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旅行》第①期 | 咖喱咖喱,我愛你

2021-02-17 廈航國旅

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

牛奶咖啡的這首《咖喱咖喱》隨著抖音的風靡早就為大家所熟知。今天,我們熱別為大家製作1分鐘咖喱飯小教程,還會帶大家去了解咖喱背後的那些「醇香辛辣」的小故事。

你知道咖喱的發源地是哪裡嗎?是泰國還是印度?

根據大多數史料記載,其實咖喱的發源地是印度。歷史學家莉齊•克林漢姆(Lizzie Collingham)在研究中發現,咖喱的真正來源是中亞的伊斯蘭飲食文化。它在印度紮根的故事,其實是莫臥兒王朝的巴布爾、胡馬雍、阿克巴這些統治者所帶來的中亞、波斯飲食文化,和印度本土的婆羅門階層遵循的素食主義碰撞融合的產物。

但誰又能想到,在發源地印度原來竟然沒有一個詞叫「咖喱」。「咖喱」(curry)一詞實際上是外來詞,由英國人發明。我們查閱在權威《牛津食品指南》(The Oxford Companion of Food)發現,咖喱在書中被定義為「包括許多種世界各地的菜餚,其共通特徵是鹹味,並添加香料。」

而追根溯源,英語中的curry源於印度南部的泰米爾語kari,意為「醬汁」,指一種用香料調味的燉菜。自17世紀起,來到印度的英國人開始用這個詞描述當地的各種加入香料的食物,之後, 「咖喱」逐步演變成印度菜餚的通稱。

歷史學家莉齊介紹說,不同的咖喱美食也會有各自不同的名稱,比如咖喱燜飯就叫biryani,而藏紅花咖喱雞,英文則是saffron chicken korma。

biryani燜飯是波斯肉飯和印度米飯融合的產物。這道特色菜是一道經典莫臥兒風格美食,因為「波斯烹調術最與眾不同的技巧是用凝乳(酸奶酪)醃浸肉類」,而要做比爾亞尼,從食材的準備到製作都比較複雜,光是醃泡汁就需要姜、蒜、綠辣椒、小豆蔻粉、小茴香粉、胡荽粉、桂皮、檸檬汁、番茄等配料,做的時候,還要放洋蔥、丁香、藏紅花、雞蛋、薄荷、杏仁等。這麼豐富的味覺體驗,想想都會口水橫流,也難怪它會是在印度婚禮上最受歡迎的一道菜餚。

 

波斯肉飯早前被稱為pilau, 土耳其人稱其為pilav。它在摩爾人統治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傳入了西班牙,配上海鮮和藏紅花後,變成了海鮮飯paella,在莫臥兒時期的印度,又變成了biryani。這道源自波斯的菜餚,隨著帝國的徵服者在歐亞大陸的不同地方散播開來,在融合各地的不同食材後,變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此外,在印度,咖喱雞叫korma。它的製作方式也遵循波斯傳統,即把嫩雞肉或羊肉在放了姜、蒜、洋蔥和各種香料的酸奶中浸泡,然後在油中慢燉。 

早在18世紀,英國食譜中就出現了「印度咖喱」這個菜,但最初的菜品僅僅是加了胡椒和芫荽籽的燉肉而已,還談不上真正的地道。後來,一些英國菜譜才開始逐步加入多種香料。為了讓廚師們掌握印度菜的做法,香料磨粉混合的「咖喱粉」開始在1790年代出現,並很快在英國流行,隨之傳到了世界各地。

據了解,真正的印度咖喱粉有多達49種調料:以薑黃為主加入白胡椒、小茴香、桂皮、乾薑、花椒、八角、茴香、芫荽籽、甘草、肉豆蔻……

在印度等地人們並不使用「咖喱粉」做菜。製作正統的南亞咖喱時,各種香料是分別添加的,南亞地區盛產各種香料,一道咖喱常常會用到十幾種甚至更多的香料。根據菜色的不同和烹飪者的個人喜好,每種香料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有些直接加入,有些經過爆香或烤香後加入;有些磨粉,有些保留原形。

儘管都被稱為「咖喱」,但實際上南亞各地的咖喱風味差異極大,完全不亞於中國四大菜系之間的區別。在海外的印度餐館中,最經常出現的是北印度(包括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的咖喱。這類咖喱經常使用酸奶或果仁糊等增稠劑,口感較為醇厚,辣度也比較低。北印度咖喱與南亞其他地區相比更常使用肉類,一般搭配各種餅食用。

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深受印度文明影響,同樣也體現在飲食上。咖喱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典型菜餚,其中最為大眾熟知,也是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泰國咖喱了。

我們平常說的「泰國咖喱」在泰語裡稱為kaeng(แกง,讀音類似「坑」),統稱一類帶有一定量的湯汁,但又不像真正的湯那麼「水」的菜餚。而泰語裡的「咖喱」一詞,則是指類似南亞風格的「kaeng」。大部分泰國咖喱與南亞咖喱的區別在於泰國咖喱較少使用幹制的香料,而更多地使用香茅、檸檬葉、南姜等新鮮香料和香草。在製作泰國咖喱時,需要事先把各種新鮮香料和香草磨製成膏狀,用油炒過後再加入其他配料,而不需要像南亞咖喱一樣先炒制洋蔥。另外,在製作泰國咖喱時一般還需加入魚露、糖,有些還要加入椰奶,因而泰國咖喱的口味更偏於鮮、甜。

上面提到過咖喱粉其實是為了不會製作咖喱的英國人而發明的方便食品,但實際上在英國的印度餐館裡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南亞咖喱(英國的印度餐館多由孟加拉國移民開設)。另外,在英國也出現了不少獨特的咖喱菜餚。Chicken tikka masala是在英國最為流行的咖喱,甚至被許多人稱為英國國菜。它的做法是將印度烤雞(tikka)在以洋蔥、番茄、酸奶和奶油為基礎的醬汁中燉煮而成。

19世紀以來,伴隨著英國的商業活動和殖民擴張,咖喱也傳播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日本咖喱就是這樣一種在19世紀發展起來的食物。日本人最初接觸到的咖喱並非來自印度,而是由當時在日本居住的英國人製作的。二戰後,日本中小學校開始供應咖喱作為學生的午餐,方便咖喱塊和即食包裝咖喱也被發明出來,今天,咖喱已經成為日本的「國民食」。咖喱在日本大受歡迎的原因,除了經過改良的滋味和口感以外,也與明治維新時期將西方事物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推崇有關。

印度文明很早就和印度洋對岸的非洲東南部有著密切的交流,另外,自19世紀以來,大批印度人移居到大洋洲的斐濟,加勒比地區的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以及南美洲的蓋亞那等地。在這些地區也流行著許多風格各異的咖喱。

 「咖喱」一詞是文明交流的產物,通過殖民者,商人,勞工和移民之手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它就像一扇窗戶,一面是悠久的歷史傳統,另一面是全球化的當今飲食文化。儘管在今天,咖喱似乎隨處可得,但它依然以充滿異國情調的香氣吸引著大多數吃貨。曾經看到過一家餐廳的廣告語:「與咖喱對話,好像在談一場永遠都不會膩的戀愛」。


好了,

今天的「咖喱課堂」

就到這裡了。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德國-咖喱香腸
    今日主題:舌尖上的德國-參觀柏林咖喱香腸博物館(深度了解德國的人和事,請關注「融入德國」公眾號,
  • FM93.3食品鑑免費試吃第14期召集令:臺灣雙醬咖喱
    這家咖喱沒有泰式黃咖喱那種濃稠的金黃色,但入口溫和不辛辣,表面泛著柔和的油光,咖喱香氣濃鬱。米飯吸收了咖喱的香氣,在嘴裡慢慢咀嚼,你會發現一碗平常不過的米飯也可以給人慾罷不能的享受,靈魂來自這家的咖喱醬。既然是雙醬咖喱,你還可以選擇把咖喱和奶油起司一起拌入米飯,香氣和口感都更加立體和多元。
  • 【果果咖喱】我想給你,果果咖喱般,超大份的愛.
    在富士山的原野上你手捧溫暖熱飲,你仰望美麗星空,我們一邊欣賞流星滑落,我們一邊細說星座物語。這個地方只屬於我們。帶你去日本前,我想先帶你來萬達見個日本朋友果果咖喱果果咖喱以大份量,霸氣的猩猩形象遍布全球!其創始人最愛的棒球明星「松井秀喜」的外號是「黑猩猩」,所以果果咖喱的標誌就是一個黑猩猩,這家店也被叫做大猩猩咖喱。
  • 太愛咖喱,連我家狗都取名叫咖喱~
    今天做菜前,我要先吐槽一下我家的柴犬咖喱。給她取名叫咖喱,一是因為她的顏色,二是因為我特愛咖喱飯,每隔一段時間不吃就不得勁。▲一年前的咖喱 VS 現在的咖喱我養的動物為什麼都沒有脖子?前段時間我給朋友的女兒買了個玩偶當禮物,結果還沒送出去,就被咖喱偷偷叼下來咬爛了,被我發現了非但不鬆口,居然還在大白的「屍體」旁挑釁的看我。
  • 一隻狗的探店自述:我在秘密花園吃著咖喱,而此時此刻你在哪裡?!
    今天我和我主人一起出來吃飯,這餐飯十分難忘,因為...我的主人們為我秀了把恩愛;因為...店裡的貓店長也為我撒了把貓糧;因為...這頓咖喱為主的飯,讓我想起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感覺。讓我想起了一句歌詞:「我在秘密花園吃著咖喱,而此時此刻你在哪裡?」
  • 紅咖喱綠咖喱黃咖喱,都是好咖喱
    如今咖喱已發展出多個國家特色,其中泰式咖喱因大量使用椰奶,並加入香茅、魚露等,辣味減低,醇香增強,大受歡迎。泰式咖喱主要分為黃、紅、綠三種。紅咖喱味道較辣,口味較重;綠咖喱則因加入香菜、青檸皮等,口味偏酸、甜,略帶辣味,適合做湯;黃咖喱比較溫和百搭。搭配原則:口味較重的材料+濃鬱的咖喱。
  • 火爆魔都的「神級」印度咖喱開來人廣!帶來①款「暗黑」咖喱!
    而就在魔都,有這麼一家咖喱專賣店——Currify咖喱狀態,只做100%正宗的印度咖喱,店裡的廚師都是擁有20多年廚齡的印度大哥~Currify咖喱狀態只做「不加水的咖喱」,用新鮮蔬菜+天然香料熬製出幾十種口味的特色咖喱,每種顏色的咖喱都是用番茄、洋蔥等蔬菜,添加30+香料熬製。
  • 舌尖上的斯裡蘭卡 你從沒聽說過的水果咖喱
    小到平頭百姓,大到王公貴族,沒有誰家的餐桌上一天少得了咖喱。蘭卡人可真是什麼都能做成咖喱,植物的葉子、根莖、花朵,當然啦,還有果實,像是芒果、菠蘿、番橄欖、甚至是香蕉都能做成美味的咖喱。在咖喱愛好者看來,素咖喱、肉咖喱、水果咖喱,統統都是大大的好吃滴。傳統的蘭卡餐飲只包括一道主菜,也就是米飯配混合蔬菜咖喱,同時還要有富含蛋白質的魚或者肉來配。
  • 營養減脂美味第八期,日式咖喱塊素食濃稠版——素咖喱茄汁蛋包飯
    大家好,因為昨天哩哩的咖喱只用了一半,就像哩哩心裏面卡了一根刺一樣,哩哩咋樣都要把剩下的咖喱塊清空掉,但是昨天吃了日式咖喱,怕大家看膩了,所以這次換了個日式的濃稠版本~希望大家喜歡,這次就不拌飯了,咱們做蛋包飯~哩哩私房菜丨第31期 我們會努力找很多各種各樣的料理美味更新給大家
  • 如果你也愛咖喱
    我及其認真的對待每一朵,幾乎每兩天都重新打理修剪、調整搭配。說起鮮花的包裝,我有話要說。碰到那種包裝及其奢靡的大花束內心是抗拒的,因為太—不—環—保♻️,重新插瓶後丟掉的包裝堆的像山一樣高,心都在滴血。人家送花給你,還事事兒的,看我多矯情,鄙視自己一刻鐘。
  • 營養減脂美味第七期,日式咖喱與蔬果更配喲——白玉番茄咖喱蓋飯
    大家好,繼昨天大吃打臉以後,哩哩又開始減脂了,今天鬥膽吃個飯,熟悉哩哩的人都知道這個飯不是真的飯,只是看起來像飯而已~這次哩哩做飯的素材依然選了洋蔥,然後加入一顆大白菜,用大白菜的杆來做白玉蛋炒飯~希望大家喜歡哈~哩哩私房菜丨第30期 我們會努力找很多各種各樣的料理美味更新給大家
  • 日本人究竟有多愛咖喱?
    雖然日式咖喱又稱歐風咖喱,事實上還是由日本人所發明的。之所以稱歐風咖喱,是因為其所用的稠化物為法國菜常用的奶油炒麵糊(roux),多用來製作濃湯,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傾向南印度風格。歐風咖喱雖然較為濃醇,但與印度相似料理比較起來,香料味還是明顯不及。咖喱除了可以伴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麵和烏龍麵等湯麵類食物的湯底,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喱有較大分別。北海道札幌地區還有湯咖喱以及白咖喱。
  • 魔都第①家五彩咖喱,大胃王免單!
    難度★★★★★挑戰時間一小時菜品:奶油雞肉咖喱+烤雞肉咖喱+番茄奶酪咖喱什麼是咖喱?其實咖喱不是一種植物,也不是一種香料沒想到吧!這款「綠咖喱」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好奇心?這可沒有添加任何色素哦!完全是大量菠菜熬煮形成的天然色彩!
  • 明記咖喱士多
    記得有一次在香港旅行的時候,街頭小車售賣的咖喱魚蛋,雞蛋仔令人記憶猶新。回憶中的味道漸漸淡忘,直到品嘗了「明記咖喱士多」。創始人拜訪過無數個老前輩,終於調製出了那種記憶中的味道——簡單而直接,卻喚醒了很多人記憶中的味蕾。如今在北京也可以吃到這種地道的咖喱味兒了!
  • 黃咖喱、青咖喱、白咖喱、紅咖喱,你愛哪一味?
    咖喱起源於印度,流行於南亞、東南亞等地,英語Curry(咖喱)一詞源自於泰米爾語(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
  • 【 廣大 】舌尖上的咖喱
    廣大,就有那麼一間主打咖喱的小店——咖喱家裡臺灣、日本、泰國、韓國各地的風味齊聚一堂,創意混搭,還有濃濃的人情味兒。小編去吃過一次,那個量大的小編幾乎吃不完,滿滿一盤子的肉啊!感覺像是在家裡老媽炒了一大盤子沒人跟我搶的肉一般。最主要的是咖喱家裡用的肉都是精選肉,吃起來口感超讚。最最主要的是——小編花了還不到10塊錢!
  • 溫亞軍——《咖喱》
    這是咖喱最喜歡的,每當我喊它洗眼睛,無論它玩得多高興,都會立馬跑來,靜靜地站著配合清洗,一副很享受的樣子。狗的壽命只有十幾年,它們成熟得很快,咖喱剛滿一歲就到了青春期,動物的本能一點都不掩飾,它對異性充滿了熱情和嚮往。可是,我沒有給咖喱尋找伴侶。是沒有尋找,而不是沒辦法,根本就沒拿這當回事,任它在發情期焦慮、痛苦不堪。這也是我對咖喱最內疚的。
  • 咖喱咖喱!4款又辣又過癮的東南亞風格咖喱燉鍋
    此時此刻,來享用一鍋美美噠東南亞咖喱鍋吧。咖喱咖喱,輕輕一加~咖喱咖喱辣~文中單位換算:1杯=284ml1大勺=17.75ml1茶匙=5.92ml鷹嘴豆時蔬咖喱鍋總計時間:35分鐘四到六人份【用料】植物油 60ml黑芥末籽 1大勺棕皮洋蔥 2個中等大小的
  • 經歷|我愛湯咖喱(上)
    那時我不知道湯咖喱是什麼,但是一聽是從家鄉來的美食,就下決心一定要嘗嘗。 一年以後,也就是2012年,我終於有機會和角田所長一起去上海出差,角田所長帶我去了那家在和平廣場附近的SPARK湯咖喱店,味道真的挺好吃,那次我一共在上海住了兩天,每天都去吃湯咖喱。所長見我愛吃對我說,本店的更好吃。
  • 第四首|咖喱咖喱牛奶咖啡
    咖喱牛奶咖啡,味道是不是很怪?來伸出手,動起來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