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國居民對於金錢的看法一直都和其他的國家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在存錢方面更是如此,老一輩人經常給我們灌輸這種存錢的觀念,主要的方向也很明確,用老一輩人的話來說,那就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如果沒有早早準備,那麼將要面臨的可能就是「絕路」,尤其是在這一次疫情之中,那些有存款的人就顯得相當輕鬆了。
我國大部分居民都有存錢的習慣,而且中國也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雖然這幾年的儲蓄率有所波動,但依然是全世界頂尖的存在。我認為存錢並不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反而可以更有效地面對危機,而美國人卻更喜歡超前消費,他們覺得把錢存起來是一種「傻子」行為,有錢卻不去花,留著也沒用。
根據相關信息了解到,美國有70%的GDP都來自於居民消費,美聯儲表示,大部分人都拿不出來400美元的「救濟金」。也就是說這些人雖然看起來光鮮豔麗,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任何抵禦風險的能力,就算可以抵禦風險,那也是國家給予他們的幫助,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在這次疫情之中就是如此,美國政府不得不拿出大量資金發放給成年的美國居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然而,人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美國居民在經歷這次疫情之後,也開始存錢了!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儲蓄率就增長了20.3%,對於美國人來說,這個數據還是相當高的。目前美國的儲蓄率已經達到了33%,個人儲蓄率甚至還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而且美國現在的儲蓄率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
不過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高級研究員梅根?格林表示,如果居民的錢只是存起來而不去投資和消費,那麼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影響,並且削弱經濟潛力,居民存錢越多,那麼經濟衰退的程度就會越嚴重。說白了,這位研究員其實就是不希望大家去存錢,而是希望美國居民還和以前一樣大量消費。
其實對於美國人來說,存錢真的會越來越「窮」,因為美國的消費槓桿其實一直都很高,一旦槓桿變低了,那麼經濟增速也會受到一定的營養,在這方面,中國是怎麼做的呢?其實我國採取的是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來拉動消費,根據相關信息了解到,一張10元的消費券可以拉動四十元至五十元的消費。
此外,我國還推動了地攤經濟的發展,甚至還引來了美國媒體的關注。地攤經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做法,既解決了人們的就業問題,也帶動了人們的消費。最關鍵的是,地攤經濟屬於薄利多銷,是消費者最喜歡的一種銷售方式,也願意為之買單。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