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是個尊稱,不是隨便什麼人可以叫奴才的,有很多人也想假冒奴才!

2021-02-08 魯旭安



30年代,魯迅有一段更清晰的分辨,他說,如果你吃苦,你熬著,你反抗也沒有用,那你還是奴隸。然後很多做奴隸的覺得自己在做主人,因為他在做下面一個奴隸的主人。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

但如果你能在這樣的生活當中嚼出甜頭來,品出快樂來,好,然後你還懂得欺負別的人,你就是萬世不竭的奴才了。

中國清代不是隨便什麼人可以叫奴才的,只有滿族人在皇帝面前,他們才能這麼稱呼自己奴才,漢族的大臣們想這麼說也不行,他們不能自稱奴才,有很多漢人也想假冒。奴才是個尊稱。



讀經典好書——《燈下漫筆》魯訊


騰訊視頻:《一本好書》選


 

到了已有赴宴的資格的現在,而還替我們詛咒中國的現狀者,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


魯訊畫像 (選自網絡)


《燈下漫筆》是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的作品。這篇文章通過銀票貶值時期折現銀的小故事作為引子,講解了人們在危難之中容易」降格以求「的保命心態,引申到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現狀,判斷出中國歷史中人民「做人而不得,只能做奴隸,甚至常常連做奴隸也不得」的處境;並從勞動人民地位的角度,將中國歷史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作者通過「同化」「生活美」等實例,指明中國人民歷史地位形成原因是「中國固有文化中的『禮教綱常』」。作者認為這種文化培養著中國人民的忍辱,苟安,壓制的社會性格。由於這種文化在古代中國獲得長期廣泛認同,給人民帶來畸形的滿足感:「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作者比喻:「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由此,作者認為:在中國社會文明中,有人能「到了已有赴宴的資格的現在,而還替我們詛咒中國的現狀者,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表達出作者批判封建文化,希望青年擺脫這種文化束縛,拋棄這種文化的想法。

這篇文章帶著「進取之心」,對中國封建文明進行反思批判,反映了魯迅「以人民地位為角度的」歷史觀點,對中國封建文化持否定態度的變革精神。


請轉發轉發您的朋友圈


歡迎關注魯旭安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點好再走哦

相關焦點

  • 《包衣是奴才》
    既然被稱為奴才,包衣的職責無非就是伺候主人打點府裡上下的事情,包衣只是自己主子的奴才。包衣比較可憐的一點是「世襲制」,一代為包衣代代為包衣,而且包衣是完全屬於主人的,你的婚喪嫁聚都要問過主人都要得到主人的同意。包衣奴才的種族類型很多,有滿人有漢人也有朝鮮族人。包衣奴才的來源主要是強迫來的,戰爭年代捕獲其他族群,也有一些人因為貧窮把自己的妻兒變賣為包衣。
  • 奴才主子模式
    做奴才的,既然主子的邏輯是這樣的,也就只能這樣了,否則,這世界就太黑暗了。等到一方受不了了,但主奴態勢已成,想變也變不了,最後實在沒轍了,實在忍不下去了,只能離婚分手。現在年輕人分手率離婚率之高,跟這種相處模式密切相關。倒未見到個個都水性楊花,感情不專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太專一,太純情了,反而倒容易發生乾坤大挪移,或者乾坤大裂變。
  • 細讀: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在他的判斷中,小屋牆上沒個窟窿這件抱怨了半天的事還不如主人的一句責備來得嚴重。既然如此,他的困苦遭遇還不是活該?見傻子還未停手,他對傻子的稱呼就直接變成了「強盜」這個明顯貶義的詞彙, 試問其與傻子的動機有何相似之處?與此同時,通過警報「歹徒」這一行為,奴才的身份也迅速從挑撥肇事者的禍端切換為了忠誠護家的僕人,巧妙地避免自己被牽連進去。既然如此,代表思想解放的魯迅諷刺他幾句也無可厚非。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麼意思,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地位如何?
    單看「奴才」這個詞便知道這些人身份不高,包衣奴才只存在於滿洲八旗制度之中,按照清朝的制度,「包衣」不是八旗中獨立的組成部分而是依附於他的主人所在的旗。其中上三旗的包衣都是由內務府管轄,專門用於服侍皇室;而下五旗包衣奴才則是分屬下五旗的王公貴族。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子是要參加宮女選秀的,也是清朝宮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被皇帝看中的話,是有機會做嬪妃的。
  • 清朝培養的奴才精神,外國都是上流人,唯有自尊自愛才能讓人尊敬
    唯獨清朝是個例外。清人上奏的那些奏章自稱「奴才謹奏」、「奴才跪奏」、「奴才跪誦之下不勝悚懼無地自容」、「奴才伏讀再三更切悚惶」等等毫無風骨的諂媚之詞比比皆是,不堪入目。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有清一朝,並不是所有的清人都能被稱之為奴才,甚至可以說大多數人是不能被稱之為奴才。在清朝稱為奴才是需要極高的資格的,絕大多數底層民眾是沒有資格成為奴才的,只有旗人才有資格稱自己為奴才。臣子庶民沒有資格成為奴才,他們在清朝都是奴才們的奴隸而已。
  • 奴才造句和解釋_奴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奴才(nú cai)。近義詞有:僕從,奴婢,奴僕,奴隸,跟班。反義詞有:主子,主人。家奴;奴僕。[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指甘心供人驅使、幫助作惡的人。[續範亭《威言》:「除了你們少數奴才走狗享樂舒服以外,試問那一個中國人神經不受刺激,不傷腦筋?」]明清兩代宦官及清代旗籍文武官員對皇帝自稱奴才,清代旗籍家庭的奴僕對主人也自稱奴才。清朝皇帝對旗籍官吏有時也以奴才稱之。
  • 清朝的包衣奴才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地位高嗎?
    包衣奴才的地位高嗎?他本身的地位並不高。清朝包衣奴才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由八旗底層百姓轉化而來。彼時,若有八旗百姓犯較大罪行的,多會將他們分配至各王公貴族為奴,淪為包衣。清朝有很多的包衣都是從俘虜轉變而來。彼時,各女真部族之間經常互相徵伐,所以他們經常掠取對方部族人口,將其變為自己的包衣。之後,八旗貴族在與明廷的戰爭中,也會經常將漢人、朝鮮人掠奪為包衣。從包衣奴才的來源來看,我們就可看出他們的地位在清朝並不高,相反很卑賤。
  • 你可知,清朝官員在什麼情況下才配自稱奴才?
    清代官員,常常自稱「奴才」,既見於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現在官員覲見皇帝之時。在民國時期,早就有學者對清朝這一習俗進行研究,陳垣是這麼說的:「滿人稱奴才,有時可以稱臣;漢人稱臣,無時可以稱奴才」。魯迅先生說:「在清朝,旗人自稱『奴才』,漢人只能自稱『臣』。
  • 貓咪「眼神冒火」瞪奴才:該當何罪?
    Twitter飼主@KOHAKU_CHACHA家中有隻長相呆萌的蘇格蘭短毛貓「Kohaku(コハク)」,平時總是露出無害模樣;沒想到日前奴才一個不小心,把喵皇關進衣櫥裡,等它終於出來後便收起往常的天使脾氣,殺氣十足的眼神與奧嘟嘟臉讓網友笑瘋直呼:「奴才,是你的失當還不下跪!」
  • 清朝「包衣奴才」地位很低?男的任高官,女的當后妃,真羨慕不來
    清宮劇裡經常有這樣的場景,無論皇室宗親還是後宮妃嬪,見到皇帝都得自稱奴才,很多文武大臣同樣如此。看起來地位十分卑下,毫無尊嚴。但實際上,不是誰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有些沒門路的大臣羨慕還羨慕不來呢,這就叫欲做奴才而不得。
  • 清朝太監的地位有多高?連侍衛及宮女都視他們為「奴才」
    無論是《甄嬛傳》裡的蘇培盛、《延禧攻略》中的李玉還是聖母皇太后身邊的李蓮英、崔玉貴等人,看起來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甚至能當主子半個家的「實力網紅」。可事實上清宮太監群體地位之低下,讓人難以想像。.這決不是什麼光彩的稱呼,但出身就是跟腳,爬得再高也是奴才,縱然貴為大總管李蓮英對於這樣奚落式的稱呼也沒辦法。從家裡有作坊來看,李蓮英的家庭生活還算過得去,竟然也被送到宮裡自謀生路,而那些來自直隸河間府的窮鄉親們則更是低微至極。
  • 奴才你錯了!原來「貓搖尾巴」不是在生氣!?
    小山狀搖尾:感受到威脅靠近,有這個現象,就帶它遠離威脅物吧大幅度上下搖尾:你成功地引起了喵星人的興趣啦!有節奏的搖尾:喵星人已經鎖定某個目標,正伺機行動坐立式搖尾:喵星人正在盤算什麼事看了是否頭暈了呢,原來貓咪搖尾巴藏著這麼多的訊息,收藏起來,下次就可以辨別喵星人當下的情緒了,這樣才有機會做個稱職的喵奴才圖片源自Animalive
  • 集權制下的畸形制度,清朝的包衣奴才,卻能做到封疆大吏
    正因為這些所謂的家奴並不是一般人家的家奴,而是皇家的家奴。所以,雖然同是家奴,其身份、地位與普通人家的家奴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包衣成為了清朝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清朝包衣的最初來源大致有這麼幾個:一、愛新覺羅家族原本就已經存在的世奴,即所謂的家生子奴隸。二、滿洲平民因犯罪而被罰沒為奴隸者。
  • 貓咪被小奴才當作貼紙收藏本,喵無奈成活體收集冊!
    飼主Agnes Chu日前分享,自家貓咪竟被小奴才當作「貼紙收藏本」。照片中,小奴才正燃燒著「藝術魂」,將自己的寶貝貼紙全貼在貓咪身上,直接將對方當作收集冊,徹底忽視一旁真正的白色貼紙本,逗趣畫面讓網友笑翻直呼,「白色太單調,動物紋才好看啦!」這隻貓咪脾氣很好又親人,跟飼主的小孩也能和諧相處。
  • 奴才太晚回家!橘貓坐沙發嚴肅注視:來吧!聊聊~
    晚回家怎麼可以不跟貓主子報備?日本推主此前回家就看到驚人一幕!本來當天因為有事而晚回家,結果家裡的橘貓ちくわ直接坐在沙發上跟家長一樣非常嚴肅的盯著自己……單手還靠在沙發上,似乎對奴才晚回家非常不滿。ちくわ:來吧!聊聊,晚上幹啥去了?
  • 眼睛只往上看的只能是奴才
    4、2019年12月7日,全國範圍內大部分郵政集郵網點,不能同步領取預定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帕運會會徽》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更無法供應正常的零售;北京地區的郵政網點雖然可以領取預定的這套零售,部分網點有正常的零售,但卻無法提供其他郵品。5、2019年12月7日,在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組委會有相關郵品的零售。
  • 乾隆將一奴才嫁給嘉慶,嘉慶卻偷著樂,後來奴才生下大清天子
    清朝歷史上,凡是被冊立的皇后,或是來自蒙古外藩,或是來自滿蒙八旗,極少有出身內務府的包衣女子,不過,有一人除外,她就是唯一生下大清皇帝的原配皇后
  • 婆媳戰爭,兒子是拿來疼的,不是給你當奴才的
    「想造反啊?本來打算誇讚你了不起,把我那寶貝兒子訓練得服服貼貼,但兒子是拿來疼的,不是給你當奴才的!」話說清朝年間,有種專門押送畜生,去科學機構接受調查的生意,本來這些雞、鴨、豬、牛全都是老百姓飼養好,自個兒殺來自個兒吃的,但由于洋人的船艦大炮令清朝水軍大敗,因此朝廷才被迫接收一大堆的死豬、死牛,史稱「萊克多巴胺條約」。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幹嘛的,地位高嗎?
    清代的「包衣」本意就是家奴,但到了後期就開始演變成一種有義務的旗下人。包衣有自己獨立的建制,有點類似於《紅樓夢》中放出奴籍的賴尚榮家族。 包衣在法律上是良人的身份,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去應舉,有當官的可能。
  • 男子自稱愛新覺羅後裔,買不到票大鬧火車站,呵斥眾人:一群奴才
    他甚至還因為買不到火車票,而大鬧火車站並怒斥眾人:「你們全是奴才」。 第一、真假難辨的愛新覺羅後裔 愛新覺羅至少在努爾哈赤之前,並不是什麼貴胄姓氏,只能稱得上是一個普通的姓氏,「愛新」在滿語中有「黃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