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約兩個星期以前,步入了「小雪」節氣中,天,也未曾辜負過這一時節,當天,便開始俠氣了小雨。如果按照「明天」「後天」「大後天」這樣一天一天的紀日,那麼,「大大後天」,便是小雪之後的又一個節氣——大雪。小雪,感受到冷,大雪,便要開始感到「寒冷」了吧!白天多穿衣,多喝熱茶!寒夜,有條件的,開個空調;拮据一點的,可以鋪厚一點蓋厚一點睡覺;只要暖暖的,就好。
以茶為媒,可以交友,所以,我常常有時間就「混」到朋友那裡去喝茶,以此打發閒暇的時光。所謂的閒暇,不過是忙裡偷著休一會兒,就算一個下午也是好的,對於從周一忙到周天的人,一個下午靜靜的什麼工作的事情也不想,就像用金鐘罩罩住一般,浮生偷得半日閒,穩穩的放空。
這周,和一位朋友說「我們這周末去喝茶聽曲兒!」於是,飄來了他的白眼「……沒聽錯吧?!姐姐」「對呀,姐帶你去聽曲兒!」沒有什麼更多的分說,星期五晚上,也就是昨晚,發給他宋園茶藝館的信息,大眾點評,直接截圖給他,因為,我懶得打地址。
宋園茶藝館,在上海市靜安區共和新路上,地鐵一號線延長路站,2號口出來,左轉就到了。然而,事實並不是這麼容易。「剛出地鐵口,這不直接對著紅綠燈嘛,我看到綠燈亮了心想著運氣好,就立馬通過了人行道。再走兩步,發現不對了,沒看見茶館啊!心裡兩個字蹦出來『完蛋了!』」朋友聽我說完,白眼中隱隱的,我感受到了來自於他內心深處的二字感慨——無語啊真是無語啊。「那叫兩個字嘛?明明是三個字!」「哦。」這是發生在茶藝館門口的對白。
二人進的茶藝館大門,直面的是通往二樓餐廳的樓梯,然而,二樓並不屬於茶藝館的經營範圍,是獨立的餐廳。所以,大門進來左邊,會看到有一個竹製的門帘,我掀開門帘,禮貌而又恭敬地,把我朋友讓了進去,還不得藉此機會消消他對我的恨鐵不成鋼的那一股子氣啊。
走進去,那才便是宋園茶藝館的領地。
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屋內,別有一番天地。
宋園茶藝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第一家以品茶賞藝為靈魂的且以「茶藝」命名的茶館。這裡要區分一個概念,「宋慶齡陵園」也時常簡稱為「宋園」,但是此宋園非彼宋園。
自1994年以來,(宋園茶藝館)多次作為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的主要活動場所,舉辦了開幕式、中外茶文化交流等重要活動,並經常舉辦多類書畫、工藝美術、名瓷名壺展銷活動,是弘揚民族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摘自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門戶網站之《宋園茶藝館》
三百元的包間低消,四百元往上的套餐,算了,我們在大堂落了座,一個挨著落地窗的位置,窗外是園林,視覺也很舒適。我點了一個一百二十八的雲南滇紅,一來,冬天喝點紅茶好,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是溫性的,二來嘛,茶生活方式嘛,一百二十八和二百五十六的不同品質間,我選擇了一二八。茶藝師奉上來的,一壺,我們一泡就是一個下午。另外,還有零食,瓜子花生小麻花。
喝茶就容易上洗手間,因為茶葉裡面含有嘌呤類化合物,簡單來說就是這類物質作用於人體就有利尿的效果。在我來去洗手間的路上,我注意到一個現象,其實我早已經發現了也早已經習慣了。「你看,我們現在像不像過上了退休的生活?」望著周圍旁邊五六十歲的那兩桌爺叔,我跟朋友這樣說。「……三十歲,想什麼吶?!而且現在,也有很多談生意的商人把陣地轉到了茶館……」朋友這樣應道。「確實,現在喝茶談生意的越來越多了……」
就這樣,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著,時間慢慢的流淌,真好!
整個下午,我們沒有聽曲兒,說「聽曲兒」,實際上只是與朋友貧一下嘴鬧著玩兒。疫情期間,這裡沒有什麼表演,之前,會每周有一兩次的古箏演奏、評彈之類的小節目。
好像,也不需要什麼其他的節目,約上朋友,圍一壺熱茶、靜靜坐坐、隨意聊聊,就已經很好~~~
#宋園茶藝館#
本文圖片除茶座一張為小匠拍攝,其餘皆來自於大眾點評《宋園茶藝館》圖片,圖片作者可聯繫小匠刪除,謝謝。
本文文字除引用部分外,皆為小匠原創,若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