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換一種處理方式,孩子就改變一種心態

2020-12-21 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

要給孩子一個好心態,首先要從父母做起

最近,小龍特別喜歡搭積木,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將積木搭成各種形狀的車,或者火箭。每次看到他搭成的各種車,我的嘴角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笑容。

然而,最讓我感到高興的並不是看到他搭成的各種車,而是他面對積木倒掉的態度。前天晚上,他一個人坐在墊子上,將積木搭成了各種形狀的車。然而,由於墊子不穩,他一動積木車就倒了,積木撒了一地。小龍見此,立即伸手將那些積木揀起來,再次搭成車。剛搭好車,他一動又倒了。他一邊揀積木,一邊說:「幸好,這些積木還疊在一起!」說完,又將積木搭成車。

可是,小龍一轉身,積木車又倒了。這一次,小龍明顯有了些許怒氣,自言自語地說:「它為什麼老倒啊?」

說完,又將積木撿了起來,搭成車。這些積木仿佛有意考驗他一般,他剛搭好,「啪」的一聲,所有的積木又一下子倒了下來,散落成碎片。

我本以為小龍見到這一幕,會大哭大鬧地說:「我再也不搭積木了。」沒想到,他依然慢慢地揀起積木重搭了起來,邊搭邊說:「沒關係,我還可以搭成更漂亮的車車。」這次,他突然將車的底座搭了很多積木,積木再也沒有倒過。小龍又去拿了其他玩具來,發現積木依然沒倒,便興奮地說:「媽媽,我知道積木為什麼會倒了,因為車車下面要多搭一些積木。」

聽到他這句話,我那顆懸著的心像石頭一樣「哐當」一聲落了地。我還記得去年剛買一大桶積木回來時的情景,那天,小龍拿著新買回來的積木,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將積木拿出來開始搭。去年,他還不能搭成什麼形狀,大多都是向上碼得很高。因為他把上面搭得很多,下面搭得少,所以,每搭一些,他的積木就「啪」的一聲倒了。每次見到倒掉的積木,小龍就大哭大鬧,無論怎麼哄,他都不能接受積木倒了的事實。

那天,不知道他哭了多少次。爸爸見此很著急,在積木倒掉、小龍大哭大鬧時,他便好心地去幫小龍搭積木。因為他搭的不一樣,小龍氣急敗壞地將積木推倒大哭著說:「我不要這樣的,我不要這樣的。」

先生很無奈,只能任由他哭鬧。我見此什麼也沒說,只是走過去,獨自玩起了積木。經過一番努力,我終於搭起了一座高樓。我非常興奮地說:「快來看呀,看我這高樓搭得多高。」

小龍一聽,立即向我的高樓移動著屁股。結果,他剛到高樓面前,高樓「啪」的一聲倒了下去。小龍見此急忙說:「媽媽,對不起!」

他大概以為我會像他一樣大發雷霆,便趕忙向我道歉。出乎他意料的是,我不但沒有生氣,還笑著對他說:「寶貝,媽媽其實應該感謝你。」

「為什麼?」

「因為你把媽媽的高樓碰到了,讓媽媽又有機會再搭一座更漂亮的高樓。」說完,我又獨自搭起了高樓,並且搭起了一座不一樣的高樓。

「你看,媽媽這座高樓是不是比那座高樓更高,更漂亮。」

「嗯,是的!媽媽!」

說完,我們又把高樓推倒,再重新搭高樓。

有了那次經歷以後,小龍搭的積木偶爾倒了,他還能接受,但如果總是倒的話,他依然還是大哭大鬧。沒想到,轉眼過去一年後,他已全然能接受積木倒下的事實,並且還試著去尋找積木倒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有一句話說:「心態決定命運。」我想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心態,面對問題時,能夠積極樂觀地去尋求解決方法。即使身處沙漠,也能抬頭望見天空中的星星,從而從容地生活。

然而,很多父母都忘了,孩子的好心態其實是父母給的。有時候,只需要你小小的一種改變,都可能帶給孩子不一樣的心態。像小龍搭積木這件事,我想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哭鬧,要麼像我先生那樣好脾氣地哄他,並且努力幫他重搭,即便這樣,孩子依然不依不饒地哭;要麼就對孩子發一通火,甚至後悔給他買了積木,或者把積木都扔掉。無論哪一種處理方式,都只會更加激發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哭得更厲害。

而且這樣的處理方式還會給孩子一種無助的感覺,不知道怎麼面對困難,更不知道怎麼去解決問題,更多的是怨天尤人。所以,要給孩子一個好心態,首先要從父母做起。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問題,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看到好的那面,並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進行轉換,將壞的那面努力轉換成好的那面。如此一來,不管是我們自己,還是孩子,都將成為生活的強者,不會輕易被困難壓倒。

面對問題,父母換一種處理方式,孩子就可能改變一種心態。要想孩子擁有好心態,對一件事情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必須先從父母做起。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

相關焦點

  • 過不好離不了的婚姻,換一種處理方式,結果就可能大不一樣
    更何況,我們還有一個已經上六年級的兒子,而我們的父母,更是時常關心著他們的兒媳,女婿。 於情於理,即便婚姻已經一地雞毛,但我們依然要堅持下去,為了兒子,也為了父母,其實,我內心也害怕,離婚後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於是乎,我們的婚姻:過不好也離不了。
  • 中國式父母常用的四種溝通方式,只有一種是對的,希望家長能重視
    仔細回想,我們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是上面哪一種回答方式呢? 李開復曾說過「父母要用3%的時間管教孩子,用97%的時間和孩子做朋友,因為通過這樣的交流,才能讓孩子成為講理的孩子」。
  • 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是一種心態
    幸福有時總是很矜持的,它不會誇張地提前和我們打招呼;而往往是與我們不期而遇,為了迎接和亨受幸福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這種心態就像是對幸福長久的期待,就像是在一杯水中加一點點蜂蜜,但也能收穫到甜蜜一樣。如果說讓別人快樂是一種仁慈,那麼讓自己快樂就一定是一種智慧和能力。
  • 「別哭了」或許是一種安慰方式,但聰明的父母更喜歡用這些話代替
    要知道,孩子長期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為了停止父母眼中無能的哭鬧,他們肯定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轉移壞情緒。很明顯,小俊選擇用拳頭來解決。在多數父母看來,一句「別哭了」就已經算是在安慰孩子了。還有些父母,也找來很多藉口,「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孩子,我能怎麼辦?」
  • 為什麼孩子膽子小?和父母有很大關係,父母要懂得改變自己
    如果孩子性格比較陽光,那麼他們在人際關係中就會處理得比較好,但是如果孩子的性格相對比較膽小,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畏首畏尾,進而變得更加自卑。父母的膽小怕事的處事風格會讓孩子本能覺得遇到問題也應該採取這樣的方式,從而孩子在遇到相同情況下也會採取一樣的方式,能忍讓就忍讓,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懂得敢於說不。
  • 孩子性格內向,也是一種優點,父母不要急於否定孩子
    所以大部分家長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時,都會非常的焦慮,他們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改變孩子的性格,希望孩子在今後能夠成為一個活潑開朗的人。強強的媽媽是一個性格比較潑辣的人,所以當她發現強生的性格比較內向害羞時就非常的苦惱。因為她總認為內向的人在今後肯定要吃很多虧。所以當強強還小的時候,她就開始嘗試著各種各樣的方法,想改變強強的性格。
  • 強迫孩子打招呼的場景,外人都覺得尷尬,換一種聊天方式一片祥和
    我們從小被父母要求嘴甜,見人要叫叔叔阿姨,而很多人在小時候都非常排斥見到父母的朋友或者陌生人,見到甚至會繞道走。後來人們發現,對人熱情有禮貌在社會上非常吃香,於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見人主動打招呼,大方有禮貌。
  • 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曾經的心理研究發現離婚會對孩子帶來很多的影響,比如孩子安全感,處理問題的解決方式,包括性別認同,他們長大後的性格。只是近幾十年來,隨著離婚越來越普遍,很多新的研究和理論出現,人們發現影響孩子最大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想要孩子不愛哭,父母需要這麼做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像病毒一樣會傳染,所以父母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制止孩子哭鬧,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孩子磕到桌角胳膊流血了,疼的大哭,媽媽趕緊跑過去抱著孩子說「寶寶不哭,寶寶不疼,都是這個破桌子,磕到我們家寶寶了,打一下」,於是孩子抽抽涕涕的揮舞小手跟媽媽一起打桌子。其實,孩子磕到桌子疼嗎?
  • 活著,幸福是一種心態
    1、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 改變命運的一種特殊方式
    影響一個人命運的因素有很多,通過調整這些因素,例如改變風水環境、起名改名、擇吉選日、擺放吉祥物或者化解調理等,都能一定程度地改變命運發展的趨勢,使人生更加順暢如意。  相反,如果人的能量層級低下,長期處於負能量水平,那麼這個人就容易生病,精神萎靡,情緒低落,做事沒有激情和衝勁,也容易招惹一些不好的東西,命運自然就比較曲折坎坷。    既然知道了人的命運和自身的能量水平有直接的對應關係,那麼,改變命運的一個有效方式就是,通過提升自身正能量的方式來使命運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 有一種幸福,讓父母「被需要」
    然後便回到裡屋處理手頭上未完成的工作。到了吃飯時間,大家都開始準備入座吃飯,卻看不到老媽的影子了。正在大家紛紛猜測時,老媽手裡拎著兩大把還帶有莖葉的花生回來了。我嘴上連連埋怨,內心卻一片潮溼。也許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我們不經意間的一些需求,成了他們最樂意的「差事」。我們簡單的需要,卻是他們最大的「存在感」。
  • 孩子出門就害羞,其實是一種優勢的性格,父母要明白
    我們還對同事說,是不是平時對他太嚴厲了,才導致他變成了這樣的情況,同事卻說到我對他幾乎都是放養,這是孩子自身的天然性格,我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是給予他最大的鼓勵,讓他改變這種性格吧。其實,這種性格也是一種優勢。
  • 歸零不僅僅是一種心態
    歸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人生所有的成敗相對於前一秒都是一種過去,過去能支撐未來,但絕不能代替未來,未來在自己的腳下,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去儘量。向未來的理想出發,別忘了那個約定:歸零自信出發,努力堅持堅強。
  • 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四種性格的孩子,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教養方式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它包括哪些平時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父母教養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的相對穩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
  • 《無處不在的人格》:依賴型人格,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一、依賴型人格的典型特徵 1、總是吃一種食物 飯桌上的小孩子總致力於吃那些他不能吃的東西,就算是喜歡也不會只喜歡一種食物,除非孩子認為只有這一個食物是對他來說是安全的,孩子不會感到不舒服只依賴一種食物。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遠離這幾種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妥協型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甚至對孩子的一生會產生深遠影響。妥協性的這種家長是很懶惰的,孩子發脾氣,想要某個東西,立即就滿足,用妥協的方式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表面上看似問題解決了,其實卻為後來埋下了隱患。日後,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往往會再次採用這種方式要挾父母同意。一旦父母不同意,反而會變本加厲,用更加衝動的方式逼迫父母同意自己的要求。
  • 一種年齡,一種心境,一種快樂!
    我們苟活於世,心態當像蘭,凡事都能看得通透;性情當似梅,學會在命運的冬季豔麗地盛開;意志當如水,你能包容什麼,終會得到什麼。有位畫家畫了一幅畫在市場上展出,並附上說明: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處,均可用筆作上記號。展覽完畢,整幅畫都塗滿了記號,畫家深感失望。不過他決定換一種方式再試一次。
  • 改變心態,改變結果
    但是我無法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向不知道什麼是心態的人解釋什麼是心態。就像「我看到的時候就知道」的場景一樣。現在,我認為我找到了一種足夠有用的方法,以一種有用,精確且可行的方式來解釋一種心態。我一直在測試它,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
  • 河南一位57歲大姐逃離式的旅行,是一種改變還是一種逃避
    日本作家中村恆子在《 人間值得》一書裡提到:不要試圖通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這位57歲大姐尋到了如何使自己獲得快樂的一種方法,那就是一個人的自駕遊。她變被動為主動,本身就是一種改變,這也許是她多年後的一次醒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