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大的穩定,來自於你的反脆弱能力

2021-01-15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自言稚語(ID: selfgrowing1118), 作者:Windy Liu

2020年我們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疫情,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學業上的停滯,工作上的迷茫,以及生活上的窘困......

無常,就是這個世界不變的規律。

即將步入2021年,謹以這篇舊文,提醒自己和讀者們,專注於建立自己的反脆弱體系,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從而有效地反抗熵增,在這個無常的世界裡泰然自處。

有一對都住在大倫敦地區的孿生兄弟,約翰和喬治。 

約翰25年來一直供職於一家大銀行的人事部門,有一份完全可預測的收入,享有各種福利和長達一個月的帶薪年假。 

喬治是一名計程車司機,運氣好的日子,他能賺幾百英鎊,運氣不好的時候,則入不敷出,甚至賺不回油錢。 

不過年復一年平均下來,實際上喬治的收入與約翰相差無幾,但喬治卻總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沒有約翰穩定。 

要你說,你覺得他們哪一個人的工作更穩定? 

就前面描述的狀況來看,似乎是約翰。 

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工作穩定的約翰在他50歲的時候突然失業了,這讓他一下子陷入了恐慌—— 在銀行工作了幾十年,他只學會了簡單的人事安排工作,所以現在年紀大了再找工作就老是碰壁,除此之外,他還得面對高額的房貸。 

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於喬治來說幾乎毫無影響,他照樣開出租,收入和過去並沒有太大差別。

這個故事出自風險管理大師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越穩定的越脆弱。 

當你越來越依附於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一個組織,某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弱,你所謂的穩定,是脆弱的,更像是易碎的玻璃。 

1

遇見黑天鵝,是遲早的事

在17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

所以,「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就成為了一個沒有人會懷疑的事實。

直到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歐洲人的信仰崩塌了,原來這個世界的天鵝還可以是黑色的。

「所有天鵝都是白的」,有數萬隻的白天鵝作證,但是要推翻它,只需要一隻黑天鵝就足夠了。

風險管理大師塔勒布在《黑天鵝》這本書中總結了「黑天鵝事件」的三個特點:

意外性

總是出人意料地發生

破壞性

會給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

不可預測性

儘管事後可以解釋,但事前難以預測

前面的金融危機就是喬治和約翰生活裡的黑天鵝,而在生活中,你沒看到黑天鵝,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公司突然裁員,是失業人員的黑天鵝;

家庭遭遇變故,是中年人的黑天鵝;

投資恰逢股災,是投資客的黑天鵝;

......

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著各種黑天鵝事件,你當下的穩定,可能正孕育著一隻始料未及的黑天鵝。

無常是生活不變的規律。 

無常,就是任何人事物都不是絕對確定的。你遇到什麼人,攤上什麼事,這些都在你的掌控之外,你無法精準地預見,而這就是世界不確定性的本質。

每一個時刻,你周圍的人事物都在發生著快速的變化,特別是在如今信息流通如此發達的萬物互聯的時代,各種新事物蜂湧而至,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這使得整個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難以預測,不確定性也越來越高。 

今天你引以為傲的工作,明天就可能因技術革命而遭淘汰。

今天還受眾人追捧的風口,明天就可能只剩下曇花一現的落寞。

就像從年初持續至今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人,很多企業遭受到了突如其來的大變局,曾經的穩定不復存在,過去的業務可能完全停擺。

在生活裡,穩定從來不是常態,唯一不變的其實是「變化」本身。

如塔勒布所說:「每一種事物,每一個行業,都遲早會迎來那只可怕的黑天鵝。」

2

脆弱的反面不是堅強

如果一個人總是追求安穩,規避風險,經不起一點點變化,扛不住一丁點挫折,那這樣的人是脆弱的,不管是在能力方面,還是在精神方面。

外面只要有點而風吹草動,或是和自己的預期不太一致,他可能就會方寸大亂,甚至情緒失控,更不要說遇到了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了。

所以,有的人在工作上受了一點點委屈,就心生抱怨想要離職,有的人遭遇了一次不幸,從此就一蹶不振得過且過。

面對無力改變的外界變化,還有另外一類人,他們擁有強大的「反脆弱」的能力——

不僅僅在意外面前能夠承受打擊,保持穩態,而且還可以從磨難中獲得成長,讓自己的能力和內心都更強大。

「反脆弱」這個詞,是塔勒布在同名書籍《反脆弱》中提出來的。

你跑步摔了一跤,腿折了,這很脆弱;一個玻璃杯,從桌子上掉下來,碎了一地,它也是脆弱的;而一個鐵球,扔出去老遠,沒有絲毫損傷,這叫反脆弱嗎?

不是,毫髮無損只代表著「堅韌」,但它依然可能因為不斷遭遇打擊而破損。

如果一個東西掉在地上,不僅沒有破損,而且還能從中受益,這才叫做「反脆弱」。

就像希臘神話裡的九頭蛇,每次砍掉一個頭,它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來。九頭蛇是反脆弱的,外部攻擊不僅不會削弱它,反而會讓它更強大。

我們人類的進化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反脆弱的過程。

人類的最早的祖先是在森林裡生活,他們像現在的猩猩和長臂猿一樣,善於利用腳掌抓握樹枝,在樹林裡蕩來蕩去。

人類祖先離開森林其實是個很無奈的故事,大概1000萬年前,因為某些地質活動,非洲被撕開了一個口子,那個口子今天被稱為東非大裂谷。

大裂谷西邊依舊是鬱鬱蔥蔥的森林,而那裡的古猿從未走出森林,它們的後代演化成了今天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而大裂谷東邊則變得乾旱貧瘠,森林變得越來越少,而草原越來越多,沒有了取之不盡的水果和嫩葉,這使得人類被迫從森林中走出來。

由於草原茂密而不得不站高遠眺,因為有猛獸攻擊所以得要不停奔跑,在對抗這些風險和波動的過程中,古猿漸漸進化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

直立行走讓古人類將前肢解放出來,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而更好地適應外界變化。

正是這種極其惡劣的環境,我們的祖先通過自身的反脆弱性,獲得了更強大的能力,從而走上了和他生物不同的道路。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當你事事順利,穩定安逸的時候,一旦黑天鵝出現,你可能就會遭受重創。

相反,當你遭遇重大挫折的時候,可能正是你停下來思考,找到新方向的契機。 

而這就是塔勒布所說的「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3

擁抱變化,才能維持穩態

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跟360的CEO周鴻禕聊天,問他覺得3Q大戰(360跟騰訊之間的商業戰)誰贏了?

周鴻禕說,雙方都贏了,因為他們兩家企業都具備超強的反脆弱能力。 

當馬化騰發現讓網民站隊「二選一」的時候,竟然會有很多人選擇360,這一下子把馬化騰給打醒了。

他過去以為靠著錢多流量多去打壓別人,讓別人怕自己,就可以維持江湖地位,但現在不行了,企業得擁抱變化,重新改變策略,所以他提出了半條命原則——我們只留半條命,把另外的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 

後來騰訊開始投資。

京東在618,雙十一掙了很多錢,騰訊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它是第一大股東,而之後投資滴滴,也是第一大股東。 

所以經過這麼一戰,騰訊從過去一個帝國轉型變成了一個生態,具有更牢固的護城河,這就是騰訊反脆弱的表現,一個壞事讓它變得更加強大更加開放。 

而周鴻禕自己因為3Q大戰,差點被抓起來,但是事情結束後,他的知名度暴漲,360也成功上市。 

變化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看似平靜的大海表面,下面往往是隱匿的波濤洶湧。

如果我們沒有反脆弱的能力,不敢擁抱變化,主動尋求改變,那我們就很容易在危機之下走向消亡。

羅馬政治家老加圖,將安逸視為通向墮落的道路。他不喜歡所有輕易就能獲得的東西,因為他擔心這樣會削弱意志,走向墮落。

塔勒布說——「我們一直有個錯覺,就是認為波動性、隨機性、不確定性是一樁壞事,於是想方設法要去消除它們。但正是這些我們想消除他們的舉動,讓我們更容易遭到黑天鵝的攻擊。」

被人類呵護有加的熊貓,它其實和狗熊是一個祖先,當它遷徙到秦嶺這一帶的時候,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竹林,它一定是有一種天堂般的感覺。

雖然竹子不好吃,但是它不用費盡心思地偷蜂蜜,找鳥窩,只要天天坐在那吃就行了。

當它感覺到自己可以一勞永逸的時候,它也把自己推向了一個完全意識不到的大陷阱裡——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在吃竹子,而在人類的保護下,退化到連性慾都沒有了,整個種群瀕臨滅絕。

熊貓是脆弱的,經不起外界變化的衝擊,它沒有具備反脆弱的能力。

洛克菲勒曾說:如果你眼前的盛況給你天堂般的感覺,那麼接下來等待你的也許就是地獄。

如果你想做出改變,並且不關心未來結果的多種可能性,認為大多數結果都會對你有利,那麼你具有反脆弱性。

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對隨機性、不確定性也是如此,你要擁抱它們,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

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加持。

4

建立反脆弱系統,

才能讓你從容面對人生無常

我們無法消除世界的波動和變化,而且即使能消除它們,那也會讓我們變得脆弱,所以不要追求表面的穩定,而是要勇於接受變化。

波動和變化並不是壞事,它們不僅會考驗你的反脆弱能力,更會助力你建立自己強大的反脆弱系統。

1. 樹立危機意識,保持壓力源

古人很早就告誡過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職場上有的人在工作幾年之後就混成了老油條,只追求做好分內事,對舒適圈之外的事情卻敬而遠之,極力迴避。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會像高速公路收費站的36歲女員工,被裁後大哭,還要大喊著「我的青春都獻給收費站了,要我現在學別的,我也學不會了。」

朱利葉斯·沃爾夫是一名德國骨科醫生,他提出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沃爾夫定律」。 

「沃爾夫定律」是關於骨骼成長的定律,主要是指人體的骨骼如果長時間接受外部壓力,就會增大骨密度和堅硬程度。

當一個格鬥運動員反覆用拳頭擊打,用腿腳踢打,因為其腿腳和拳頭受力較多,且長期接受鍛鍊,所以在這一塊部位的骨頭密度就會較其他不受力部位的骨密度大,相關的肌肉也會更加強壯。

一個人的反脆弱能力會像肌肉那樣,始於一點點壓力,也會隨著壓力源的持續供給而變得強壯。

為了獲得壓力源,你要多行動,多實踐,多去探索世界,這樣才能遇見一些新奇的事物,看到一些新的變化,感受不確定性,提高危機意識。

此外,你還要勇於踏出舒適區,多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多學習、鑽研新的事物,保持一定的壓力。

這樣,即使公司企業遇到了黑天鵝,你也能有隨時離開的本事,而這就是你的反脆弱性。

2. 主動試錯,攻擊自己

在一個多變的,無法預測的時代,很多事情,單靠想已經想不清楚了。

邊做邊學,邊栽跟頭邊站起來,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折騰方法。

就像你要學習遊泳,不是先去找一本遊泳的書,把所有遊泳的知識學習好之後再去下水,如果這樣那你永遠都學不會遊泳。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先去行動,先下水去試著感知水的屬性,感受內心的恐懼,然後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動作哪裡做對了,哪裡做錯了,進而去調整遊泳的動作和心態,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學會遊泳。

每一次所謂失敗都只是一次告知你「你之前的假設是錯誤的,需要尋找新的假設」的信號而已,它是一個轉折點,而不是一個終點。

你的期望都是你的假設,而從零到一的創業過程就是低成本去不斷試錯和調整你的方向的過程。

智慧型手機的誕生,讓我們迎來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馬化騰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劃時代的產品,我們應順應移動網際網路趨勢,開發移動社交軟體。錯過這個風口,就是滅頂之災。」

為了適應變化,騰訊內部成立了三個團隊,誰做得好就用誰的。

其實那個時候,騰訊已經有QQ了,但馬化騰還是敢於攻擊自己,勇於試錯。

最終,張小龍團隊開發的微信脫穎而出,現在成為了大家每天都離不開的手機應用。

騰訊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實一直在試錯,一直在突破自己。

就像前一陣子,學者吳軍老師說騰訊沒有to B的企業基因,很難做好to B的業務,但這至少說明騰訊在突破自己的邊界,一直在做出新的嘗試。

試錯過程中,就是用有限的損失,來換取無限的收益,這本身就是一項很強的反脆弱的策略。

3. 採取槓鈴策略

塔勒布推薦大家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採取槓鈴策略。

一個槓鈴的兩端比較重,中間比較輕,一端是極度的風險規避,一端是極度的風險偏好。 

槓鈴策略就是重視兩端,而忽視中間。 

當你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不能把100%的資金都投入到非常安全的渠道,也不要把100%的資金都投到高風險的渠道上,更不要把100%的資金全投到中等風險的渠道上。 

根據槓鈴策略,你可以做如下安排: 

90%的資金投到非常安全的渠道,以避開黑天鵝; 

10%的資金投到高風險高回報的渠道上,即使遇到黑天鵝,也只是損失10%,不會讓你遭受重創。 

再比如,在工作上採取槓鈴策略,你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職工作上,而花一小部分精力培養一項自己的興趣愛好。

在醫療方面採用槓鈴策略,如果只是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小痛,你大可不必理會,待其自愈,這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而如果是病危急救,則任何可能的救治方式都應該嘗試。 

槓鈴策略可以形成一種對我們有利的不對稱性,也就是消除不利因素,保護自己免受極端傷害,同時讓有利因素順其自然發揮作用,從波動和變化中獲益。

4. 提高冗餘備份

我們很多人都希望穩定,找工作都想著找一個鐵飯碗。

可是就像前面所說的,安於穩定,安於舒服,在時代的變遷中我們將變得越來越脆弱。

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做了一次危險的實驗,他籤署了一項行政令,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試圖通過《出口管理條例》來擊潰華為這家中國公司,限制美國企業對華為出售技術和零件。

如果華為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那他很可能會像過去中興那樣被制裁得毫無還手之力,甚至會因為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而陷入極大的困境中。

不過,任正非在這個時候很有底氣地站出來說:「美國政客可能低估了我們的力量。我就不多說了,因為何庭波的員工信說得很清楚。我們有些邊緣產品沒有備胎,這些產品本來遲早就要淘汰的,這些有影響。但在最先進的領域不會有多少影響,至少5G不會影響,不僅不影響,別人兩三年也不會追上我們。」

在何庭波的員工信中說,為了防止美國斷供,華為在多年前,就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花費巨大心血研發「備胎」。

所以當今天美國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做了最瘋狂的決定,這些耗資巨大打造的備胎一夜轉正,挽狂瀾於既倒,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安全。

如果路徑和策略已經固化到完全沒有任何彈性,那企業時刻可能出現奔潰。

但在極端困境出現之前,通過增加冗餘備份,則可以提高企業的反脆弱性。

所謂增加冗餘備份,就是要持續探索,終身學習,讓自己的專業度夠精深,能力層夠多元。

華為不僅擁有晶片備胎,還打造了作業系統備胎,所以,在遭遇美國制裁的危機之下,華為雖然受到了傷害,但同時也加速了其自主研發產品的問世。

專注於本業的同時,學會去交一個無用的朋友,找一個無用的愛好,學習一些看似無用的知識,沒有功利地去幫助別人,研究一個感興趣的課題,培養一種擁抱無用的心態,這其實都是在增加自己的冗餘備份。

而在很多時候,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性很高的時代,做無用的事情,也許是最有用的。

5. 斯多葛的安心之法

當你擁有的東西越多,依存的條件越來越多,你的自身存在度就會越脆弱。 

面對世事變化,我們如何讓自己不被命運的無常所傷害呢? 

在我的新書《心智突圍》中,我給大家提供了斯多葛的安心之法。

斯多葛派哲學給出了他們的反脆弱策略,就是要學會克己——

擁有,但不產生情感上的依賴。 

盧修斯·安內烏斯·塞內加是斯多葛派的哲學家,也是古羅馬帝國最富有的人。 

他在很多著作中曾表達過,財富及其他素有象徵成功的成就,都會帶來不對稱性,會讓你患得患失,進而變得脆弱,生活在持續的情緒威脅之下,甚至控制你,讓你成為身外之物的奴隸。 

為了對抗這種脆弱性,塞內加的反脆弱策略是——通過心理練習來弱化財產在心目中的地位,這樣,當損失發生時,他就不會受到影響。

斯多葛派哲學家塞涅卡則建議我們:除了預想壞事的發生之外,我們有時還應該生活得就好像壞事已經發生了一樣。

光想一想失去全部財富還不夠,還要定期地「體驗貧窮」,給自己主動製造苦難,忍飢挨餓,真正地過一下苦日子。

就像常常用汽車作為代步工具,偶爾你也可以體驗一下走路的感受,這種刻意地製造不適,可以鍛鍊自己的自控力,不過分地依賴於某種人事物。

斯多葛派的哲學主旨就是情緒的馴化,保持對情感的感控力,其表現出的就是極強的反脆弱的能力。 

理想的斯多葛是這樣的生活——

享受美好,追求事功,但絕不沉湎其中,洞察一切都像朝露一樣,隨時消失。如果榮華富貴轉瞬間被奪走,那也是命運使然,絲毫不能動搖一個斯多葛的沉著與泰然。

最後的話

天災人禍、生老病死,變化時刻都在發生。

培養反脆弱的能力,我們才能迎接各種挑戰和機遇。

生活中更高級的穩定,不是來自於對安穩本身的追求,而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反脆弱能力:

有危機意識,能夠承受持續的壓力

願意走出舒適圈,積極主動地試錯

採取槓鈴策略,從波動中受益

提高冗餘備份,培養擁抱無用的心態

實踐斯多葛派的安心之法,回歸內在安寧

塔勒布在《反脆弱》這本書的結尾說:

「脆弱的事物喜歡一成不變的安寧環境,而活的東西才喜歡波動性。

驗證是否活著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

真正的穩定,來自於自身構建的反脆弱系統。

而那些殺不死你的,終會使你更強大。

作者簡介:

Windy Liu,探索人生哲學,追求自我成長的理性思考者,著有《心智突圍》,重構心智的底層邏輯來打破人生困局。

本文來源自言稚語,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真正決定命運的,是你的「反脆弱」能力
    其實,想要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並不是逼著自己時時刻刻「假裝快樂」,而是學習擁有「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這個詞,是塔勒布在同名書籍《反脆弱》中提出來的。我們來打個比方。你跑步摔了一跤,腿折了,這很脆弱。一個玻璃杯,從桌子上掉下來,碎了一地,它也是脆弱的。
  • 一起讀好書《反脆弱》by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疫情期間,我們很多人被打亂了生活節奏,無法像往常一樣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很多企業走向倒閉、員工失業。環境的穩定使得人們失去面對意外的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一切,我們該如何應對?對隨機性、不確定性也是如此,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加持。簡單來說,反脆弱就是能夠在突如其來的變化衝擊下獲益的能力。反脆弱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事情,解決我們不了解的問題。如何獲得反脆弱性?
  • 用「反脆弱」改變我們的「脆弱」,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強大
    反脆弱能力幫助你走得更遠更高但其實,我們回想原始人的生存狀態,我們的那些先人們,是如何在對現在看來無法生存的惡劣環境下做到一步步進化的呢?他們很好地將脆弱轉化成了反脆弱的進化技能,對付任何困難的方法只有克服困難,迎難而上,而非躲起來,讓困難自行消失。所以原始人不斷更新迭代製作出原始的生存工具,用石刀陷阱狩獵,用樹葉蔽體,再由母系轉為父系,直到工業科技的現在。
  • 最高級的穩定,是擁有應變的能力
    在好友的幫助下,她的藝術天賦被發掘,開始了新的人生。羅子君無疑是幸運的,歷經離婚風波後還能找到喜歡的事業。又有多少女人,被男人的甜言蜜語毀了一生?這世間最美的誓言,莫過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現實很殘酷,沒有一段感情,能確保給你穩穩的幸福。感情的變化,猶如一朵花開的過程,有絢麗綻放的時刻,也有落幕凋零的瞬間。
  • 反脆弱:讓你越來越強大,長壽,健康的秘訣....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反脆弱》,看完後,感覺打開了我的另外一扇門,分不住想分享給大家。作者是紐約大學特聘教授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最知名的著作有《隨機致富的傻瓜》和《黑天鵝》。這本《反脆弱》告訴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危機的社會,黑天鵝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 疫情暴露企業脆弱短板,創業邦六招助力提升「反脆弱能力」
    與此同時,企業如何提升「反脆弱能力」這一課題,也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家陪伴創業者走過13年的創投創業創新平臺,創業邦集全平臺資源,聯合地方政府、大企業、投資機構、科技創業公司、企業戰略創投部門等多方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了「反脆弱行動」,致力於從生存、推廣、政策、創新、融資和研究等方面,用六招幫助企業快速提升反脆弱能力,安全渡過危機。
  • 反脆弱:在不確定世界的高階生存之道︱多向度
    第一種人,害怕波動和不確定性,他們喜歡平靜穩定的環境,認為波動和不確定性會帶來傷害。第二種人,既不害怕也不歡迎不確定性,他們覺得波動並不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任何影響。第三種人,歡迎波動和不確定性,他們認為波動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 人到中年,穩定的工作只是一種幻覺
    設計一個「反脆弱結構」,讓自己經常暴露在風險中,提高自己生活的「波動性」,利用「波動性」平衡風險,並伺機利用風險獲利。簡單介紹了「反脆弱」的基本理念後,我們再回看前面的兩個工作選項,其實看似穩定的A是「脆弱結構」,而看似不靠譜的B才是「強韌狀態」。
  • 英語閱讀分享:精讀外刊《反脆弱》(Antifragile)
    你可能會想到robust/resilient,但這一答案並不完全準確。比如橡膠就是一種很耐用(robust)的事物,它能夠承受很大壓力,但是壓力並不能給橡膠帶來好處。除了九頭蛇外,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事物符合「反脆弱」的特點,比如種群。種群中的個體都很脆弱,很容易死於疾病或自然災害,但它們組成的種群非常堅韌。比如當種群遭遇疾病時,群體中抵抗力差的個體會被淘汰,留下那些抵抗力強的,經過一段時間後整個群體都能獲得對疾病的免疫力(也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種群因為混亂和不確定性而變得更加強大。
  • 「黑天鵝」來臨時……——《反脆弱》精讀E1
    隨機性、不確定性、混亂也是一樣: 你要想著去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你要想成為火焰,盼望風的到來。【例】The rescue workers showed remarkable resilience in dealing with the difficult conditions.這些救援人員在應對困境時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它的形容詞形式為resilient,表示恢復力強的,適應力強的。
  • 沒有懶惰,只有沒有發掘自我的潛力:動機關閉,好奇心和反脆弱
    歡迎今天的到來,這裡是創業心理學165講,為你從畢業到創業保駕護航,我是趙衛平。01第一步:重新認識懶惰,身體懶惰是思想懶惰懶惰分為幾個方面,身體懶惰和思想懶惰。身體懶惰,我們常常想到好吃懶做。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動機就會關閉,不由自主的關閉,你說我懶我就懶吧,你說我不愛運動我就不愛吧,原來是假的,現在成真事兒了。公眾印象的自我和內心的自我慢慢吻合,目標放在了吃飯睡覺上,其它方面基本接近例行公事。動機為什麼會關閉呢?自我保護。我就是這樣的人,其實你不是,是別人把你塑造成這樣的,原來只是一個苗頭,別人把這個苗條放大了,你沒有覺察。
  • 塗磊:愛情裡,女生的安全感來自生活自律、能力自信、獨立自愛
    但是,如果一個男生真的愛你,他會為你守身如玉,他會主動與你聯繫,不聯繫時就是在忙。如果一個男人寧願閒著也不願與你聯繫,說明他沒有在意你,你又何必聯繫他呢。很多女生寧願自己痛苦去斥責男人,也不願去好好愛自己。
  • 《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為你打開另一半的世界
    經典節選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45個想法◆ 前言\>> 我揭露脆弱推手依據的第一條倫理原則是:如果你看到欺詐而不揭露欺詐,那麼你就是同謀\>> 此外,問題不僅僅在於米特拉達梯式解毒法和毒物興奮效應在醫療領域內為人所知,但在其他領域,比如社會、經濟、生活領域卻不為人知。即使在醫療領域,你也會在某處意識到它們,在別處又忽略了它們。同一個醫生可能先是建議你作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幾分鐘後又因為你身體的一個小小的感染給你開抗生素藥物,目的是讓你「不生病」。
  • 為什麼說「很多人所嚮往的穩定生活,其實就是穩定地窮著」?
    所以,人們所嚮往的穩定生活是一種完美狀態,即長久的和諧、美好。事實上,每件事都有兩面性,現實實踐或物質上穩定的生活總是伴隨著種種遺憾。也就是說,精神富足需要現實的碰撞,毫無波瀾的生活註定索然無味。想要滿足精神需求,現實就會有一些曲折。
  • 這六個方法,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自己更客觀地看待一件事情,不會局限在固有的思維中無法自拔。經過多方面的分析,能發現各自的優勢,然後一起商量討論,既能避免爭吵,還能高效地解決問題。四、直面困難,提升反脆弱能力雖然科技水平提升了,但是多數人的反脆弱能力卻明顯下降了。「反脆弱」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是指那些不僅能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而且需要這種混亂和波動才能維持生存和實現繁榮的事物的特性。
  • 你所謂的穩定,慢慢磨滅了你對生活的熱情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工作好幾年,收入彷佛穩定上升;房價物價也在漲,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收入的漲幅在對比之下,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時候的你,從剛就業的興奮,到無聊,到麻木接受。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Brooks,在監獄待了50年,刑滿釋放走出高牆後,竟選擇了自殺。
  • 我們的神奇力量,來自頭腦裡獨有的思維能力
    我們的神奇力量,來自頭腦,來自頭腦裡獨有的思維能力。我們的每一種行動、每一種進步,都與思維能力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它,我們幾乎無法在這個世界生存。對外,思維能力讓我們利用外界的力量,為自己爭取良好的環境;對內,思維能力能讓我們積極進取,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在人的本性中,存在著一股強烈的傾向,希望能把自己徹底變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 2020事業編改革成定局: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
    其中作為最大行的工商銀行,更是半年就減員超過了1萬人。更為可怕的是,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很多人的崗位,都將被機器人取代。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的最新調查結果:未來5年,機械和機器人將取代中國近5%的工人。而在近兩年,機器人已經取代了9.4%的初中及以下學歷工人。無數事實都在揭開一個真相:這個世界的工作,早已沒有絕對穩定可言。
  • 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來自哪裡?穿越牛熊的基金經理告訴你
    來源:上海證券報 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來自哪裡?穿越牛熊的基金經理告訴你何漪 人們常說普通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往往「一賺兩平七虧」。優秀的投資能力一直是稀缺的,一些投研經驗豐富、長期業績突出的公募基金經理自然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