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就是飲食知量,不要吃太多,吃飽以後容易昏沉。但是吃太少也會體力不夠,能量不夠你也修不上去,所以飲食知量很重要。我一直推薦大家,南傳要學習《清淨道論》,北傳要學習《瑜伽師地論》,因為實修的很具體方法都在其中。那麼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裡面,就告誡我們怎樣才能夠做到於食知量。彌勒菩薩說:「云何於食知量……以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就是吃東西不是為了表示闊氣、「不為倡蕩」。
「不為驕逸。」不是為了擺架子,顯得自己名氣很大,不是為了擺架子;「不為飾好」不是為了裝飾、好看,不是為了出風頭;「不為端嚴」不是為了吃得這個身體顯得很端嚴。然後讓一切人生恭敬心,以為你修行很好,其實都是吃很好的食物這樣子把它撐起來的,不是為了這些。
「食於所食,為身安住。」為了身體能夠安住,得到能量支持。
「為暫支持,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斷故受」就是療飢瘡。然後也不能夠吃得太飽,不然又會有新的苦生起來。「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穩而住,如是名為於食知量。」
第二就是光明想,如果昏沉的時候可以做一下光明想。比方說你修一下「阿」字月輪觀,對治昏沉是比較有效的,光明想是對治昏眠有效的辦法。你也可以修白遍禪,修十遍處禪裡面的白遍禪,或者是光明遍禪,或者你就觀日月,這些都可以。
事實上當代的腦神經科學也已經證明說,太陽光是治療情緒失調的良方。大腦從視網膜上面接收信號,事實上我們的眼淨色,它就在視網膜裡面的,接收信號以後並且把這個信號就會送達到松果腺,松果腺會自己調節——如果有光明,它就不分泌;如果在黑暗之中,松果腺就會自動分泌這個睡眠激素「褪黑素」,「褪黑素」是能夠促進我們的睡眠質量的,所以在一個光線很暗的地方,也是會比較容易昏沉的。當然,如果有更深的竅訣也可以來修。比方說大圓滿法、或者說其他很多法要裡面都會有藉助光明的一些修法。
第三就是改變姿勢。如果打坐昏沉了,可以起身走動,或者練金剛亥母拳等等。大家一定要明白,像幻輪瑜伽、金剛亥母拳其實是瑜伽的精華。很多人學佛法打坐他上不去,然後就跑去學瑜伽。哈他瑜伽呀、艾揚格瑜伽、體位瑜伽。但是其實不需要,為什麼?因為真正瑜伽的精華,就在我們金剛亥母拳和幻輪瑜伽裡面,有傳承來修的話是非常有幫助的。還有比如說像扎龍等等,都是能夠通過體位和特別的調氣脈的方法,能夠迅速地幫助我們破除障礙,能夠開啟能量。
第四個就是痛念無常。提起精神來收攝諸根,修四衛護禪裡面的死隨念,修行就會有緊迫感。當你修行有緊迫感的時候,當然你就不會昏眠。很多人都是這樣子,拋卻自家珍寶不顧。拋家散走,到處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那裡去學學一些印度教的瑜伽等等,但是它真正的精華是在金剛亥母拳裡面。
第五個就是親近善知識。不要跟那些容易昏沉的人在一起。
第六個就是要用一些有助於滅除昏沉與過多睡眠的適當言談。其實世出世間都要消除昏眠蓋,因為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事業看精神」,一個真正事業成功的人、有學問的人,他一定能夠降伏昏沉,一定有超過常人的精力。修行也是如此,修行沒有足夠的精力、沒有足夠的能量,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把眼睛閉起來修行就能成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找到正確方法,只會越來越萎靡不振,這樣是錯誤的。
----節選自大願法師《大念處經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