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咳嗽有痰,我們內心真是焦慮無比,真希望能夠有一種方法把痰迅速化掉,咳嗽聲音立馬消失。
因為著急,所以我們很容易掉進各種化痰止咳的坑裡,而且是深深的坑,造成孩子們反覆咳嗽,真是得不償失,一定要保持理性,不給孩子身體添亂,幫助孩子更快恢復。
我們要避開三大坑
很多文章推薦各種化痰的食物,單從食物或藥材本身來說,確實具有化痰的功效,但是如果沒有辯證用,用錯就變成生痰的食物,加重孩子咳嗽。
我們來簡單認識熱門的化痰食材和藥材:
陳皮:性溫,燥溼化痰,化的是寒痰,多數白痰。
梨子:性寒,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化的是熱痰,多數是黃痰。
白蘿蔔:性涼,消食下氣、化痰止咳,化的是積食內熱導致的痰。
貝母:性微寒,能散結、潤肺清火化痰。浙貝母清火能力強,多用於黃痰熱咳;川貝母養陰能力強,多用於陰虛乾咳少痰。
枇杷葉:性平,清肺和胃,降氣化痰,適合肺熱咳嗽。
百合:性微寒,入肺能清痰火,可以養陰潤肺,適合肺熱咳嗽。
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藥食兩用的食物,吃多了,頂多沒有效果,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這樣想法就錯了,因為脾為生痰之源,孩子脾胃嬌嫩,身體的自我調整能力弱,錯誤的食物就會變成生痰之源。具體我們可以看這篇文章《為什麼一直有痰?做明醫理的父母!》。
有些人誤以為咳嗽就是體內火氣大,於是給孩子喝各種涼茶,或者自己泡羅漢果、菊花茶,吃些黃瓜、水果等來降降火氣。
如果在孩子咳嗽的初期,這樣做法,很容易掉進深坑裡,導致咳嗽纏綿不決。因為很多孩子最初咳嗽是風寒咳嗽或積食咳嗽,生冷寒涼的食物容易加重咳嗽。
遇到孩子咳嗽,不是很嚴重,父母就想在藥店買點藥或止咳膏,吃吃就好了,會按照藥店的推薦,給孩子用化痰止咳的藥物,如果用錯了,往往容易造成孩子反覆咳嗽,拖延了病情。
給孩子用藥是很慎重的,即便是中成藥在沒有正確辯證的前提下,也不能給孩子用,用藥需要遵醫囑,這樣比較穩妥。
當我們護理孩子咳嗽時,要避開這三大深坑,好好遵醫囑用藥。
在服藥期間,特別是看中醫,服藥兩三天後,有些孩子咳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甚至感覺咳嗽聲更重了,此時我們要觀察孩子的整體狀態,不要馬上就懷疑醫生,因為中醫治療思路不是迅速把病邪壓在體內,而是扶正祛邪,所以前兩三天有時在表面上看不到變化,再過兩天就有明顯的好轉。
護理咳嗽,我們能做什麼?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還不錯,就要繼續觀望,遵醫囑把藥服用完,特別是服用中藥要保量保質喝完,不能偷工減料。如果確實狀態非常不好,要及時跟醫生溝通。
在護理方面,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要保持正確的飲食,不要給孩子吃易生痰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良好情緒,這兩個非常重要,也是孩子咳嗽恢復好壞的關鍵。大便保持通暢,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通了,肺就不容易聚熱。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做簡單的推拿護理,具體可以看這篇文章《好用的咳嗽推拿法,收藏起來!(含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