
  • 一隻雞成了壓垮明朝這個瘦駱駝最後那根稻草?
    明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漢族統治的終結者,這個朝代的滅亡有很多因素,多年朝政頑疾的累積沉澱,自然災害趁機作亂,民不聊生揭竿而反, 外族邊境騷擾侵犯等等,究其主要原因就四個字:「內憂外患」!清軍身居北漠,多年遊牧擅長騎射,火炮見都沒有見過。和明軍對壘,屢戰屢敗,皇太極深知吃虧在火炮上了。但是,清軍沒有火炮技術,只能「望炮興嘆」。崇禎四年,清軍重兵攻打遼東,登州府派800明軍前去增援。明軍的增援部隊行進到滄州的時候,由於軍紀不嚴,士兵到當地百姓家偷了一隻雞。
  • 疫情下全球保健品行業冰火兩重天 中國市場回暖成洋品牌救命稻草?
    睡眠質量差困擾小米多年,加上疫情期間一直在高強度工作,現在每周的工作日裡,小米會選擇在三個晚上服用褪黑素助眠。此外,他還在最近嘗試服用維生素C泡騰片提高抵抗力以預防新冠肺炎。 武漢某連鎖藥店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增強免疫力為功能的保健品近期銷量「相對比平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