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nowing-edu.com | 諾應教育®出品
維基百科對「日式咖喱」的解釋是這樣的: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所以甜味較重。雖然日式咖喱又稱歐風咖喱,事實上還是由日本人所發明的。之所以稱歐風咖喱,是因為其所用的稠化物為法國菜常用的奶油炒麵糊(roux),多用來製作濃湯,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傾向南印度風格。歐風咖喱雖然較為濃醇,但與印度相似料理比較起來,香料味還是明顯不及。咖喱除了可以伴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麵和烏龍麵等湯麵類食物的湯底,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喱有較大分別。北海道札幌地區還有湯咖喱以及白咖喱。
明治時代的日本海軍以英國海軍為模範,而英國海軍的軍隊夥食被稱之為燉菜,日本海軍也開始模仿將這種食物作為自己的軍隊夥食。最初是英式的咖喱配麵包來吃,後改良為做成稠糊狀配上米飯,再後來這種咖喱推廣至全國各地,成為了日本的咖喱飯。
咖喱到了日本,發展為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咖喱粉和咖喱塊。雖然不再像印度咖喱那樣味道千變萬化,但勝在夠方便,節省時間。不必花大力氣學廚藝、買材料,只要稍微加熱,淋在米飯上即可食用。
根據調查,作為方便麵發明國的日本,每年人均要吃44頓方便麵;而日本人每年人均吃掉的咖喱料理竟然多達84頓!!咖喱當之無愧被喻為日本的『國民料理』!
日本人對咖喱飯的愛,由來已久,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能夠吃上一餐美味的咖喱飯,幸福感真的是會爆棚的哦!
咖喱與日本交集於江戶末期,於1860年,由福澤諭吉(也就是一萬日幣上的人)出版的詞典【增訂華英通語】裡首次記載。那時它還不叫カレー而叫コルリ。
然而上面的只是記載,咖喱被一般日本人所熟知、食用已經是明治時代的事了。
明治5年(1873年)發售【西洋料理通】、【西洋料理指南】兩本書記載了咖喱的製作方法,兩書共同點是使用咖喱粉以及麵粉來調味、增稠,並且只使用了蔥作為蔬菜。【西洋料理通】使用的肉類為牛肉、雞肉及羊肉,【西洋料理指南】則是雞肉、蝦、鯛魚、牡蠣等材料。
明治10年(1877年),日本的一些【洋食餐廳】(類似西餐廳)裡開始出現咖喱的身影,價格是一般和食的數倍,屬於高級料理的行列。
不是最常見的是日本咖喱塊,而是日本咖喱比較適合製作成咖喱塊。有一點很重要:咖喱塊、咖喱粉和咖喱醬或者咖喱膏都是為了方便人們而存在的。塊狀、粉狀以及膏狀的咖喱,都是為了迎求「需要」才應運而生的。
日本咖喱的重點不是香料,而是其他的材料,例如不同油脂、炒得焦香的洋蔥、麵粉或澱粉(增稠用)、蘋果泥等等,所以咖喱塊誕生了。由於同屬於亞洲,國人與日本人口味相對比較接近,並且最常見的主食同是米飯,所以與米飯很搭的日式咖喱也符合大多數國人的胃口,超市裡最常見的是日本咖喱塊,也有一部分是市場選擇的原因。
日本人真的歡是咖喱,之前小編打工的副店長就超喜歡吃,我嚴重懷疑他是不會做別的飯,左圖是日本比較出名的」CoCo 壹番屋」的咖喱,味道還不錯挺香濃的,如果你有機會去日本一定要去嘗嘗哦~
日本人為了辦好今年的奧運會開幕式究竟下了多少功夫?
令和新專欄 | 語言學校介紹之東亞國際外語學院
乾貨! | 埼玉大學2020年4月入學留學生考試詳解
天聲人語精品對譯第13期:創作熟語で振り返る1年/用新創詞語回顧一年(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