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如何超越昏沉和掉舉

2021-02-19 天心禪

打坐中最鮮明的兩個對立面是昏沉掉舉

你很容易昏沉。昏沉意味著無法體現燦然的明覺,無法安住在明性當中。

掉舉意味著你的心向外轉移,被外在的某個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你陷落於外在的感知當中,內在的潛流在流動。但你沒有注意到它,你仍然認為你的注意力是完整的,其實你內在的潛流已經運動。

要麼你困了睡著了,要麼你進入紛繁的思想,進入內在的潛流,它們像放電影一樣在你腦海裡流過。你回憶起過去的場景,回憶起某人欠你的錢,某人對你的恩怨,戀愛的場景,你的失戀等等。

或者你被外在的某個場景吸引了,外在某個人在唱歌,然後你深深地被他的聲音迷住了,這都是掉舉的現象。你的注意力要麼被內在的思想吸引,要麼被外在的聲音吸引。這意味著什麼?他告訴你,無論你昏沉或掉舉,都意味著你沒有全神貫注,只有這一個原因。

你可以克服你的昏沉,你用針扎你的腿,你可以克服掉舉,你強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回來,拉回來。但這些解決問題嗎?

你會發現這些都是暫時性的,不解決問題。你不扎你的大腿,你又開始昏沉。過一會你的心又被那個唱歌的聲音吸過去了。所以它像猴子一樣,你抓不住它,它抓回來又往外逃走。那應該怎麼辦?所有的人都被昏沉跟掉舉這兩件事困擾,幾乎2000年以來所有的人都無能為力,因為他沒有抓住重點。

其實方法特別簡單,蓮師講,唯一的關鍵是因為你沒有全神貫注。大家知道什麼叫全神貫注嗎?也許這個詞那麼的熟悉,幾乎已經被用濫了,但是即使用濫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底什麼意思。所以我建議你去看克裡希那穆提的書。克氏詳細地反覆地講解了什麼叫全神貫注。它不意味著你要閉上雙眼,開始念動咒語,開始把注意力挪到鼻尖,觀想你的呼吸,這叫聚焦。你把你的注意力挪到一點的時候,你在聚焦你的注意力,這跟全神貫注不一樣,這是專注。專注不是全神貫注,你有沒有發現你在某一個狀態下會自動地全神貫注?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在打開所有感官的時候,你就自動地全神貫注了?也許這句話仍然讓你感到迷惑,那我舉個例子,什麼時候你是自動打開所有感官的?比如說你現在坐在房間裡,忽然你發現著火了,很大的火。你在那個片刻,在那一瞬間,你所有的感官全部是張開的——由於緊張。你那一瞬間,你一定是情不自禁地張開所有的感官,聽覺視覺觸覺感覺,每一個感官,六個感官全部打開,在那個片刻。而那個起因是你聽到著火了,或者你看到著火了,出於生存的本能你需要逃命。出於生存的本能,你的神經促使你所有的感官全部張開。因為你如果現在仍然昏睡,仍然被某個外在的歌聲吸引,你將會喪失你的生命。

所以在這個片刻,你全身的細胞都開始全神貫注了。這是自發的,這是來自外因的刺激,在那個片刻你突然發現你很靈敏,反應很快。而你能夠做到沒有外因刺激下,你全身的細胞也全神貫注地張開嗎?

往往我們需要一個外因,要麼是地震了,要麼是火災了,要麼當你全神貫注地研究一個課題,那個片刻你所有的感官也是張開的。你在研究一個謎一樣的問題。它吸引了你全部的注意力。當沒有這些外因的時候,你怎麼做到全神貫注?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克氏給了一個提醒,他提到你能否在靜靜地坐在樹底下的時候,或者靜靜地開始冥想的時候,不排斥所有來自外界的聲音,也不排斥所有來自內在的聲音;同時不聚焦於所有外在的聲音,也不聚焦於所有內在的聲音。既不排斥,也不聚焦,這個時候,你的所有感官自然是敞開的,它不排斥,也不聚焦。這個片刻,你能夠聽到周圍所有的聲音:遠方的鳥叫聲,汽車喇叭的聲音,乃至於你自己心跳的聲音,你內在的聲音,你心裏面在反覆嘮叨的一些詞語。乃至於你腦海當中流過的一些畫面,你全部看到,內在外在全部看到,既不排斥也不聚焦。

大家可以現在試一下:你處在一個既不排斥也不聚焦的狀態,而且全然敞開,你能做到嗎?你有沒有發現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自然地處於一種神秘的全神貫注的狀態,而且是毫不費力的。它不需要緊張,你仍然是放鬆的。而在放鬆的片刻,你卻是全神貫注的。因為你打開了,你如果不全神貫注,你就不可能完全敞開。敞開也需要一定的注意力,這意味著你是全神貫注地打開。你也沒法聚焦,因為一聚焦意味著其他的大門就關閉了。

當你保持所有的大門都敞開的時候,你不得不全神貫注。是不是這樣?大家可以現在嘗試一下。這是克裡希那穆提講的,當你保持全然敞開的時候,你就不得不自然地全神貫注。是不是這樣?而當你全神貫注的時候你還會昏沉嗎?還會掉舉嗎?你有沒有發現這兩者自動地消失了,你沒有排斥它們,它們也自動地消失掉了。是不是這樣?昏沉和掉舉是不是自動就沒了?

【天心禪辟穀】

上課地點:北京市海澱區建材城中路一號(新都環島西)程遠商務樓一層 心享素食(禪堂)

開車路線:八達嶺高速西三旗橋向東,新都環島西北側。

公交路線:地鐵8號線育新站下D口出,換成315、432、609等楓丹麗舍小區南下。

辟穀諮詢:13521132213  

清風老師微信:tianxinchanyu QQ:455910782

辟穀禪修諮詢QQ群:294388513   42322413(已滿)

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629164405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您覺得此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您幫個忙,分享到朋友圈。讓我們大家一起快樂的享受知識。

點擊標題下方的藍字「天心禪」關注我

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修行信息請關注天心禪公眾號:tianxinchan2013

相關焦點

  • 如何對治昏沉和掉舉.
    對治昏沉和掉舉  這個昏沉是來源於我們平時對佛法的懇切心不足,你只是打坐,是在打坐,但是沒有把生死這件大事情十分放在心頭上。
  • 昏沉和掉舉如何對治
    正念就是憶念於所緣境而不忘失,能夠對治掉舉。如念佛,佛號不能丟,那怕到最後臨終,也能夠心不顛倒的憶念佛號而不異念。這就是正念。其實正念也是妄念,但正用它。正用我們的妄念來修定。這個正知能夠提起來,你就不會昏沉。你知道你在所緣境上,沒有忘失。我看有些老人念佛,念到昏沉了也不知道,頭低下來了,口水也流出來了,佛號丟掉也不知道。等到別人叫半天,才「哦」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她才念起來,這個已經是不正知。正知的話,你不要讓它走太遠。雖然遠了,一發覺馬上提,慢慢警覺力提高了,以後一發現了就迴轉到原來的所緣境上。
  • 掉舉之對治
    當我們產生掉舉時,要讓自己的心安止下來,必須要遣除不符合菩薩道的心態和行為。所謂掉舉即是不安穩的狀態。掉舉和昏沉有時搭配講:昏沉就是我們的心昏昏欲睡,或心的所緣境不明顯,處於內收的狀態;掉舉與其相反,它是比較外揚的一種側面,比如我們的心胡思亂想,外散得很厲害,就叫掉舉。
  • 昏沉與睡眠之差別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5)  以上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人問:由於其他的煩惱,從所緣的境界中,使得意識心流散掉,以及對於其他的善緣所產生的流散是否算是掉舉的一部分?回答說:掉舉的意思是指貪求快樂所產生的境界,若是由於其他為了引生最強烈、最長久樂觸而產生的煩惱,只是流散而不是掉舉,是二十隨煩惱中的散亂心所。
  • 如何克服掉舉
    文字來自緬甸帕奧禪師開示圖片來自網絡在《相應部》裡,佛陀舉了以下的譬喻,來形容掉舉與追悔:「如果有一鍋被風吹起漣漪而不斷晃動的水,視力正常的人看它時,也不能正確地認出及看清自己臉的倒影。所以,他不能知曉對自己真正的利益、對別人的利益,以及這兩者的利益;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經文也記不起來了,更別說是還未背熟的經文。」在《增支部.一集》,佛陀如此說:「諸比丘,我不見有任何一法,像心不安寧一般,如此有能力導致未生起的掉舉與追悔生起,或增長已生起的掉舉與追悔。對於心受到困擾之人,若掉舉與追悔還未生起即會生起,若已生起即會增強與增長。
  • 分清掉舉跟散亂 形象比喻
    佛教裡面有個詞語叫做「掉舉 」,嚴格來講,我們現在還沒有完全達到「掉舉」的狀態,因為掉舉,它比散亂還要輕微一點,掉舉的境界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比如用縫衣針縫衣服,在用線穿針鼻兒的時候,這種境界就叫做「掉舉」。
  • 掉舉昏沉的相貌以及對治方法
    一個「掉舉」,一個「昏沉」,使令我們這一念心,本來是應該跟佛號通身靠倒,但是你在靠倒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去接近佛號,為什麼呢?掉舉障礙你,昏沉障礙你,這兩個障礙你,所以我們必須把掉舉跟昏沉這兩個賊,它的相貌給標出來。標出來以後,我們再說怎麼對治。我們先看掉舉。這個掉舉的行相,就是心不寂靜。
  • 超越疾病和疼痛的竅訣(蓮花生大士)
    行者應該如何清淨修行道上的障礙呢? 蓮花生大師答道:聽著,措嘉!關於淨治修道上的障礙,有四個部分:淨治三摩地暫時體驗的障礙;清淨身體疾病和疼痛的障礙;清淨概念性思維及心中神魔的障礙;清淨由違緣引起的暫時染汙所生的障礙。
  • 修習靜坐禪定的方法
    其實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麼時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麼入。 懂得怎麼靜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不懂修禪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禪、二禪、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禪。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
  • 南懷瑾:修定的人許多都在「掉舉」、「惡作追悔」
    「掉舉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掉舉不是散亂,散亂比較明顯。譬如我們一堂人,東站一個,西坐一個,散開一定亂,亂了一定是散,所以叫散亂。掉舉是掉動,東掉一下,西掉一下,不規矩。打坐坐得好時,好像入定了一樣,但內心還有思想,東一個,西一個,稀疏一點而已,那是掉舉。看去好像入定,實際上在掉舉中,比散亂還不容易看出來。就像一桶不動的水,微風過來,一點點的波紋看不出來,掉舉就是這種心理狀態。有時是想家人、親戚,想過去的情人。
  • 掉舉 與 散亂有什麼不同?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1)總合二論所說,掉舉就是心緣於六塵境界時,不能寂靜安止,掉舉能障礙止,也就是定的修習;相對於散亂而說掉舉不障礙觀,散亂則是屬於貪瞋痴所攝,對於種種所緣的境界,令心流離遊蕩在各種境界中,障礙正定的發起,是因為惡慧所依的緣故,所以無法產生觀的智慧。  關於掉舉和散亂的差別,玄奘菩薩的《成唯識論》卷6中說:掉舉、散亂二用何別?彼令易解,此令易緣。
  • 打坐的昏沉和入定的分別
    什麼是昏沉?昏沉跟入定、入靜,怎麼分辨?要如何分辨?簡單的說:打坐時候內心應該是「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是清清楚楚,那就是昏沉了。比如說,打坐使用靜心法門為數息法門,應該要專注於靜心法門,打坐的時候如果忘記數了,沒有「清清楚楚」,那就是昏沉了。昏沉是一種失控狀態,沒有自我控制權,有點像看電影、或做夢,當下深入其境,夢境可以清清楚楚的,以為是真的,沒有辦法自覺是個「境」,沒有主導權,無法叫停,無法從境中拔出來。我自己的經驗,精神不好打坐,最需要面對的就是昏沉。
  • 如何滅除昏沉和過多的睡眠?
    第一種就是飲食知量,不要吃太多,吃飽以後容易昏沉。但是吃太少也會體力不夠,能量不夠你也修不上去,所以飲食知量很重要。
  • 最經典的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南懷瑾老師演示
    南老師使用的專業打坐墊(截圖)  南懷瑾老師自示範打坐視頻《如何靜坐》:(建議在wife環境中觀看)  現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靜坐,但是大多數人對於靜坐的意義都沒有弄清楚。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
  • 《如何靜坐》| 請鍾
    推薦閱讀《如何靜坐》| 身體、頭腦與呼吸《如何靜坐》| 平靜具有感染力《如何靜坐》| 海上的船《如何靜坐》| 為何靜坐?《如何靜坐》| 開悟的時刻《如何靜坐》| 非練習的練習《如何靜坐》| 到家《如何靜坐》| 自由《如何靜坐》| 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滋養自己《如何靜坐》| 舒適地靜坐《如何靜坐》| 菩提樹下《如何靜坐》| 在監獄裡靜坐
  • 打坐、靜坐的方法和好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    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練習一段時間後,你的柔韌性將大幅提升。
  • 佛教常識丨怎樣靜坐才如法?
    怎樣才是如法的靜坐?靜坐的重要觀念1、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或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續,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果能如斯,則更無餘緣雜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