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的出現,的確大幅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當然了,這也推動了當下網絡直播行業的發展。一部手機、一位主播,就能打造出一個帶貨的直播間。也正是因為直播帶貨的門檻非常低,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加入到直播帶貨的行業之中。可是現在的直播帶貨,似乎已經「變味」了。
如今的流量造假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當下很多大火的網絡主播,直播間的粉絲數量動輒就是上百萬,銷售額都是千萬甚至是億元。可是大家想過沒有,我國的網民數量總共就這麼多,甚至有時候所有直播間的觀眾數量總和超過了我國網民數量的現象!很明顯,這分明就是流量造假。
那麼這些華麗的數據到底是從何而來?在如今的直播行業之中,從業者可不僅僅是那些主播,還有一些人在背後推波助瀾,甚至連漲粉、刷量、點讚等服務都開始明碼標價,有些更誇張的甚至出現了「包辦」服務,從頭至尾,只要你付了錢,就不需要再去操心了!從一位刷量員的口中得知,在任意時間、任意觀看人次的情況下,都可以進行刷量。
最關鍵的是,每一項業務都是明碼標價,這位刷量員表示,53元錢就能在1小時之內新增2萬人觀看、15萬次點讚,並且增加15個真人互動。然而在20多分鐘過後,觀看人數直接突破2萬,結果在一小時之後,20多萬人又變成了200人。等到直播結束的時候,這些主播就「驕傲」地說,自己直播的觀看人數已經突破一萬人。
除了粉絲、點讚可以刷量之外,就連銷售額也可以「刷」,主播在直播間非常賣力,後面一群消費者跟著買單,等到自己拿到商家的提成之後,這些消費者又集體退單。毫無疑問,這些消費者也是主播們找來的「拖」。到最後,商家沒有賺到錢,反而還虧了一大筆帶貨的費用,最關鍵的是,這些主播們在直播技術之後還能到處炫耀,自己的銷售額過億,然後用這一「華麗」的成績繼續尋找下一個「合作商家」。
除了這些之外,有些主播大言不慚,自己將上千元的產品砍刀了幾十元,然後消費者買單之後,銷售額居然按照「砍價」之前的來算,例如原價1000元的商品,售價100元,賣出去之後他們則是按照1000元來算銷售額。實際上,很多商家其實都成為了「韭菜」。
那些在背後替別人刷量的人,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實際上,這些操作團隊都是批量養號,然後通過機器自動刷量,給需要的人提供虛假流量。這種事情在當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