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最後的城中村:據說有上百家足療店,煙火氣十足
城中村是城市在擴張和發展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必經之路,人們對城中村的認識,要麼就是「髒亂差」,要麼就是「魚龍混雜」,大多都是相對負面的。其實作為外地人最為聚集的地方,城中村也許是一座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煙火氣息最重的地方,在鄭州就有一處這樣的城中村,這裡據說光足療店就有上百家。
與其說它是城中村,其實就現實來看,它更像是一個人口過度密集的鄉下村莊,因為這處村莊周圍幾乎沒有聳立而起的高樓大廈,而多是鄉村氣息明顯的農田和縱橫阡陌的機耕路。不過因為這個村子裡的外地人非常多,也非常熱鬧,真的就像一座城中村一樣,而它的名字,就叫做惠濟橋村。
惠濟橋村雖然位置相對偏遠,處於鄭州北四環外,但這裡交通方便,附近又有很多企業工廠,因此選擇到這裡租房居住的人就有很多。其實從鳥瞰圖上來看,惠濟橋村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城中村那樣,握手樓密布,更多的反而是和普通農村相差無幾的紅藍屋頂的二三層小樓房。不過在這些樓房裡居住的人數量,卻是非常可觀的。
有人說惠濟橋村有上百家足療店,這一點雖然無據可查,但也從一方面說明這裡的煙火氣有多旺盛。老鄭州人都知道,曾經人最多的城中村,有陳砦、劉莊,不過它們早已隨著城市改造的腳步消失不見了,惠濟橋村就成了無數「鄭漂」的新聚點。很多來到鄭州打工的外鄉人,都會將這裡當成暫時落腳點,甚至是在這裡長期生活。
不過對於在惠濟橋村生活的外鄉人來說,選擇留在這裡、選擇在鄭州打拼,其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打工人口中有這樣一句話流傳:「鄭州掙錢鄭州花,一分別想帶回家。」鄭州的消費水平這些年來水漲船高,工資待遇的漲幅似乎完全跟不上它的腳步,一批批本想追逐夢想的年輕人,到這裡卻只能成為「月光族」。
生活在惠濟橋村裡,有一點好處就是這裡的物價要相對便宜,而且不論是吃穿用度,都能在這裡買到,一個月的收入刨去房租水電,再買些衣服水果,還是能剩下一些的。不過想要通過在這裡打工發財,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少有過「鄭漂」經歷的網友就直言:能留在這裡的,想在這裡穩紮穩打的,都是狠人。
和在鄭州其它地方生活的外鄉人一樣,惠濟橋村的租客們也幾乎都有一個安家鄭州的夢,不過對於這個夢來說,有的人慢慢地實現了,更多的人卻一直都遙不可及,最終只能黯然退場。而惠濟橋村,卻也只能像其它城中村一樣,成為這些人往後餘生的一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